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未易故交逢,恶酒偏倾酒数觥。阅世卅年心愈小,添霜两鬓面疑生。
异乡未易故交逢,恶酒偏倾酒数觥。阅世卅年心愈小,添霜两鬓面疑生。
别时却述来时话,诤我殊多爱我情。相约还旧搜旧碣,家山十景待题评。
别时却述来时话,诤我殊多爱我情。相约还旧搜旧碣,家山十景待题评。

jiǎchénqiūliúbiégēngxiáshìshūèrshǒuèr--wángzhū

xiāngwèijiāoféngèjiǔpiānqīngjiǔshùgōngyuèshìniánxīnxiǎotiānshuāngliǎngbìnmiànshēng

biéshíquèshùláishíhuàzhēngshūduōàiqíngxiāngyuēháijiùsōujiùjiéjiāshānshíjǐngdàipíng

王季珠

王季珠

字馨吾,诸生。顾山人,居镇东,额曰旷庐,莳花种竹,吟啸其中。诗规陆放翁,书法赵松雪。著有旷庐草诗集。 ▶ 2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池阳今日似渔阳¹,大变凶年²作小康³
译文:今天的池阳就像拨乱反正的渔阳一样,由荒年饥岁之地彻底转变为政教清明、人民安康的乐土。
注释:池州:别名贵池、秋浦,位于今安徽省西南部。唐元和年间(806—820),改池州为池阳郡。牧:古代州的长官。《礼记·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¹渔阳: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渔阳 ,九百人屯大泽乡 。”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 ,治所在渔阳 (今天津市蓟县)。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²凶年:荒年。³小康:儒家理想中的所谓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低于“大同”理想。见《礼记·礼运》。后多指境内安宁,社会经济情况较好。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¹戎装²
译文:江上水路平静,旅客和货物畅通无阻。郡作社会安定,再也看不到军人的身影。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¹
译文:田野的颜色因为新麦收割,(由于麦子和草木颜色不同)似乎被分隔开来。人们都忙着采摘嫩柔的桑叶养蚕,黄莺的歌唱也因为受到惊吓而中断。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¹有逋(bū)²归未得,远闻仁政³还乡。
译文:即使由逃亡的百姓还没能回来,当他们在远方听到您仁慈的政治措施后一定会即刻还乡的。
注释:¹纵:即使。²逋民:逃亡在外的人。逋,逃亡,也引申指逃亡在外的人。³仁政: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也指仁慈的政治措施。⁴旋:不久,即刻。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 通:栏)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lán)开处冠中秋¹。骚(sāo)²可煞³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 通:栏)
译文: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注释:¹“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²骚人、楚人:均指屈原。³可煞:疑问词,犹可是。⁴情思:情意。⁵何事:为何。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03-1204
2、 管士光 选注.宋词精选.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115

zhètiān ·guìhuā

qīngzhào sòngdài 

àndànqīnghuángxìngróu qíngshūyuǎnzhǐxiāngliú qiǎnshēnhóng shìhuāzhōngliú 
méidìng yīngxiū huàlánkāichùguànzhōngqiū sāorénshàqíng shìdāngniánjiànshōu  (lántōng lán )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我浮黄河去京阙(què),挂席¹欲进波连山²
译文:我离开了京城,从黄河上乘船而下,船上挂起了风帆,大河中波涛汹涌,状如山脉起伏。
注释:¹挂席:即挂帆、扬帆之义。²波连山:波浪如连绵的山峰。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¹间。
译文:航程长,水遥阔,饱尝远游之辛苦,才终于到达宋州的平台,这是古梁园的遗迹。
注释:¹平台:春秋时期宋平公所建造,故址在今河南商丘梁园区东。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suì)作梁园歌。
译文:在平台作客依然愁思不断,对酒高歌,即兴来一首《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却忆蓬池¹(ruǎn)公咏,因吟“渌(lù)水扬洪波”。
译文:又感阮籍《咏怀》“徘徊蓬池上”之诗,念及“泽水扬洪波”之句。
注释:¹蓬池:其遗址在河南尉氏县东南。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洪波浩荡迷旧国¹,路远西归²安可得!
译文:深感长安与梁园隔着干山万水,道路迢迢,想再重返西京希望已经不大了。
注释:¹旧国:旧都。指西汉梁国。²西归:萧士赟注:“唐都长安在西,白远离京国,故发‘西归安可得’之叹也。”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人生达命¹岂暇(xiá)²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译文:人各有命,天命难违,必须豁达,不必忧愁,且登高楼边赏风景边饮美酒,再让歌女唱我的小曲。
注释:¹达命:通达知命。²暇:空闲功夫。暇,宋本原作“假”。据王本改。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平头奴子¹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译文:身旁有平头奴子摇着扇子,炎热的五月就如同十月清秋一样凉爽。
注释:¹平头奴子:戴平头斤的奴仆。平头:头巾名,一种庶人所戴的帽巾。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¹如花皎(jiǎo)白雪。
译文:侍女为你端上盛满杨梅的玉盘,再为你端上花皎如雪的吴盐。
注释:¹吴盐:吴地所产之盐质地洁白如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yí)齐事高洁。
译文:沾白盐饮美酒,人生不得意也要尽欢,别学周朝的夷齐品行高洁,不食周粟,我拿着皇上的金子买酒喝。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昔人豪贵信陵君¹,今人耕种信陵(líng)坟。
译文:以前这附近有个潇洒豪勇的主人名叫信陵君,如今他的坟地却被人耕种,可见权力风流是空。
注释:¹信陵君:魏公子魏无忌,封为信陵君。仁而下士,当时诸侯以公子贤,多门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曾窃虎符而救赵,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事见《史记·信陵君列传》。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译文:你看现今这梁园,月光虚照,院墙颓败,青山暮暮,只有古木参天,飘挂流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梁王宫阙今安在¹?枚马²先归不相待。
译文:当时豪奢的梁园宫阙早已不复存在,当时风流倜傥的枚乘、司马相如哪去了?
注释:¹“梁王”句:阮籍《咏怀》:“梁王安在哉。”此化用其句。梁王,指梁孝王刘武。²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yú)(biàn)¹东流海。
译文:当时的舞影歌声哪去了?均付池中绿水,只剩下汴水日夜东流到海不复回。
注释:¹汴水:古水名,流经开封、商丘等地。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译文:吟到这里,我不由得泪洒衣襟,未能归得长安,只好以黄金买醉。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连呼五白行六博¹,分曹²赌酒酣(hān)驰晖(huī)
译文:或呼白喊黑,一掷干金;戴分曹赌酒,以遣时日。
注释:¹五白、六博:皆为古代博戏。²分曹:分对。两人一对为曹。
歌且谣,意方远。
歌且谣,意方远。
译文:我且歌且谣,暂以为隐士,但仍寄希望于将来。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¹
译文:就像当年谢安东山高卧一样,一旦时机已到,再起来大济苍生,时犹未为晚也!
注释:¹“东山”二句:《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而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

  李白入长安到出长安,由希望转成失望,这在一个感情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心中所引起的波涛,是可以想见的。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把这一转折中产生的激越而复杂的感情,真切而又生动形象地抒发出来。读者好像被带入天宝年代,亲耳聆听诗人的倾诉。

  从开头到“路远”句为第一段,抒发作者离开长安后抑郁悲苦的情怀。离开长安,意味着政治理想的挫折,不能不使李白感到极度的苦闷和茫然。然而这种低沉迷惘的情绪,诗人不是直接叙述出来,而是融情于景,巧妙地结合登程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流露出来。“挂席欲进波连山”,滔滔巨浪如群峰绵亘起伏,多么使人厌憎的艰难行程,然而这也正是作者脚下坎坷不平的人生途程。“天长水阔厌远涉”,万里长河直伸向缥缈无际的天边,多么遥远的前路,然而诗人的希望和追求也正像这前路一样遥远和渺茫。在这里,情即是景,景即是情,情景相生,传达出来的情绪含蓄而又强烈,一股失意厌倦的情绪扑人,读者几乎可以感觉到诗人沉重、疲惫的步履。这样的笔墨,使本属平铺直叙的开头,不仅不显得平淡,而且造成一种浓郁的气氛,笼罩全诗,奠定了基调,可谓起得有势。

  接着诗笔层折而下。诗人访古以遣愁绪,而访古徒增忧思;作歌以抒积郁,心头却又浮现阮籍的哀吟:“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渌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咏怀诗》)今人古人,后先相望,遭遇何其相似!这更加触动诗人的心事,不禁由阮诗的蓬池洪波又转向浩荡的黄河,由浩荡的黄河又引向迷茫不可见的长安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一声慨叹含着对理想破灭的无限惋惜,道出了忧思纠结的根源。短短六句诗,感情回环往复,百结千缠,表现出深沉的忧怀,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从“人生”句到“分曹”句为第二段。由感情方面说,诗人更加激昂,苦闷之极转而为狂放。由诗的径路方面说,改从排解忧怀角度着笔,由低徊掩抑一变而为旷放豪纵,境界一新,是大开大阖的章法。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藐视态度,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怀,高视一切。奴子摇扇,暑热成秋,环境宜人;玉盘鲜梅,吴盐似雪,饮馔精美。对此自可开怀,而不必象伯夷、叔齐那样苦苦拘执于“高洁”。夷齐以薇代粮,不食周粟,持志高洁,士大夫们常引以为同调。这里“莫学”两字,正可看出诗人理想破灭后极度悲愤的心情,他痛苦地否定了以往的追求,这就为下文火山爆发一般的愤激之情拉开了序幕。

  “昔人”以下进入了情感上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李白痛苦的主观根源来自对功业的执着追求,这里的诗意便象汹涌的波涛一般激愤地向功业思想冲刷过去。诗人即目抒怀,就梁园史事落墨。看一看吧,豪贵一时的魏国公子无忌,今日已经丘墓不保;一代名王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也已早作古人,不见踪影。一切都不耐时间的冲刷,烟消云散,功业又何足系恋!“荒城”二句极善造境,冷月荒城,高云古木,构成一种凄清冷寂的色调,为遗迹荒凉做了很好的烘托。“舞影”二句以蓬池、汴水较为永恒的事物,同舞影歌声人世易于消歇的事物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点染得十分浓足。如果说开始还只是开怀畅饮,那么,随着感情的激越,到这里便已近于纵酒颠狂。呼五纵六,分曹赌酒,简单几笔便勾画出酣饮豪博的形象。“酣驰晖”三字写出一似在同时间赛跑,更使汲汲如不及的狂饮情态跃然纸上。

  否定了人生积极的事物,自不免消极颓唐。但这是有激而然。狂放由苦闷而生,否定由执着而来,狂放和否定都是变态,而非本志。因此,愈写出狂放,愈显出痛苦之深;愈表现否定,愈见出系恋之挚。刘熙载说得好:“太白诗言侠、言仙、言女、言酒,特借用乐府形体耳。读者或认作真身,岂非皮相。”(《艺概》卷二)正因为如此,诗人感情的旋律并没有就此终结,而是继续旋转升腾,导出末段四句的高潮:总有一天会象高卧东山的谢安一样,被请出山实现济世的宏愿。多么强烈的期望,多么坚定的信心!李白的诗常夹杂一些消极成分,但总体上并不使人消沉,就在于他心中永远燃烧着一团火,始终没有丢弃追求和信心,这是十分可贵的。

  这首诗,善于形象地抒写感情。诗人利用各种表情手段,从客观景物到历史遗事以至一些生活场景,把它如触如见地勾画出来,使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感情激流。读者好像亲眼看到一个正直灵魂的苦闷挣扎,冲击抗争,从而感受到社会对他的无情摧残和压抑。

  清人潘德舆说:“长篇波澜贵层叠,尤贵陡变;贵陡变,尤贵自在。”(《养一斋诗话》卷二)这首长篇歌行体诗可说是一个典范。它随着诗人感情的自然奔泻,诗境不停地转换,一似夭矫的游龙飞腾云雾之中,不可捉摸。从抑郁忧思变而为纵酒狂放,从纵酒狂放又转而为充满信心的期望。波澜起伏,陡转奇兀,愈激愈高,好像登泰山,通过十八盘,跃出南天门,踏上最高峰头,高唱入云。

参考资料:
1、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1-263

liángyuányín

bái tángdài 

huángjīngquè guàjìnliánshān 
tiānchángshuǐkuòyànyuǎnshè fǎng访shǐpíngtáijiān 
píngtáiwéiyōuduō duìjiǔsuìzuòliángyuán 
quèpéngchíruǎngōngyǒng yīnyín shuǐyánghóng  
hónghàodàngjiùguó yuǎn西guīān 
rénshēngmìngxiáchóu qiěyǐnměijiǔdēnggāolóu 
píngtóuyáoshàn yuèqīngqiū 
pányángméiwéijūnshè yánhuājiǎobáixuě 
chíyánjiǔdànyǐnzhī xuéshìgāojié 
rénháoguìxìnlíngjūn jīnréngēngzhòngxìnlíngfén 
huāngchéngzhàoshānyuè jìncāngyún 
liángwánggōngquèjīnānzài méixiānguīxiāngdài 
yǐngshēngsàn绿chí kōngbiànshuǐdōngliúhǎi 
chényínshìlèimǎn huángjīnmǎizuìwèinéngguī 
liánbáixíngliù fēncáojiǔhānchíhuī 
qiěyáo fāngyuǎn 
dōngshāngāoshílái cāngshēngwèiyīngwǎn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积水不可极¹,安知²沧海东³
译文:辽阔的大海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才能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是什么样?
注释: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名为晁衡。历仕三朝(玄宗、肃宗、代宗),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晃衡乘船回国探亲。¹极:尽头。引申为达到极点、最大限度。²安知:怎么知道。³沧海东:东游以东的地方,这里指日本。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译文: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相隔万里之遥好像在天空一样。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译文:面对着你的国家只要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áo)¹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译文:海中的大鳖身影把天都遮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
注释:¹鳌:传说中的海中大龟,—说大鳖。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乡树¹扶桑²外,主人孤岛³中。
译文: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你家住在那孤岛之中。
注释:¹乡树:乡野间的树木。²扶桑:地名。意思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³孤岛:指日本国。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¹为通。
译文: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
注释:¹若:如何。

  古代赠别诗通常以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发端,借景物描写来烘染离情别意。这首诗不同,开头便是一声深沉的慨叹:茫茫沧海简直不可能达到尽头,又怎么能知道那沧海以东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突如其来,喷薄而出,令人心神为之一震。三四两句一问一答,寄寓诗人深情:九州以外,哪里最为遥远?恐怕就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友人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样难。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即,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接下来四句,是写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通常是正面实写海上的景象,诸如气候的无常、风涛的险恶等等,借以表达对航海者的忧虑和悬念。

  第三联写得惊耳怵目,扣人心弦,富有精警之意。无论语言是怎样的铺张扬厉,情感是怎样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诗中把海上航行中将要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说完道尽,毕竟是办不到的。所以,王维采用了另外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要说的意思只开了一个头便立即带住,让读者自己去思索,联想,补充,丰富。《新唐书。东夷传》云:“日本使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这里“日”字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航海者就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随风飘流,可见艰险已极。诗人不作正面描绘,只提供联想线索;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不说忧虑而忧虑之情自见,正是这两句诗高明的地方。

  最有特色的,还是“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在这里,诗人不只是没有实写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的图画。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历代的诗论家们公认王维“诗中有画”,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的“诗中画”大多是“绘画所描绘不出的画境”。这首诗即是如此。人们公认王维是着色的高手。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笔下的色彩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消极的附属物,而是创造环境氛围、表现主观情感的积极手段。这两句诗利用色彩本身的审美特性来表情达意,很富创造性,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最后两句,诗人设想晁衡战胜艰难险阻,平安回到祖国,但又感叹无法互通音讯。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依依难舍的深情。

  此诗表现了诗人与留居九州三十七年的日本人晁衡的深厚情谊。诗人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路程遥远、归途风光、回国后的情景,使全诗神彩焕发,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晁衡归舟安全的忧虑。最后预祝友人一路顺风,却又感叹别离后音信难通,流露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深挚情谊。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64-165 .
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
旅心¹已多恨²,春至尚离群³
译文:羁旅者的心中已充满愁绪,更何况春光正好却离群索居。
注释:¹旅心:指羁旅在外的愁思。²恨:遗憾,不满意。³离群:远离朋友。
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
翠枝结¹斜影,绿水散圆文²
译文:青翠的枝条交错倩影摇曳,碧绿的湖水荡开圆圆的涟漪。
注释:¹结:交叠。²圆文:文,同“纹"。水中涟漪。
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
戏鱼两相顾¹,游鸟半藏(cáng)²
译文:嬉戏的鱼儿成双结伴相结恋,遨游的鸟儿云里霞端把友觅。
注释:¹两相顾;指游鱼在水中互相嬉戏眷恋。²半藏云:指鸟儿在高空中若隐若现的姿态。
何时不悯默,是日最思君。
何时不悯(mǐn)¹,是日²最思君。
译文:何时不在苦苦相思忧愁无语,值此春日更将乡友怀思惦记。
注释:¹悯默:悯,哀伤。因伤而沉默。²是日:此日。

  一至二句直抒客居他乡,至春不归,远离朋友的思念之情。叙述自己羁旅在外,本已多恨,现在又逢春天来到,自己仍是独处异地,无法回去与知己乡友欢聚,因而更是恨恨难平。一个“恨”字感情色彩浓重,表达了对去家为官的厌倦和思友之深切。“春”字点题,并引出下面的景物描写。

  三至六句描写诗人所看到的翠枝绿水、鸟飞鱼戏的春景,这是一幅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壮丽画面。刻意描绘“春日”景象,是全诗的精彩所在。“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写春的静默,并映照出诗人的孤寂。“结”字用得很精妙,将视线由实引向虚,又由虚来反映实,虚实相连相衬,层次分明。“散”则用得很舒展,以层层涟漪来反映水之宁谧、轻微、柔和而又有节奏。诗人一定对大自然的沉思和无声的叹息有所共鸣。这二句造语自然,对仗工巧,很能体现诗人锻词炼句的功夫。“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诗人写鱼和鸟,多么亲昵、快活而又自在。“戏”和“游”互文见义,突出了鱼和鸟的欢快。“半藏云”,“半”字用得也很精妙。是指鸟儿飞得很高,在云中忽隐忽现。这二句的视点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同时也在把眼前的春的活泼引向一种虚幻的境界。这里呈现着的,是一幅青山绿水、鸟飞鱼跃,充满生机活力的春景图。本应令人心旷神怡,尽情游赏,而诗人想的是连鱼鸟也结伴同游,相互欢乐,何况我们称为万物之灵的人,自然就触景生情,想到故乡朋友,如同他们一道流连于春景之中:或登山远眺,神州大地,万紫千红,尽收眼底,或临江垂钓,桃花鱼汛,鱼肥蹦跳,定能满载而归;或游园观景,阳春烟景,大块文章,饮酒赋诗,必有佳作。只有这样与朋友一同欢乐,才是春日里真正的欢乐。由此,这四句景物描绘实际也完成了诗人心境的写照。

  七至八句对朋友直述,现在是想念您的时候。既点明了景物描写的意义,又呼应了诗的开头。“何时不悯默”,实际是开头“旅心已多恨”的某种重复,只是换作了反诘语气。“多恨”是一种直叙心意的说法,“悯默”还见出某种神态的刻画。“是日最思君”,语气凝重,情深意长,令人慨叹。这两句说,我旅居在外,与故乡朋友分离,无时无刻不在默默不语地为此而忧愁,况今日面对大好春光,不能与之共赏,多么可惜,对您更加无比地想念。这是本诗的主题,也是诗人寄诗乡友的主要目的。

  诗人恨为春至而添,思因景触而深,首尾合作一意。中间点染春日物色,翠枝、绿水,纯然景语;戏鱼、游鸟,寄思于物。语不在裕,却能写出景物撩思万般,使首尾珍重语自然有着落。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亦仿佛与这首诗末联有所通会。

参考资料:
1、 邬国平.汉魏六朝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498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友情诗鉴赏 海内存知己: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5
3、 吕晴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758

chūnxiāngyǒu

wángsēng nánběicháo 

xīnduōhèn chūnzhìshàngqún 
cuìzhījiéxiéyǐng 绿shuǐsànyuánwén 
liǎngxiāng yóuniǎobàncángyún 
shímǐn shìzuìj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