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鱼须处海,为木须在岳。一登君子堂,顿觉心寥廓。
为鱼须处海,为木须在岳。一登君子堂,顿觉心寥廓。
右听青女镜,左听宣尼铎。政术似蒲卢,诗情出冲漠。
右听青女镜,左听宣尼铎。政术似蒲卢,诗情出冲漠。
从来苦清苦,近更加澹薄。讼庭何所有,一只两只鹤。
从来苦清苦,近更加澹薄。讼庭何所有,一只两只鹤。
烟霞色拥墙,禾黍香侵郭。严霜与美雨,皆从二天落。
烟霞色拥墙,禾黍香侵郭。严霜与美雨,皆从二天落。
苍生苦疮痍,如何尽消削。圣君新雨露,更作谁恩渥。
苍生苦疮痍,如何尽消削。圣君新雨露,更作谁恩渥。
即捉五色笔,密勿金銮角。即同房杜手,把乾坤橐籥.
即捉五色笔,密勿金銮角。即同房杜手,把乾坤橐籥.
休说卜圭峰,开门对林壑。
休说卜圭峰,开门对林壑。

shàng使shǐjūn--guànxiū

wèichùhǎiwèizàiyuèdēngjūnzitángdùnjuéxīnliáokuò

yòutīngqīngjìngzuǒtīngxuānduózhèngshùshìshīqíngchūchōng

cóngláiqīngjìngèngjiādànbáosòngtíngsuǒyǒuzhǐliǎngzhǐ

yānxiáyōngqiángshǔxiāngqīnguōyánshuāngměijiēcóngèrtiānluò

cāngshēngchuāngjǐnxiāoxuēshèngjūnxīngèngzuòshuíēn

zhuōjīnluánjiǎotóngfángshǒugānkūntuóyuè..

xiūshuōboguīfēngkāiménduìlín

贯休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5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译文:泜(zhī)水清澈且浅,水中沙石清晰可见。
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
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
译文:水流荡漾着轻波,连绵不断地汇入远处的河流。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译文:众山倒映水中呈翠黛之色,群山乱石兀立岸边如墙壁之状。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译文:我来这里尽情地游泳,放声高歌缅怀往古。浩歌:高歌。
逼侧井陉道,卒列不成伍。
逼侧¹井陉²道,卒列不成伍。
译文:狭窄的井陉道上,士兵无法排成行伍。
注释:¹逼侧:一作“逼仄”,狭窄。²井陉:今河北省西部井陉县,县北有井陉山,山上有关名陉关(又名土门关)。又县西有故关,乃井陉西出之口,是太行山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孔道。此下八句,咏汉初张耳、韩信于井陉口破赵的故事。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译文:(韩信)在背水设下奇计,攻占赵地,树立起汉的赤帜旗。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¹
译文:韩信悬赏活捉李左车,(相较之下)张耳心胸就有些鄙陋。
注释:¹陋肺腑:谓心胸鄙陋。
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
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
译文:(张耳)为何不赦免陈馀,与之一起共事刘邦?
郑板桥写了不少咏史诗,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郑板桥对于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此诗从泜水入笔,叙述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馀泜水上这一段历史故事。前六句写景,中间两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议论。后面八句表达作者的看法,惋惜两个生死之交的朋友最后反目成仇。诗歌语言流畅,质朴自然。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诸葛亮字孔明,琅(láng)(yá)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¹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dǔ)²,召亮于成都,属(zhǔ)³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sì)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jié)股肱(gōng)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chì)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译文: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刘禅说:“你和丞相共掌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
注释:¹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²笃: 重。³属  : 通“嘱嘱托。⁴嗣子:继承人,指刘禅。⁵股肱: 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⁶效: 奉献。⁷敕 : 君主对臣下或上级对下级的命令。⁸后主: 刘备的儿子刘禅。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¹道取郿(méi)²。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hé)战于街亭。谡(sù)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lù)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máo)(yuè)³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àn),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jué)咎。”
译文: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扬言要从针谷道攻取眉州,并派遣赵云、邓芝率军为疑兵,占据其谷虚张声势,魏国大将军曹真领兵前来抗击。诸葛亮亲自统率各军前攻祁山,军容整齐,赏惩肃严,号令分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归蜀,一时间整个关中地区震动惊惧。魏明帝御驾西进坐镇长安,命令张邻率军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遣马设督率各军前行,与张邻大战于街亭。由于马设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进军布阵失策,被张郁打败。诸葛亮迁移西县百姓千余户,逃军汉中,处死马设,向全军承认错误,并向后主上奏说:“臣下以浅薄的才能,担当了不能胜任的职务,亲自领受君令和所赐锦旗斧钱以激励三军,却未能按照规章、严明军纪,面临大事而犹豫决策,以致发生了街亭违背军令的错误,其谷发兵失于处事不谨慎,其责任都由于为臣用人不当。臣下既无知人之明,考虑问题又多有糊涂之处,依据《春秋》军事失利先罚主帅的典则,此次战争失误的主要责任在臣。自请降职三级,以罚过错。”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¹粮不继²,使己志不申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译文: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供应不上,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币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
注释:¹³患:忧虑。²不继:中断、不持续、不连接的意思。³申:伸展,施展。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ōu)¹篷底独斟时。
译文:垂钓时突然雨大风急,只能卷起钓丝,走进船舱,拿出盛酒的陶罐,对着风雨自斟自饮。
注释:¹瓦瓯:陶制的小盆。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译文:酒醉睡着后无人唤醒,待到酒醒,才知船儿已经顺着山溪漂流到前溪。

  这首诗是诗人老年归隐九华山后即兴所作的一首不同于他以往风格的诗篇。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溪流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独乐其乐的闲适心情和隐逸之乐。

  “山雨溪风卷钓丝”,句中隐含一个因果关系:因为有“山雨溪风”,所以“卷钓丝”了。稍有垂钓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下的是小雨,刮的是柔风,反而更能刺激钓鱼人的兴趣,更容易钓到鱼,给垂钓活动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古诗“斜风细雨不须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雨疾风狂才足以让钓者收竿停钓。诗人大概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吧,无奈天公不作美,才有“卷钓丝”的无奈。

  从诗句上也看不出来,也许是诗人有意忽略季节特点,表明自己一年四季都垂钓溪上,季节并不是他强调的重点。诗人的着眼点在于:用垂钓这一表示隐逸的传统话题昭示自己的生活状态――隐居。诗人晚年奔走无门,不得不回到家乡九华山过清苦的隐居生活。也许生活艰难,垂钓还有维持生计的意思,鱼可作为吃食的一点补充。又因雨大风急,连这点小小的心愿都不能实现,诗人心里该有几分酸楚吧。

  “瓦瓯蓬底独酌时”与上句互为因果:“卷钓丝”是“因”,“独酌时”是“果”。按照常理,收竿了,应该划船回家了,但诗人却没有,而是躲进船里,面对风雨迷茫,倒出瓦罐中的酒自斟自饮起来,或许诗人是想等雨稍稍小一点儿再继续垂钓;也可能是因为“山雨溪风”,正好有了过酒瘾的借口,诗人才有机会喝一杯。然而,透过画面的情景和气氛,这种闲适自乐的背后,却似乎隐藏着溪上人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醉来睡着无人唤”,让小舟在山溪中任意飘流,看来潇洒旷达,实在也太孤寂,有点看透世情、游戏人生的意味。

  “流到前溪也不知”又和“醉来睡着无人唤”构成因果。因为醉了,睡着了,才不知不觉被船儿载到了前溪。此时诗人醒了,还有一点懵懂,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到前溪了。这里似乎透露出诗人一刹那的欣喜,人隐逸的日子很清苦,难得有欢乐的时候,即便像睡一个好觉这样微不足道的乐趣恐怕都少之又少吧,所以印象深刻,作诗述之。

  诗人身处暗世,壮志难酬,他的《自叙》诗写道:“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老来奔走无门,回到家乡九华山,过着清苦的隐逸生活。《溪兴》中所描写的这个遗身世外的溪上人,当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60页
2、 李立朴.唐才子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宝髻(jì)¹偏宜²宫样³,莲脸嫩(nèn),体红香。眉黛(dài)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bìn)长。
译文:你装饰珠宝的高高的发髻,最适合宫中流行的式样。你的脸庞像莲花一样鲜嫩,肌肤白里透红散发馨香。你青黑的眉毛不需人工描画,天生双眉入鬓又细又长。
注释:¹宝髻:插戴珠宝的发髻。²偏宜:甚合。³宫样:宫中流行的式样。⁴莲脸嫩:象莲花那样鲜艳娇嫩的脸。⁵体红香:体,即躯体,这里指女子的肌肤。红:红润。香:馥郁芳香。⁶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眉黛即眉毛。⁷张敞:汉宣帝时,为京兆尹。曾为妻子画眉。后来成为夫妻恩爱的典故,传为佳话。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莫倚(yǐ)¹倾国貌²,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译文:不要倚仗自己有倾国之貌,应该嫁给一个有情有意的如意郎。我和你正当青春年少,千万不要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注释:¹倚:倚仗。²倾国貌:极言妇女之美貌。

  这是一首仿效民歌写男青年向姑娘求婚求爱的新词。它强调了爱情不要倚仗貌美,要选有情有义的郎君来嫁。当然由于封建帝王的审美观,把一个美女写得珠光宝气,宫样梳妆,脱离了民间姑娘的天生丽质。

  上阕集中描写女子的美艳过人。先写发髻,“宝髻”二字透露出来的是精致与讲究。“偏宜宫样”是侧写其气质不凡,盖宫样发髻虽时髦好看,但非人人适宜,而词中女子则天性合适,宛然定制。唐时妆饰风气往往以宫女为典范,故发型和服装的“宫样”意味着潮流和卫,如刘禹锡《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即是指官样发型,而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届细长”,韩《忍笑》“宫样衣裳浅画眉,晚来梳洗更相宜”则主要指宫样服装。

  接下写脸部,视觉上的脸嫩、眉长与嗅觉上的体香,衬托出一个青春可人的女子形象,尤其是“天教入鬓长”一句极力写出了女子的天生丽质。这里虽用了张敞的典故,但并非表现恋人或夫妻恩爱的意思,而是着力表现其超乎寻常的美丽。《西厢记》中张生第一次见莺莺,就这样描写道:“则见她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也是被莺莺长长的屑线所吸引。有学者认为“体红香”一句乃是暗写杨贵妃,因为《开元天宝遗事》“红汗”条记载:“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但是否能由此将“体红香”归为杨贵妃的专有特征,却是要打个问号的。因为从结构上来说,整个上阕都是集中描写头部和脸部的装扮,如果插入一句对身体的描写,不免使文笔显得枝蔓了。而且“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红妆及脂粉香用于脸部描写也是常见的情形。

  下阕转入议论。盖此女子因自恃其过人之艾艳,—般男子难入其眼。但真情可贵,青春短暂,故词人郑重劝告:美貌不可恃,青春都一晌,如遇有情郎,不妨付衷肠。此即使以朋友口吻相劝,虽有关切,却无爱恋。

  全词语言生动、流畅,饶有民歌率真风味又不失含蕴。象“莲脸嫩”的鲜活比喻,“体红香”的鲜明生动描写,眉黛的夸张,下半阕流水般的明快、俊朗、流畅,都是艺术纯熟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2001:19-20
2、 彭玉平著.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36-37

hǎoshíguāng ·bǎopiāngōngyàng

lóng tángdài 

bǎopiāngōngyàng liánliǎnnèn hóngxiāng méidàizhāngchǎnghuà tiānjiàobìncháng 
qīngguómào jià yǒuqíngláng dāngniánshào hǎoshíguāng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
绝饮¹惩浇俗²,行驱梦逸³材。
译文:我戒掉酒肉以改变那不良的世风,梦中驱赶着健硕的群羊。
注释:¹绝饮:不食人间的东西。²浇俗:浮薄的社会风俗。³逸材:原指兽畜健壮有力。这里是指才智出众的人,指黄初平。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仙人拥石去¹,童子驭车来。
译文:那位点石成羊的仙人已抱石而去,街头骑羊的童子似又驱车而来。
注释:¹仙人拥石去:指《神仙传》黄初平牧羊成仙事。参见《黄初平牧羊奇遇》。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
夜玉¹人星动,晨毡(zhān)²映雪开。
译文:洁白的羊群好似星夜下闪动的明珠,雪白的素毡映衬着飞雪。
注释:¹夜玉:夜明珠,比喻白羊。²毡:羊毛。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莫言鸿渐¹力,长牧上林²(wēi)³
译文:不要再说什么仕途升迁了,只想在那皇家园林的角落做个牧羊人。
注释:¹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比喻仕宦的升迁。²上林:皇家的林苑。³隈:角落。

yáng--jiào

juéyǐnchéngjiāoxíngmèngcáixiānrényōngshítóngzichēlái

hánxīngdòngchénzhānyìngxuěkāiyán鸿hóngjiànzhǎngshànglínw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