廼先天皇君,万有七千祀。
廼先天皇君,万有七千祀。
迄彼大庭时,对於葛天氏。
迄彼大庭时,对於葛天氏。
邈计几何年,是生余小子。
邈计几何年,是生余小子。
上清太极公,造道穷天髓。
上清太极公,造道穷天髓。
有晋勾漏侯,炼丹极地肺。
有晋勾漏侯,炼丹极地肺。
岂曰其云仍,容或有肖似。
岂曰其云仍,容或有肖似。
阿亾昔吞月,诞日非指李。
阿亾昔吞月,诞日非指李。
少长异强袌,世家得源委。
少长异强袌,世家得源委。
谁言空桑生,乃嗣白仲理。
谁言空桑生,乃嗣白仲理。
少传仕唐朝,香山号居士。
少传仕唐朝,香山号居士。
不曾受衣盂,漫自访根柢。
不曾受衣盂,漫自访根柢。
长是娱林泉,靡复閧都鄙。
长是娱林泉,靡复閧都鄙。
光景长如丝,功名大似米。
光景长如丝,功名大似米。
留情十种仙,托契五穷鬼。
留情十种仙,托契五穷鬼。
尘埃日以遥,富贵云而已。
尘埃日以遥,富贵云而已。
允矣躬清明,听之自赞毁。
允矣躬清明,听之自赞毁。
且非笔不锋,自信文甚绮。
且非笔不锋,自信文甚绮。
接踵李杜坛,信威屈贾垒。
接踵李杜坛,信威屈贾垒。
既而倦钓鳌,何以更呼(左虫右为)。
既而倦钓鳌,何以更呼(左虫右为)。
此念轻万钟,所懽在四美。
此念轻万钟,所懽在四美。
青帝御山河,东风管红紫。
青帝御山河,东风管红紫。
烟寒绿柳颦,日暖黄鹂喜。
烟寒绿柳颦,日暖黄鹂喜。
当此醉则歌,悠然起而舞。
当此醉则歌,悠然起而舞。
槐阴清昼长,蝉噪新声止。
槐阴清昼长,蝉噪新声止。
修竹森君贤,瑞莲立万妓。
修竹森君贤,瑞莲立万妓。
顿忘蜗蝇心,坐洗笙笛耳。
顿忘蜗蝇心,坐洗笙笛耳。
月色凝冰壶,桂花落金蚁。
月色凝冰壶,桂花落金蚁。
风松啸长林,霜雁过寒水。
风松啸长林,霜雁过寒水。
於心豁然凄,有酒多且旨。
於心豁然凄,有酒多且旨。
及无蟋蟀吟,渐至芙蓉死。
及无蟋蟀吟,渐至芙蓉死。
腊雪飞鹅毛,江梅吐玉蕊。
腊雪飞鹅毛,江梅吐玉蕊。
吟诗三嗅之,对景一莞尔。
吟诗三嗅之,对景一莞尔。
亦以寸心坚,於焉百念弛。
亦以寸心坚,於焉百念弛。
往时丱角间,纵步禅关里。
往时丱角间,纵步禅关里。
香象截河流,冻蝇透窗纸。
香象截河流,冻蝇透窗纸。
洞搜到户庭,何异丧考妣。
洞搜到户庭,何异丧考妣。
手接秘魔杈,胸当石砮矢。
手接秘魔杈,胸当石砮矢。
最初悟苦空,旋复学久视。
最初悟苦空,旋复学久视。
虽殊斲雪功,同一标月指。
虽殊斲雪功,同一标月指。
凿井求丹砂,斸云种枸杞。
凿井求丹砂,斸云种枸杞。
矧当偷蟠桃,亦欲追騄駬。
矧当偷蟠桃,亦欲追騄駬。
神授嚥日书,帝锡驱雷玺。
神授嚥日书,帝锡驱雷玺。
那知天可阶,是盖道在迩。
那知天可阶,是盖道在迩。
吾生讵已而,君诚乐只。
吾生讵已而,君诚乐只。
回首三十年,如之何也矣。
回首三十年,如之何也矣。
旧尝习骑射,马鞍谩伤髀。
旧尝习骑射,马鞍谩伤髀。
亦尝习剑击,镡鄽屡擣齿。
亦尝习剑击,镡鄽屡擣齿。
筹略成无庸,韬钤谁可比。
筹略成无庸,韬钤谁可比。
东方罢奏书,南郭归隐几。
东方罢奏书,南郭归隐几。
澡虑服葠苓,洁身佩兰芷。
澡虑服葠苓,洁身佩兰芷。
然虽羡簪缨,奚若就刀匕。
然虽羡簪缨,奚若就刀匕。
展也趣清虚,终焉知本始。
展也趣清虚,终焉知本始。
顷年事四方,重趼啻万里。
顷年事四方,重趼啻万里。
海岳靡不周,风烟莫能纪。
海岳靡不周,风烟莫能纪。
东游衡庐颠,北逮灊皖趾。
东游衡庐颠,北逮灊皖趾。
南登苍梧脊,西噉青城觜。
南登苍梧脊,西噉青城觜。
云伴金华栖,月依玉笥舣。
云伴金华栖,月依玉笥舣。
罗浮山以南,彭蠡水之涘。
罗浮山以南,彭蠡水之涘。
横笛岳阳楼,飞觞金山寺。
横笛岳阳楼,飞觞金山寺。
武夷猿相呼,委羽鹤久俟。
武夷猿相呼,委羽鹤久俟。
禹穴郁(左氵右罗)嶆,秦城就颓靡。
禹穴郁(左氵右罗)嶆,秦城就颓靡。
桂林岚光娇,瓯越海气诡。
桂林岚光娇,瓯越海气诡。
合皂青崔峨,麻姑翠迤逦。
合皂青崔峨,麻姑翠迤逦。
醉寻张陵孙,走遇许逊婢。
醉寻张陵孙,走遇许逊婢。
澎浪若山高,浯溪与天峙。
澎浪若山高,浯溪与天峙。
曾樵雁荡中,亦钓太湖底。
曾樵雁荡中,亦钓太湖底。
所交皆英豪,初不介彼此。
所交皆英豪,初不介彼此。
素志骖龙鸾,寒厨赦犬豕。
素志骖龙鸾,寒厨赦犬豕。
苦吟思呕心,俗状厌擎跽。
苦吟思呕心,俗状厌擎跽。
徘述煮笋经,笑补遗民史。
徘述煮笋经,笑补遗民史。
风骚追苏黄,寂寞造陶姒。
风骚追苏黄,寂寞造陶姒。
饥寒莫荧惑,炼养有凭恃。
饥寒莫荧惑,炼养有凭恃。
余有黄芽田,旦暮举耒耜。
余有黄芽田,旦暮举耒耜。
余有白雪蚕,左右置箱篚。
余有白雪蚕,左右置箱篚。
尽使闲姓名,浩然满朝市。
尽使闲姓名,浩然满朝市。
方将山水蒙,毋怪天地否。
方将山水蒙,毋怪天地否。
颜舜足侪晞,广聃敢肩拟。
颜舜足侪晞,广聃敢肩拟。
但令心以灰,世事尽糠秕。
但令心以灰,世事尽糠秕。
造物神与游,天公气可使。
造物神与游,天公气可使。
伏槽待赏音,无尾叫知己。
伏槽待赏音,无尾叫知己。
投合辱太玄,舞雩风一唯。
投合辱太玄,舞雩风一唯。
行藏固不同,领略贵有以。
行藏固不同,领略贵有以。
浮海慨槎仙,临风唤月姉。
浮海慨槎仙,临风唤月姉。
或疑有扊扅,岂谓惟薏苡。
或疑有扊扅,岂谓惟薏苡。
若士乘大鹏,跫音卜嫩瞦。
若士乘大鹏,跫音卜嫩瞦。
阴阳诿曰深,血脉微可揣。
阴阳诿曰深,血脉微可揣。
畔岩诿曰遐,舟车容可庀。
畔岩诿曰遐,舟车容可庀。
孤鸦唤晴晖,拱鼠濯清泚。
孤鸦唤晴晖,拱鼠濯清泚。
龟蛇伏剑蟠,鸡犬待鼎舐。
龟蛇伏剑蟠,鸡犬待鼎舐。
不愁松柏凋,只畏桑榆徙。
不愁松柏凋,只畏桑榆徙。
意马息驱驰,心兵遂消弭。
意马息驱驰,心兵遂消弭。
身中玉楼台,赤子处非侈。
身中玉楼台,赤子处非侈。
身外金埤堄,虎臣治不圮。
身外金埤堄,虎臣治不圮。
畴能弗鸿鹄,而又恋枌梓。
畴能弗鸿鹄,而又恋枌梓。
未免畏白圭,禔身蹈廉耻。
未免畏白圭,禔身蹈廉耻。
非将献黄金,赂天丐福祉。
非将献黄金,赂天丐福祉。
决之西则西,可以仕则仕。
决之西则西,可以仕则仕。
荷锸死便埋,归园生为诔。
荷锸死便埋,归园生为诔。
怆神眺高遐,怀宝谨操履。
怆神眺高遐,怀宝谨操履。
我往蓬莱山,世人劳所企。
我往蓬莱山,世人劳所企。

西zuìzǒubǎiyùn--báichán

nǎixiāntiānhuángjūnwànyǒuqiān

tíngshíduìtiānshì

miǎoniánshìshēngxiǎozi

shàngqīngtàigōngzàodàoqióngtiānsuǐ

yǒujìngōulòuhóuliàndānfèi

yuēyúnréngrónghuòyǒuxiàoshì

āwángtūnyuèdànfēizhǐ

shǎozhǎngqiángbàoshìjiāyuánwěi

shuíyánkōngsāngshēngnǎibáizhòng

shǎochuánshìtángcháoxiāngshānhàoshì

céngshòumàn访fǎnggēn

zhǎngshìlínquánhòngdōu

guāngjǐngzhǎnggōngmíngshì

liúqíngshízhǒngxiāntuōqióngguǐ

chénāiyáoguìyúnér

yǔngōngqīngmíngtīngzhīzànhuǐ

qiěfēifēngxìnwénshén

jiēzhǒngtánxìnwēijiǎlěi

érjuàndiàoáogèngzuǒchóngyòuwèi

niànqīngwànzhōngsuǒhuānzàiměi

qīngshāndōngfēngguǎnhóng

yānhán绿liǔpínnuǎnhuáng

dāngzuìyōuránér

huáiyīnqīngzhòuzhǎngchánzàoxīnshēngzhǐ

xiūzhúsēnjūnxiánruìliánwàn

dùnwàngyíngxīnzuòshēngěr

yuèníngbīngguìhuāluòjīn

fēngsōngxiàozhǎnglínshuāngyànguòhánshuǐ

xīnhuōrányǒujiǔduōqiězhǐ

shuàiyínjiànzhìróng

xuěfēiémáojiāngméiruǐ

yínshīsānxiùzhīduìjǐngguǎněr

cùnxīnjiānyānbǎiniànchí

wǎngshíguànjiǎojiānzòngchánguān

xiāngxiàngjiéliúdòngyíngtòuchuāngzhǐ

dòngsōudàotíngsàngkǎo

shǒujiēchāxiōngdāngshíshǐ

zuìchūkōngxuánxuéjiǔshì

suīshūzhuóxuěgōngtóngbiāoyuèzhǐ

záojǐngqiúdānshāzhǔyúnzhǒnggǒu

shěndāngtōupántáozhuīěr

shénshòuyànshūléi

zhītiānjiēshìgàidàozàiěr

shēngérjūnchéngzhǐ

huíshǒusānshíniánzhī

jiùchángshèānmánshāng

chángjiànchánchándǎo齿chǐ

chóulüèchéngyōngtāoqiánshuí

dōngfāngzòushūnánguōguīyǐn

zǎoshēnlíngjiéshēnpèilánzhǐ

ránsuīxiànzānyīngruòjiùdāo

zhǎnqīngzhōngyānzhīběnshǐ

qǐngniánshìfāngzhòngjiǎnchìwàn

hǎiyuèzhōufēngyānnéng

dōngyóuhéngdiānběidǎiqiánwǎnzhǐ

nándēngcāng西dànqīngchéng

yúnbànjīnhuáyuè

luóshānnánpéngshuǐzhī

héngyuèyánglóufēishāngjīnshān

yuánxiāngwěijiǔ

xuézuǒshuiyòuluócáoqínchéngjiùtuí

guìlínlánguāngjiāoōuyuèhǎiguǐ

zàoqīngcuīécuì

zuìxúnzhānglíngsūnzǒuxùn

pēnglàngruòshāngāotiānzhì

céngqiáoyàndàngzhōngdiàotài

suǒjiāojiēyīngháochūjiè

zhìcānlóngluánhánchúshèquǎnshǐ

yínǒuxīnzhuàngyànqíng

páishùzhǔsǔnjīngxiàomínshǐ

fēngsāozhuīhuángzàotáo

hányínghuòliànyǎngyǒupíngshì

yǒuhuángtiándànlěi

yǒubáixuěcánzuǒyòuzhìxiāngfěi

jǐn使shǐxiánxìngmínghàoránmǎncháoshì

fāngjiāngshānshuǐméngguàitiānfǒu

yánshùnchái广guǎngdāngǎnjiān

dànlìngxīnhuīshìshìjǐnkāng

zàoshényóutiāngōng使shǐ

cáodàishǎngyīnwěijiàozhī

tóutàixuánfēngwéi

xíngcángtónglǐnglüèguìyǒu

hǎikǎicháxiānlínfēnghuànyuè

huòyǒuyǎnwèiwéi

ruòshìchéngpéngqióngyīnbonèn

yīnyáng诿wěiyuēshēnxuèmàiwēichuāi

pànyán诿wěiyuēxiázhōuchēróng

huànqínghuīgǒngshǔzhuóqīng

guīshéjiànpánquǎndàidǐngshì

chóusōngbǎidiāozhǐwèisāng

chíxīnbīngsuìxiāo

shēnzhōnglóutáichìzichùfēichǐ

shēnwàijīnchénzhì

chóunéng鸿hóngéryòuliànfén

wèimiǎnwèibáiguīzhīshēndǎoliánchǐ

fēijiāngxiànhuángjīntiāngàizhǐ

juézhī西西shìshì

chā便biànmáiguīyuánshēngwèilěi

chuàngshéntiàogāoxiá怀huáibǎojǐncāo

wǎngpéngláishānshìrénláosuǒ

白玉蟾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11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宸游经上苑,羽猎向闲田。
(chén)¹经上苑,羽猎²向闲田。
译文:天子游猎经过上林苑,士卒负羽箭走向荒田。
注释:¹宸游:帝王之巡游,此指天子游猎。²羽猎:帝王出猎,士卒负羽箭随从,故称“羽猎”。
狡兔初迷窟,纤骊讵着鞭。
¹兔初迷窟²,纤(xiān)(lí)³(jù)着鞭。
译文:三窟之狡兔奔跑快捷,骏马追赶岂用得上鞭。
注释:¹狡:狡猾。²窟:洞窟,这里指窝。³纤骊:古骏马名。⁴讵:岂,怎。
三驱仍百步,一发遂双连。
三驱¹仍百步,一发遂双连。
译文:网开一面更衬出百步神技,一箭射中双兔连。
注释:¹三驱:古王者田猎之制。谓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
影射含霜草,魂消向月弦。
影射含霜草¹,魂消向月弦²
译文:清晨兔影映在含霜草上,魂魄消于如月弓弦。
注释:¹含霜草:意指清早草上的霜还未融化。²向月弦:拉开后形状如满月的弓弦。
欢声动寒木,喜气满晴天。
欢声动寒木¹,喜气满晴天。
译文:欢呼声惊动寒天树木,洋洋喜气溢满了晴天。
注释:¹寒木:泛指寒天的树木。
那似陈王意,空随乐府篇。
那似陈王¹意,空随乐府篇²
译文:哪像陈王那样子,只能把射猎场面寄于诗篇。
注释:¹陈王:指三国魏曹植。曹植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²乐府篇:指曹植的《名都篇》。

  这是一首叙事诗,在写作上似乎有些类似曹植的《名都篇》。首联写天子的狩猎队伍,从皇宫出发经过上林苑到达目的地——闲田。“闲”字至关重要,它说明了天子狩猎不是在良田上举行,不扰民,不害农。二三联写射兔过程,描写了一个热闹紧张的场面,其中“一发遂双连”是直点题目。四联从人、弓两方面描写射猎场景:上句言狡兔,“含霜草”意指霜还未化的清晨时分;“向月弦”,状写弓被拉得极满,如满月,这是借弓称美皇帝的技艺。五联是承上联而来,“欢声”、“喜气”都是对御箭连中双兔的说明,“动寒木”和“满晴天”,极言随从者称颂山呼之声。尾联以议论作结,犹言吾皇实有武技,胜于只在诗篇中空见射猎之事的陈思王曹植。

  此诗有两点值得注意:一、运用了衬托手法。狡兔三窟,兔子其实是一种灵敏矫健的动物,故很难射中,加上为示好生之德,狩猎时要让开一道,更增加了射猎的难度。但尽管如此,天子还是连中了两兔。射中双兔,除了因为有良弓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有百步穿杨的技术,而这种技术在反衬之下就显得尤为高超了,是对君王射艺的一种称赞。二、尾联含义深刻巧妙。陈思王曹植曾作乐府诗《名都篇》,写洛阳贵族子弟如何耽于斗鸡走马之乐,而无治国忧民之心,中间两度出现“我”字,看似自责,其实是刺世。诗人说“那似陈王意”,就意味着他写这首诗所抱的心情和曹植是不同的,并未对狩猎本事心存讽刺。文治武功向来是封建社会衡量好的君主的两个重要标准,此诗从一个方面,向读者展示了这种观念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1-3
空江浪阔。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湘烟暮合。□尘袜、凌波半涉。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
空江浪阔。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水边照影,华裾¹曳翠,露搔泪湿。湘烟暮合。□尘袜、凌波半涉。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
注释:¹裾:一本作“裙”。
樊姊玉奴恨,小钿疏唇,洗妆轻怯。汜人最苦,纷痕深、几重愁靥。花隘香浓,猛熏透、霜绡细摺。倚瑶台,十二金钱晕半掐。
樊姊玉奴恨,小钿疏唇,洗妆轻怯。汜人最苦,纷痕深、几重愁靥。花隘香浓,猛熏透、霜绡¹细摺。倚瑶台,十二金钱晕半掐²
注释:¹绡:一本作“绢”。²掐:一本作“灭”。

  “空江”两句,一虚一实描述水仙。此言词人观赏水仙,自然想起它产于江河之滨,而江河中必定是浪高水阔矣。又见眼前重台水仙长得冰清玉洁,超绝尘俗,花瓣更如层层叠叠碎刻出来的冰叶一般。“水边”三句,状水仙的倒影。“裾”,世俗称衣的前后摆也;“冰”通早。此言重台水仙倒影水中,绿叶蓬松似翠衣曳地,晨露似颗颗晶莹的泪珠在花叶上滚动。“湘烟”两句,第二句前空一字,疑补为“刬”或“绝”字。两句幻想也。言水仙花好像湘水女神在暮霭中刬袜绝尘飘然于碧波之上一样。“怕临风”三句,第二句前缺一字,疑为“寒”字。此状花之重台也。言水仙临风而立,因为惧怕寒风侵蚀它瘦削的花蕊,所以特地开出白玉般的重台花瓣来抵御寒冷。

  “樊姊”三句,状浇水后的水仙花。“钿”,金宝制的花饰。“樊姊、玉奴”,本指能歌善舞的女子,这里借以比拟水仙花。言经过水浇之后的水仙花,好像刚洗梳过的女子,因要受人评赏,还微含着愁恨怯意。“汜人”两句,写词人眼中的经水后的重台水仙。“汜”,据《楚辞·卜居》:“将汜汜若水中之凫乎。”注:“汜,一作泛。”“汜人”,即是浪迹天涯之人。这里为词人自称也。此言水仙花重瓣上滚动的水珠像女子的清泪一样,流在愁靥上,使浪迹天涯的词人见到后更感凄苦。“花隘”两句,赞花香。“隘”,狭也。此言水仙的花瓣虽然狭长了一些,但是它散发出来的花香却浓烈异常。这香气甚至能透过白色的绡衣褶缝,使人一染此香历久不散。“倚瑶台”两句,叹好景不常也。“瑶台”,仙人居处,这里指栽水仙的陶瓷盆。“十二金钱”,十二,喻花之多;金钱,状花之形。“晕”,眩也,陆龟蒙《吴中苦雨》诗有“看花啼眼晕,见酒忘肺渴”句可证之。此言词人倚在陶瓷盆边,欣赏盆中的水仙花。但他一边欣赏这许多眩人眼目的水仙花,一边却又想到这些花不久就会逐渐枯萎,从而减弱了它们的艳美,因此词人为它又生出了一种好景不常的悲哀来。

liángfàn··zhòngtáishuǐxiān--wényīng

kōngjiānglàngkuòqīngchénníngcéngcéngsuìbīngshuǐbiānzhàoyǐnghuácuìsāolèi湿shīxiāngyānchénlíngbànshèlínfēngshòulěngdié

fánhènxiǎodiànshūchúnzhuāngqīngqièrénzuìfēnhénshēnzhòngchóuhuāàixiāngnóngměngxūntòushuāngxiāozhéyáotáishíèrjīnqiányūnbànqiā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洪 一作:红)
万丈洪泉¹落,迢(tiáo)²半紫氛³。(洪 一作:红)
译文:阳光映照下的万丈瀑布从山间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气。
注释:¹洪泉:指阳光映照下的瀑布。²迢迢:形容瀑布之长。³紫氛:紫色的水气。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奔流下杂树¹,洒落出重云²
译文:飞流而下的瀑布奔腾着流过层层杂树,飘飘洒洒穿过重重云烟。
注释:¹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²重云:层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日照虹霓(ní)¹似,天清²风雨闻³
译文:阳光照耀下如彩流一样绚烂,在这晴朗有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
注释:¹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²天清:天气清朗。³闻:听到。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灵山¹多秀色²,空³水共氤(yīn)(yūn)
译文:这庐山的景色多么的壮美,烟云与水气融成一片。
注释:¹灵山:指庐山。²秀色:壮美景色。³空:天空中的云。⁴氤氲: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第一句中“万丈洪泉落”,万丈有多高,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诗人要表达的正是心中那种不可确凿道出的对匡庐飞瀑雄奇险壮之气势的深深折服与崇爱之情。水自地下往上涌出曰之为泉,诗人以泉喻瀑,言飞瀑如洪泉而落,仿佛是将泉跟倒置了过来,任其泉水喷涌而下、源源不绝,所述情状极为形象,令人啧啧生叹。“迢迢半紫氛”一句状写的则是伴随着瀑布飞落而升腾起的缥缈水气。李白七绝《望庐山瀑布水》开篇就说高峭挺拔的香炉峰在旭日红光的映照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如同幻境一般,张九龄所言的“紫氛”大抵就是这种“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神奇气象。迢迢,写雾霭之高;半,写紫雾似将色瀑截断。高高漂浮的水雾尚且只在瀑布半腰,那么洪泉万丈的源头,自然是深隐于一派迷蒙与虚无之中了。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第二联着重于展现瀑布飞泻云天的动感之美。庐山峰青峦秀,嘉木成阴,喷雪鸣雷般的银瀑从几重云外奔流而下,激荡着嶙峋的山岩,穿越过层叠的古木,义无反顾地坠入深密的涧谷,这壮景所带来的强烈视觉震撼富有艺术感染力,大自然那磅礴潇洒的超凡手笔令人钦佩。庐山有景如此,无怪乎自古就赢得”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了。

  第三联意在描绘飞瀑在阳光照耀下呈现来的奇幻风采,“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转写瀑布的色彩和声响。瀑布本如素练,但在晴日阳光的照射下,却幻化出虹霓般七彩缤纷的颜色,绚丽瑰奇;天清气朗之时,本无风雨,但万丈洪泉直泻而下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却使人有急风骤雨杂沓的听觉感受。诗人绘声绘色,以自己独到的感受营造出那亦真亦幻、瑰丽迷人的美妙画面。在湖口远望庐山瀑布,是否真能听到它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并不重要,关键是诗人从万丈洪泉直泻而下的气势中,仿佛听到了风狂雨骤般的杂沓声响。句末的“闻”字与上句的“似”字对举互文,本身就包含了“似闻”的意蕴。这是一种似真似幻的听觉感受,其传神处正在亦真亦幻之间。若认定“闻”字是几十里外清晰听到瀑布的巨响,反而拘泥而失语妙。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最后一联以山水总括之笔收束全篇。诗人喜爱庐山之毓秀钟灵,故以“灵山”称谓之。“空水”一句由南朝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一诗化用而来。谢诗云:”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意指空气和水色都清澄新鲜,诗人此处易“澄鲜”一词为“氤氲”,重在凸显庐山水瀑雾气缭绕、与晴空漫成一片的融融气象。“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易经·系辞》),庐山水正是乾坤交合而孕育出来的人间胜境。

  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形象的比喻诗人遭遇和情怀,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相对于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而言,张九龄的这首五律有着四十字的篇幅,其铺展才思的空间更大。诗人善于运用繁笔,其言瀑布之雄险,以巍峨“灵山”为背景。先直抒“万丈”“迢迢”之豪叹,后辅以“杂树”“重云”为衬托;其言瀑布之绚丽,先描绘“洪泉”“紫氛”的真实所见,后生发出“虹霓”隐隐约约的奇妙幻觉;不仅如此,诗人还以“天清风雨闻”壮其声威,以”空水共氤氲”显其浑然。浓墨重彩而又繁简得当,毫不繁冗,正是诗人技法娴熟的体现。

  作为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这首诗表面上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但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8-69
2、 丁敏翔.唐诗鉴赏大全集(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2
3、 刘学锴.唐诗选注评鉴(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166-167

kǒuwàngshānshuǐ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wànzhànghóngquánluò tiáotiáobànfēn  (hóngzuò hóng )
bēnliúxiàshù luòchūchóngyún 
zhàohóng tiānqīngfēngwén 
língshānduōxiù kōngshuǐgòngyīnyūn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帘卷曲阑(lán)¹独倚,江展暮天²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³
译文:卷起帘幕,独自依靠在弯曲的栏杆上,远处江面辽阔,傍晚的天空无边无际。望着家乡的方向,满目相思泪。
注释:¹曲阑:“阑”同“栏”,栏杆;曲阑就是弯曲的栏杆。²暮天:傍晚的天空。³吴头楚尾:源自宋朝洪刍《耿方乘》,其中曰:“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这里豫章代指江西,缘由其在吴地之上游,楚地之下游,因此得名。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¹沙鸥(ōu)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译文:几泪浪花随意的腾起,岸边沙鸥扑腾着翅膀翱翔天际。抓住眼前这引人深思的景象作诗,然而那惊起的沙鸥却消失在苍烟水草丛中了。
注释:¹扑鹿:形容拍翅声。

  这首词又名《江亭怨》,原题于荆州江亭之柱上,故由此得名。作者并不可考,《冷斋夜话》、《异闻录》等著作言其是吴城小龙女之作,使这首增添一种神秘的色彩。

  以词意来看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但由其艺术手法来看,其内容之深刻,画面之丰富,手法之巧妙,给人感受之丰富不似一个初出笔坛的少女之作。

  词的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之际。”怀着难言的哀愁,少女寂寞孤独地倚在栏杆上,面对暮色笼罩下的江面,泪眼朦胧,遥望故乡。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吴头楚尾”源自宋朝洪刍《耿方乘》,其中曰:“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这里豫章代指江西,缘由其在吴地之上游,楚地之下游,因此得名。这句话意思是说少女泪眼朦胧地望着她家乡江西的方向。上片短短四句,却把少女那种满腔哀怨的感情,满目思乡之泪,形象与情感、人与物、景与情深然一体。

  词的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丽情感。受惊的沙鸥任意飞翔,而自己却流落异乡,有家难归一股难言的伤感顿上心头。

  “数泪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雪花喻浪花。扑鹿,象声词,指沙鸥拍翅的声音。此句用意巧妙,不言少女伤怀,却言沙鸥不受羁绊,实际上把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与沙鸥自由翱翔作了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她的无限伤感流露纸端。“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少女多想抓住眼前这引人深思的景象作诗,然而却在转瞬之间那惊起的沙鸥却消失在苍烟水草丛中了。多么形象,又是多么生动,一幅少女思乡感伤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美的愉悦。

  这首词妙语横生,妙意满目。语句不多但词意深远,给人留下广阔的联想,使人余味不绝。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
衰发萧萧老郡(jùn)¹, 洪州²又看上元³灯。
译文:我已经白发萧萧了却还是一个郡丞,又一次在隆兴府观看上元节的花灯。
注释:¹郡丞:即郡县长官的帮手、杂务之类。丞,各官府长官的佐僚为丞。²洪州:隋朝置郡,南宋升为隆兴府,治所即今南昌市。³上元: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羞将枉直分寻尺, 宁走东西就斗升。
羞将枉(wǎng)¹分寻尺², 宁走东西³就斗升
译文:我也不屑和那些无耻之徒争什么长短高低,还不如东奔西走,挣二斗米糊口吃饭。
注释:¹枉直: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²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³东西:东边与西边。⁴斗升:斗与升,喻少量、微薄。
吏进饱谙箝纸尾, 客来苦劝摸床棱。
吏进饱谙(ān)¹(qián)纸尾², 客来苦劝摸床棱(léng)³
译文:小吏操办公文时对上司低声下气,有人来苦声劝说,却模棱两可,含糊其事。
注释:¹饱谙:最熟悉。²箝纸尾:恭恭敬敬地请上司在纸尾署名签字。³摸床棱:谓模棱两可,含糊其事,这实际是作者的牢骚话。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jiàn)¹
译文:我正准备归里赋闲的行装,不信你看,我游走用的藤杖都准备好了。
注释:¹古涧藤:指藤杖。

  把自己这些年的生活、情怀写给朋友们看,提笔便有许多辛酸。诗人把这许多辛酸,融铸在“衰发萧萧老郡丞”这个起句里,先给朋友们展示一幅自画像:白发稀疏,老态颓唐,这已是一层辛酸;官位又不过是辅佐州长官的郡丞,而且是“老郡丞”——多年来一直作一些细碎事务,更加上一层辛酸。计自三十四岁初入官场,在宦海中沉沦二十多年,始终未曾独当一面,以展其抗敌救国的壮志雄心。岁月流逝,人生倏忽,自然界的酷暑严冬与政治生涯中的风刀霜剑,交相煎迫,他安得不老。虚捐少壮之年,空销凌云之志,又安得不颓。这个起句,挟半生忧患俱来,把斯人憔悴的形象描绘得逼真,读之便令人泫然。第二句“洪州又看上元灯”是反接,以上元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此翁的颓唐潦倒,更有酒酣耳热,悲从中来的感慨。于是引出颔联直抒胸臆,诗情步步展开:“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这十四个字是近年宦海生涯的概括。谗言可畏,三人成虎,世间枉直,一时谁能评断清楚。即以放翁而论,他一生受了多少冤枉,哪一件又曾得到公正的裁判。早在四川,他就有“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深刻”(《海棠》)的感慨;去岁奉诏东归,孝宗有意任为朝官,又被曾觌等人从中梗阻,这些政治上的枉和直,是和非,语言是不能分辨其寻尺高低的。何况,他本来就不屑向他们分辩,甚至以这种分辩为“羞”。显然,他对政治上的翻云覆雨、钩心斗角是十分厌恶的,对那些吠影吠声的群小是不屑一顾的。他宁愿作外郡佐僚,东奔西跑,就升斗之俸以糊口,这样到能避开许多风波。这是陆游郑重的选择,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诗句中“羞”字、“宁”字,下的很重,感慨遥深。

  但是,高飞远引,甘居下僚,这不能使自己的心安适下来。远郡佐僚生涯,带给他的是更大的苦恼:“吏进饱谙钳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钳纸尾”用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故事,说明自己现任分管茶盐的佐僚,对主官只能唯唯诺诺,天天在公文上随着主官的意志画押签名,丝毫不能做主;甚至,连属吏也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尝尽了俯仰随人的滋味。“饱谙”二字,浓缩了无限屈辱辛酸。下句“摸床棱”用《新唐书·苏味道传》中事,全句说,好心的朋友来了,总是苦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不要固执己见。当然,这不失为一种处世自全之道;但,这不是壮夫所为,也不是陆游所愿。

  看来,进而分枉直,论是非,诗人不屑;退而走东西,就斗升,更是屈辱难忍,真是“乾坤大如许,无处著此翁”(《醉歌》),他是走投无路了。愈转愈深的诗情,逼得他说出了一句隐忍已久又不得不说的话——“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归隐山林,这是更大的退却,是在他心中酝酿了多年的无可奈何的退却。但是,他真正打算退隐么。要正确理解这句话,还得联系他一生出处行藏来看。他毕生心存社稷,志在天下,到老不忘恢复:“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杂感》之三),怎么会真的想到退隐山林。就在早一年,他也写过“向来误有功名念,欲挽天河洗此心”(《夜坐偶书》)的话。显然,这不是认真的后悔,而是愤激的反语,应该从反面读。那么,“笑指庐山”这层归隐山林的意思,自然也只能从反面来理解了。从无可奈何的一再退却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颠倒是非、不辨枉直的朝政的愤慨。所谓《自咏示客》者,也就是出示这样一种愤世嫉俗之情。

  这首七律写的是一种特殊的人生痛苦,一种壮志难酬的苦恼悲哀,感情十分深沉。诗的抒情契机,全在一个“羞”字,一个“笑”字。这两个字是全诗线索,兴起许多波澜,构成许多转折,包含许多苦恼。在“羞”字里可以看到诗人的尊严,在“笑”字里可以看出诗人的眼泪。从句法上看,颔联属对工整,颈联用事贴切,增加了诗的容量。在章法上,诗意层层退却,诗情却层层推进,愈转愈深,尽曲折回旋之能事,而全诗以衰颓气象起,以苦笑终,更加强了这首诗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95-97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