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于书皆手钞,六经子史方神交。编摹虽勤不闻道,是亦蠹蟫书作巢。
昔人于书皆手钞,六经子史方神交。编摹虽勤不闻道,是亦蠹蟫书作巢。
积书之家费装缉,褙工亦由书传出。一朝妙手完缺残,正如云开睹初日。
积书之家费装缉,褙工亦由书传出。一朝妙手完缺残,正如云开睹初日。
我欲一问顾生家,松陵春晴桃始华。蟠胸万卷老多忘,检卷只如昏树鸦。
我欲一问顾生家,松陵春晴桃始华。蟠胸万卷老多忘,检卷只如昏树鸦。
嗟嗟书生吴钜族,风霜日夜摧乔木。虽然业身簿秩间,有眼且看江南山。
嗟嗟书生吴钜族,风霜日夜摧乔木。虽然业身簿秩间,有眼且看江南山。

zèngcángshūmíng--zhèngyuányòu

rénshūjiēshǒuchāoliùjīngzishǐfāngshénjiāobiānsuīqínwéndàoshìyínshūzuòcháo

shūzhījiāfèizhuāngbèigōngyóushūchuánchūcháomiàoshǒuwánquēcánzhèngyúnkāichū

wènshēngjiāsōnglíngchūnqíngtáoshǐhuápánxiōngwànjuǎnlǎoduōwàngjiǎnjuǎnzhǐhūnshù

jiējiēshūshēngfēngshuāngcuīqiáosuīránshēn簿zhìjiānyǒuyǎnqiěkànjiāngnánshān

郑元祐

郑元祐

(1292—1364)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他早年时期居钱塘(今杭州市),后来侨居吴中近四十年,晚年命名其文集为《侨吴集》,另著有笔记《遂昌杂录》。 ▶ 4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风雨飘摇¹日,余怀范爱农。
译文: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怀念着好友范爱农。
注释:范君:即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¹风雨飘摇:指政治形势的险恶和动荡。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英俄帝国主义相继侵入新疆、西藏等地,国内政局很不稳定。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华颠¹²(liáo)³,白眼看鸡虫
译文:早生的白发,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根,翻起眼白,蔑视那些争权夺利的害人虫。
注释:¹华颠:头发花白。华指颜色花白。颠:头顶。²萎:枯萎。³寥落:稀疏,指头发秃落。⁴白眼:表示藐视。⁵鸡虫: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争权夺利的政客。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世味秋荼(tú)¹苦,人间直道²³
译文:世道人情如秋荼般的苦啊,正直的人处处碰壁,无地容身。
注释:¹荼:苦菜。这一句说世态炎凉,使人觉得有秋荼似的苦味。²直道:正直的道路。³穷:困苦。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奈何三月别,竟尔¹失畸(jī)²躬。
译文:为什么才离别了三个月,就失去了这样一位刚毅不屈的友人?
注释:¹竟尔:竟然。²畸:不正,奇异。畸躬即畸人。范爱农为人正直而到处受排挤,所以作者也称他为畸人。
“风雨飘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鲁迅作此诗的夜晚适值风雨大作,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实录,也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着意烘托了范爱农致死的社会原因。作者把自然的风雨与政局的飘摇融合在一起,造成凄冷哀痛的氛围。紧接着两句展示了一个头发花白、精神不振却傲骨十足的知识分子形象,显示出作者以形传神的功力。“鸡虫”与“几仲”谐音,绍兴府学堂的何几仲正是范爱农的死对头,鲁迅这里一语双关,神来之笔。颈联从范爱农的处境继续写他“生成傲骨”的精神。范爱农所饱尝的“世味”,像秋天的老苦菜那样苦涩,而他所处的“人寥”,就因为他的正直不阿而使他处处碰壁。尾联感慨:怎么才分别了短短的三个月,你这样一位不同凡俗的人就不在了。表达了作者鲁迅对范爱农不幸遭际的深切同情,对恶势力强烈的鞭挞和控诉。“畸躬”一词,再次强调了范爱农的不同凡俗的个性。
参考资料:
1、 孙志军.鲁迅诗歌全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40-42页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三川¹北虏(lǔ)²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jiā)
译文: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
注释:¹三川:指洛阳。以其有河、洛、伊三川。²北虏:指安禄山叛军。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但用东山¹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译文: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净胡沙。
注释:¹东山:谢安隐居处。

yǒngwángdōngxún··èr--bái

sānchuānběiluànhǎinánbēnshìyǒngjiā

dànyòngdōngshānxièānshíwèijūntánxiàojìngshā

曾与东山约。为鯈鱼、从容分得,清泉一勺。堪笑高人读书处,多少松窗竹阁。甚长被、游人占却。万卷何言达时用,士方穷、早与人同乐。新种得,几花药。
曾与东山¹约。为鯈(tiáo)²、从容分得,清泉一勺。堪笑高人读书³处,多少松窗竹阁。甚长被、游人占却。万卷何言达时用,士方穷、早与人同乐。新种得,几花药。
译文:曾与林泉相约,分取一湾清泉,供鯈鱼从容游乐。可笑高人读书之处,多少松窗竹阁。何故常被游人占得。读书万卷怎能说经世致用,失意途穷游子正情寄山林之乐。最近种下几棵芍药。
注释:¹东山:《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²鯈鱼:《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³高人读书:苏轼《游道场山何山》:“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⁴松窗竹阁:松窗,临松之窗。竹阁,用竹子建造的楼阁。多指别墅或书斋。⁵与人同乐:《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孟子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众。’”
山头怪石蹲秋鹗。俯人间、尘埃野马,孤撑高攫。拄杖危亭扶未到,已觉云生两脚。更换却、朝来毛发。此地千年曾物化,莫呼猿、且自多招鹤。吾亦有,一丘壑。
山头怪石蹲秋鹗(è)¹。俯人间、尘埃野马²,孤撑高攫。拄杖危亭扶未到,已觉云生两脚。更换却、朝来毛发。此地千年曾物化³,莫呼猿、且自多招鹤。吾亦有,一丘壑(hè)
译文:山顶怪石如蹲伏的秋鹗。俯瞰世间尘埃飘浮,孤高耸立,举爪欲攫。拄杖尚未倚上危亭,已觉云雾在脚下弥漫。早晨的黑发已变斑白。此地已历经千年沧桑变化,莫要呼唤猿猱,只管多招邀些白鹤。我也拥有林间丘壑。
注释:¹鹗:鸟名,性凶猛,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飞翔,捕食鱼类,俗称鱼鹰。²尘埃野马:《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³物化:《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⁴呼猿、招鹤: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⁵一丘壑:《汉书·叙传》:“若夫严子(庄子)者,……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这首词是写傅君用山园的。山园,即山中的园囿。《周书·武帝纪》说:“山园之田,各还本主。”杜甫《山寺》诗说:“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因知山园不仅在山之高处,且有一定规模。这首词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了傅君用山园的雄奇面貌和游乐状况,表现了作者的归隐情趣。

  上片写山园的人工建筑。开头三句写山水。东山,点山园所在的地点,铅山东山,离县城不远。“分得清泉一勺”,言从东山山泉引泉水入园,放养儵鱼,供其从容游乐。这三句既点了“山园”二字,以照应词题,又说明此园得山水之胜,可供游人休憩,自然引出以下三句。“堪笑”三句写园中楼阁。“多少松窗竹阁”,言山园中,松林下,竹园傍,建有不少亭台楼阁,原想供“高人读书”之用,不料游人众多,成了游客眺望休憩之所。以有点无奈的口吻,描绘山园受游人欢迎的景象,别有一番情趣。“万卷”四句写傅君用“与人同乐”的志趣。言傅君用读书万卷,且有“达则兼济天下”之志,目前尚未获得一展宏图的时机,故修治山园,增种药草花木,供游人观赏,以实现“与人同乐”之志。见微知著,颂美了傅君用的高尚情操与志趣。

  下片写山园的自然面貌,写得极有气势。开头三句写怪石。言有块怪石象秋鹗一样蹲在山头,一只脚支撑着身体,俯视人间,做出攫取“尘埃野马”之势,凶狠之极,也动人之至。“柱杖”三句写亭之高,山之险。作者以不柱杖就难以到达“危亭”、登到山半腰就觉得脚下生云以及攀上危亭毛发会结满霜花三个方面,或衬托,或描写,把山险亭高的状况,生动而形象的描写了出来。“此地”二句写山的变化。孔稚圭《北山移文》说:“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此处活用其意,言千百年来,此地随万物而自然变化,猿、鹤多寡不一,要设法招鹤归来,暗示了作者招隐之意。“吾亦有,一丘壑”二句,言自己也有隐居之处,暗示傅君用山园也是块隐居的好地方,卒章显其志,既点明了题旨,又收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参考:辛弃疾词新释辑评,朱德才,薛祥生,中国书店,2006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寝扉¹临碧涧,晨起澹(dàn)²忘情³
译文:我的卧室靠近碧绿的山间流水,早晨起来淡薄了让我喜怒哀乐的事情。
注释: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¹寝扉:即卧室。²澹:淡泊。³忘情:对于喜怒哀乐之事不动感情,淡然若忘。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空林细雨至,圆文¹遍水生。
译文:空寂的树林中下起了细雨,水中遍布是雨落在水上的圈纹。
注释:¹圆文:指雨落水上的圈纹。
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
永日¹无馀事,山中伐木声。
译文:整日没有多余的事,山中不时传来砍伐木头的声音。
注释:¹永日:长日。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知子尘喧¹久,暂可散烦缨(yīng)²
译文:知道你在尘世的喧嚣中待久了,在这可以暂时散去世俗的烦恼。
注释:¹尘喧:尘世的喧嚣。²烦缨:世俗的烦恼,犹言尘襟。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见善,修然¹必以自存²也;见不善,愀(qiǎo)³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⁴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zāi)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yú)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译文: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像有灾祸一样似地厌恶自己。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人。所以君子尊重老师,亲近朋友,而极端痛恨那些谄媚自己的贼人。追求好的德行永远不满足,受到劝告能够警惕,这样即使不想进步,可能吗?小人则与此相反,自己极其昏乱,却还憎恨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自己极其无能,却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恶;对阿谀奉承自己的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就疏远,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么?
注释:¹修然:整饬的样子。²存:察,审查。³愀然:忧惧的样子。⁴介然:坚固的样子。⁵菑然:意思是如同有灾害在身。菑,同“灾“。⁶贼:害。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¹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yú)。是是、非非²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³,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译文: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肯定正确的(言行)、否定错误的(言行)叫做明智,否定正确的(言行),肯定错误的(言行)叫做愚蠢。中伤贤良叫做谗毁,陷害贤良叫做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做正直。偷窃财物叫做盗窃,隐瞒自己的行为叫做欺诈,轻易乱说叫做荒诞,取舍没有个定规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的叫做大贼。
注释:¹和:附和,响应。²是是、非非:意思是能辨别是非。是,正确的。非,错误的。这里的第一个“是”和“非”作动词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意思。³谗:用言语陷害人、攻击人。⁴趣舍:取舍。趣,通“取”。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志意¹²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³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译文: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所役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身体劳累而心安理得的事,就做它;利益少而道义多的事,就做它;侍奉昏乱的君主而显贵,不如侍奉陷于困境的君主而顺行道义。所以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人不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
注释:¹志意:志向。²修:荀子书中常用语,表示修正、修炼、美好。³传:古书所传之言。先秦典籍中常用“传曰“表示引用古代的话。⁴乱君:大国暴乱之君。⁵穷君:小国窘迫之君。⁶顺:顺利。这里指顺行道义。⁷折阅:亏损出售。折,亏损。阅,卖。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kuǐ)步而不休,跛(bǒ)(biē)千里;累土而不辍(chuò),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dú),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bǒ)(biē)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译文: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也就能达到了。所以一步半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那么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