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青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青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lóuchūn--míng

dōngfēngyángliǔménqiánjìngdiāoānliúzhùróuqíngshèngshìlǐngtóuyúnbiélèiduōhuāshàngqīnglóuhuàzhòngshùtīnglóubiānchēruòjiāngméidàirǎnqíngshēnqiědàodānqīngnánhuàchù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chǔ)¹
译文:溪水流走,花儿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注释:¹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胡蝶梦¹中家万里,子过²枝上月三更。
译文:往事如梦,离家万里,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树枝上杜鹃在凄厉地啼叫。
注释:¹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胡蝶:即蝴蝶。²子过: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春唯 一作:春移;满镜 一作:两鬓)
故园书动¹²年绝³,华发春唯满镜(jìng)生。(春唯 一作:春移;满镜 一作:两鬓)
译文:家乡的来信长年断绝,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注释:¹动:动辄、每每之意。²经:一作“多”。³绝:一作“别”。⁴华发:白发。⁵唯:一作“移”。⁶满镜:一作“两鬓”。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¹烟景有谁争。
译文: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五湖的风景又有谁来与我争抢呢?
注释:¹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

  首句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难以解脱。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参考资料:
1、 何庆善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67-1368

chūn

cuī tángdài 

shuǐliúhuāxièliǎngqíng sòngjǐndōngfēngguòchǔchéng 
diémèngzhōngjiāwàn guīzhīshàngyuèsāngēng 
yuánshūdòngjīngniánjué huáchūnwěimǎnjìngshēng  (chūnwěizuò chūn mǎnjìngzuò liǎngbìn )
shìguīguībiàn便 yānjǐngyǒushuízhēng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西北有织妇,绮(qǐ)(gǎo)何缤纷¹
译文:西北有个纺织的妇女,绢绸织得这样糟糕!
注释:¹缤纷:纷乱的样子。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明晨秉机杼(zhù)¹,日昃(zè)²不成文。
译文:早上开始就拨弄织机,到了晚上还未织成一缕丝绡。
注释:¹机杼:织布机。²日昃:太阳偏西。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太息¹晨长夜,悲啸入青云。
译文:她叹息了整整一夜,悲声吁气,高出云霄。
注释:¹太息:出声叹气。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译文:说自己孤守空房,丈夫从军在外,路远山遥。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译文:原希望三年归来,如今已经过了九年还未归来。
飞鸟遶树翔,噭噭鸣索羣。
飞鸟遶(rào)¹树翔,噭(jiào)²鸣索羣。
译文:鸟儿绕着树枝飞翔,为找侣伴而叫声悲伤。
注释:¹遶:同“绕”。²噭噭:指悲叫声。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愿为南流景¹,驰光见我君。
译文:我愿变做向南飞驰的月,随光奔驰把夫君瞧瞧。
注释:¹流景:闪耀的光彩。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思的五言律诗。

  开头二句:“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这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悲伤满面、夜不能寐的行旅者。他忧思重重,满腹愁肠。却又不知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是机械地用手敲着船舷。夜深了,繁露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凉意,但却依然痛苦地伫立在船头。上一句,“扣舷”二字,不仅点出题中的“江行”,而且是以外在的动作显露内心的痛苦。下一句,“浩露”,即繁露。它暗示出时间已至深夜,而旅人待在船头的时间也已很久,因此衣襟都清凉起来。诗人以饱尝旅途风霜雨露的境况,映衬出心境的凄凉,这是以内在的感受来写内心痛苦的。

  第三、四句,是点明其痛苦的原因:“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前一句是对开头二句的总括。并且进一步说,在这孤舟远行的夜晚,处处都在触发着惹人伤感的情怀。这就形象地写出了自己那种无法诉说的苦情。关于如此难耐的原由,后一句接着说:因为自己的一颗心正与万里之外的那颗心相系着。这句诗妙在不是从单方面入手来写相思之情的。而是说,自己与亲人虽相隔万里,但却心心相印。因此,“远结万里心”比起单说“远思万里人”来,诗的意蕴就丰富得多,诗的韵味也更加深醇了。

  第五、六句:“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诗人抒写了相思离别的情怀。上一句,“惜瑶草”江淹《别赋》有云:“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是说丈夫出外为官,闺中少妇自怜青春独处。“瑶草”,即香草,为少妇自喻。此处借用其意,以不无解嘲的语气说:我的深趣就在于怜惜妻子的青春独处。下一句,“鸣琴”,即琴。意思是说:今夜我要以琴声来寄托自己平日的怀抱,这或许能够排遣我内心的苦闷吧!这两句诗不仅注意对仗的工整,而且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惜瑶草”,是对前面诗意的承接;“寄鸣琴”,又开启了后面的诗意。

  最后两句:“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诗人通过展现一幅孤寂凄清的寒江月夜图,进一步表达羁旅苦情。“三奏月初上”,既点出题中的“月夜”,又写出反复弹奏鸣琴的情景。诗人原想借弹琴排遣苦闷的,无奈苦闷尚未消除,又见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对孤身远客来说,又添了一层行役情思。也使原已悲苦的旅人,其苦情又向前推进了一层。然而,还不仅如此。诗人此时面对的是月色溶溶下的寂静空旷的令人生寒的大江。而诗人的心境,也好似这条凄凉寂寞的“寒江”。这儿的“深”字用得十分精当。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426-427页

yuèjiāngxíng--quán

kòuxiánnéngmèihàoqīngjīn

shāngzhōuyuǎnjiéwànxīn

yōuxìngyáocǎo怀huáimíngqín

sānzòuyuèchūshàngliáohánjiāngshēn

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任狂客无肠,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
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¹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²,天气嫩寒软暖。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任狂客无肠³,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
注释:¹麯尘:指淡黄色。²鸳鸯浦:地名。昔人诗:“桃花浪暖鸳鸯浦,柳絮风软燕子岩。”³狂客无肠:即断肠之意。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君不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斜阳又晚,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断水天远。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¹。君不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斜阳又晚,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断水天远。
注释:¹绮罗云散:指歌妓舞女们已散去。
这首送春词,上片写西湖泛舟。新雨初晴,西湖水涨。兰舟载酒,宾朋宴饮,莺娇燕婉。下片送春抒怀。山容水态依然,而绮罗云散。游兴全懒,春色正阑。全词风流婉丽,有南宋词人风格。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病入西州。
古岸开青葑(fèng)¹,新渠²走碧流。会³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病入西州
译文:从古岸上开挖出青葑下的湖泥,在新渠里流淌着葡萄色的绿酒。您会看到:湖光映满万家画楼。请记住:以后顺路就可进入浙西的杭州。
注释:青葑:葑,即菰根,也称茭白根。²新渠:新开出的水渠。此指东坡任杭州太守后所疏浚的茅山河和蓄泄湖水的盐桥河。³会:恰巧,适逢。⁴他年扶病入西州:意谓将来依旧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西州:(汉)晋时称凉州为西州,因在中原之西而得名。
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佳节连梅雨¹,馀生寄叶舟²。只将³(líng)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译文:端阳佳节承接在梅雨之后,我的余生寄托于一叶小舟恰好把菱角与鸡头,还有月明时的千顷西湖,同时保留。
注释:¹佳节连梅雨:谓端午节期间适遇连绵梅雨天气。²叶舟:小船。谓舟形像一树叶的样子。³将:取、拿。⁴鸡头:也称“芡实”,俗名鸡头。

  上片绘写西湖岸上的清丽景色:“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那古老的西湖岸边,丛生了一片青色的菰草根;新开的水渠,正滚走着碧绿的水流;恰好看到闪闪湖光,照满了万家的楼房。而后,笔锋却突然一转:“记取他年扶病、入西州。”扶病,带病勉强做事。词人面对西湖美景,却提醒自己说:“应该牢牢记住:自己的政治抱负依然难以实现啊!”犹如重拳捶胸,给人以猛烈的撞击,显现出词人壮志难酬的内心抑郁。文词的突然转换,使笔墨霎时开张。

  下片则通过景物,倍写自己乖蹇难堪的坎坷道路。与上片的郁闷感叹交相呼应,并加以发展:在端午佳节中却碰到了连绵梅雨,令人不知所措,好像把自己的余生寄托在一叶小舟任其漂流一般;然而,舟侧又遇到杂草丛生的菱角和菰根,浮在湖面,累累相阻。“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那湖面的千顷明月光,皓洁清沏,又使人留恋难返。

  此词时悲时喜,曲折委婉,终把词人矛盾复杂的心境和盘托出,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感受。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024-1027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