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长百丈架溪横,半水工夫次第成。人言不是慈悲力,那得霜冬暖又晴。
桥长百丈架溪横,半水工夫次第成。人言不是慈悲力,那得霜冬暖又晴。

sānbáishāshàngèr--lín

qiáozhǎngbǎizhàngjiàhéngbànshuǐgōngchéngrényánshìbēishuāngdōngnuǎnyòuqíng

林希逸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 5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老马虺隤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
老马虺(huī)(tuí)¹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
译文:疲病的老马凭依于夕照之下,心下揣想,自己怎么就只能够饮食那三等的草料。
注释:¹虺隤:有病、生病,多指马而言。
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
玉鞭金络¹付梦想,瘦稗(bài)²枯品(qí)³空咀(jǔ)(jiào)
译文:玉饰的马鞭金饰的笼头只有交付梦想,嘴里边只能够空自咀嚼那干枯的稗草和豆品。
注释:¹金络:金络头。²稗: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幼苗像稻,但叶鞘无毛,没有叶舌和叶耳。是稻田主要杂草。³品:豆子的秸秆。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译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旱情严重蝗灾肆虐国运衰颓,大宋朝廷刚刚传下诏令王师即将北伐。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译文:一听到战鼓心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虽年迈依然能够平定北方收复失地为国效力。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长安伽男儿,二十心已朽。
译文:长安城里有一个男子汉,二十岁的年纪心灵已经枯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léng)¹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译文:佛经《楞伽》堆放在桌上,《楚辞》常常带着手肘后。
注释:¹楞伽:佛教典籍名,是法相宗所依的经书之一。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人生伽穷拙,日暮聊饮酒。
译文:人生有时会弄得穷困无能,对着黄昏,姑且喝几杯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只今道已塞¹,何必须白首?
译文:如今前进的道路已经堵塞,何必要存在幻想等白了头?
注释:¹道已塞:指仕进无路。《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chú)¹(zǔ)²
译文:清苦可怜的朋友陈述圣,穿着粗布衣,边耕锄边陈列俎豆。
注释:¹鉏:同“锄”。²俎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学为尧(yáo)舜文,时人责衰偶¹
译文:学成了尧舜时代的古朴文体,时髦人却要求他衰朽的骈偶。
注释:¹衰偶:大约是批评其文章气伽迂腐气。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柴门车辙(zhé)冻,日下榆(yú)影瘦¹
译文:我的柴门前车迹稀稀落落,夕阳西下,榆树影子又长又瘦。
注释:¹“柴门”二句:描写其居处冷落,连日光树影都显得不舒畅。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译文:黄昏时候,你来访问我,你苦守节操,致使额上已经打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太华¹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译文:你像那五千仞的太华山,劈地而出,抽拔挺立,森严而灵秀。
注释:¹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旁古¹无寸寻²,一上戛(jiá)³牛斗
译文:身旁连一寸一寻的土堆都没有,却独立冲云霄,触动牵牛与北斗。
注释:¹旁古:一作“旁苦”。²寻:古时长八尺为一寻。³戛:触动,碰撞。⁴斗牛:泛指星宿。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译文:达官贵人纵然不赏识你,可是哪能锁得住我的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¹
译文:我李生要师法你这太华山,傲然端坐,观看长天白昼。
注释:¹“李生”二句:言自己要向陈商学习,宁愿闲坐,也不奔走于富贵之门。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逢霜作朴樕(sù)¹,得气为春柳。
译文:逢上寒霜就做那坚强的朴樕,得到暖气就做那柔美的春柳。
注释:¹朴樕:木名。《诗经·召南·野伽死麕》:“林伽朴樕。”毛传:“朴樕,小木也。”后常以比喻平庸之材。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¹
译文:当了奉礼郎,却迫使我离开这个意愿,面黄肌瘦,如同任人摆弄的刍狗。
注释:¹“礼节”二句:言自己虽为奉礼郎,但在礼节方面远不及陈商,就像巫祝祭祀所用的刍狗一样卑琐不堪。这是自嘲之辞。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风雪直¹(zhāi)²,墨组贯铜绶(shòu)
译文:刮风飘雪,仍然在斋坛上值班,佩带铜印,贯穿着黑丝带的印绶。
注释:¹直:通“值”,值班。²斋坛:祭坛。当时李贺任奉礼郎,职掌祭祀君臣版位、陈设祭器、赞导跪拜,所以说直斋坛。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臣妾¹气态间,唯欲承箕(jī)帚。
译文:像奴婢受人颐指气使,只能乖乖地替人捧簸箕拿扫帚。
注释:¹臣妾:犹奴婢。郑玄《周礼注》:“臣妾,男女贫贱之称。”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¹
译文:老天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能睁开,也让我这把沉沦的古剑大声一吼。
注释:¹“天眼”二句:言何时得遇明主,自己将如古剑鸣吼飞腾。这是激愤之语。

  此诗开头八句,作者诉说自己政治上“穷拙”的遭际。在“只今道已塞”的景况下,他日暮饮酒,酷爱诵读《楞伽经》和《楚辞》,以排遣内心的苦闷。他已看破官场的黑暗内幕,仕进的前途已经被阻塞,所以产生了“心已朽”的心态。这时他已二十一二岁,诗云“二十”,当为约数。“人生”两句,表达了很深的人生感叹。

  第九句至第十六句,写陈商的景况。先形容他寒酸落拓,穿着布衣,雅尚礼仪,他不肯追逐时尚,苦学古文辞,不像时人追求委靡的骈偶文风。次叙他的家很少有人来访,门庭冷落,连车轮的印迹都冻结起来,门前的榆树在夕阳照射下拖着瘦长的影子。这里,写景凄凉,与前文写人“凄凄”相呼应。黄昏时节来寻访作者,固守苦节,春气亦为之郁结不畅。以上八句诗,描述陈商的形貌、品格及其遭际。

  第十七句至第二十四句,称颂陈商的品格并表示师法陈商的心意。前四句写华山之高峻,用暗喻手法,比喻陈商人品、才学之崇高。后四句,说公卿们纵使不看重陈商,作者也不能禁口不称赞,他还要师法陈商,宁愿终日箕踞长坐,也不肯奔走权贵之门。诗句生动地表达出作者钦佩陈商的心仪和景行仰止的态度。

  第二十五句至第三十二句,诗思又回到自己身上。“朴樕”两句,是自谦之词,承上言,作者才不及陈商,不论何时,都不能成材。“礼节”以下六句,说到作者官职卑微,身为奉礼郎,专司礼仪,与作者的性格相背悖,形容憔悴,如同祭祀后被人抛在路边的刍狗。风雪天在斋坛值班,身穿黑色祭服,神气态度犹如承事箕帚的奴婢。诗句备述作者任职时所受的屈辱。

  诗的最后两句,巧妙运用古小说的典故,表达出宏大的志愿。这层诗意,涵盖陈商和作者两人,说何时天眼张开,他们像古剑那样鸣吼而飞去,施展自己的抱负。李贺诗中,“剑飞”“剑吼”之意象屡见,如“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临岐击剑生铜吼”(《开愁歌》),此诗又云“剑吼”,都有自喻之意,期望实现理想,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全诗先分别写李贺、陈商,后写李贺师法陈商,再写李贺直斋坛的情景,各用齐整的八句诗为一个诗段,最后两句,以两人同时收结,形成单起双收的结构特征,自始至终将诗人和陈商交糅起来描写,写李贺,其中有陈商的神骨;写陈商,其中有李贺的气质,完善地创造出诗篇的结构美。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2-106

zèngchénshāng

 tángdài 

chángānyǒunánér èrshíxīnxiǔ 
léngqiéduīànqián chǔzhǒuhòu 
rénshēngyǒuqióngzhuō liáoyǐnjiǔ 
zhǐjīndào báishǒu 
chénshùshèng chúdòu 
xuéwéiyáoshùnwén shírénshuāiǒu 
cháiménchēzhédòng xiàyǐngshòu 
huánghūnfǎng访lái jiéqīngyángzhòu 
tàihuàqiānrèn chōusēnxiù 
pángcùnxún shàngjiániúdǒu 
gōngqīngzònglián nìngnéngsuǒkǒu 
shēngshītàihuà zuòkànbáizhòu 
féngshuāngzuò wéichūnliǔ 
jiénǎixiāng qiáocuìchúgǒu 
fēngxuězhízhāitán guàntóngshòu 
chénqiètàijiān wéichéngzhǒu 
tiānyǎnshíkāi jiànyōnghǒu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纷纷坠叶飘香砌(qì)¹,夜寂静,寒声碎²。真珠³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译文: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铺满残花的石阶上,寒夜一片寂静,只听见那寒风吹动落叶发出断断续续的声音。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玉楼空空无人迹。夜色清淡,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如绸缎般的皎月,而每年今日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注释:¹香砌:有落花的台阶。²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断断续续的声音。³真珠:珍珠。⁴天淡:天空清澈无云。⁵月华:月光。⁶练:白色的丝绸。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愁肠已断无由¹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²枕头欹(qī)³,谙(ān)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译文: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未喝,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残灯闪烁,枕头歪斜,尝尽了孤眠滋味。算来这相思之苦,积聚在眉头,凝结在心间,实在没有办法可以回避。
注释:¹无由:无法。²明灭:忽明忽暗。³欹:倾斜,斜靠。⁴谙尽:尝尽。⁵都来:算来。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这声音不树间,却来自树间,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阶上,沙沙作响。

  这里写“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个“寒”字下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真珠帘卷玉楼空”,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这段玉楼观月的描写,感情细腻,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的遗风,更有一股清刚之气。

  这里写玉楼之上,将珠帘高高卷起,环视天宇,显得奔放。“天淡声河垂地”,评点家视为佳句,皆因这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实不减杜甫“星垂平野阔”之气势。因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写相思便成为古诗词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写的也是这种意境,其声情顿挫,骨力遒劲。珠帘、声河、月色都写得奔放雄壮,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成了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写酒化为泪,不仅反用其意,而且翻进一层,别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苏幕遮》中就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里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自《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仲淹这首词则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jiēxíng ·qiūhuái怀jiù

fànzhòngyān sòngdài 

fēnfēnzhuìpiāoxiāng jìng hánshēngsuì zhēnzhūliánjuànlóukōng tiāndànyínchuí niánniánjīn yuèhuáliàn chángshìrénqiān 
chóuchángduànyóuzuì jiǔwèidào xiānchénglèi cándēngmíngmièzhěntóu ānjìnmiánwèi dōuláishì méijiānxīnshàng xiānghuí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名场¹阅历莽²无涯³,心史纵横自一家
译文:多次经历科考以后,便发觉它深不可测。科举场中士子们无所拘束地任意发挥,自成一家之见。
注释:逆旅:客舍。周伯恬:即周仪暐(wěi)(1777—1846),字伯恬,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选宣城县训导,改授陕西山阳知县,署凤翔知县。工诗,著有《夫椒山馆诗集》。次韵:和诗的一种形式,要求入韵字与原诗依次相同。周仪暐原诗为《富庄驿题壁和龚孝廉自珍韵》:“何曾神女有生涯,渐觉年来事事赊。梦雨一山成覆鹿,颓云三角未盘鸦。春心易属将离草,归计宜栽巨胜花。扇底本无尘可障,一鞭清露别东华。”¹名场:争名的地方,指科举考场。²莽:草木深处,引申为深邃。³无涯:不能穷尽。⁴心史:指自己主观上对社会历史的看法。⁵纵横:无所拘束。⁶自一家:自成一家之见。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秋气¹不惊堂内燕²,夕阳³还恋路旁鸦
译文:隐藏在堂屋内的燕子完全感受不到秋天的肃杀之气,路旁的那些乌鸦依然留恋着没落的夕阳。
注释:¹秋气:使草木凋残的秋天肃杀之气。比喻衰败的形势。²堂内燕:比喻得势的达官贵人。³夕阳:比喻没落的形势。⁴路旁鸦:比喻顽固守旧的人物。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东邻¹(lí)²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译文:美人已经成了老寡妇,怎能再做人家的姬妾?古木年久根深,再也不像盛年那样繁茂了。
注释:¹东邻:指美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²嫠:寡妇。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何日冥鸿¹踪迹遂²,美人经卷³年华。
译文:哪一天能够像天上的飞鸿,离开这个名利之场,剩下美人和经卷,从此结束自己的一生。
注释:¹冥鸿:高飞远举的鸿雁。后比喻隐士。²遂:遂心。³经卷:佛经。⁴葬:葬送。

  这是诗人会试下第,从京城返家,途中题壁之作。诗人感叹科举考试的艰辛,以及饱食终日的当权者不知道朝廷已日薄西山,危机四伏,却依然迷恋着昔日的余晖,因而说出就此归隐,与美人佛经相伴,了此一生的激愤语。诗中既表现了诗人科场失意的愤懑,也流露出对国事时势的深切忧虑。全诗以比喻象征手法刻画社会现实,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深沉蕴藉,耐人寻味。

  首联回顾亲身经历的两次科举考试的失败,诗人禁不住发出一声浩叹,这浩叹正如晏殊所谓“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喜迁莺·花不尽》)的怅惘失望。但是,他并没有因失败而一并失去自信。他相信自己的学问、见识都是独步一时、自成一家的。而也许正因为是“自一家”,他才屡次落第。“莽无涯”三字把时间延伸到遥远的未来,含有无限的感慨,沉痛低徊;“纵横”则又把时间向历史深处推溯再向未来延伸,同时又把现在的一段拓宽,大有纵观古往今来、横视天下当代的气概,充满自信,深沉坚定。这两句一果一因,一叹一转,已经蕴含了全诗的大意。

  颔联是全诗的警句,表面是描写此时此地所见的景与物:秋天来了,堂内的燕子还安卧不动;暮色苍茫,路旁的乌鸦依然痴恋夕阳而不归巢。实际上,只要稍微联系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不难发现这两句诗所隐含的深层意义,那时的清王朝正是处在这样―种秋风衰飒、暮色浓重的局势中,眼看着就有被吞没被覆亡的危险,诗人一路上或许就有许多这样的见闻。而全国上下仍像堂内燕、路旁鸦一样,还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燕子是候鸟,秋冬之际必须南迁,否则,北方的冬天将冻结它的生命;乌鸦也得在天黑之前归巢,否则将遭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二首·其一》)的难堪。而诗人笔下的燕和鸦,居然感受不到秋风、暮气的侵袭,感受不到冬天黑暗死亡覆没的气息,由此引发了诗人的哀叹、焦虑。“夕阳”“暮鸦”意象常见于古诗词中,确有实写景物之义,但这里的“夕阳”应该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一类,与“秋气”一起,成为王朝渐趋衰落的象征。这是诗人的深忧,也是他作为政治家的敏锐,先觉者的悲哀,“自一家”的具体表现。

  颈联这两句意思比较晦涩、模糊,大意是说:天生丽质而不愿以姿容媚俗的绝色女子,是得不到人的宠爱的;根底深厚而不能绽开鲜花笑脸迎人的参天古木,也不会得到众眼的赏睐。“东邻”“嫠老”似合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天下之佳人……莫若臣东家之子”及《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等典故,却又难以指实。这样就导致对诗句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分歧。“东邻嫠老”“古木根深”作感慨解可,作自负解也可;“难为妾”“不似花”作伤心语可,作矜持语也可;就主体言,作诗人的自道看可,作为对方设看也可。联系全诗及其创作背景,应该说,这些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而只有同时并存才是较为合理的解释。诗人才华出众,思想敏锐,“常为大国忧”,但因为不愿趋时媚俗,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和赏识,一再落第。现在面对周仪暐这个理解他的人,其内心活动的复杂是可以想见的,自伤自负、自怜怜人,种种情感交结一起,难分先后主次。这两句照应开头两句,是全诗所有情结的绾合。

  尾联是说诗人想望着有朝一日像飞鸿那样高翔远翥,退出名利场的追逐,伴着美人和佛经,度过自己的一生。“何日”是一种期盼的口吻,而“葬”则语含酸痛。冥鸿遂迹,美人经卷,似带着一定的哲理和玄义,予人某种启迪,但同样扑朔迷离,难以指实。这两句自是愤激话。其实,由唐至清一千余年有关科举的诗中,最不能当真的就是落第诗的结尾两句。不管它是怎样的激昂慷慨,还是怎样的意志消沉,都只是一时冲动。拿龚自珍来说,虽然从这一年开始他“收狂向禅”,但并未真的一生礼佛成为高僧,况美人与经卷也是难以同时捧置在手的。这一次失败后他又多次赴举,直至一第,也并未真的“鸿飞冥冥”成为世外高人。这是他的矛盾和不幸,也是时代的悲剧。在“秋气”“夕阳”中,他空有救时扶世而“自一家”的心与才,却没有施展怀抱的时与世。他预感到“堂内燕”“路旁鸦”的危险,却只能希望像“冥鸿”那样独自离开,这也正是那个时代“先觉者”的写照。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第1版 清、近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1565,1577-1578
2、 吴功华编著.龚自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35-36

zhōutiányuányùn--gōngzhēn

míngchǎngyuèmǎngxīnshǐzònghéngjiā

qiūjīngtángnèiyànyángháiliànpáng

dōnglínlǎonánwèiqiègēnshēnshìhuā

míng鸿hóngzōngsuìměirénjīngjuǎnzàngniánhuá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¹者,见人方引²婴儿而欲投之³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译文: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要把他投到江里去,小孩吓得直哭。过江的人忙问这样做的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注释:¹过于江上:经过江边。²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引:带着,抱着。³之:代词,指婴儿。⁴善:擅长。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¹(jù)²善游哉?以此任物³,亦必悖(bèi)矣。
译文: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这样处理事情,肯定是谬误的啊!
注释:¹岂:难道。²遽:立即。³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以:用。⁴悖:违反。

  父善游讲述的是古代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而事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后天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那是幼稚可笑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