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有二据鞍年,穷苦真能老益坚。白帝自辞都布后,赤家谁奋大冠前。
六旬有二据鞍年,穷苦真能老益坚。白帝自辞都布后,赤家谁奋大冠前。
梦腰银艾长垂地,思作金标更拄天。未许称翁当此日,英龄高密正齐肩。
梦腰银艾长垂地,思作金标更拄天。未许称翁当此日,英龄高密正齐肩。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 23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曲¹新词²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³。夕阳西下几时回
译文:填一曲新词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注释:¹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³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⁴夕阳:落日。⁵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⁶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¹花落去,似曾相识²燕归来³。小园香径(pái)(huái)
译文: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留恋。
注释:¹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²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³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⁴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⁵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⁶徘徊:来回走。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上阕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作者边听边饮,这现境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么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阕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词中无意间描写的现象,往往含有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参考资料:
1、 程帆 等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2 :342-343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81-182 .
3、 刘学锴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06-409 .

huànshā ·xīnjiǔbēi

yànshū sòngdài 

xīnjiǔbēi niántiānjiùtíngtái yáng西xiàshíhuí 
nàihuāluò céngxiāngshíyànguīlái xiǎoyuánxiāngjìngpáihuái 
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东方。水荡漾兮碧色,兰葳蕤兮红芳。试登高而望远,极云海之微茫。魂一去兮欲断,泪流颊兮成行。吟清枫而咏沧浪,怀洞庭兮悲潇湘。何余心之缥缈兮,与春风而飘扬。飘扬兮思无限,念佳期兮莫展。平原萋兮绮色,爱芳草兮如剪。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
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东方。水荡漾兮碧色,兰葳(wēi)(ruí)¹兮红芳²。试登高而望远,极云海之微茫³。魂一去兮欲断,泪流颊兮成行。吟清枫而咏沧浪,怀洞庭兮悲潇湘。何余心之缥(piāo)(miǎo)兮,与春风而飘扬。飘扬兮思无限,念佳期兮莫展。平原萋兮绮(qǐ)色,爱芳草兮如剪。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
译文:天为何让北斗预告春的消息,北斗星斗柄指向东方,春天来临,青绿色的水波摇动。兰草茂盛,芳香四溢。登到高处,极目而望,只看天尽头隐约模糊的云海。魂魄飞向春色之中,悲哀欲断,泪在脸颊流成两行。吟咏清风和沧浪之歌,怀念洞庭悲伤潇湘。为何我的心总与春风一起,四处飘荡。在飘扬的过程中思念无限,想念你佳人约会的日期却一筹莫展。平原草木茂盛,呈现绮罗之色,喜爱芳草,心却如刀剪。叹息春天将要过去,每次想到美好的季节就遗憾不已。
注释:¹葳蕤:形容枝叶繁密,草木茂盛的样子。²红芳:红花。³微茫:隐约,不清晰。⁴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汉之曲兮江之潭,把瑶草兮思何堪。想游女于岘北,愁帝子于湘南。恨无极兮心氲氲,目眇眇兮忧纷纷。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春每归兮花开,花已阑兮春改。叹长河之流春,送驰波于东海。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逾疾。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汉之曲兮江之潭,把瑶草兮思何堪。想游女¹于岘(xiàn)北,愁帝子²于湘南。恨无极兮心氲(yūn)³,目眇(miǎo)兮忧纷纷。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春每归兮花开,花已阑兮春改。叹长河之流春,送驰波于东海。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逾疾。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译文:在汉水弯曲处,湘水聚流之处,手握仙草,相思之情不能承受。想汉水女神在岘山之北,愁湘水女神在湘南。恨没有尽头,聚而不散貌,目光远视,忧伤杂乱。男女分别在淇水,朝朝暮暮在阳台之下。每当春天来临,鲜花盛开。花已开败,春天就改为夏季。面对大河中的流水长叹,目送快速奔流的水波向东流去。春天的脚步留不住,美好的时光已经消逝。我一天天衰老,而且还体弱多病。恨自已没有能力在天空中挂一根长绳,将太阳和月亮都栓住,不让它们向西飞。
注释:¹游女:汉水女神。²帝子:特指娥皇、女英,相传是尧的女儿。³氲氲:沉郁的样子。⁴眇眇:眯眼远望的样子。
若有人兮情相亲,去南国兮往西秦。见游丝之横路,网春辉以留人。沉吟兮哀歌,踯躅兮伤别。送行子之将远,看征鸿之稍灭。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望夫君兮咨嗟,横涕泪兮怨春华。遥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
若有人兮情相亲,去南国兮往西秦。见游丝之横路,网春辉¹以留人。沉吟兮哀歌,踯(zhí)(zhú)²兮伤别。送行子之将远,看征鸿之稍灭。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望夫君兮咨(zī)(jiē)³,横涕泪兮怨春华。遥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
译文:如果有志趣相同者,情愿一起去南国和西秦。看见飞动的蛛丝横在路上,网住春光,不让春天流逝,以便挽留游人。低声吟唱悲伤的歌曲,分手时徘徊不定。送行子到远方去,看远行的大雁身影渐渐消失。折柳以送别,愁心如醉,随着柳条纠缠在一起。望着夫君叹息,泪流满面怨恨春光。抬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送夫君在天涯。
注释:¹春辉:春天的风光。²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³咨嗟:赞叹、叹息。
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
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¹
译文:长安有许多阔大的宅第,排列在大街的东西两边。
注释:这首诗作于元和初。¹街西东:《旧唐书·地理志一》:“京师“皇城之南大街曰朱雀之街,东五十四坊,万年县领之;街西五十四坊,长安县领之。”
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译文:朱红的大门内杳无人迹,房屋回廊都荡荡空空。
枭鸣松桂树,狐藏兰菊丛。
(xiāo)¹鸣松桂树²,狐藏兰菊丛。
译文:枭鸟鸣叫于松、桂树的枝条之上,狐狸藏身在那兰、菊花的花丛。
注释:¹枭:即猫头鹰。²树:全诗校:“一作枝。”
苍苔黄叶地,日暮多旋风。
苍苔黄叶地,日暮多旋风。
译文:院子滋生绿苔地上黄叶覆盖,日暮时在地面还经常会刮起旋风。
前主为将相,得罪窜巴庸。
前主为将相,得罪窜巴庸(yōng)¹
译文:宅子的旧主做的是将军丞相,获罪朝廷后被流放到巴地、庸地。
注释:¹巴庸:古国名。巴国在今四川东部,为秦惠文王所灭。庸国在今湖北竹山一带,春秋时为楚所灭。
后主为公卿,寝疾殁其中。
后主为公卿,寝疾殁(mò)其中。
译文:后来的主人也是王公卿相,又不幸卧病死在了其中。
连延四五主,殃祸继相钟。
连延四五主,殃祸继相钟¹
译文:先后换了四五个主人,灾祸接连在此地汇集发生。
注释:¹钟:聚集。
自从十年来,不利主人翁。
自从十年来,不利主人翁。
译文:自从十年以来,宅子一直不利于此宅的主人翁。
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
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yōng)
译文:刮风下雨毁坏了屋檐,蛇和老鼠在墙基打了好多的洞。
人疑不敢买,日毁土木功。
人疑不敢买,日毁土木功。
译文:其他人心生疑惑不敢购买,房子一天天毁坏下去,白废了当年修建的苦功。
嗟嗟俗人心,甚矣其愚蒙。
(jiē)嗟俗人心,甚矣其愚蒙。
译文:真是感叹啊那些俗人的头脑,他们的头脑是那样的愚蠢昏庸。
但恐灾将至,不思祸所从。
但恐灾将至,不思祸所从。
译文:他们只担心灾祸的降临,却不去思考灾祸因何而产生。
我今题此诗,欲悟迷者胸。
我今题此诗,欲悟迷者胸。
译文:我今天题写下这首诗歌,想让那些迷信的人领悟清醒。
凡为大官人,年禄多高崇。
凡为大官人,年禄(lù)¹多高崇。
译文:凡是做大官的人,他们的年岁高俸禄多。
注释:¹年禄:年龄、傣禄。
权重持难久,位高势易穷。
权重持难久,位高势易穷。
译文:但权大位高了,势必难以持久兴盛。
骄者物之盈,老者数之终。
骄者物之盈,老者数之终。
译文:骄横之人最终难免失败,年老的人也极易生病命终。
四者如寇盗,日夜来相攻。
四者¹如寇盗,日夜来相攻。
译文:这四样(权高,位重,骄横,年老)就像强盗贼寇,白天黑夜对主人发起了进攻。
注释:¹四者:指权、位、骄、老。
假使居吉土,孰能保其躬。
假使¹居吉土²,孰能保其躬。
译文:那些人就算居住在吉宅里,谁又能保证其身家不遭受灾凶?
注释:¹假使:即使。²吉土:吉祥之地。
因小以明大,借家可喻邦。
因小以明大,借家可喻邦。
译文:由小事可以说明大事,借着家事也可以明白国家的吉凶。
周秦宅崤函,其宅非不同。
周秦宅崤(xiáo)¹,其宅非不同。
译文:周朝和秦朝都以关中为建业之地,这样的“宅地”吉凶本无任何的不同。
注释:¹崤函:崤山与函谷关。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一兴八百年,一死望夷宫。
一兴八百年¹,一死望夷宫²
译文:周朝兴起后延续了八百多年,秦朝鼎立却仅存十多年,二世在望夷宫最终送命。
注释:¹八百年:周朝享国的约数。²望夷宫:秦宫名,秦二世自杀于望夷宫,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及裴骃集解。
寄语家与国,人凶非宅凶。
寄语家与国,人凶非宅凶。
译文:寄语那家事和国事,是人事导致宅主遭遇了祸患,而非宅子本身能蕴生什么吉凶。
唐裴佶常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
唐裴佶(jí)¹²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hūn)³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zhuàn),又命秣(mò)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shī)千匹。”
译文: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名声很好。一次,裴佶到姑姑家,正赶上姑父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说:“崔昭是什么人?大家一致说他好。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混乱呢?”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父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守门人一顿,要用鞭子打守门人。过了很久,裴佶的姑夫整束衣冠勉强迎见崔刺史 。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喂饱(崔刺史的)马,给他的仆人饭吃。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傲慢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得意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暂且到书房里去休息一下。”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就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匹。
注释:本文选自《唐国史补》。¹裴佶:人名。²常:通“尝”,曾经。³阍者:看门人。⁴馔:食物,多指美食。⁵秣:喂牲口。⁶絁:粗绸子。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xiǎn)¹碑题字。
译文:从马头上望去,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青山,昔日的繁华,想不到零落凋残到这个地步。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长满了藓苔,题字什么都要仔细地辨认。
注释:¹藓:苔鲜。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休寻折戟(jǐ)¹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²下,过新丰³猎骑
译文:不要去寻找折断的剑戟去说当年的事,只不过泛起一点人皆有的悲秋情绪而已。西斜的太阳照在十三陵下,谁敢说清王朝的新丰猎骑,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尽的么。
注释:¹折戟:所谓“折戟”就是断戟被沉没在沙里,指惨败。²十三陵:北京市昌平天寿山一带之明陵,为十三座皇陵,清代那里有围场。³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汉初刘邦兴建,迁家乡父老于此。⁴猎骑:代指打猎者的坐骑,代指猎人。

  这是一首描写秋猎的词,词中所描绘的是在北京十三陵地区的行猎。

  上片着重写景,景中已透露了凄怆之情。“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停马且住,看到眼前一望无垠的青山,连绵成无尽的屏障,在这里的天地间,繁华显得微不足道,这份苍茫深入人心。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面对眼前这份萧索冷清的景象,看着被枯草掩埋的石碑,容若心中感慨万千。被苔藓覆盖了的石碑上,还可以模糊地辨认出之前所刻下的碑文,时光就是这样无情,人们还以为将真实留在石碑上就可以万古长存,其实在时光面前,任何东西都是脆弱、不堪一击的。想到此,容若便心生悲凉。自己的生命也不过是白驹过隙,匆匆几十年犹如流星划过,很快就没了。词人没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整日陪在皇帝身边,做些并不情愿的工作,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够到头啊。

  下片侧重抒情。不过此中笔触多不在打猎的本身,而是写猎场的景观和感受,其中不乏悲怆之音,感伤之意。所以他才会无奈地写道:“休寻向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在这里大概是指古往今来的兴衰往事,正如一开始所言的那样,不要寻思那古往今来兴亡之事,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容若看到这迟暮的秋日,想起之前的种种,心中难以言说,故而只能在结尾草草地写上一笔“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作罢。这就是容若狩猎的心情,这个男人随时随地都会有所感悟,写入词里,以供后人唏嘘感叹。

  这首词笔力苍劲,虽然是哀叹往事之词,可是字里行间并不缺乏刚劲,刚力与阴柔结合得十分巧妙,相得益彰。尤其是结处二句,所绘情景形成强烈对比,颇含兴亡之感和轮回之叹。

hǎoshìjìn··shǒuwàngqīngshān--lánxìng

shǒuwàngqīngshānlíngluòfánhuázàixiàngduànyānshuāicǎorènxiǎnbēi

xiūxúnzhéhuàdāngniánzhǐbēiqiūlèixiéshísānlíngxiàguòxīnfēngli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