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赏神骏,何如秋隼击。独立高标望霜翮,
古人赏神骏,何如秋隼击。独立高标望霜翮,
应看天宇如咫尺。低回拂地凌风翔,鹏雏敢下雁断行。
应看天宇如咫尺。低回拂地凌风翔,鹏雏敢下雁断行。
晴空四顾忽不见,有时独出青霞傍。穷阴万里落寒日,
晴空四顾忽不见,有时独出青霞傍。穷阴万里落寒日,
气杀草枯增奋逸。云塞斜飞搅叶迷,雪天直上穿花疾。
气杀草枯增奋逸。云塞斜飞搅叶迷,雪天直上穿花疾。
见君高情有所属,赠别因歌翔隼曲。离亭惨惨客散时,
见君高情有所属,赠别因歌翔隼曲。离亭惨惨客散时,
歌尽路长意不足。
歌尽路长意不足。

xiángsǔnsòngwángduāngōng--jiǎorán

rénshǎngshénjùnqiūsǔngāobiāowàngshuāng

yīngkàntiānzhǐchǐhuílíngfēngxiángpéngchúgǎnxiàyànduànxíng

qíngkōngjiànyǒushíchūqīngxiábàngqióngyīnwànluòhán

shācǎozēngfènyúnsāixiéfēijiǎoxuětiānzhíshàng穿chuānhuā

jiànjūngāoqíngyǒusuǒshǔzèngbiéyīnxiángsǔntíngcǎncǎnsànshí

jǐnzhǎng

皎然

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5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柴门寂寂黍饭¹²,山家烟火春雨晴。
译文: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注释:¹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²馨:香。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庭花蒙蒙¹水泠泠²,小春啼索树上莺。
译文: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注释:¹蒙蒙:形容雨点细小。²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xī)(chì)¹如家禽。
译文: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
注释:¹鸂鶒:一种水鸟,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前村后垄桑柘(zhè)¹²,东邻西舍无相侵。
译文: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
注释:¹桑柘:桑木与柘木。²深:茂盛。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¹娘洗茧前溪渌(lù)²,牧童吹笛和衣浴。
译文: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
注释:¹蚕:农家养蚕女。²渌:水清而深的样子。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译文: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再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第一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壮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第二首从“山家”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扩大到周围的大环境。前三句写自然景色。“前村后垄”犹言“到处”。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饰、绮丽、纤弱的诗来,贯休以其作品明快、清新、朴素、康健之美,独树一帜。明代杨慎指出:“贯休诗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诗话》),真可谓独具只眼。

参考资料:
1、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63-1365

chūnwǎnshūshānjiāèrshǒu

guànxiū tángdài 

cháiménshǔfànxīn shānjiāyānhuǒchūnqíng 
tínghuāméngméngshuǐlínglíng xiǎoérsuǒshùshàngyīng 

shuǐxiāngtánghēisēnsēn yuānyāngchìjiāqín 
qiáncūnhòulǒngsāngzhèshēn dōnglín西shèxiāngqīn 
cánniángjiǎnqián tóngchuī 
shānwēngliú宿yòu宿 xiàozhǐ西guādòushú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¹社稷已惊摇。
译文:在千军万马中奋起向秦始皇的一击,多有胆量和气势。震惊并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注释: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秦始皇灭韩国后,韩世臣之后张良图谋复国,结交刺客,趁秦始皇东巡时抛大铁椎(同“槌”)狙击之。¹祖龙:指秦始皇。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东汉苏林的解释:“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
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
如何¹十二金人²外,犹有³民间铁未销
译文:他怎么也想不到十二个金人之外。人世间居然还有铜铁没有熔销?
注释:¹如何:为什么。²十二金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恐六国起兵造反,下令收缴天下的兵器,铸成十二金人。³犹有:还有。⁴铁未销:铁器没有销毁。

  这是一首托古见志的咏史诗。

  第一句,破题突兀高远,把博浪沙一事概括殆尽,主人公形象塑造的恰到好处,余下的场面任凭别人去感受,去想象。绝句由于篇幅短小,往往采用这种抓住要点的写法。“击”字如惊涛拍岸,“豪”字则气势冲霄。第二句,转入议论,书事雄胆遒劲,抓住“祖龙社稷”的本质紧紧不放,是“击”的目的和效果。第三句,引证出奇探幽,运用十二金人这一个典故,转入一个新意境,令人惊愕。第四句,诗人故作问句,深切显示出对秦始皇的冷嘲热讽,且干脆利落,从容自然,“铁未销”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这首诗就是抨击秦王朝企图消灭农民武装的暴虐政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与人民作对的都没有好下场,妙设讥刺,词新语尖,道人未道。这种刻意翻新,以议论为主的诗风,正是元初某些诗人受宋诗影响的具体表现。

参考资料:
1、 闫连朵编.元明诗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06:第2页

làngshā

chén yuándài 

chēzhōngdǎnháo lóngshèjīngyáo 
shíèrjīnrénwài yóuyǒurénjiāntiěwèixiāo 

日暮途且远,游子悲故乡。
日暮¹途且远,游子悲故乡。
译文:已经是傍晚了,但是回家的路途还很遥远,思乡的游子不禁悲从心来。
注释:¹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伯氏佐戎于朔陲,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秕,饮之污池。厩枥也,上庳而下蒸;羁络也,缀索而续韦。其易之如此。予方病且窶,求沽于肆。肆之驵亦不知其良也,评其价六十缗。将剂矣,有裴氏子赢其二以求这之,谓善价也,卒与裴氏。
伯氏佐¹²于朔陲³,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tí)(bǐ),饮之污池。厩(jiù)¹⁰(lì)也,上庳(bì)而下蒸¹¹;羁络¹²也,缀¹³¹⁴而续韦¹⁵。其易¹⁶之如此。予方¹⁷病且窶(jù),求沽¹⁸于肆¹⁹。肆之驵(zǎnɡ)²⁰亦不知其良也,评其价六十缗(mín)²¹。将剂²²矣,有裴氏子赢²³其二以求这之,谓善²⁴价也,卒与裴氏。裴氏所善李生,雅²⁵²⁶相术²⁷,于马也尤工。覩(dǔ)之周体,眙(chì)²⁸视,听(yǐn)²⁹然笑,既³⁰而抃(biàn)³¹随之。且曰:“久矣吾之不觏(gòu)于是³²也,是何柔心劲骨,奇³³³⁴³⁵³⁶,宛³⁷如锵(qiāng)³⁸如,晔³⁹如翔⁴⁰如之备邪!今夫马之德全然矣,顾⁴¹其维⁴²(jū)藏锐⁴³于内,且秣之乖方⁴⁴,时用不说于常⁴⁵⁴⁶。须其齿⁴⁷备而气振⁴⁸,则众美灼⁴⁹见,上可以献帝闲⁵⁰,次可以鬻(yù)千金。”裴也闻言竦⁵¹焉。遂儆⁵²其仆,蠲(juān)⁵³其皂⁵⁴⁵⁵其恶⁵⁶,蜃(shèn)⁵⁷其溲(sōu)⁵⁸,催以美荐,秣以芗(xiāng)⁵⁹粒,起之居之,澡之挋(zhèn)之,无分阴⁶⁰之怠⁶¹。斯以马养,养马之至分也。居无何⁶²,果以骥德闻。
译文:伯氏在北方边陲协助军务,得到一匹良马送给我。我不知道它是良马,喂它吃稊米秕谷,让它在水池喝水。马厩和马槽呢,是上面气闷下面郁热;笼头和缰绳呢,是连的断绳接的牛皮。对马就这样轻视。我正生病而又贫穷,巴望在市场把它卖掉。市场上的马贩子也不知道它是良马,估的马价是六十串钱。就要签买卖合同了,有个姓裴的人加了二十串钱要求购买,我认为是个好价钱,最终卖给了裴氏。与裴氏交好的李生,颇有些相术,对于相马特别擅长。察看了马的周身形体,瞪着眼睛瞧,张着嘴巴笑,然后跟在它面鼓掌。并且说道:“我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马了。这马心性柔顺,骨骼强劲,精气奇拔,姿态美妙,那样宛转,那样铿锵,那样灿烂,那样飞扬,多么齐备啊!现在马的德性它全都具备了,但还只是匹马驹,精锐蕴藏在内,何况喂养的方法不对,因此平庸的眼力不看好它。等到它的牙齿长全气势奋发,那么各种优点都会耀眼地显现,上可以献进皇帝的马厩,次可以卖出千金之价。”裴生听了肃然起敬。于是督促他的仆人,清理槽臼,用筐装垃圾,用蜃装粪便,喂美味的草料,吃软香的小米,起也服侍,睡也县侍,又是洗,又是揩,一分一秒都不能懈怠。这个从养马来说,是养马的最高境界了。过了不久,果然以良马著称。
注释:¹佐:辅助。²戎:战争。³朔陲:北方边境。⁴遗:给,送。⁵良:指马的优点。⁶秣:喂马。⁷稊:一种类似稗子的草。⁸秕:空或不饱满的谷粒。⁹污池:犹言水池。¹⁰厩:马房,牲口棚。¹¹蒸:郁热。¹²羁络:马笼头。¹³缀:缝合。¹⁴索:绳子。¹⁵韦:熟牛皮。¹⁶易:轻视,轻慢。¹⁷方:正在。¹⁸沽:卖。¹⁹肆:店铺。²⁰驵:指旧时从事马匹交易的经纪人。²¹缗:古代串铜钱的绳子,也指成串的钱,一千个钱为一缗。²²剂:古代买卖时用的券契,在木板上写有文字,中分为两半,买卖双方各执一半为凭证。²³赢:超过,多馀。²⁴善:与……友好。²⁵雅:甚;颇。²⁶挟:怀藏。²⁷相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表,能判断其优劣的本领。²⁸眙然:注视貌。²⁹听:笑貌。按,“听”,原作“昕”。《上林赋》云:“亡是公听然而笑。”今据改。³⁰既:完。³¹抃:拍手,表示欢迎。³²是:代指这匹马。³³奇:特殊,罕见。³⁴精:精神。³⁵妍:美好。³⁶态:姿态。³⁷宛:委曲顺从的样子。³⁸锵:形容玉声清脆。³⁹晔:容光焕发。⁴⁰翔:安舒的样子。⁴¹顾:不过,只是。⁴²维:助词,无实义。⁴³锐:勇往直前的气势。⁴⁴乖方:反常。⁴⁵常:普通,平常。⁴⁶目:名目,名称。⁴⁷齿:指年龄。⁴⁸振:振动,奋起。⁴⁹灼:明彻。⁵⁰帝闲:皇帝的马厩。⁵¹竦:严肃而恭敬。⁵²儆:告诫,警告。⁵³蠲:清洁,使洁净。⁵⁴皂:通“槽”,牲口槽。⁵⁵筐:装满、盛满。⁵⁶恶:污秽物,特指粪。⁵⁷蜃:古代的一种祭器,上面画有蜃形。⁵⁸溲:特指小便。⁵⁹芗:谷类的香气,这里指精美的饲料。⁶⁰分阴:片刻。⁶¹怠:怠惰,懈怠。⁶²无何:没多久。
裴氏所善李生,雅挟相术,于马也尤工。覩之周体,眙然视,听然笑,既而抃随之。且曰:“久矣吾之不觏于是也,是何柔心劲骨,奇精妍态,宛如锵如,晔如翔如之备邪!今夫马之德全然矣,顾其维驹藏锐于内,且秣之乖方,时用不说于常目。须其齿备而气振,则众美灼见,上可以献帝闲,次可以鬻千金。”裴也闻言竦焉。遂儆其仆,蠲其皁筐其恶,蜃其溲,催以美荐,秣以芗粒,起之居之,澡之挋之,无分阴之怠。斯以马养,养马之至分也。居无何,果以骥德闻。
客有唁¹予以丧²宝,且讥其贸³也微,予洒(xiǎn)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翘陆也,谓将蹄¹⁰将齧(niè),抵¹¹以挝(zhuā)¹²,不知其籋(niè)云耳。昔之嘘唏¹³也,谓为疵¹⁴为疠¹⁵,投以药石¹⁶,不知其喷玉¹⁷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¹⁸,将至顿¹⁹(bó)²⁰,曾²¹何宝之有焉?由是而言,方之于士²²,则八十其缗(mín)也,不犹踰于五羖(gǔ)皮乎?”客谡(sù)²³而竦(sǒng)。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乎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shěn)德蕴于心者乎?斯从²⁴古之叹,予不敢叹。”
译文:有个客人因为我失去了宝物来慰问我,还批评我卖得那么便宜。我洒脱地说:“当初我拥有这匹马,我当普通马养它。如今卖了这马,他当宝马养它。宝贵还是普通,就在于遭遇到什么啊。况且原来它要跳跃,以为是要踢要咬,对付它的是棍子鞭子,不知道它能上蹑浮云。原来它的嘶鸣,认为是瑕疵是犯病,给它吃药扎针,不知道它的唾沫如雪如玉。像这样,那它就是熬个一年半载,也将会疲顿趴倒。因此还能有什么宝物呢?从这点来说,和读书人比较,那八十串钱,不也超过了卖掉百里奚的五只黑公羊皮吗?”客人起立而肃然起敬。我于是说:“马的德性,存在于它的形体之中,可以用眼睛看出,但是还会像这样看走眼。更何况德行蕴藏在人的心中呢?这是自古以来的叹息,我不敢感叹了。”
注释:¹唁:对遭遇灾祸者表示慰问。²丧:失去。³贸:交换财物。⁴微:细小,轻微。在文中是指价钱很低。⁵洒然:肃敬的样子。⁶畜:饲养禽兽。⁷彼:那个人。⁸遇:对待,待遇。⁹翘陆:举足跳跃。¹⁰蹄:踢。¹¹抵:击打。¹²挝策:指马鞭子。¹³嘘唏:叹息。¹⁴疵:毛病。¹⁵疠:疾病,灾害。¹⁶药石:是由植物和矿物质构成的药物。¹⁷喷玉:马嘘气或鼓鼻时喷散出雪白的唾沫。¹⁸旷日历月:多费时日,指时间拖得很久。¹⁹顿:倒下。²⁰踣:倒毙。²¹曾:副词,加强否定语气。²²士:具有某种技能和才干的人。²³谡:站起来。²⁴从:顺从。
客有唁予以丧宝,且讥其贸也微,予洒然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翘陆也,谓将蹄将齧,抵以挝策,不知其籋云耳。昔之嘘吸也,谓为疵为疠,投以药石,不知其喷玉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由是而言,方之于士,则八十其缗也,不犹踰于五羖皮乎?”客谡而竦。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乎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德蕴于心者乎?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
客有唁予以丧宝,且讥其贸也微,予洒然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翘陆也,谓将蹄将齧,抵以挝策,不知其籋云耳。昔之嘘吸也,谓为疵为疠,投以药石,不知其喷玉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由是而言,方之于士,则八十其缗也,不犹踰于五羖皮乎?”客谡而竦。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乎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德蕴于心者乎?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

  这篇文章通过对养马和售马的讨论来说明一个道理,名为“说骥”,实为借“骥”说人,阐明“宝与常所在遇也”的道理,同时也抒发了因伯乐难遇而常导致人才埋没的感叹。全文语言精练,运用对比和铺陈排比,显得很有气势与说服力。

  文章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重在叙事,叙述了得马、售马、相马,善养马和果得良马的始末。后一部分是议论,围绕一个中心,即“宝与常在所遇耳”。虽有良马,但未遇识者时,则以常马畜之,不知其举足腾跃乃踏云之举,反而以为是要踢人,动辄鞭打,如此待之,“何宝之有?”而以慧眼识之,并以宝马畜之,方得良骥。其关键在于一要遇识,二要善待。这跟韩愈在《杂说》(其四)中所阐述的观点是一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伯乐,千里马也是同平常马一样而已。文章在最后结穴处画龙点睛地说道:“马之德也,存乎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德蕴乎心者乎?“良与不良,”存乎形“,”可以目取“的马,尚且如此不易为人所识,况且是美德和才智蕴藏于内心的人,那就更难以为人所识了。

  文章是议论是有感而发的。这篇文章是寄托作者才高运厄、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的。当然文章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它对于埋没和摧残人才的封建制度所进行的有力抨击,则具有更加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特色。首先是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将对于良马以常马待之的情景与以良马待之的情景相对比,还将识者的慧目与不识者的常目进行对比,有力地深化了“宝与常在所遇耳”的主题。其次是铺陈排比,颇有赋体文风。铺陈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服人以理的力量。后半部分大体上采用了赋体文所常用的主客问答的形式,显豁又透彻地申述了题旨。最后一点就是语言简洁凝练,生动传神。无论是叙述性文字,还是议论性文字,都十分省净、简洁。篇无冗句,句无余字,堪称着墨不多而尽得风流。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001-1003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
香叆(ài)雕盘¹,寒生冰箸(zhù)²,画堂别是风光。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³。腻(nì)玉圆搓(cuō)素颈,藕(ǒu)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yán)转月,余韵尚悠扬。
译文:香烟缭绕升出于雕镂的彩盘,寒气从冰柱中生发出来,画堂里别有一般风光。主人情意重,设宴席还请出美女。歌女的颈项洁白圆润,似用软玉搓捏而成,藕色裙子如仙女的新织的衣裳。几首歌唱完,月亮已转过凌空的房檐,余音还悠扬不绝。
注释:¹香叆雕盘:指香烟缭绕升出于雕镂的彩盘。香,指烧香冒出的香烟。叆,香烟缭绕袅袅升腾,有如云雾霭霭。雕盘,雕镂彩釉的烟盘。²寒生冰箸:寒气从冰柱中生发出来。冰箸,指屋檐上滴水冻结的冰柱。亦称冰条。箸,筷子。³红妆:陪酒侍宴的歌女。⁴藕丝:颜色名,与藕色相类的颜色。⁵虚檐转月:月光悄悄地从静寂的屋檐转照下来。指时间已久。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¹,应谓寻常。坐中有狂客²,恼乱愁肠。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³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译文:这歌声,人间哪里去找,那些司空见惯的女伶,实在也太寻常了。在座的狂放的客人,心绪缭乱。歌女说金钗落了地,正要捡,十指露出来,如春笋般细长。我亲自看见了,比《高唐赋》里还要美的人。
注释:¹司空见惯:谓事之常见者。²狂客:此指作者自己。言被歌女美貌艺伎着迷得发狂的人。³春笋:形容歌女的十指尖尖,像春笋初发般媚入。⁴宋玉:战国时楚国的辞赋家,或称屈原之弟子,曾事顷襄王。作《高唐赋》,描写了一个妙丽的巫山神女。

  词的上片,一开头先展现出堂宇的一片清凉明丽的夏日景象:雕盘中升腾缭绕着的霭霭烟香,堂上陈置着冬日储存的天然冰块,满屋清香扑鼻,又时感浑身清凉。爽凉舒适的环境,为下文妙丽“红妆”的出场,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主人情重”的盛意,进行了渲染。下面“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歌女“啭春莺”的外貌美。而“歌声罢”三句,则极写歌声的馀音回荡,显出灵动悄恍之美。你看,当歌声停歇之后,人们才如梦初醒般看到月光已从静寂的屋檐下爬了进来,因为歌声太迷人了,听得也太专注了,所以忘记了时间的飞逝。不仅如此,那悠扬美妙的歌声馀音,似乎还在人们耳边飘荡回旋不止呢!这是暗用了《列子·汤问》“曹娥善歌”的故事寓意:“昔曹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词借此典故,夸张地表现了啭春莺的歌声极强的感染力,有如曹娥的“馀音绕梁”,给人以无限想象的馀地,说明歌女不仅外貌美而其歌声更美。

  下片转向了作者对绝代佳人的惊讶和赞叹。“人间,何处有?”像啭春莺这样美貌而绝伦的歌手,人间无处去找那些司空见惯的女伶,实在是寻常。“坐中狂客,恼乱愁肠”,作者不禁为之心绪缭乱,“狂”态百出,不知如何是好了。蓦然间,“报道金钗坠也。”歌女一声尖叫,作者的视线也立即随着她的手伸向地面去捡拾金钗——一只纤长细嫩的手臂煞时从舞袖中袒露出来:十指尖尖,如春笋初发,愈加可爱无比。这个突发的小插曲,却骤然增添了歌女的另一层美丽,启示人们对她整体部位美的想象和思索,意味无穷。于是,词情便顺利地转向了虚处的渲染和烘托:“亲曾见,全胜宋玉,想象赋《高唐》。”意谓:宋玉在其《高唐赋》中塑造的巫峡妙丽神女,是出自他的艺术想象,现实中并不存在;而我自己这番亲眼所见,却无与伦比,她的美,远远超过了宋玉笔下的神女。这段话,是作者的自言自语,一如痴人痴话,任其倾慕思恋之情,全从心底款款流出。在感慨万千中,将无穷思绪引向无边无际的时空之中。美人不多见,也难能再相遇,作者此时似乎还交织着一种怅然若失的人生感受,遗憾不已。

  这是苏轼一首显著的婉约词,写得灵动逼真,意趣盎然。这首词虽然也受到柳永词的影响——如“腻玉圆搓素颈”,全用柳永《昼夜乐》。然而从词的整体艺术格调来说,它感情纯真丽自然,与柳永词的华丽浓艳不同,而有所超越。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63-264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47-148

mǎntíngfāng··xiāngàidiāopán--shì

xiāngàidiāopánhánshēngbīngzhùhuàtángbiéshìfēngguāngzhǔrénqíngzhòngkāiyànchūhóngzhuāngyuáncuōjǐngǒunènxīnzhīxiānshangshuāngyánzhuǎnyuèyùnshàngyōuyáng

rénjiānchùyǒukōngjiànguànyīngwèixúnchángzuòzhōngyǒukuángnǎoluànchóuchángbàodàojīnchāizhuìshízhǐchūnsǔnxiānzhǎngqīncéngjiànquánshèngsòngxiǎngxiànggāot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