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李景伯,内宴执良规。君臣道昭彰,天颜终熙怡。
我爱李景伯,内宴执良规。君臣道昭彰,天颜终熙怡。
大簸怕清风,糠秕缭乱飞。洪炉烹五金,黄金终自奇。
大簸怕清风,糠秕缭乱飞。洪炉烹五金,黄金终自奇。
大哉为忠臣,舍此何所之。
大哉为忠臣,舍此何所之。

tángshǐ--guànxiū

àijǐngnèiyànzhíliángguījūnchéndàozhāozhāngtiānyánzhōng

qīngfēngkāngliáoluànfēihóngpēngjīnhuángjīnzhōng

zāiwèizhōngchénshěsuǒzhī

贯休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5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郁孤台¹下清江²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³,可怜无行山
译文:郁孤台下面流着的清江的江水,其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行青山。
注释:¹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行丈”得名。²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⁴无行山:很多座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¹,山深闻鹧(zhè)(gū)²。 (愁余 一作:愁予)
译文: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注释:¹愁余:使我发愁。²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

  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中,长安指汴京。本句是诗人因记起朋友被追而向汴京望去,然而却有无数的青山挡住了诗人。境界就变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与挫级有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满怀忠愤的情感。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周济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杜甫《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景又做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建式意味境界,无疑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景象。。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参考资料:
1、 邓小军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1503-1505页

mán ·shūjiāng西zàokǒu

xīn sòngdài 

táixiàqīngjiāngshuǐ zhōngjiānduōshǎoxíngrénlèi 西běiwàngchángān liánshùshān 
qīngshānzhēzhù jìngdōngliú jiāngwǎnzhèngchóu shānshēnwénzhè  (chóuzuò chóu )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溪岚(lán)¹漠漠²树重重,水槛(jiàn)山窗次第³
译文:溪水潺潺,雾气茫茫,两岸树木密密层层。途中的风景依次迎面而来。
注释:元八:元宗简。一说应为“元十八”。元十八即元集虚,河南人,隐于庐山,是白居易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字居敬,有《元少尹文集》。白居易有《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等作品,可知他们是多年要好的莫逆之交。¹岚:是山林中的雾气。²漠漠:形容弥漫的状态。³次第:依次。⁴逢:迎面而来。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晚叶尚开红踯(zhí)(zhú)¹,秋芳初结白芙蓉²
译文:秋叶间依然有红红的杜鹃绽放,初秋的花朵只看到洁白的芙蓉。
注释:¹踯躅:即杜鹃花,春天开红花,故称“红踯躅”。²芙蓉:此处当指木芙蓉,落叶灌木,又称木莲,以别于荷花之称芙蓉,秋天开白、黄或淡红色花。千年鹤:据《搜神后记》载,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落在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语说∶“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¹
译文:躺下休息,耳边好像传来千年仙鹤的声音;举杯共饮,杯中好似倒映出五老峰的影子。
注释:¹五老峰:庐山胜景之一,庐山东南部五个山峰的合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更愧¹(yīn)²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译文:更令人感动惭愧的是主人殷勤热情的留客心意:鱼肉鲜美,饭食精细,酒味醇香浓郁。
注释:¹愧:惭愧。²殷勤:殷实热情。

  此诗作于诗人谪贬江州司马时期。此诗主要描写友人溪居的清秀景色,从去友人庐山下依山傍水的居所途中写起,层层推进,展示了优美宜人的友人住所及主客欢融无间的情景。全诗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鲜明地刻划了友人居处环境的优美、不俗,尤其是颈联对仗工整,想象奇妙,用典不露痕迹,于亦虚亦实之中,产生了令人神往的境界。

  此诗首联写诗人途中所见,是作者接近友人“溪居”时,依次观察到的外围景色。因为是进行中看到的景物,便产生了如同现代电影拍摄中镜头向前推移那样的效果,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似乎是依次迎头扑面而来,极富层次感。镜头再往前推,则是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虽是短短的两句,却写了诗人次第相逢的许多意象,既显得气势阔大,又渲染了居所所在位置的幽邃。颔联是将视线推进到主人溪居的周围,是实写环绕溪居的近景。这一联通过杜鹃、芙蓉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时的优美境界。诗人很懂得作画构图敷彩的美学原理,选取红白两色入诗,对比鲜明,色彩效果十分强烈。同时分别用“尚开”“初结”来修饰,又造成此开彼落、绵延不绝的效果,似乎溪居永远有鲜花多情地围绕着。

  诗的颈联转入虚写。溪居是依山傍水,建在庐山附近的居所,通过前面的刻划,已经造成人间仙境的气氛,这一联则更强化了这种效果。

  “千年鹤”用丁令威的典故,此处借用这个典故,显示出居所的主人是个看破红尘,超然世间沧桑变化的非凡人物。“影落”句则是说,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饮酒品茶之际,亦可远眺窗外的山川景物,已是令人惬意神往之事,更为奇妙的是,远处的五老峰影却能倒映在杯子中,溪居的明净便自不待言了。此处着一“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庐山南面峰名)影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全篇以“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作结,刻画主客开怀畅饮,其乐融融的情景,进一步显示了溪居及其主人的可爱。

  作品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鲜明地刻划了友人居处环境的优美、不俗。尤其是颈联对仗工整,想象奇妙,用典不露痕迹,于亦虚亦实之中,产生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读来韵味无穷。

yuán--bái

lánshùzhòngzhòngshuǐkǎnshānchuāngféngwǎnshàngkāihóngzhízhú

qiūfāngchūjiébáiróngshēngláizhěnshàngqiānniányǐngluòbēizhōnglǎofēng

gèngkuìyīnqínliúxiānfànjiǔxiāngnóng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清晓¹妆成寒食²天。柳球³斜袅(niǎo)(jiàn)花钿(diàn)。卷帘直出画堂前。
注释:¹清晓:清晨。²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³柳球:妇女头上的一种妆饰品。⁴袅:音鸟,①摇曳。②轻拂。③柔长貌。⁵间:相隔、相间,动词。⁶花钿:妇人发钗。钿,音田,嵌金之花状头饰。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指间牡丹初绽(zhàn)¹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pín)²不语恨春残。
注释:¹初绽:刚刚开放。绽:裂开。²嚬:同“颦”,皱眉。含嚬:含着愁意。皱眉忧愁的样子。

  这首词写女子怀春。

  上片开始用“清晓妆成”间明了时间和人物的身份。“柳球”句,明为写物,实则写人,女子的婀娜情态隐约可见。紧接着直到下片用了一连串的动作:“卷帘”、“直出”、“指间”、“凭朱栏”、“含颦”等显示她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卷帘”句见其爱春心切;“指间”句见其赏春的喜悦;“日高”句见其爱春之情深,由此结出“含颦”句,“恨春残”全由惜春,真切感人。“春残”照应首句的“寒食天”,收拢全章。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长忆西山¹,灵隐寺前三竺²后,冷泉亭³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译文:我常常回忆灵隐山的风光,那里的灵隐寺、天竺山、冷泉亭我都曾经游览过。山里气候宜人,就算是三伏天也如清秋般凉爽。
注释:酒泉子: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有二体:一见于敦煌曲子词,双调四十九字。¹西山:即灵隐山,一名武林山。上有北高峰。²三竺: 山名。有上竺、中竺、下竺之分,各建有寺。³冷泉亭:唐时建,在飞来峰下 石门涧旁。几行游,一作“旧曾游”。⁴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 日是末伏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 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三伏也用来特指末伏。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白猿¹时见攀高树,长啸²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lán)³看,终是欠峰峦
译文:时常看见白猿攀上高树,长啸一声便不见了踪影。告别西山之后,我曾多次将所见美景画下来,但始终觉得画中峰峦不如实景美丽。
注释:¹白猿:相传晋代慧理曾养白猿于飞来峰西的呼猿洞。²啸:撮口长呼。³画阑:彩绘的阑干。此代指画廊。⁴欠峰峦:欠,欠缺;不足。此指画中 的山峦不够美。

  这首词写对杭州西山的回忆。上片以“三伏似清秋"写出灵隐寺、玲泉亭古木参天,凉爽宜人;下片以白猿攀树,长啸远去,写灵隐山冷清幽静,最后以画不如真景,反衬灵隐山峰峦之美。该词词意含蓄沉稳,绘景采用白描、想像和反衬等表现手法,清幽神奇,自然美感。

  “长忆西山”,起句点明题旨,然后直接进入回忆。“灵隐寺前三竺后”句用两个地名词和两个方位词,带出了寺前山后的一切风景点。后来苏轼《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诗用“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来写此间景物,便是脱胎于潘阆的。“冷泉亭上旧曾游”,冷泉在灵隐寺前。上句是远景大景,这句是近景小景;在展现了广阔的背景以后,再专门回味游览冷泉这一名胜时的情形,自然也有举一点以见全貌的作用。以上两句是全篇中唯一正面写景的地方,但句中只标明地点方位和说明旧日曾经亲游,至于这里的风景到底怎样美好,作者却不直说。这样写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他们有可能填补出比任何笔墨、色彩都多得多、美得多的景象来,这是艺术空白的妙用。“三伏似清秋”,意思是说在这里游憩,即使酷热的三伏天也如清爽的秋日。如果说前两句写景只点出景在哪里,是使用了艺术的拙笔的话,那么这一句在无边的美景之,上精心捕捉山光物态的神韵,则使用了艺术的巧笔。

  下片“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声何处去”,这两句是想象。冷泉亭左侧有呼猿洞,相传晋代僧人慧理曾蓄白猿于此。这两句虚事实写,更添了西山灵气。从内容上看,作者在这两句中似乎还在通过白猿的长啸而去,怀念杳无踪迹的慧理,然后再通过对慧理的追缅,遥寄自已许身湖山、与猿为侣的愿望。“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意思是说:别后因为甚思西山而不可得,只好找来西山的画图频频观看,但那上面终究找不出真山峰的美质来。这里用图画作为反衬,西山的灵姿秀气因此更为突出了。“欠峰峦”,指缺少峰峦,实际上是说没有好的峰峦。“画阑,说在诗人所处的地方多次凭阑而望,终是看不到西山那些优美的山峰。这样当然也通,但少了西山比图画更美丽这层意思。

  这首词抒写作者对杭州西山的深挚眷恋,表达方法含蓄隐曲,选词炼句也以不露机锋为主,因而词风可入沉稳一路。此外,词中写景,交替使用了白描、绘神、想象、反衬等多种方法,可是偏偏不去用力刻画西山的具体形象。这种写法,虽然不像精雕细刻的风景诗文那样,能够让人以读当游,然而作者却便于利用自已强烈的感受去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以至产生急欲亲往一游的迫切愿望,因而别有一种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俞平伯,施蛰存撰写.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M].2016 ,340-341.

jiǔquán ·cháng西shān

pānlàng sòngdài 

cháng西shān língyǐnqiánsānzhúhòu lěngquántíngshàngjiùcéngyóu sānqīngqiū 
báiyuánshíjiànpāngāoshù chángxiàoshēngchù biéláixiànghuàlánkàn zhōngshìqiànfēngluán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好是¹隔帘花树²动,女郎撩乱³送秋千。
注释:¹好是:意同“好似”。²花树:此指亭亭玉立的女子。³撩乱:纷乱。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
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
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
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
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公元890年(唐昭宗乾宁三年),韦庄在鄜州过寒食节,此间他曾到城外踏青游赏,将见到的春日美景和当地的民俗写成了五首七绝。全诗语言清新典雅,格调婉曲优美,清爽怡人,令人回味。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全都融注在他细腻的笔端。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