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道林还东,时贤并送于征虏亭。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谢万石后来,坐小远。蔡暂起,谢移就其处。蔡还,见谢在焉,因合褥举谢掷地,自复坐。谢冠帻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瞠沮。坐定,谓蔡曰:“卿奇人,殆坏我面。”蔡答曰“我本不为卿面作计。”其后,二人俱不介意。《世说新语》
支道林¹还东,时贤并送于征虏(lǔ)亭。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²;虏万石后来,坐小远。蔡暂³起,虏移就其处。蔡还,见虏在焉,因合褥(rù)举虏掷地,自复坐。虏冠帻(zé)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瞠(chēng)(jǔ)。坐定,谓蔡曰:“卿奇人,殆坏我面。”蔡答曰“我本不为卿面作计。”其后,二人俱不介意。《世说新语》
译文:支道林要回到东边去,当时的名士一起到征虏亭给他饯行。蔡子叔先到,就坐到支道林身旁;谢万石后到,坐得稍为远点。蔡子叔走开了一会儿,谢万石就移坐到他的座位上。蔡子叔回来,看见谢万石坐在自己位子上,就连坐垫一块把谢万石掀倒在地,自己再坐回原处。谢万石摔得头上的头巾都掉了,他慢慢地爬起来,拍干净衣服,回到自己座位上去,神色很平静,看不出他生气或颓丧。坐好了,对蔡子叔说:“你真是个怪人,差点儿碰破了我的脸。”蔡子叔回答说:“我本来就没有为你的脸打算。”后来两个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注释:¹支道林:东晋时期的一位高僧。²林公:对支道的尊称。³暂:新时。褥⁴:坐垫。冠⁵帻:帽子头巾,这星指在头上的纶巾。⁶徐:慢慢地。⁷瞠:瞪着限睛,形容愤怒的样子。 ⁸沮:沮丧。⁹殆:几乎,差点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支道林要回到东边去,当时的名士一起到征虏亭给他饯行。蔡子叔先到,就坐到支道林身旁;谢万石后到,坐得稍为远点。蔡子叔走开了一会儿,谢万石就移坐到他的座位上。蔡子叔回来,看见谢万石坐在自己位子上,就连坐垫一块把谢万石掀倒在地,自己再坐回原处。谢万石摔得头上的头巾都掉了,他慢慢地爬起来,拍干净衣服,回到自己座位上去,神色很平静,看不出他生气或颓丧。坐好了,对蔡子叔说:“你真是个怪人,差点儿碰破了我的脸。”蔡子叔回答说:“我本来就没有为你的脸打算。”后来两个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注释

支道林:东晋时期的一位高僧。

林公:对支道的尊称。

暂:新时。

褥⁴:坐垫。

冠⁵帻:帽子头巾,这星指在头上的纶巾。

徐:慢慢地。

瞠:瞪着限睛,形容愤怒的样子。

⁸沮:沮丧。

殆:几乎,差点儿。

参考资料:
1、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4-257
刘义庆

刘义庆

刘义庆(403年 - 444年),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 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¹
译文:隐居明招山中讲学的朱熹,品德高尚满世界无人能比。
注释:¹等伦:与之同等或同类。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恨子弗¹见之,一去五百春。
译文:遗憾是你没有机会见到他,因他他已经离开五百年了。
注释:¹弗:不。
我学如赘疣,未成先误身。
我学如赘(zhuì)(yóu)¹,未成先误身。
译文:我学他只是了解皮毛点滴,事业未成却先耽误了自己。
注释:¹赘疣:比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译文:耽误自己也无非个人不好,误导世人那可就不仁不义。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雨中百草秋烂死¹,阶下决明²颜色鲜。
译文:由于连绵的秋雨,作物植物都烂掉了,可是房屋台阶下的决明子却生长的很好,颜色鲜艳。
注释:¹百草烂死:而决明独鲜,故喜之。²决明:夏初生苗,七月开黄花。可作药材,功能明目,故叫决明。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译文:满枝的叶子像翠羽伞盖,无数的花朵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凉风萧萧吹汝¹急,恐汝(rǔ)后时²难独立。
译文:可是毕竟是秋天已到,天气渐凉,秋风瑟瑟,纵然决明现在比其他植物长的好,也无法抵挡秋天的寒冷,日后还是会凋零,无法独立。
注释:此二句忧决明,也是自忧。¹汝:指决明。²后时:谓日后岁暮天寒。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xiù)(xīn)香泣。
译文:堂上的我徒然满头白发,风前频嗅你的馨香为你伤心落泪。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lán)风长雨¹秋纷纷,四海²八荒同一云。
译文:凉风过后雨又下起,秋风秋雨乱纷纷,四海八荒笼罩着一色的阴云。
注释:¹阑风长雨:一作“阑风伏雨”,一作“东风细雨”。²四海:一作“万里”。赵次公说:“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吴见思说:“风日阑风,雨日伏雨,盖下时飘洒,常贝其分纷也。又四海八荒,同云一色,则无处不雨,无日不雨矣。”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jīng)清渭(wèi)何当分?
译文:雨幕茫茫辨不出来牛和去马,浑浊的泾水与清澈的渭水也混淆难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禾头¹生耳黍(shǔ)(suì)黑,农夫田妇²无消息。
译文:谷穗生了芽子黍穗霉烂变黑,农民的灾情却传不到朝廷。
注释:¹禾头:一作“木头”。²田妇:一作“田父”。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城中斗米换衾(qīn)(dāo)¹,相许宁论两相值?
译文:域中斗米可换得一床被褥,只要双方认可就不计二者价值是否相同。
注释:¹换衾裯:一作“抱衾裯”。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héng)¹守环堵²
译文:我这困居长安的书生有谁关心过死活?反锁着柴门孤零地守着四面墙。
注释:¹衡门:以横木作门,贫者之居。²环堵:只有四堵墙。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老夫不出长蓬蒿(hāo),稚子无忧走风雨。
译文:久雨不能出门,致使院里长满蓬蒿;小儿不知忧愁,在风雨中戏耍奔跑。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雨声飕(sōu)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译文:飕飕的雨声催促寒季到来早,到来的大雁翅膀沾湿难飞高。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秋来未曾¹见白日,泥污后土²何时干?
译文:入秋以来未曾见过出太阳,泥污的大地何时才能干透了。
注释:¹未曾:一作“未省”。宋玉《九辩》:“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²后土,大地。一作“厚土”。

  第一首,秋日杀,万物凋而百感集,古有“悲秋”者悲秋之萧瑟,“病秋”者病秋之隐沦,“惊秋”者惊韶华逝而年岁晏之速。少陵于此首亦融悲、病、惊,伤物残而叹自身老大难有成。
  新的季节缓缓渗透弥漫并取代旧的季节,诗的境界中季节却若闻鼓而起,鸣金而息,皆是突至突离。春日瞬间吹生百草,“千树万树梨花开”。而秋日就如主刑杀的神,化片乌云持镰刀拂过这世界,在湿润和清冷中将一切带走。“雨中百草秋烂死”,仿佛秋光眩晕,零雨其濛,顿时熄灭世上一切生机,而“阶下决明颜色鲜”,此句的急转令读者仿佛忽见秋雨昏昼中一星微光,决明在雨水中颜色光鲜,居于自己青春的光景,天真地向季节的刀刃炫耀着初生的花叶。“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翠羽盖是富家华美的装饰,黄金钱更是富贵的象征,然而这不过出自小植物微弱的生命,只是瞬息的现象,决明仍“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着自身生命的秘密。越是鲜艳亮泽的颜色越是难久长而令人叹惋,仿佛拥有了润泽美好的形象,也就同时拥有了秋天的诅咒,若乐府中言:“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一待秋色深,便无复“翠羽盖”与“黄金钱”。小植物便终究是小植物,在秋风中无助地凋零,甚至来不及叹息,故言“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至此处决明之悲渐伏,而自身之悲渐起,决明之生命正如书生之生命,于人世昏暗之时独居内心一隅,经营超然的诗书,本草书中言“决明”其物有明目去翳之功,诗书亦复如是。而诗书文字之美,意象之璀璨,亦若“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在纸上无比煊赫。然而书生只是纸上的豪杰,斗室的君王,当人世之秋忽至,生命于困顿的迷宫中,也只如波德莱尔诗中信天翁,坠落甲板,“笑骂尽由人”,才大无所用,只显斯文之迂阔。“凉风萧萧吹汝急”是恒久的恐惧,“恐汝后时难独立”是残酷的烦扰。“堂上书生空白头”:“书生”是青春朝气的称名,也是受人敬仰的身份,然若所读书终未能转为功名或入世之资本,“书生”便只代表了迂腐与弱势,在吴敬梓的小说中受人讥笑老死书斋,“堂上”这一溢着书香的地点也便成了隔绝、闭塞、无能于外界的象征。而“白头”也只“空”,昔年的寒窗苦,去岁的俊逸诗,皆随头发的白色化作一片虚无。书生面向浑浊的窗外,外面的人世是无底的渊蔽,独立的出路是百绕的死结,在无尽的焦虑与无奈的尽头他将关注点暂时转向风中决明馨香的安慰:“临风三嗅馨香泣”,那香气瞬息、缥缈易逝的品质也正如他的诗,和他的生命。

  第二首中,秋日的昏昏之咒由内心向外界弥漫开去,秋风洒落,而秋雨却繁腻不绝,纷纷若世之喧嚣,缥缈如病中呓语。“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整个世界都蛰伏在一片乌云之下,齐奏着同样颓然、绝望的主题,人生如飞蓬,此时亦无路。“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世界如此浑浊,物皆不辨,道者无存。古者天人交感,泾渭水之清浊不辨,应是射人世之道理毁,伦理乱也。若孔子无奈伤获麟,泾渭不辨亦是不安的征兆,带来令儒者窒息的迷阵。古者农业乃天下之本,却是“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妇田父无消息”,“禾头生耳”乃言雨中禾叶卷,如耳之形,却亦言为天下之本、黎民口粮之禾的颓丧脆弱,禾头生耳,倾听世上的呜咽而无策。而农妇田父之音亦隐沦雨中,根基之没,国难久持。“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言世之目盲,“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妇田父无消息”言世之聋哑,仇兆鳌《杜诗详注》中亦言此乃刺杨国忠恶言灾疫,四方匿不以闻。然世之风雨如晦,亦非皆由一人而起。“城中斗米换衾裯”卢注言:“疗饥急,救寒缓也”,实已非斗米、衾裯的价值问题,而是道之毁的哲学问题:“相许宁论两相值?”世之失道,国之本失其位,民苦,贤哲居陋巷而佞者塞庙堂。少陵以此市井物价之疑问,抒苦道隐之惶然,亦叹现实自身命运之不甘矣。

  第三首又从广阔的外界回到自己的斗室,“长安布衣谁比数”,少陵多有自称“布衣”、“野老”之辞,实不甘也。“谁比数”可较太史公《报任安书》言“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意绝之至也。而“长安”亦不过客居之地,“反锁衡门守环堵”亦是绝望之举,路穷则独守一隅,实也不过是暂时的避世,避开内心纠结无解的困愕。将烦忧锁在门外茫茫世界,门内的心还念念不忘欲与其汇合。“老夫不出长蓬蒿”,相比隐居的寂寥,更多是郁郁不平与刻意求静的痛苦。风雨中无忧无虑奔跑嬉戏的孩子却给诗中添了新鲜的颜色:“稚子无忧走风雨”。同时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给人以忧虑的悠长:如此单纯的孩子未来能承受多重的阴霾很难说。“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外界溢入的雨声和寒意又唤起心中恒久的幽灵,欲“奋翅起高飞”而复深觉身居此困厄、混沌之世。无奈而于末尾作楚吟:“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日暗土污,君臣俱失其道矣”。杜诗中末句常作此等疑问,他一生都似在这种等待中度过。

参考资料:
1、 夏超明.《秋雨叹》赏析.载《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8期.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秀樾(yuè)¹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²雪瘦熏沉水³,翡翠盘高走夜光
译文:清秀稀疏的树影环绕着十里横塘,入晚的荷芳幽静独立散发着芳香。你看那娇美的荷花多像深闺中因相思而衣带渐宽的少妇,白净的面颊上淡施红粉如熏了沉水清香;那含露的荷叶多像高高托起的翡静盘上面流转的夜明珠在闪光。
注释:¹秀樾:青翠的树荫。²胭脂:形容荷花红如胭脂。³沉水:沉香。指荷花香气熏人。⁴翡翠:指绿色荷叶。⁵夜光:荷叶上的水珠。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zhàn)潇湘。醉魂应逐凌波¹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译文:一带远山如眉黛横卧,一脉清流拉长了月亮的倒影,秋夜的云影映入潇湘。在睡梦中,醉魂要去追逐那企慕已久的凌波仙子,请告诉西风,今夜里给我多送些清凉。
注释:¹凌波:形容步履轻盈。“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见曹植《洛神赋》。

  这首咏荷词描写的初秋时节,黄昏月下的荷塘月色。上阕前两句总写荷塘的美妙意境,后两句工笔刻画荷花的迷人丰采,并以五个比喻,将花色、香、形、光、质感作了形象的描述。下阙自己的感受来烘托映衬,以梦中的凌波仙子巧妙地写出了荷花之“神”,使人们的欣赏感情在想象中得到升华,更留下了咀嚼回昧的余地。动静有致而形神兼具、层次分明而流转自如。

  词的上片先写出了荷塘的总体风貌,“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秀樾”指稀疏的树影,“水花”则是指水中的荷花。清秀稀疏的树影环绕着十里横塘,入晚的荷芳幽静独立散发着芳香。此句在用杜甫《曲江对雨》诗中“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荷塘美景不禁让人留连不舍。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这句拉近了人们的视野,由远及近。写水中荷花,写花下荷叶。“胭脂雪”,苏有诗云“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意红白相杂之色。“沉水”即沉香,闺房熏用。“夜光”借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荷花飘香,水珠着色,不由使人向往如这般皎洁秀美的姑娘。这为上片。

  下片则立意颇新,拉开镜头。写水边群山,写荷上明月,山黛空蒙,月波流转,倒蘸波间,融成一个清幽朦胧的境界。“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黄庭坚有《西江月》,曰:“远山横黛蘸秋波”似与此同情。不由使人觉之“山眉水目,顾盼含情”的女子袅袅出现。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荷花又称为凌波仙子,语出曹植《洛神赋》,“灼若芙蓉出绿波,”“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故得名。面对荷花香艳,凉夜清风的美景,作者不由发慨叹,良宵美景君应赏,别负青春美少年。

  这首赏荷词,词风清韵,如月下荷塘,清新雅舒,暗香袭人。赏荷而不仅见荷,天光云影,山容水态皆入眼帘,而处处都烘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遣词造句中,精挑细拣,“秀、静、瘦、远 ”字字含情。有人谓“ 莲体实肥,不宜言瘦”,(王若虚《滹南诗话》)并尝易“腻”字,意虽同物,而词境界全无。

zhètiān··shǎng--càisōngnián

xiùyuèhéngtángshíxiāngshuǐhuāwǎnjìngniánfāngyānzhīxuěshòuxūnchénshuǐfěicuìpángāozǒuguāng

shāndàiyuǎnyuèzhǎngyúnqiūyǐngzhànxiāoxiāngzuìhúnyīngzhúlíngmèngfēn西fēngliáng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今日竹林宴¹,我家贤侍郎。
译文:今日与我家贤侍郎共为竹林之宴饮,就像阮咸与叔父阮籍一样。
注释:¹竹林宴:用阮籍、阮咸叔侄同饮于竹林事,此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李晔。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三杯容小阮(ruǎn)¹,醉后发清狂。
译文:酒过三杯,请容许我酒醉之后高迈不羁之态。
注释:¹小阮:即阮咸,与阮籍相对,故称小阮。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船上齐桡(ráo)¹,湖心泛月归。
译文:船上齐唱行船之歌,我们乘着月色自湖心泛舟而归。
注释:¹桡乐:谓舟子行船之歌。桡:舟揖也。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yán)飞。
译文:湖面上白鸥悠闲不远飞,倒是争相在我们酒筵的上方盘旋飞翔。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chǎn)¹君山²好,平铺湘水³流。
译文: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
注释:¹刬却:削去。²君山:—名洞庭山、湘山。位于洞庭湖中。³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是指洞庭湖水。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巴陵¹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译文:巴陵的美酒饮不尽,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注释:¹巴陵:岳州唐时曾改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组纪游诗。它由三首五言绝句 组成。三首均可独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独特构思的抒情绝唱。

  第一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借用阮咸与叔父阮籍的典故,暗寓李白与族叔李晔共为竹林之宴饮,同为仕途不通的同怜人,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作李晔。“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讲述李白欲借酒消愁,排遣心中的愁绪。

  第二首:“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描绘出一幅酒船管弦齐奏、皓月浮光静影沉璧、白鸥盘旋飞翔的湖上美景图。四句诗句前后片浑然一体,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诗意意境开阔,动静虚实,相映成趣。

  第三首:“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铲去挡住湘水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的君山,就好像李白想铲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穷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

  这首诗,前后两种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独立,实际上却有着内在联系。联系它们的纽带就是诗人壮志未酬的千古愁、万古愤。酒和诗都是诗人借以抒愤懑、豁胸襟的手段。诗人运用独特的想像,不假安排,自然拈出“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诗句。“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句设喻巧妙,令人回味。只有处在这种心情下的李白,才能产生这样奇特的想象;也只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才能充分表达此时此际李白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24-325页

péishìlángshūyóudòngtíngzuìhòusānshǒu

bái tángdài 

jīnzhúlínyàn jiāxiánshìláng 
sānbēiróngxiǎoruǎn zuìhòuqīngkuáng 

chuánshàngráoyuè xīnfànyuèguī 
báiōuxián zhēngjiǔyánfēi 

chǎnquèjūnshānhǎo píngxiāngshuǐliú 
língxiànjiǔ zuìshādòngtíngqiū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译文:农历六月初七的时候,江边树上的蝉开始鸣叫了。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石楠¹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译文:躲在石楠树茂密的树叶里,在傍晚的时候叫上两三声。
注释:¹石楠:蔷薇目、蔷薇科、石楠属木本植物,常绿乔木类。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一催楠鬓(bìn)¹色,再动故园情。
译文:蝉这一叫让我忽觉自己鬓角已白,也回不去以前的家了。
注释:¹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耳际之发。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译文:秋风还没开始吹,悲伤的情绪就已从心底泛起。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忆昔在东掖(yè)¹,宫槐花下听。
译文:回想以前还在东宫任职时,总是在槐花树下听蝉鸣。
注释:¹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代指太子所居的东宫。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pén)¹
译文:现在无限的愁绪,就像白云覆盖城市,让人透不过气来。
注释:¹湓城:瑞昌市西清湓山。清湓山有井,形如盆,因号湓水,城曰湓城。

zǎochán--bái

liùyuèchūjiāngtóuchánshǐmíngshínánshēnbáoliǎngsānshēng

cuīshuāibìnzàidòngyuánqíng西fēngshūwèiqiūxiānqiūshēng

zàidōnggōnghuáihuāxiàtīngjīncháoxiànyúnshùràopén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