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寒岩鞠蕊斑,索米长安得路难。投林倦翼蚤知还,袖手归来三径间。
西风寒岩鞠蕊斑,索米长安得路难。投林倦翼蚤知还,袖手归来三径间。
云屏万叠匡庐山,鹤唳猿啼千古闲。
云屏万叠匡庐山,鹤唳猿啼千古闲。
杨冠卿

杨冠卿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2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对酒寂不语,怅(chàng)¹悲送君²
译文:面对着酒杯沉默不语,今日里满怀愁绪为您送行。
注释:¹怅然:失意不乐貌。²悲送君:一作“愁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明时¹未得用,白首徒攻文²
译文:圣明的时代得不到重用,突然皓首攻文。
注释:¹明时:指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盛世。²攻文:一作“工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泽国¹²一官,沧波几千里。
译文:到江南水乡去当个小官,风波经历几千里。
注释:¹泽国:水乡,江南水量丰富,故云,此处指江宁。²从:任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群公满天阙(què)¹,独去过淮水²
译文:诸公挤满了朝廷,只有您一人在渡过淮水。
注释:¹天阙:皇宫前的望楼,此处指朝廷。²淮水:即淮河,赴江宁须经此河。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旧家富春渚(zhǔ)¹,尝忆卧江楼²
译文:我家曾住在富春的江渚,常常回忆起那临江的高楼。
注释:¹富春渚:富春江,为钱塘江上游,在今浙江富阳县南。渚:水中小洲。岑参父植曾任衢州司仓参军,衢州在富春江上游衢江,参随父曾居此。²卧江楼:无考。当指富春江畔一小楼,岑参曾居于此。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自闻君欲行,频望¹南徐州²
译文:自时听说您要前去,叫我频频望着那南徐州。
注释:¹频望:一作“频梦”。²南徐州:东晋南迁,侨置徐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故云。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穷巷¹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译文:独居僻巷紧闭着门,夜晚寒灯静照着深屋。
注释:¹穷巷:冷僻简陋的小巷。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译文:北风吹起微雪,抱着被子愿意同住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君行到京口¹,正是桃花时²
译文:您这一路走到京口,正是桃花盛开之时。
注释:¹京口:今江苏镇江。²桃花时:桃花开在阴历二月,送别时是冬天,等王昌龄走到京口时,已在二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了。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舟中饶(ráo)¹孤兴²,湖上多新诗。
译文:舟中自会大发感兴,湖上定能多写新诗。
注释:¹饶:多。²孤兴:陆机《文赋》:“对穷迹而孤兴。”指感时触景,而独自幽赏。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潜虬(qiú)¹且深蟠(pán)²,黄鹄(hú)³未晚。
译文:虬龙且要深潜屈蟠,黄鹄高飞也不论早晚。
注释:¹虬:传说中有角的龙。²蟠:深屈而伏。此处以潜虬比拟王昌龄才华横溢而不得重用。³黄鹄举:一作“鹤飞来”。黄鹄:天鹅。举:高飞。此处也以黄鹄拟王昌龄。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¹,努力加餐饭²
译文:请爱惜您青云之器,努力添加餐饭。
注释:¹器:才具。青云器,指廊庙才。²努力加餐饭:此处告慰好友远行多自珍重。

  此诗为送别王昌龄而作,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仕途多舛给予同情,并勉励友人再展鸿图,青云直上。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此四句写为将赴贬所的王昌龄饯行,而悲凉忧郁的气氛笼罩着大家,使他们把盏对斟,欲说还休。君子临治世,当有为于天下,而王昌龄却难君臣遇合,被贬外官。诗人叹息王昌龄徒有生花之诗笔和可干青云的文章,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经世才华。

  “泽国时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此四句写王昌龄赴江宁任一微官,而路途遥遥,跋山涉水,又转而叹惋朝廷官员济济,独君被“明主弃”,流落异地,寂寞孤独。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此四句写由王昌龄将赴的江宁贬所,引起作者对往日居住地的追念,诗人对好友的殷切关怀与牵挂,也随好友征帆一路追随到江南水乡那个有过少年时的欢乐与眼泪的地方。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此四句写穷巷独居的诗人,荧荧一盏孤灯相伴,北风卷着雪花在屋外肆意飞舞,如此寒凉之景,作者想起将远行的好友王昌龄,漫漫征程孑然独往,好友的凄凉光景当比自己尤甚。情动之下,临别之余,诗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叙寒暖。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此四句为诗人想象王昌龄南行至京口时,当是桃花烂漫的季节。虽然孤舟孑行,无人做伴,见此桃花纷纭、春意盎然之景也必当诗兴大发,佳篇连成,精神焕发起来。

  “潜虬且深蟠,黄鹊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此四句写诗人赞赏王昌龄的高才大器,虽不得明君赏识,一时重用,亦当如葆真之潜龙,待举之黄鹄,终有一日青云直上,鸿图再展。

  诗人感叹好友远谪他乡,孑然独往,同情好友抱名器而蹀躞一时,不得重用,劝慰好友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当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转机。全篇弥漫着诗人对好友的真切挂念和殷殷祝福。旧居的追忆、陋屋的同宿、远途的想象、春光中的诗兴,诗人设身处地地与好友同悲欢,真挚的友谊不言而喻。语言朴素自然却感情丰沛,思绪万千。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3-7
背庭缘恐花羞坠。心事遥山里。小帘愁卷月笼明。一寸秋怀禁得、几蛩声。
背庭缘¹恐花羞坠。心事遥山里。小帘愁卷月笼明。一寸秋怀禁得、几蛩(qióng)²声。
注释:¹缘:因为。²蛩:此处指蟋蟀。
井梧不放西风起。供与离人睡。梦和新月未圆时。起看檐蛛结网、又寻思。
井梧¹不放西风起。供与离人睡。梦和新月未圆时。起看檐(yán)²结网、又寻思。
注释:¹井梧:井边的梧桐。唐女诗人薛涛有《井梧吟》诗。²檐蛛:屋檐下的蜘蛛。

  《虞美人》,唐教坊曲。《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藉‘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双调,有两格,其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此首为第一格。  

  “背庭”两句怕赏花,并触发怀乡情。“背”,即弃也,这儿引申为“不去”。此言词人不去庭园赏花,是因为怕园中之花被人滥赏而愤而早凋。其实这并非是“花羞坠”,而是人有愁,且惜花也。词人心中愁的是羁旅在外,因秋至而起乡愁,所以词人的心早已不在乎欣赏什么花,而是已飞向群山阻隔的故乡——四明。“小帘”两句,言词人卷起帘子放那明亮的月光入室,室中瞬时由朦胧转为清晰,词人的心境也随之由浓愁减为轻忧。但是,心境刚刚转好,却又因“举头望明月”,两耳闻蛩鸣,使他又添一重怀乡新愁。  

  “井梧”两句,紧承上片,发挥思乡情。言秋风起,桐叶落,簌簌的落叶声,似那西风烦人的脚步声,在室外徘徊不去。词人羁旅在外,夜闻此声,辗转反侧,更是因离愁别恨而不能成眠。“梦和”两句,言词人即使在睡梦中,也在思念亲人。他说:我们分居两地多像天上的弯弯新月,还不到十五团圆之时。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醒后不能成寐,他索兴披衣起来,踱到室外,见屋檐边蜘蛛正在周而复始地劳碌结网,不禁又联想到自己也与它一样,为生计所迫,在他乡劳碌奔波度日的处境。真是对景伤情,徒添悲伤。据词意此词应是词人早期之作。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永寿¹兵来夜不扃(jiōng)²,金莲³无复印中庭。
译文:夜里宫门不锁永寿殿已来了围兵,如今宫殿荒凉,再也不见潘妃妙曼的舞姿了。
注释:¹永寿:殿名。南齐废帝萧宝卷宠爱潘妃,修建永寿、玉寿、神仙等宫殿,四壁都用黄金涂饰。²扃:关宫门。³金莲:齐废帝凿金为莲花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梁台¹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²
译文:梁朝宫中的笙歌箫管三更停歇后,仍然能够听到习习夜风摇响檐前九子铃。
注释:¹梁台: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梁台即萧梁宫禁之地,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畔。²九子铃:挂在宫殿寺庙檐前作装饰用的铃,用金、玉等材料制成。

  这首诗题为“齐宫词”,却兼咏齐、梁两代,此诗从一个横断面描述并剖析了六朝时齐的亡国过程,并将议论不着痕迹地融入了叙事之中。全诗语言简洁凝练,又充满韵味。

  首先前两句“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写南齐亡国的史实。昔时齐废帝生活奢靡无度,而后梁武帝萧衍带兵入城,不久齐便城破人亡。在实际中,这些事件时间跨度很大,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但诗人单刀直入,截取横断面,从兵来国亡之夜着笔,将“永寿”、“金莲”等情事不露痕迹地融化在里面,不仅简炼紧凑地交代了南齐的覆亡,不仅刻画出了废帝死前茫然不觉、纵情享乐的荒淫昏聩,而且透露出亡国前的种种奢淫情况。由此却可窥见南齐亡国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教训。

  这种集中概括的写法颇像戏剧作品把场景限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构成具有尖锐戏剧冲突的场面,通过幕前交代幕后一样。将“含德殿”改为“永寿殿”,将夜开宫门改为“夜不扃”,这种细节上的改动,同样出于集中、强烈地反映生活的需要。废帝国亡身死,是以“金莲无复印中庭”这种富于暗示性的咏叹之笔轻轻带出。“无复”一语,似讽似慨,寓讽于慨。

  后两句“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转写梁台歌管。梁台实即不久前齐废与潘妃荒淫享乐的齐宫,不过宫殿易主而已。“歌管三更”与“夜不扃”、“犹自”与“无复”呼应。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不同的角色上演相同的故事。诗人既没有对梁台歌管作正面描写,更不诉诸平板的叙述议论,而是抓住“九子铃”这一细小事物加以巧妙的暗示。齐废帝曾剥取庄严寺的玉九子铃来装饰潘妃宫殿,这在废帝的荒淫生活中虽只是小插曲,却颇具典型意义。诗人特意让九子铃出现在“梁台歌管三更罢”之时,不仅串贯了齐、梁两代,而且让它发挥丰富的暗示作用。以静托喧,暗示梁台歌管的喧闹。诗人虚点“梁台歌管”,实写歌管声歇”后寂静中传来的“风摇九子铃”的声响,巧妙地暗示出不久前的喧闹。因为在喧天的歌管声中是听不到铃声的。

  “九子铃”是齐废帝奢淫、荒唐行为的突出表现,这个亡齐遗物出现在梁宫歌管声中,暗示了梁宫新主继承的是亡齐旧衣钵,“犹自”一语,点明此意。诗人以已经闭幕的一出衬托正在串演的一出,暗示梁台的必然崩溃。“九子铃”不仅是齐废帝荒淫生活的见证,也是其亡国殒身的见证。和荒淫亡国联结在一起的九子铃,对于歌管依旧的新朝来说,乃是一个不祥的预兆,歌管既然依旧,“永寿兵来夜不扃”的一幕,“金莲无复印中庭”的结局也必然重演。由此可见这首诗的构思新颖精巧,表现含蓄蕴藉,其暗示的手法用得很成功。

  全诗看来,可知作者的微意似乎不止于此。如果仅仅是以古鉴今,向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一个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专写齐事即可达到目的,不必兼写齐梁,作者借同一齐宫串演齐梁两代统治者肆意荒淫的丑剧,特别是借九子铃着重揭露梁台新主重蹈亡齐旧辙,无视历史教训,其真正用意似乎是要通过“亡国败君相继”的历史现象显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这揭露的规律正是杜牧《阿房宫赋》的结尾所说的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李商隐暗寓在艺术形象中没有明白说出的旨意,杜牧恰像代他作了痛快淋漓的表达。前人之声而后人漠视,重蹈覆辙也是必然的了,这便是李商隐含蓄地揭露的历史潮流和规律。

  值得提出的是,整首诗中尽管表面上未有一处作议论,实际上却处处在议论,只不过诗人的议论已完全融化在诗的叙写与慨叹之中,因此议论便显得不着痕迹。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此诗的高明所在。

参考资料:
1、 赵丽雅.唐诗鉴赏解析.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1014

gōng--shāngyǐn

yǒng寿shòubīngláijiōngjīnliányìnzhōngtíng

liángtáiguǎnsāngèngyóufēngyáojiǔzilíng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杖锡(xī)¹何来此,秋风已飒(sà)²
译文:高僧怎么也会来到这里?在这秋风飒飒的季节我与您相逢。
注释:¹杖锡:手持锡仗。锡仗,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环,表示四谛十二姻缘之义。比丘向人乞食,到门口,便震动锡杖上的小环作声,以让人知道。²飒然:形容风吹时沙沙作响。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译文:阴雨撂荒了您深院的菊花,严霜欺倒了半池莲影。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放逐宁¹违性,虚空²不离禅。
译文:遭到放逐又岂能违背心性?身居山野,宠辱不过是虚空。
注释:¹宁:岂能。²虚空:荒野无人之处。赞公土室在山野。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相逢成夜宿,陇(lǒng)¹向人圆。
译文:今夜与您相逢共宿,陇上的明月也向我们现出圆圆的光影。
注释:¹陇月:洁白明亮的月亮。
诗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被贬弃官,暂居秦州,不意遇到了谪置此地的原京师大云寺赞公,所以以“锡杖何来此”反诘起笔,表现了惊愕之情。“秋风已飒然”自然是寄情于景,以秋风述说一份不满与困苦。“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紧接“秋风”义旨,进一步渲染赞公与自己处境的萧条凄凉。对仗工整,用字精准,以“荒”“倒”二字使冷落身世传神而出。此处也为下文赞叹赞公梵行高洁,禅心清净作一反衬。诗至“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则秋戚之情一扫而空,换之以无尽的平和,又透出独立孤峰顶的豪情。赞公深通佛法,无论外境如何变化,也不能动摇他的清净心。而一切万法无非真如,放逐本身也不离空性,就如虚空也是禅。在赞公身边,使诗人也感染了几分宁静安详。夜间在赞公房间休息,望见朗朗明月,扫清太虚,犹如禅心空明,能出种种违顺。同时尾联也点出题意,以作照应。
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译文:下了一夜的雨,天津桥被冲刷的清净无尘。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
初晴迎早夏,落照¹送残春。
译文:天气初晴,已是初夏时分,夕阳西下,春色已经残败将尽。
注释:¹落照:夕阳的余晖。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译文:我诗兴大发,随口吟哦,情到狂处,以酒伴身;
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
水边行嵬(wéi)¹,桥上立逡(qūn)²
译文:醉酒后在水边缓慢行走,又在此桥上徘徊不进。
注释:¹嵬峨:醉酒的样子。²逡巡:徘徊不进。
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
疏傅¹心情老,吴公政化新。
译文:疏傅设学于故乡的心境已老,吴公执政,教化一新。
注释:¹疏傅:西汉疏广﹑疏受叔侄分别为宣帝太子太傅﹑少傅,于荣显中同时称病引退。后遂以“疏傅”为急流勇退的典型。
三川徒有主,风景属闲人。
三川徒有主,风景属闲人。
译文:洛阳有主,而无限风景属于我这样的闲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