绿阴乐静未号蝉,藕叶扶娇汎水眠。输杀蜂屯深闭壁,峙粮宿饱蜜中边。
绿阴乐静未号蝉,藕叶扶娇汎水眠。输杀蜂屯深闭壁,峙粮宿饱蜜中边。
郑清之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3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玉腕重因金扼臂,淡梳妆。
银字¹(shēng)寒调正长,水纹簟(diàn)²冷画屏凉。玉腕³重因金扼(è),淡梳妆。
译文:清寒的夜里,银字笙吹出悠扬绵长的曲调,水纹竹席渐渐寒冷,画屏也越来越凉。雪白的玉腕上带着沉甸甸的金镯子,她梳理起淡淡的妆容。
注释:山花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在五代时为杂言《浣溪沙》之别名,即就《浣溪沙》的上下片中,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故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高丽史·乐志》名《感恩多令》。¹银字:乐器名,管笛之属。古人用银作字,在笙管上标明音阶的高低。²水纹簟:水纹席。³玉腕:洁白的手腕上带着金圈。⁴金扼臂:手臂上所带的金圈、金镯之类的饰物。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几度试香¹纤手暖,一回尝酒绛(jiàng)²唇光。佯(yáng)弄红丝蝇拂子³,打檀(tán)
译文:几次伸手试香,纤纤玉手又暖又香;一回尝酒,脸庞像朱唇一样泛起红光。她假装嗔怪,舞弄起红丝蝇拂子,作势要打她心爱的情郎。
注释:¹试香:以手试探香炉。²绛:深红色。³蝇拂子:扑打蝇蚊的器物,用丝或马尾制成。⁴檀郎:晋潘安小字檀奴,姿仪秀美。后以檀郎为美男子的代称。
这首词描摹淡妆美人与心上人共度良宵的情景,上片写其如怨如诉的弹奏,生动传神的描绘出女子与情郎相见时的浓情惬意。用寒、冷、凉三个字,形容管笛声与睡席、画屏。因景及人将她对深秋环境的感受写了出来,通过清凉环境的描写,引出一位淡妆美人的婉雅形象。下片写其强欢作乐的痛苦。用几度、一回、纤手暖、绛唇光来写试香、尝酒,颇为生动传神,进行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其娇媚动人的情态。女子感觉到丝丝寒意,就几次伸出纤手,试着在香炉上取暖;她还微微地尝了一回酒,红色的嘴唇上轻泛着醇酒的晶莹光泽。然后,她玩起了爱情的小把戏,“佯弄”二句实则是爱意的流露和撩拨。细节刻画极为生动、传神,如此精细的观察令人身临其境,恍在目前,疑于化工之笔,从中我们也可以想见和凝填词时的专情与兴致。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第170页
2、 (后蜀)赵崇祚著;墨香斋译评.典藏文化经典 花间集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7:第160页

shānhuāzi··yínshēnghándiàozhèngzhǎng--níng

yínshēnghándiàozhèngzhǎngshuǐwéndiànlěnghuàpíngliángwànzhòngyīnjīnèdànshūzhuāng

shìxiāngxiānshǒunuǎnhuíchángjiǔjiàngchúnguāngyángnònghóngyíngzitánláng

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虎狼丛甚日休?是非海何时彻?人我场慢争优劣,免使傍人做话说。咫尺韶华去也!
取富贵青蝇竞血¹,进功名白蚁争穴²。虎狼丛³甚日休?是非海何时彻?人我场争优劣,免使傍人做话说。咫尺韶华¹⁰也!
译文:谋取富贵就像苍蝇争着舔血,追逐功名就像一群白蚁争夺蚁穴。这种与虎狼为邻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是非颠倒的日子何时完结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人世间,还争什么长短优劣?人生短暂,青春易逝,如果执迷不悟,到头来不过成了别人的话柄而已。
注释:双调:宫调名,为元曲常用宫调。沉醉东风:曲牌名,南北曲兼有。北曲属双调,全曲七句六韵。¹青蝇竞血:苍蝇在争着啄血。比喻当时社会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丑恶。²白蚁争穴:像一群蚂蚁在争洞穴。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言槐安国与檀萝国为了争夺蚁穴,大动干戈,死者无数。³虎狼丛:喻险恶的官场。⁴甚日:何日。⁵彻:完毕。⁶人我场:相互争夺的人世间。⁷慢:与“漫”“空”同义。⁸傍人:旁人,他人。⁹咫尺韶华:指时光短暂。¹⁰去:过去,消逝。
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
飞雪带春风,裴(péi)¹乱绕空。
译文:满天飞舞的大雪携带着春风而来,雪花在空中回旋乱舞。
注释:¹裴回:彷徨,徘徊不进。诗中指雪花飞来飞去。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洛阳东 一作:洛城中)
¹看似花处²,偏在洛阳东。
译文:你看那欣赏雪景的人们,原都是居住在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啊!
注释:¹君:相当于“你”,有尊敬的意思。²似花处:指雪花落在树枝上,如盛开的梨花一般。

  此诗通过描写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侧面写出了富人们在屋内赏雪以美酒相伴,穷人们却在雪天流落街头,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洛阳城中那班达官贵人只图自己享乐的讽刺。此诗是一首讽刺诗,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悯寒诗或讽谕诗,诗中既无直呼,诗人用曲折的笔法,就自己特殊的观照角度,从写景中微示暗讽,发人深思。

  “飞雪带春风”首句不说春风吹雪,却道是飞雪“带”春风。“带”字很普通,但用得突兀而精劲。飞雪先行,春风随后,可知是严冬刚过,春风初度,余寒犹厉的季节。第二句具写飞雪情状,字字都与写风糅合。“徘徊”写出雪片在风里轻缓地旋舞,又似乎冬寒还恋恋不肯即逝;“绕空”显出气流回荡中雪的整体动态,再用一个“乱”字,更给人纷繁迷茫之感,显然这初春的风雪也并不存心要给人间装点什么美景吧。从画面看诗情,作者此际没有沉浸于自然美的享受,心情似乎是低回、怅惘而烦乱的。

  三、四句以“君看”一转,着笔于洛阳城东的雪景。作者只用“似花”一语状美。用花拟雪或用雪拟花,诗中常见,春雪尤其容易引起人们对春花的联想和期待,韩愈的同名诗篇中就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好句。但作者此时却无意于“似花”之美,而专注于似花之“处”。与其说他产生了“似花”的美感,更不如说他是按审美经验设想着他人的赏雪快感——洛阳城东的阔人们正在把春雪当春花观赏作乐哩!两句写景是虚,抒感是实。用“君看”这个呼语力转,也正为此“君看”和“君不见”在旧体诗中常用来引起人们注某一含有深意的事物或景象,起提醒和强调的作用。如“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都护歌》),“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范仲淹《上渔者》)。

  刘方平所触目动心之处的“洛城东”,是唐代东都洛阳贵族豪门的第宅园林集中的所在。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里“公子王孙芳树下”的赏花典型环境就是“洛城东”。春雪只有在这样的大片园林亭榭才能装点出奇艳的景观,也只有权豪贵眷才能金炉香兽,华筵美酒,无虞春寒,尽情观赏。第四句中一个“偏”字就着力点到了这种特殊条件和特有的兴致。“偏”字又与第二句的“乱”字关合:春雪本自乱绕乱落于人间,也竟如同专为豪贵作美,正是特殊的社会地位使他们得以偏享,长期隐居,“不乐仕进”的刘方平,以他较多的平民意识颇触着了人间不平的深处。

  然而《春雪》又不同于一般的悯寒诗或讽谕诗。诗中既无“长安有贫者”(罗隐《雪》)那种直呼,也不作朱门白屋的对比,诗人只就自己特殊的观照角度,从写景中微示暗讽,发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编 .唐诗汇评 中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05 :1351-1352 .
2、 尹贤 .唐诗绝句选讲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3年01月第1版 :107 .

chūnxuě

liúfāngpíng tángdài 

fēixuědàichūnfēng péihuíluànràokōng 
jūnkànhuāchù piānzàiluòyángdōng  (luòyángdōngzuò luòchéngzhōng )
苎萝妖艳世难偕。善媚悦君怀。后庭恃宠,尽使绝嫌猜。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
(zhù)¹妖艳世难偕。善媚悦君怀²。后庭³(shì),尽使绝嫌猜。正怀(nèn)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
译文:西施妖艳美丽无人能比。她善于娇媚地取悦君心。在后宫依仗着君王的宠爱,使得君王对她毫无猜忌。吴王正过着朝欢暮宴的日子,情意还没表达够呢,早已有敌人从江上打来。
注释:¹苎萝:西施出生地苎萝山。这里代指西施。²君怀:君心。³后庭:后宫。⁴恃宠:依仗宠爱。⁵嫌猜:猜忌。⁶早:早已。
捧心调态军前死,罗绮旋变尘埃。至今想,怨魂无主尚徘徊。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
捧心¹调态²军前死,罗绮(qǐ)旋、变尘埃。至今想怨魂,无主尚徘徊。夜夜姑苏³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
译文:生病捧心的西施被处死在军前,华美的衣衫转眼间变成了尘埃。想来至今,她的冤魂还夜夜徘徊在姑苏城外,明月还是当时的明月,但如今只是空空照在荒凉的姑苏台上。
注释:¹捧心:西施生有心病,痛时捂着心口。²调态:作态。³姑苏:苏州,春秋吴国都城。⁴荒台:吴王夫差和西施曾经游玩过的姑苏台。

西shīsān--liǔyǒng

zhùluóyāoyànshìnánxiéshànmèiyuèjūn怀huáihòutíngshìchǒngjǐn使shǐjuéxiáncāi

zhèngnèncháohuānyànqíngwèizǎojiāngshàngbīngláipěngxīndiàotàijūnqiánluóxuánbiànchénāi

zhìjīnxiǎngyuànhúnzhǔshàngpáihuáichéngwàidāngshíyuèdànkōngzhàohuāngtái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带酒冲山雨,和衣¹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xǔ)²蝴蝶、一身轻。
译文:山中下雨我便冒雨去喝酒,傍晚天气晴好我便和衣而睡。不知道报时的钟鼓几时响起,酣睡梦中,我如蝴蝶一样欢乐畅快。
注释:¹和衣:睡不解衣。²栩然:是“栩栩然”的省文(见《齐物论》),相当于“翩翩然”,形容蝴蝶飞舞的样子。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老去才都尽¹,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²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译文:人老才尽,还无法实现归隐的志向。我经营家产惹得人们笑话,他们不知道我只想在湖边无泥的地方悠闲散步而已。
注释:¹老去才都尽:来源于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guó)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此处反其意而用之。²求田问舍:指购买田地和房屋。

  上片写旅途中冒雨赶路的辛劳以及归来后歇宿的情景。词一开始,就描绘出苏轼带着酒意冒着山中阵雨匆匆赶路的形象。带酒冲山雨”,苏轼的劳苦以至于狼狈不言而喻(这同苏轼在黄州时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不可同日而语)。接着便转到写归来后酣睡的情景。当他赶回凤翔城时,已是傍晚时分,天已放晴,苏轼似乎什么也顾不上,连衣服都没有脱,就躺在床上睡着了。这一觉睡得真香,连城里报晓的钟鼓声都没有听到。以上两句叙述,除了写出天气变化,表示人已归来(由“钟鼓”所示)之外,主要是从侧面表现出旅途的极度疲劳。苏轼还写到夜里或清晨(李商隐有“庄生晓梦迷蝴蝶”之句)做了一个梦。“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此句显然是用典,而不是梦境的实录。其用意可能有两点:一是表示行旅生活(虽然是短暂的)结束后的一身轻松,二是表示自己具有源于庄周的淡泊功名的意识,因为庄周梦中化为蝴蝶,物我不分,是意味着超然物外的。

  下片着重抒写归来后的牢骚情绪以及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这两句反用或借用前人诗意,集中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牢骚。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宋仁宗嘉祐八年正月宋选罢凤翔府任,陈希亮来代,陈氏驭下严肃,不假人辞色,而苏轼年轻气盛,每与之争议,胸中不平,时或流露于笔端。事实上,苏轼当时28岁,何谈“老去”。这大概缘于宋人的一种文化心态,喜欢称“老”。苏轼同时创作的《题宝鸡县斯飞阁》诗中的“谁使爱官轻去国,此身无计老渔樵”,与此意正同。接着笔锋一转,“求田问舍笑豪英”。“求田问舍”,这一典故用来比喻辞官归隐。“笑豪英”,是说为英雄豪杰所耻笑,因为退隐等于放弃苏轼自己早年立下的报国的壮志。这句写出了苏轼进退两难的心情,而后苏轼在诗词中反复抒写这种情绪,表现了苏轼对仕途和人生的一种文化思考,凤翔之作仅仅是初露端倪。 “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是因为凤翔有东湖的缘故,这句是承上“归来”二字而言,又与开头写马在雨水泥泞中艰难跋涉的情景相呼应,表现出苏轼此次行役归来后轻松、欣慰的心情。

  全词,先描写苏轼旅途的生活情景,再由景入情抒发感慨,反映了苏轼摆脱了仕宦名利、红尘俗务的束缚,以及旷达潇散淡然的人生情怀。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67-69
2、 沈耀峰,陆爱英.苏轼词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67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