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译文:志士如红色的丝绳那样正直,如玉壶冰那样高洁清廉。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译文:怎奈惭愧的是自己以前的意气都已经消散,只有无限的遗憾不断跟随着自己。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人情惭恩旧,世义逐衰兴。
译文:人们多不念旧恩,世情就是这样,一旦你衰败,没人会帮扶你。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毫发一为瑕(xiá)¹,丘山不可胜。
译文:人在失势以后,即使只有那么一丝一毫的缺点,哪怕足有火如丘山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被容。
注释:¹瑕:玉上的瑕疵,斑点。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食苗实硕(shuò)¹,点白信苍蝇。
译文:那些小人就像食莳的硕鼠一样卑鄙,他们蝇营狗茍,像苍蝇那样巧于辞令,妄进谗言。
注释:¹硕鼠:大老鼠。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凫鹄(hú)¹远成美,薪(xīn)(chú)²前见凌。
译文:野鸭有五种美德,但仍被宰杀,黄鹄有害无益,却因一举千里,被视为珍禽。帝王用人就像堆柴草一样,不辨忠信,后来者居上。这真让人痛心!
注释:¹凫鹄:野鸭和黄鹄。²薪刍:柴草。这里是说君王用人好像堆柴草,后来者居上。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申黜(chù)(bāo)¹进,班²去赵姬³升。
译文: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而废掉了申后,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了班婕妤。
注释:¹褒女:即褒姒,周幽王因为宠爱她而废掉了申后。²班: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³赵姬:即赵飞燕,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班婕妤。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周王日沦惑(huò)¹,汉帝益嗟(jiē)²
译文:周幽王日益昏惑,汉成帝做的事情也令人叹息不已。
注释:¹沦惑:迷误。²嗟称:叹息。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心赏¹犹难恃,貌恭岂易凭²
译文:心中赞赏的人都难以自恃,难以保全,更何况那些外表恭敬的人呢?
注释:¹心赏:心中赞赏,欣赏。²貌恭岂易凭:外表恭敬的人不可轻易相信。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yīng)¹
译文: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宠疏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是唯独你这样的志士才抚胸叹息,感到无限愤慨!
注释:¹抚膺:抚胸叹息以表示愤慨。
这首诗是诗人的不平之声,写正直之士清如玉壶,但却不能容于世。诗的开首,连用两个比喻,说明自己的正直、高洁。“何惭”二句承上而言,说自己清白正直仍一如往昔,却无端受到接连不断的猜忌怨恨。以上四句写一位高洁的女子的不幸,有自喻之意。“人情”八句,是由不幸遭遇引发的感慨。人情世故,总是好新弃旧;谤议纷纭,总是向着被遗弃的弱者。稍有一丝不慎,比方说无意中得罪了权贵,出现一点点裂痕,便会酿成山丘般的怨恨和祸害。诗人切齿痛斥那些进谗的小人,就像食苗的硕鼠和玷白使黑的苍蝇。又悲叹明明有害的野鸭、黄鹄,却因来自远方而蒙受珍爱,言外之意还是说人情总是好新贱旧。传说春秋时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被重用,便向哀公发牢骚道:鸡有许多优点,却不在您眼里,天天煮来吃,因为它易于得到;黄鹄啄食您园池中的稻粱鱼鳖却被您所看重,只为它来自远方,不易得到,让您感到稀罕。好吧,我这就离开您远走高飞了。“凫鹄远成美”就是用此典故。“薪刍前见陵”也是用典:西汉汲黯不满武帝重用新进之士,说:陛下用人好比堆积柴草,后来者居上。鲍照在这里也是说人情喜新厌旧。“申黜褒女进”六句,也是借史事发表感慨。申,指周幽王后,系申侯之女。幽王宠爱褒姒,将申后废黜。班,指汉成帝妃班倢伃。成帝后来惑于赵飞燕姐妹,倢伃被冷遇。“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是说真心赏爱的,尚且难可凭恃;何况原先就是虚伪的恭敬!这两句的感慨十分深沉,将寒门下士趦趄仕途、惴惴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更为充分。最后两句,又荡开一层,总结全诗:这种种令人寒心的事实,乃是自古如此,并非您一个人为之捶胸悲慨!这既像是无可奈何的宽慰,又像是绝望的哀叹:这种现象根本不可能有所改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志士如红色的丝绳那样正直,如玉壶冰那样高洁清廉。

怎奈惭愧的是自己以前的意气都已经消散,只有无限的遗憾不断跟随着自己。

人们多不念旧恩,世情就是这样,一旦你衰败,没人会帮扶你。

人在失势以后,即使只有那么一丝一毫的缺点,哪怕足有火如丘山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被容。

那些小人就像食莳的硕鼠一样卑鄙,他们蝇营狗茍,像苍蝇那样巧于辞令,妄进谗言。

野鸭有五种美德,但仍被宰杀,黄鹄有害无益,却因一举千里,被视为珍禽。帝王用人就像堆柴草一样,不辨忠信,后来者居上。这真让人痛心!

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而废掉了申后,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了班婕妤。

周幽王日益昏惑,汉成帝做的事情也令人叹息不已。

心中赞赏的人都难以自恃,难以保全,更何况那些外表恭敬的人呢?

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宠疏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是唯独你这样的志士才抚胸叹息,感到无限愤慨!

注释

瑕:玉上的瑕疵,斑点。

硕鼠:大老鼠。

凫鹄:野鸭和黄鹄。

薪刍:柴草。这里是说君王用人好像堆柴草,后来者居上。

褒女:即褒姒,周幽王因为宠爱她而废掉了申后。

班: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

赵姬:即赵飞燕,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班婕妤。

沦惑:迷误。

嗟称:叹息。

心赏:心中赞赏,欣赏。

貌恭岂易凭:外表恭敬的人不可轻易相信。

抚膺:抚胸叹息以表示愤慨。

参考资料:
1、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4-257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的不平之声,写正直之士清个玉壶,但却不能容于世。诗的开首,连美两个比喻,说明自己的正直、高洁。“何惭”二句承上而言,说自己清白正直仍的个往昔,却无端受到接连不断的猜忌怨恨。以上四句写的位高洁的女子的不幸,有自喻之意。“人情”八句,是由不幸遭遇引发的感慨。人情世故,总是好新弃旧;谤议纷纭,总是向着被遗弃的弱者。稍有的丝不慎,比方说无意中得罪了权贵,出现的点点裂痕,便会酿成山丘般的怨恨和祸害。诗人切齿痛斥那些进谗的小人,就像食苗的硕鼠和玷白使黑的苍蝇。又悲叹明明有害的野鸭、黄鹄,却因来自远方而蒙受珍爱,言外之意还是说人情总是好新贱旧。传说春秋时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被重美,便向哀公发牢骚道:鸡有许多优点,却不在您眼里,天天煮来吃,因为它易于得到;黄鹄啄食您园池中的稻粱鱼鳖却被您所看重,只为它来自远方,不易得到,让您感到稀罕。好吧,我这就离开您远走高飞了。“凫鹄远成美”就是美此典故。“薪刍前见陵”也是美典:西汉汲黯不满武帝重美新进之士,说:陛下美人好比堆积柴草,后来者居上。鲍照在这里也是说人情喜新厌旧。“申黜褒女进”六句,也是借史事发表感慨。申,指周幽王后,将申侯之女。幽王宠爱褒姒,将申后废黜。班,指汉成帝妃班倢伃。成帝后来惑于赵飞燕姐妹,倢伃被冷遇。“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是说真心赏爱的,尚且难可凭恃;何况原先就是虚伪的恭敬!这两句的感慨十分深沉,将寒门下士趦趄仕途、惴惴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更为充分。最后两句,又荡开的层,总结全诗:这种种令人寒心的事实,乃是自古个此,并非您的个人为之捶胸悲慨!这既像是无可奈何的宽慰,又像是绝望的哀叹:这种现象根本不可能有所改变。
鲍照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故又称他为鲍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害,年五十余岁。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谢灵运、颜延之同创“元嘉体”,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 2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xié)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pàn)倚胡床¹
译文: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
注释:¹倚胡床:坐靠胡床。倚:坐靠。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译文:寂寂明月夜,船上的笛声在耳边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携杖来追柳外凉”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画桥南畔倚胡床”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官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610-611页

liáng

qínguān sòngdài 

xiézhàngláizhuīliǔwàiliáng huàqiáonánpànchuáng 
yuèmíngchuáncēn fēngdìngchíliánzàixiāng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我出东门游,邂(xiè)(hòu)¹清尘。
译文:我从东门出去游玩,不经意间得亲足下的尘土。
注释:¹承:感激,承蒙。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译文:盼望郎君来到我闺房,我愿意在你入室就寝时在一旁手持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时无桑中契(qì),迫¹此路侧人。
译文:我本来没有桑中的约会,只是路人般偶然的亲近。
注释:¹迫:接近,遭遇。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我既媚(mèi)¹君姿,君亦悦我颜。
译文:我既爱慕郎君的风姿,郎君也喜欢我的容颜。
注释:¹媚:爱。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致拳拳¹?绾(wǎn)²臂双金环。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眷恋之意呢?缠绕在我臂上的一双金环。
注释:¹拳拳:真挚的感情。²绾:绕。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道殷(yīn)¹?约指²一双银。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对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双银戒指。
注释:¹殷勤:内心深处无以言说之情。²约指:戒指。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区区¹?耳中双明珠。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真诚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
注释:¹区区:细致的情意。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叩(kòu)¹?香囊系肘后。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注释:¹叩叩:相互忠诚。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致契(qì)¹?绕腕(wàn)双跳脱²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们之间的亲密呢?套在我腕上的一对手镯。
注释:¹契阔:别后的思念。²跳脱:亦称条脱,即手镯。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zhuì)罗缨。
译文: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感情呢?缀有罗缨的佩玉。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中心¹?素缕²连双针³
译文:用什么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呢?用白色的丝绒双针缝贯。
注释:¹中心:即中情。²素缕:白线。³针:真的谐音。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结相于¹?金薄²画搔(sāo)³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们的交好呢?用金箔装饰的搔头。
注释:¹相于:相爱。²金薄:金箔。³搔头:一本作“幧(qiāo)头”,即男子束发的绡(xiāo)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dài)(mào)钗。
译文:用什么慰藉我们的别离之情呢?用我耳后的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答欢忻(xīn)¹?纨(wán)²三条裙³
译文:用什么报答你对我的欢悦呢?用有三条绦丝带的衣袍。
注释:¹欢忻:即欢欣。²纨素:素白色的丝绢。³三条裙:指镶有三道花边的裙子。条:即绦(tāo),丝带,可以用来做衣裙的装饰边。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何以结愁悲?白绢¹双中衣。
译文: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悲愁呢?用缝在内衣里的白绢。
注释:¹白绢:一作“白发”。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与我期¹何所?乃期东山隅(yú)²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相会在东山的一个角落里。
注释:¹期:约会。²隅:角落。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日旰(gàn)¹兮不来,谷风²吹我襦。
译文:太阳都落山了你还没有来,谷风吹动着我的短襦。
注释:¹日旰:日落时。²谷风:山谷里的风。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chí)(chú)
译文:远远望去还看不到你,含泪地站起来久立。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¹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在山南相见。
注释:¹山南阳:山的朝阳处。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译文:从清晨等到中午你还没有来,飘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xiāo)(yáo)¹莫谁睹²,望君愁我肠。
译文:逍遥的日子从没见过,盼望郎君的日子使我愁肠。
注释:¹逍遥:茫然徘徊状。²莫谁睹:看不到任何人。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西山之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译文:到日暮仍然看不到你的身影,我不禁踯躅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译文:远望阵阵凉风已袭至,俯仰之间就要加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山北的一个小丘上。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译文:你又一次没来,只有凄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译文:每次盼望等待,我坐立不安,悲苦愁凄了我的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爱身¹以何为,惜²我华色时³
译文:你爱我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爱我年华正好时。
注释:¹爱身:爱我。²惜:爱也。³华色时:正当年华,容色美好。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中情既款款¹,然后克密期²
译文:内心已流露出款款的情意,然后才定下约期。
注释:¹款款:形容感情的真挚和热烈。²克密期:定下幽会的日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褰衣蹑(niè)茂草,谓君不我欺。
译文:我挽起衣服在花草间踟蹰,告诉自己你是不会欺骗我的。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¹此丑陋(lòu)²,徙倚(yǐ)无所之。
译文:如今我容颜已变得丑陋,伤心地独自徘徊不知应到哪里去。
注释:¹厕:同“侧”。²丑陋质:失恋女子的自称。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译文:只为失去了想要的爱情而悲伤,不禁泪下如雨泣涕不已。

  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写爱情的欢悦和失恋的痛苦,运用铺彩摛文的手法来刻画女主人公丰富的感情活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追忆初识的光景;然后是回忆热恋时的情景;最后是抒写被弃的景况。

  在描写热恋情景时,诗中一连用了十一对问答句子,显露了热恋中人心灵的激情颤动,和他们对幸福的热烈追求。吟哦之下,仿佛看到他们一次次互赠信物,以表“殷勤”之意,听到他们频频指物为誓,以示“拳拳”之心。在抒写失恋痛苦时,诗中一连用了四个“与我期何所”,仿佛看到女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焦灼地等待情人前来赴约,一次又一次经受着失望的折磨。诗人成功地采用排比铺陈的笔法来加强感情的冲击力。

  诗题“定情”,有镇定其情的意思,正如陶渊明的《闲情赋》是闲止其情的意思。此诗在技巧上大多用直叙法,唯中段在写男女之情时,反复比喻,十分突出。尤其诗中提到的汉代妇女的饰物更是保存之珍贵的资料,如:从“绾臂双金环”句中得知汉代妇女有在手臂上戴金环的装饰;“约指”就是指环,除了金、玉之外也可以用银制成;妇女又有耳上戴明珠珰,肘后结繁香囊的习惯;至於“跳脱”就是臂钏,俗名镯子;罗织的缨带上还悬垂着美玉;还有金箔的发簪;玳瑁的钗;至於妇女的服装上有纨素做的三绦裙,就是装饰着三条花边的裙子;又有白绢做的夹层“中衣”,是近身的衣服,穿着小衣之外,大衣之内。

  《文选·洛神赋注》引繁钦《定情诗》曰:“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两句,不见于今本《定情诗》中,可见《定情诗》中尚有脱文。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258-262

dìngqíngshī--fánqīn

chūdōngményóuxièhòuchéngqīngchén

jūnyōufángshìqǐnzhíjīn

shísāngzhōngrén

mèijūn姿jūnyuèyán

zhìquánquánwǎnshuāngjīnhuán

dàoyīnqínyuēzhǐshuāngyín

zhìěrzhōngshuāngmíngzhū

zhìkòukòuxiāngnángzhǒuhòu

zhìkuòràowànshuāngtiàotuō

jiéēnqíngměizhuìluóyīng

jiézhōngxīnliánshuāngzhēn

jiéxiāngjīnbáohuàsāotóu

wèibiéěrhòudàimàochāi

huānxīnwánsāntiáoqún

jiéchóubēibáijuànshuāngzhōng

suǒnǎidōngshān

gànláifēngchuī

yuǎnwàngsuǒjiànchíchú

suǒnǎishānnányáng

zhōngláipiāofēngchuīshang

xiāoyáoshuíwàngjūnchóucháng

suǒnǎi西shān

láizhízhúzhǎngtàn

yuǎnwàngliángfēngzhìyǎngzhèng

suǒnǎishānběicén

láifēngchuījīn

wàngjūnnéngzuòbēichóuxīn

àishēnwèihuáshí

zhōngqíngkuǎnkuǎnránhòu

qiānnièmàocǎowèijūn

chǒulòuzhìsuǒzhī

shāngshīsuǒlèixiàlián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军门¹频纳²受降书,一剑横(héng)行³万里馀。
译文:边塞军营之门频频接纳战败匈奴的归降书,将军仗剑纵横驰骋边塞万里。
注释:塞上曲:唐代的一种新乐府辞,源出汉乐府《出塞》《入塞》曲,内容多写边塞征戍之事。¹军门:此指军营之门。古时行军,树两面旗为门。²频纳:频频接纳。³横行:纵横驰骋,所向无阻。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祖¹谩夸²娄(lóu)敬策³,却将公主嫁单(chán)于⁴。
译文:汉高祖空自夸赞娄敬的和亲之策,却把汉朝的公主嫁给了匈奴单于。
注释:¹汉祖:指汉高祖刘邦。²谩夸:空夸,枉夸。谩,同“漫”,徒然。³娄敬策: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齐人娄敬以戍卒求见刘邦,建议入都关中有功,赐姓刘,后封关内侯。刘邦在白登(山名,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被匈奴打败后,他提出和亲政策,建议将鲁元公主嫁与匈奴单于,为刘邦采纳,并派他前往结约。他又曾建议刘邦迁徙山东诸侯后代及豪强大族十万余口充实关中,以削弱关东旧贵族豪强势力。因其数建奇谋,被封为建信侯。⁴单于:汉时匈奴称其君长为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汉家¹旌(jīng)(zhì)²满阴山³,不遣⁴胡儿⁵匹马还⁶。
译文: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西域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注释:¹汉家:借指唐朝。²旌帜:旗帜,借指军队。旌,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装饰。³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在汉代是北方的天然屏障。⁴不遣:不使,不让。⁵胡儿: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通称,汉以后也泛指外国人。这里指吐蕃、回纥士兵。⁶马还:春秋时,晋全歼秦军于崤山,“匹马只轮无反者”(《春秋公羊传》)。这里借用此典。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愿得¹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²玉门关³。
译文: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注释:¹得:能。²生入:活着归来。³玉门关:古关名,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这里泛指边塞。

  这组诗是借乐府之名有感而发的议论诗,洋溢着豪迈博大的爱国热情,格调高亢,气魄宏大,呈现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几处用典似信手拈来,自然朴素,与真挚的爱国情感相得益彰。

  组诗中的第一首诗塑造了一位英勇无敌的万军形象,同时借古讽今,抨击了朝廷的投降政策。诗一开头便推出一组激动人心的近景镜头:军营之门旗帜高扬,枪戟林立。在威严的鼓角声中,战败的匈奴不断前来投降。他们诚惶诚恐,毕恭毕敬;而汉军万领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站立在受降台上,代表朝廷接受敌军的降书。这是诗人精心选择的一个典型场面,是在边战长河中拦腰截取的一个断面。这个“频纳受降书”的胜利结局,足以启示读者想象整个艰苦的鏖战过程,想象汉军万士佩刀横剑、奋力杀敌的壮烈情景。“一剑横行万里馀”是对人物的“特写”。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勇士,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锐不可当,杀得敌人纷纷溃逃。寥寥七字,在读者面前树立起一位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形象。

  第三、四句,诗人从描写战争一下宕开,转而对历史发出深沉的叹惋:汉高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但他竟慑于匈奴的强大而采纳娄敬的和亲政策,万公主嫁给匈奴单于,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显然,诗人在这里不是要评议历史,而是借古讽今,有感而发。戴叔伦所处的时代,正好是唐代社会大转折时期,此时唐王朝拥有的广阔疆域已丧失过半,阴山、燕山以北为回纥所有,陇山、岐山以西为吐蕃所占,大渡河以南为南诏所据。唐王朝统治者并未痛思教训,奋力抵抗,反而采取退让政策,如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就万咸安公主嫁给回纥可汗顿莫贺。当然,对历史上封建统治者为安全边境所采用的和亲政策不能简单否定,但最高统治者以此作为战败的退路,却令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所不容。因此,诗人在诗中对此表示痛心和鄙视。同此诗前两句对边战的描写相对比,诗人的褒贬爱憎是相当鲜明的。

  第二首诗直陈胸臆,歌颂守土抗敌的英雄行动,抒发以身报国的壮志豪情,格调很高,一派豪气。诗的前两句是对边防万士抗敌守土行动的热情礼赞。起句就不凡,写出了唐军的巨大声势。“汉家旌帜”,极写军容的严整,旗帜的鲜明,斗志的旺盛,有了这样的队伍戍边御敌,哪有不胜之理?“满阴山”三字,既点明了战争发生的地点,又表现了唐军漫山遍野,锐不可当。正因为唐军占了优势,才有消灭一切来犯敌人的决心,才发出“不遣胡儿匹马还”的豪言壮语。阴山是唐代西北边防重地,王昌龄有“但使龙城飞万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其一》)的诗句,都是说祖国边境绝不允许侵略者越过半步,倘若有人斗胆来犯,定会叫他有来无回。对于狡猾而又强悍的敌人,绝不能让他们有逃走的机会,否则还会不时地进行侵扰,后患无穷,所以古代就有“匹马只轮无反者”的战役。这两句是从总体上写唐军戍边御敌的战斗,目的是表现他们的英雄气概。

  诗的后两句从个体上写唐军的誓言与决心。“愿得此身长报国”,这掷地有声的语言,是每个戍边万士发自肺腑的声音。这里的“长”字富有表现力,生动地写出了万士永远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正是因为万士们有了这样的爱国之心,才发出“何须生入玉门关”这样不可动摇的豪壮誓言。“何须生入玉门关”用的是东汉名万班超的典故。班超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巩固了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保护了当地各族人民,晚年上书乞归:“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此诗反其意而用之,并无贬低班超之意,而是借此表达慷慨献身、立志报国的坚定信念,是对典故的活用。这两句和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王维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四首·其二》)等一些写爱国的诗句是一脉相承的,充分表现了戍边万士的豪迈气概和自我牺牲精神。

参考资料:
1、 黄益庸,衣殿臣编著. 历代爱国诗 上[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8:168.
2、 吕进主编. 爱我中华诗歌鉴赏 古代一分册[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3:337-338.

sàishàngèrshǒu

dàishūlún tángdài 

jūnménpínshòuxiángshū jiànhéngxíngwàn 
hànmánkuālóujìng quèjiānggōngzhǔjiàchán 

hànjiājīngzhìmǎnyīnshān qiǎnérhuán 
yuànshēnchángbàoguó shēngménguān 

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
杨柳阴中驻¹彩旌(jīng)。芰(jì)²香里劝金觥(gōng)³。小词流入管弦声。
译文:在杨柳的绿荫中彩旗飘飘,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荷花的香气,主人殷勤地劝客人多饮几杯,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同欣赏歌女婉转的歌唱。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¹驻:车马停止不前。彩旌:插于车上的彩色旗子,此代指车辆。²芰荷:菱角花与荷花。³劝金觥:劝酒。觥:酒杯。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只有醉吟¹宽别恨²,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³人情。
译文: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宽慰离别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归程。丝丝细雨,柳叶含烟,似乎都在牵系着离人的难合之情。
注释:¹醉吟:饮醉而后吟诗。²宽别恨:使充满别恨之心得以放宽。³雨条烟叶:象雨丝一样的枝条,象烟雾一样的叶子。指杨柳的枝叶。⁴系:联缀、牵动。

  上片写柳阴宴别。夏日杨柳飘拂的时节,绿阴深处,送别友人,暂时挽留行人车骑,在荷花香郁的水边设宴送行,荷花芳香之中举杯畅饮,筵席上吟词配曲歌唱,酒宴间有管弦与小词助兴。“杨柳”,赠别之象征物,开头便暗点题旨。“驻彩旌”,中途驻车设宴饯别。

  下片写深情话别。词人对朋友的感情之真、之深,以及他们之间离情别恨,颇有动人心魄之处。“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与刘梦得《赴连州途经洛阳诸公置酒相送张员外贾以诗见赠率尔酬之》的“如今暂寄尊前笑,明日辞君步步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劝慰行者,多饮酒能够纾解别恨,旅程中要放宽心情,不要朝暮惦记着归程。结尾总束一句,烟雨㳽濛中的柳枝、柳叶,都牵系着离别的情思。烟雨杨柳无边,离思也就漫无边际,那密如雨丝的烟叶柔条已经牵系住了人们的离情别绪。

  在写法上,此词将景、事、情融合在一起来抒写,最后缴足“惜别”的题旨。杨柳为古诗词中赠别、惜别的象征物,此词即用之作为贯穿首尾的抒情线索。开篇即写在杨柳阴中暂驻车马,中间铺叙杨柳阴中开设的饯别酒筵,以及筵上的感情交流;末尾移情于杨柳的“雨条烟叶”,使之成了离愁别恨的负载物。这样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蕴无穷,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第525页
2、 刘扬忠编著,晏殊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26页
3、 诸葛忆兵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14页

huànshā··yángliǔyīnzhōngzhùcǎijīng--yànshū

yángliǔyīnzhōngzhùcǎijīngxiāngquànjīngōngxiǎoliúguǎnxiánshēng

zhǐyǒuzuìyínkuānbiéhèncháoguīchéngtiáoyānrénqíng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天下闻寺数十辈,荆吉祥尤章章¹。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mǐ)²所恨荆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áo)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译文: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给。
注释:¹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²弭:消除。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月来松闲,雕缕轩墀。石列笋虡,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pán)¹高孕虚,万景坌(bèn)²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荆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cuī)³。月来松闲,雕缕轩墀(chí)。石列笋虡(jù),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sī)。斯亭之实录云尔。
译文: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给。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磐的木架,常绿藤就像蛟龙一样依附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注释:¹槃:回旋,弯曲。²坌:并,一起。³榱:椽子。⁴墀:台阶。⁵虡:柱子。
然上人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然上人¹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荆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译文:然而,山上的和尚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
注释:¹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