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迢递信音稀,静对斜阳独倚扉。
海山迢递信音稀,静对斜阳独倚扉。
回首八千余里路,觉今二十一年非。
回首八千余里路,觉今二十一年非。
白云流水聊相伴,绛阙清都未得归。
白云流水聊相伴,绛阙清都未得归。
昨夜乐丘残梦觉,窗前明月照鹑衣。
昨夜乐丘残梦觉,窗前明月照鹑衣。

quánzhōushìláng--báichán

hǎishāntiáoxìnyīnjìngduìxiéyángfēi

huíshǒuqiānjuéjīnèrshíniánfēi

báiyúnliúshuǐliáoxiāngbànjiàngquēqīngdōuwèiguī

zuóqiūcánmèngjuéchuāngqiánmíngyuèzhàochún

白玉蟾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11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怯杯勺。
卷珠箔(bó)¹,朝雨轻阴²(zhà)(ɡé)³。阑(lán)外、烟柳弄晴,芳草侵(qīn)映红外。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è)。屏山掩、沉水倦熏(xūn),中酒¹⁰心情怯杯勺。
译文:轻雨绵绵,柳条随风轻拂,仿佛在迎接春天。芳草的碧色映着新开的芍外花,衬托得更加鲜红。可恶的东风嫉妒花朵,一阵无情的风将梢头上娇嫩花叶吹落。我把屏风紧掩,沉水香也懒得再熏。因喝酒会醉,总是怕看见酒盅。
注释:¹箔 :竹帘。²轻阴:天稍微有些阴。³乍阁:初停。阁:同“搁”,停止。⁴阑干:同上文“箔”,竹帘。⁵烟柳:像烟一样的柳树。⁶侵阶:指草长上了台阶。⁷东风妒花恶:东风因为妒忌花而变得坏恶。⁸嫩萼: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⁹沉水倦熏:沉香因为疲倦而懒得再熏。沉香,香料名。¹⁰中酒:醉酒。杯勺:盛酒之器,这里代指酒。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
寻思旧京洛¹,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zhù)²。障泥³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bó)
译文:回想从前在汴京,正是少年时代,时常纵情欢乐,也曾迷恋于歌舞表演者。常常准备好华丽的车马,催促美人快些出发游玩。曾经同乘一辆车奔驰在宽广的大街上,也曾携手在上林苑里一起开怀。刚刚玩完热闹的元宵佳节,又早早约定佳期再见。不想会有今日,到处漂泊孤单如浮萍?
注释:¹旧京洛:洛阳,这里指北宋皇城汴京。²迷著:非常迷人。著,非常。³障泥:挂在马腹两边,用来庶挡尘土的马具,这里指代马。⁴油壁:原指车上油饰之壁,这里代指车。⁵催梳掠:催着梳子略过头发。⁶驰道:秦代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这里指代表京城的大道。⁷上林:秦、汉时苑名,专供帝王行猎的场所,这里泛指京都园林。⁸灯夜:元宵夜。⁹争信飘泊:不想会有今日,到处漂泊孤单。
寂寞,念行乐。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寂寞,念¹行乐。甚粉淡衣襟(jīn)²,音断弦索³,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译文:寂寞啊寂寞,更加思念当日相依相伴的情人。恐怕她衣上的香粉已经消淡,琴弦上也久不弹奏。自从和她分别之后,至今没有音信,也不知她的面容,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冠压群芳。怅恨分别之后,一切都在变化,万事如过眼烟云,不知何时能化作一只仙鹤,飞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我的相思之情无法忘却,只能在酒醉的时候,才能暂时忘却。
注释:¹念:思念。²衣襟:衣服打开的地方。³弦索:泛指弦乐器。⁴琼枝璧月:喻美好生活。⁵华表: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

  上片开头“卷珠箔”二句,点出了雨后阴天的环境,化用了王维《书事》“轻阴阁小雨”诗意。“阑干外”以下写从楼上眺望的种种景象,如烟的柳条在晴光中摇曳,阶下青草映衬着芍外,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春意。刻画了一副诗情画意的“柳弄晴”图景,并非专门咏柳,目的是挑起词人的情思——折柳送别。紧接“东风”二句陡转,出现另一种物景。强劲的东风把刚长出来的花吹落了,烘托出一种凄然伤神的气氛。“屏山掩”三句,与上文的所见相回应,寓情于景,实写词人当时的心境。“怯杯勺”写出词人怕饮酒的心理状态,暗示词人平日借酒缓解悲伤的细节。

  中片追忆过去游乐的情景。开头“寻思旧京洛”,承上启下,从现在的伤春伤别,回想起过去在汴京的游乐情景。由思念故国,表现爱国之情。此词的写法含蓄婉转,一个“旧”字,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念。“正年少疏狂”三句,词人回忆当年在汴京逍遥的生活。“曾驰道同载”三句,专写游赏,但不专注一时一事。同载、携手、共约,情事如见,都是“年少疏狂”的事。至此,一笔写来,都是热闹欢快的气氛。紧接着“又争信飘泊”,突然结束了上面的回忆,似断又续,极尽顿挫之妙。从梦幻回到现实,感情起伏,透露作者的感伤之情。曾经歌舞升平商业繁华的汴京,已落到金兵的手中,而词人又过着逃难的飘泊生活。这种悲哀从上面的欢快和畅的景象中对比显露出来,以欢愉的情调映衬离别后的孤寂,更显凄楚。

  下片从回忆转写别后思念之情,主要抒写离恨之情。“寂寞,念行乐”以下,紧承上文的“疏狂”到“飘泊”而来,注入了对旧人的深切怀念之情。“甚粉淡衣襟”三句,是想像她已摆脱了歌女生涯,而美貌依然。“琼枝璧月春如昨”一句,化用为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三句,怀念旧人,同时也是怀念故都,写得迷离惝恍,爱国之情寓意其中。以下转入别恨与相思。“怅别后华表”二句,采用了用典的手法,抒发人间沦桑之变,好景不长的深慨。此二句用“怅”字领起,寄意深刻,语言明了而又委婉含蓄。结末“相思除是”二句,用口语写情,感情委婉真挚。“向醉里、暂忘却”,犹如众流归海,不仅感情深厚,而且“辞尽意不尽”,言外之意为眷念故国的无穷隐痛。这与李清照《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情意相近,异曲同工。

  这首抒发爱国思想的词作,情韵兼胜,委婉真切。在艺术技巧上显示出结构的严谨。全词上、中、下三片,从眼前伤春到追忆往昔,再转入现实相思,有铺排,有转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并用“别恨”一气贯穿。过片处意脉连贯,情致婉转曲折。其次是寓别恨之情于清旷的境界之中,使整首词的词境显得既沉郁又婉丽。

参考资料:
1、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 两宋卷 第2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631

lánlíngwáng ·juǎnzhū

zhāngyuángān sòngdài 

juǎnzhū zhāoqīngyīnzhà lángànwài yānliǔnòngqíng fāngcǎoqīnjiēyìnghóngyào dōngfēnghuāè chuīluòshāotóunènè píngshānyǎn chénshuǐjuànxūn zhōngjiǔxīnqíngqièbēisháo 
xúnjiùjīngluò zhèngniánshàoshūkuáng xiàozhuó zhàngyóucuīshūlüè céngchídàotóngzài shànglínxiéshǒu dēngchūguòzǎogòngyuē yòuzhēngxìnpiāo 
 niànxíng shènfěndànjīn yīnduànxiánsuǒ qióngzhīyuèchūnzuó chàngbiéhòuhuábiǎo huíshuāng xiāngchúshì xiàngzuì zànwàngquè 
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毫发无遁形。
匣中青镜秋月明,妍(yán)(chī)¹毫发无遁形。
译文:匣子里的青镜秋月明朗,丑与美丝毫不会隐藏。
注释:¹妍嗤:美丑。
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
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
译文:人心的不一样就好像他们的面孔,青铜镜只能照出容貌照不出真实内心。
人心本灵本虚静,谁实昏之私欲胜。
人心本灵本虚静¹,谁实昏之私欲胜。
译文:人的本心应是清虚恬静,是谁让现实中的私欲胜过了本心?
注释:¹虚静:清虚恬静,宁静。
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
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
译文:匣取青铜暂时不要打开,心中的大圆镜便可自照。

zhàojìng--sòngxùn

xiázhōngqīngjìngqiūyuèmíngyánchīháodùnxíng

rénxīntóngyǒumiànqīngtóngzhàomiànzhàoxīn

rénxīnběnlíngběnjìngshuíshíhūnzhīshèng

xiáqīngtóngqiěkāizhàoxīnzhōngyuánjìng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liáo)¹古行宫²,宫花³寂寞红。
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
注释:¹寥落:寂寞冷落。²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³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白头宫女¹在,闲坐说²玄宗³
译文: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注释:¹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²说:谈论。³玄宗:指唐玄宗。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诗人先写环境。首句中“寥落”已点出行宫的空虚冷落,又着一“古”字,更显其破旧之象。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暗示着昔盛今衰的变迁。而后以“宫花寂寞红”续接,此处可见运思缜密。娇艳红花与古旧行宫相映衬,更见行宫“寥落”,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两句景语,令人心无旁骛,只有沉沉的感伤。

  后两句由景及人,写宫女,“白头”与第二句中的红花相映衬。宫中花开如旧,而当年花容月貌的宫女已变成了白发老妇。物是人非,此间包含着多少哀怨、多少凄凉便不言而喻了。末句“闲”字与上文“寂寞”相照应,写出宫女们长年受冷落的孤寂与无奈。过去她们的一颦一笑、盛装丽服只为取悦君王,而今再无缘见龙颜,她们还能做什么呢? 只能无聊地“闲”在冷宫。而这些宫女们所谈的仍旧是玄宗盛世。这一方面表现了她们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另方面也证明了如今无可言说的空虚。比较之下,那种深沉的盛衰之感越发鲜明突出而具体了。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的少女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中,成日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岂堪重新回顾!然而,她们被幽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思想。这首诗正是运用以少总多的表现手法,语少意足,有无穷味。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946-948页
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30-331页

xínggōng

yuánzhěn tángdài 

liáoluòxínggōng gōnghuāhóng 
báitóugōngzài xiánzuòshuōxuánzōng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
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shèngguǒ

chǔ tángdài 

zhōngfēngshàng pánhuíchūluó 
dàojiāngjìn ànyuèshānduō 
cóngqīngǎi yáotiānjìnbái 
xiàfāngchéngguōjìn zhōngqìngshēng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zūn)¹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译文: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席上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感谢主人的深情厚意,酒喝多了,表现出的友情也是深厚的。
注释:¹尊前:酒席前。尊:同“樽”,古代盛酒器具。《淮南子》:“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设樽耶,过者斟酌,各得其宜。”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须愁春漏短¹,莫诉²金杯满。遇酒且呵(huō)(huō)³,人生能几何。
译文:应愁时光短促,不要再推辞斟满杯的美酒。人生能有多长呢?不如多喝点酒,勉强作乐一番。
注释:¹“须愁”句:应愁时光短促。漏:刻漏,指代时间。²莫诉:不要推辞。³呵呵:笑声。这里是指“得过且过”,勉强作乐。

  这首词头两句说“劝君今夜须沈(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下半首又说“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四句之中竟有两个“须”字,两个“莫”字,口吻的重叠成为这首词的特色所在,也是佳处所在,下面写“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又表现得冷漠空泛。有的选本因为这重叠和空泛而删去了这首词,叶嘉莹教授认为这实际上等于割裂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进程,都是未能体会出这首词真正好处的缘故。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劝客之语,一个“今夜”,一个“明朝”具有沉痛的含义。这两句是说: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说起明天的事情。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来希望的寄托,可是他现在用了一个“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千万别提起。“莫话明朝事”,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诉说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这里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这是主人劝客之词,如果联想到他的“红楼别夜”的美人劝他早归家,则当时他的希望原当在未来,在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见到他“绿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现在主人劝他“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明天绝无回去的希望了。“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意思是说:纵然是对红楼别夜的美人还是这般的锺情和怀念,但是没有再见的希望,我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敬给我的酒杯是深的,主人对我的情谊也是深的。李白有首诗是这样写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大意是:兰陵的美酒散发着郁金花的香气,白玉碗中的酒浆闪泛着琥珀般的光泽,只要主人能使我沉醉,我就忘记了什么地方是他乡。一般人只知道欣赏李白诗潇洒飞扬的一面,其实李白诗也有非常沉痛的一面,李白写饮酒的诗最多,而且多与“悲愁”联系在一起,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都属此类。在韦庄这二句写的主人劝酒之情中,也隐含了深重的悲哀。

  下半阕的“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叶嘉莹认为此处乃是客人自劝之词: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非常短暂,而不会以你把酒杯斟得太满作为推托之辞。“遇酒且呵呵”,“呵呵”是笑声,如果读者认为是真的欢笑就错了。因为“呵呵”两个字只是空洞的笑的声音,没有真正欢笑的感情,韦庄所写的正是强做欢笑的酸辛。他说:如果你再不珍惜今天“春漏短”的光阴,今天的欢笑,今天这“酒深情亦深”的感情,明天也都不会再存在了。唐朝灭亡,当时的韦庄已经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了,所以他说“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
2、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

mán ·quànjūnjīnchénzuì

wéizhuāng tángdài 

quànjūnjīnchénzuì zūnqiánhuàmíngzhāoshì zhēnzhòngzhǔrénxīn jiǔshēnqíngshēn 
chóuchūnlòuduǎn jīnbēimǎn jiǔqiě rénshēngn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