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西楼户半开,晚风黄叶走空阶。偶然得句高歌处,肯为悲秋恼壮怀。
月满西楼户半开,晚风黄叶走空阶。偶然得句高歌处,肯为悲秋恼壮怀。
朱诚泳

朱诚泳

(1458—1498)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6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雨揭却屋,全家醉不知。
风雨揭却¹屋,全家²醉不知。
译文:风雨都快要把房子弄塌了,可房子里的人喝得醉醺醺的一点都不知道。
注释:¹揭却:摇塌。²全家:这里指文中写的房子中的人。

--shǐbái

fēngjiēquèquánjiāzuìzhī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xuán)¹离别。
译文:无边烟水把你我隔开,音信也早已断绝。唯有碧天云边明月,偏照着我俩遥遥的离别。
注释: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¹悬悬:遥远。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碧日¹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²,待³君魂(hún)梦归来。
译文:整天感怀往事伤心,愁眉像铁锁难以打开。夜夜留着半边锦被,等待你的梦魂归来。
注释:¹碧日:整天。²被:棉被。³待:等候,逗留,迟延。

  《清平乐》“词语浅薄”,甚而疑为后人伪托。这首词表面上抒写了一位思妇离别之苦,实际上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描写,塑造出一位热情、大胆,对生活充满强烈追求的可爱的妇女形象。诗人借梦中相聚,一方面把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赤裸裸的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了对思妇的这种不可扼杀的爱情的歌颂和赞美。

  上阕用环境衬托写愁苦心情。“烟深水阔”,音信也无;碧天明月,乐景哀情,一个“偏”字,迁愁于月,烦心之至,愁苦之至。“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与此同。窦娥临刑,怨地怨天,都是怨极的表现。“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唯碧天云边明月,偏照着我俩遥遥的离别。“悬悬”惦记昼夜悬悬思恋。

  下阕用表情行动写愁苦与盼归。“愁眉似锁难开”是表情、心情;“夜夜长留半被,待君梦魂归来。”是行动,是切盼,更是痴情。难得词人奇思异想,把思妇情思写得深而再深。迁愁怨于明月,留半被待魂归,奇想幽深,构成此词的特色艺术。“夜夜长留半被”,晚上孤独等候,睡了留着半边锦被。“待君魂梦归来”,希望在入睡的梦灵魂相遇。直接抒发了思妇的愁苦和思念,百转千回。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274页
2、 蒋景明.李白笔下的妇女之歌[J].邵阳师专学报.1994(3) 28-29

qīngpíng··yānshēnshuǐkuò--bái

yānshēnshuǐkuòyīnxìnyóuwéiyǒutiānyúnwàiyuèpiānzhàoxuánxuánbié

jǐngǎnshìshāng怀huáichóuméishìsuǒnánkāizhǎngliúbànbèidàijūnhúnmèngguīlái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
(zhù)倚危楼¹风细细,望极²春愁,黯(àn)³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黯,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
译文:独上高楼,伫栏长倚,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弥漫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黯,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注释:¹伫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²望极:极目远望。³黯黯:心情沮丧忧愁。⁴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⁵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⁶会:理解。⁷阑:同“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拟把¹疏狂²图一醉,对酒当³歌,强(qiǎng)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与他人对酒高歌,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
注释:¹拟把:打算。²疏狂:狂放不羁。³当:与“对”意同。⁴强乐:勉强欢笑。强,勉强。⁵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⁶消得:值得。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忘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他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有首句是叙事,其余全是抒情,但是只此一句,便把主人公外在的形象像一幅剪纸那样凸显出来了。他一个人久久的伫立在高楼之上,向远处眺望。“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他伫立楼头,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销魂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词人在这里闪烁其辞,让读者捉摸不定。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下片前三句是说,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词人的生花妙笔真是神出鬼没。读者越是想知道他的春愁从何而来,他越是不讲,偏偏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他已经深深体会到“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助于酒,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并不是对饮酒真的有什么乐趣。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结果如何呢?他失败了。没有真正欢乐的心情,却要强颜欢笑,这“强乐”本身就是痛苦的一种表现,哪里还有兴味可谈呢?,欢乐而无味,正是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是解脱不了的,排遣不去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末两句是说,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的精神萎靡神色憔悴。为什么这种“春愁”如此执着呢?至此,作者才透露出这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还“衣带渐宽终不悔”,心甘情愿的被春愁所折磨,即使形容渐渐憔悴、瘦骨伶仃,也是值得的,也绝不后悔。至此,已经信誓旦旦了。究竟是什么使得抒情的主人公钟情若此呢?直到词的最后一句才一语破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来是为了她!。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328-330

diéliànhuā ·zhùwēilóufēng

liǔyǒng sòngdài 

zhùwēilóufēng wàngchūnchóu ànànshēngtiān cǎoyānguāngcánzhào yánshuíhuìpínglán  (lántōnglán )
shūkuángzuì duìjiǔdāng qiǎngháiwèi dàijiànkuānzhōnghuǐ wèixiāorénqiáocuì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新词宛转递相¹传,振袖倾鬟(huán)²风露前。
译文:新词宛转轮流相传,振袖倾鬟在风露前。
注释:¹递相:轮流更换。²鬟:环形发髻。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diàn)¹
译文:月落乌啼云雨消散,游童在路上拾花钿。
注释:¹花钿:女性的一种首饰。

  记写当时四川民俗,每当春季,民间男女相聚会,联翩起舞,相互对歌的热烈场景。全诗四句,主要在勾勒一种狂欢的场面和气氛。第一句写歌,第二句写舞,第三句写歌停舞散,第四句却从侧面含蓄地补足写出歌舞场面的热烈。

  首句的“新词”,表示当时那些歌男舞女所唱的歌子,都是即兴抒怀、脱口而出的新曲,悠扬宛转,十分悦耳动听,并一递一句接连不歇。这句虽用平述记叙的语气,却寄寓着作者对民间男女的无上智慧和艺术才能的赞赏与称颂。第二句用“振袖倾鬟”来写他们的舞姿情态,活现出当时那些跳舞者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月落乌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景已经写完,但作者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花钿遗落满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舞狂欢之中。这种从侧面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正面的描写。这可联想到画家齐白石在艺术构思上的一个故事,一次,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诗意,但画家在画面上并没有画蛙,而是用一股山泉,几个蝌蚪来表现,从而调动人们的想象,使人联想到“蛙声十里”的喧嚣情景。艺术巨匠们的构思,常常是出人意表的。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3-835

shǒu ·sān

liú tángdài 

xīnwǎnzhuǎnxiāngchuán zhènxiùqīnghuánfēngqián 
yuèluòyúnsàn yóutóngshàngshíhuādiàn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¹先生²³千祀(sì)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mì)兮,揽(héng)¹⁰以荐¹¹芳。愿荒忽¹²之顾¹³怀兮,冀(jì)¹⁴陈辞而有光¹⁵
译文:先生逝世后约一千年的今天,我又一次被贬逐乘船来到湘江。为访求先生的遗迹我来到汨罗江畔,采摘杜蘅向先生敬献芳香。愿先生在荒茫中能顾念到我,让我荣幸地向你倾诉衷肠。
注释: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是战国时候的楚国人,在楚怀王执政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后遭到小人谗言诋毁,被放逐,写成了《离骚》,最终投汨罗而亡。¹后:晚。²先生:指屈原。³盖:大约。⁴祀:年。⁵逐:贬逐。⁶浮湘:漂泊在湘水间的意思。⁷求:访求。⁸汩罗:江名,在今湖南东北部,屈原投汩罗江而死。⁹揽:采,摘。¹⁰蘅若:杜蘅、杜若,均为香草名。¹¹荐:祭献。¹²荒忽:同“恍惚”,模糊的样子。¹³顾:顾念,顾及。¹⁴冀:希望。¹⁵光:明白。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嗄兮,孤雄束咮?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置瑱而远违。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
先生之不从世¹兮,惟道是就²。支离抢(chēng)(rǎng)³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gāo)(xiù)。牝(pìn)鸡咿(yī)(gā)兮,孤雄¹⁰束咮(zhòu)¹¹?哇咬¹²环观¹³兮,蒙耳¹⁴大吕¹⁵。堇(jīn)¹⁶(huì)¹⁷以为羞¹⁸兮,焚弃稷(jì)(shǔ)¹⁹。犴(àn)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²⁰。陷涂²¹²²秽兮,荣若绣黼(fǔ)²³。榱(cuī)²⁴折火烈兮。娱娱²⁵笑舞。谗巧之哓(xiāo)²⁶兮,惑以为咸池²⁷。便(pián)²⁸(jū)(nǜ)²⁹兮,美逾西施³⁰。谓谟(mó)³¹之怪诞兮,反置瑱(tiàn)³²而远违³³。匿(nì)³⁴重痼(gù)³⁵以讳³⁶避兮,进俞、缓³⁷之不可为³⁸
译文:先生不屈从世俗不随波逐流,只遵循正确的政治主张。当时国家是那样当时国家是那样的残破纷乱,你生活的世道实在令人忧伤。华贵的礼服被抛弃在地上,却穿起羊皮做的粗劣衣裳。母鸡咯咯乱叫,昂然独立的公鸡却不能放声高唱。庸俗下流的曲调人们围住欣赏啊,对高雅美妙的音乐反而捂住耳朵。把毒药当成美好的食物,却把真正的粮食抛弃烧光。明明是牢狱却不知回避,丢下美丽的宫殿任其荒凉。陷进泥坑坐在肮脏的地方弄得满身污秽,却自以为很荣耀像披上锦绣礼服。房屋已被烈火烧毁,却还歌舞欢笑喜气洋洋。喋喋不休的谗言巧语,却糊涂地当成悦耳动听的乐章。本是阿谀奉承厚言无耻的小丑,却把她看成比西施还要漂亮。把治国图强的言论视为怪诞,反而塞住耳朵把它抛到远方。有了重病还要讳疾忌医,其实就是请来名医也束手无方。
注释:¹从世:屈从世俗。²惟道是就:指只遵从美好的政治理想。就:即,趋。道:即屈原所提出的“美政”。³支离抢攘:混舌纷争。⁴遭世:遭遇乱世的意思。⁵孔疚:重病。此指世道混乱,政治腐败。⁶华虫荐壤:美丽的冕服被委屈的弃置在地上。⁷进御:进用。⁸羔袖:用羊羔皮装饰袖口的衣服,指普通的衣裳。⁹牝鸡咿嘎:母鸡喳喳乱叫。¹⁰孤雄:孤单的公鸡。¹¹咮:鸟嘴。¹²哇咬:一种表现男女爱情的乐曲,此指低级庸俗的曲调。¹³环观:环顾欣赏。¹⁴蒙耳:堵住耳朵。¹⁵大吕:古代音乐十二律,大吕是其中的第二律。此指高雅的音乐。¹⁶堇:一种药用的植物,有剧毒。¹⁷喙:鸟喙,有毒的中药。¹⁸羞:同“馐”,美食。¹⁹稷黍:均为谷物。²⁰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指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劝告,入秦被扣,客死他乡。犴狱:监狱。²¹涂:污泥。²²藉:坐在……之上。²³荣若绣黼:礼服上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²⁴榱:椽子,这里代指房屋。²⁵娱娱:快乐的样子。²⁶哓哓:杂乱的叫喊声。²⁷咸池:古乐名,传说由黄帝所作,经尧增修而用之。²⁸便媚:连媚讨好。²⁹鞠恧:弯腰低声下气的样子。³⁰西施:春秋末越国美女,越王勾践求和不得,从范蠡计,把她献给吴王夫差,受到特殊宠爱。³¹谟言:没有信用的言语。³²瑱:玉制的耳饰,用以塞耳。³³远违:抛得远远的。³⁴匿:隐、藏。³⁵痼:难治的病。³⁶讳:忌讳。³⁷俞、缓:俞跗和秦缓,皆为战国时的名医。³⁸不可为:不会治病。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贰。沉璜瘗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兮,胡久而不芳?
何先生之凛(lǐn)¹兮,厉²针石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¹⁰故都以从利¹¹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覆(fù)(zhuì)¹²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yú)¹³兮,夫惟服道¹⁴以守义¹⁵。矧(shěn)¹⁶先生之悃(kǔn)¹⁷兮,蹈¹⁸大故¹⁹而不贰²⁰。沉璜(huáng)(yì)²¹兮,孰幽而不光?荃(quán)(huì)²²兮,胡²³久而不芳?
译文:为什么像先生这样令人钦佩的人,还偏要磨砺针石去医治那不能治愈的创伤?但从前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曾说: “我慢慢地走。”柳下惠奉行“直道”,也曾说过去哪里能实现这种主张。现在世上的人都在议论先生,说你为什么那样遭受打击还要关怀楚国的兴亡?通达事理的人的卓越行为,本来是知识浅薄的人无法想象。抛弃自己的祖国去追求个人的私利,我知道先生决不忍心这样。袖手旁观坐视自己国家夭亡,这更不是先生的志向。无论处境好坏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你始终坚守自己的节操和理想。何况先生对祖国是这样忠心耿耿,宁可壮烈投江而死也决不改变立场。沉在水底和埋进土里的美玉,怎么会变得幽暗无光?香草被隐藏起来,怎么会因时间久了就失去芳香?
注释:¹凛凛:严肃的样子。²厉:同“砺”,磨刀石。这里用作动词,指磨砺。³针石:金属针和石针,均为古代的医疗器具。⁴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柳下惠以“直道”与人交往,也感叹没有地方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⁵夫子:此指屈原。⁶怀斯:心里怀有忠诚和苦闷的情感。⁷达人:通达事理者。⁸卓轨:高尚的行为。⁹僻陋:见识短浅。¹⁰委:丢弃。¹¹从利:追逐名利。¹²覆坠:覆灭。¹³渝:改变。¹⁴服道: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¹⁵守义:信守大义,保持节操。¹⁶矧:况且。¹⁷悃幅:忠诚。¹⁸蹈:赴。¹⁹大故:大的变故,指死亡。²⁰不贰:无二心。²¹沉璜瘗佩:把美玉沉入水底埋进土里。²²荃蕙蔽:香草被掩埋。荃蕙:两种香草名。²³胡:何,为什么。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姱辞之曭朗兮,世果以是之为狂。哀余衷之坎坎兮,独蕴愤而增伤。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芈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¹,犹仿佛其文章。托遗(wèi)²而叹喟兮,涣(huàn)³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姱(kuā)之曭(tǎng)兮,世果以是之为狂。哀余衷之坎坎¹⁰兮,独蕴(yùn)愤而增伤。谅¹¹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¹²兮,抑衔(xián)¹³而不长。芈(mǐ)¹⁴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
译文:先生的容貌再也看不到了,但从你的文章里却仿佛看到了你的形象。捧读先生的遗著我满腹感慨,禁不住热泪盈眶。你呵斥星辰而驱逐各种怪异,那样又怎能挽救国家的危亡?你为什么那样指挥风云驾驭雷电,姑且浸沉于那渺茫的幻想。你写下了那些辞藻华美而又朦脆难明的文章,世上的一般人果真以为你在发狂。唯独我为你的遭遇深怀不平,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悲哀。如果先生不写下这些文章,后世的人又如何把你敬仰?你那爱国的赤诚既然在胸中激荡,哪能长久忍耐在心中而不向外溢扬?芈姓的楚国同你姓屈的能有多大关系,为什么你忧心如焚地为它着想?
注释:¹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先生的容貌虽然看不见了,但读先生的文章就如同看到先生一样。²遗编:遗留后世的著作。³涣:流。⁴呵:大声质问。屈原在《天问》中,对日月星辰、天地山川和神怪传说提出一系列疑问。⁵挥霍:指挥,驱使。⁶荒茫:渺茫无际的宇宙。⁷姱辞:指屈原的作品。姱:美好。⁸曭朗:不明朗的样子。⁹衷:内心。¹⁰坎坎:不平。¹¹谅:料想。¹²内激:内心感到激动的意思。¹³衔忍:隐忍。¹⁴芈:楚国的祖姓,屈姓包含在其中。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yōng)¹有虑时之否(pǐ)(zāng)²。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dào)³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tōu)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译文:我对现在的那些当官的感到痛心疾首,他们中有哪一个关心国家的治乱兴亡!他们只担心自己的俸禄不多啊,又发愁自己的官运不昌。我只好反身自守默不作声,因为我也难以实现我的主张。既然这恶劣的世凤难以改变,我只有长怀先生永不遗忘。
注释:¹庸:难道之意。²否臧:恶与善。³悼:怕,担心。⁴自服:自己的习惯。⁵媮风:苟且偷安之风。

  这是作者被贬后所作凭吊屈原的文章。作者在文中赞美了屈原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同时借以抒发了自己坚持理想和操守的决心,同时,文中渗透着作者爱国忧国的思想感情。文章采用了离骚体的形式。语颇隽永,耐人寻味。

  文章共分为五段,第一段交代了“逐而浮湘”感慨为文的心境,奠定了正文的情感基调。“先生之不从世兮,唯道是就”,热情歌颂了屈原不随波逐流的崇高品质和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

  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的手法集中叙述楚国的贵族保守势力对屈原的迫害。“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嗳兮,孤雄束咮”,形象地表现了楚国上层集团内部在内政、外交上的尖锐斗争。而“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途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或以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愈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置填而远违”,则生动说明了楚怀王忠奸不辩,良莠不分,听信谗言,甚至对郑袖、靳尚等人公然接受秦国贿赂、出卖楚国利益的行为而不察觉,最终落得个被秦扣留,死于秦国的下场。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完全依靠奸佞治国,使楚国更加残破、散败,“支离抢攘兮,遭世乱疾”,便是当时楚国国情的真实写照。

  文章第三段则连用五个反问句,猛烈抨击了当年迫害屈原的贵族保守势力,热情讴歌了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景仰、赞美、理解和同情。特别是最后四句,将以上诸般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文章第四段的开头,作者以逝者遗留的传世之作推求屈原的音容笑貌,继而将自己的悲哀之情推向高潮。“凉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一句,则以画龙点睛之笔,概括反映了屈原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以及研究屈原一生遭遇的途径。

  文章第五段,作者借悼念屈原,感叹自己。声长而语悲,情哀而意深。
 
  纵观全文,柳宗元对楚国黑暗腐朽的政治给予了强烈的批判,赞美了屈原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精神。作者通过凭吊屈原来发泄自己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以表达像屈原那样无论受到多大的迫害,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决心。文章充分发挥了骚体赋的长处,语言上众多“兮”字的运用,形成了一唱三叹、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形式上的这种特点与所要表达的沉痛哀婉、悲愤真挚的感情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李生万编著.祭文名篇注译赏析: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7:第193页
2、 (唐)柳宗元著;刘振鹏主编.柳宗元文集 2:辽海出版社,2010.05:第49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