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浩浩送千古,江流不断鱼龙舞。
长江浩浩送千古,江流不断鱼龙舞。
芦花荻花愁暮云,天风吹我客湓浦。
芦花荻花愁暮云,天风吹我客湓浦。
移舟回首思故人,凄然一登琵琶亭。
移舟回首思故人,凄然一登琵琶亭。
琵琶亭上秦天远,琵琶亭下楚江横。
琵琶亭上秦天远,琵琶亭下楚江横。
呜呼我祖唐少传,兜率天中已归去。
呜呼我祖唐少传,兜率天中已归去。
客来倚棹问渔翁,香山居士今何处。
客来倚棹问渔翁,香山居士今何处。
冰魂雪魄挽不回,涛山浪屋空崔嵬。
冰魂雪魄挽不回,涛山浪屋空崔嵬。
樯乌惊起水鸥睡,绕船明月夜徘徊。
樯乌惊起水鸥睡,绕船明月夜徘徊。
谪官江左秋风惨,江上黄昏月黯黯。
谪官江左秋风惨,江上黄昏月黯黯。
那堪送客闻琵琶,况对怨女不伤感。
那堪送客闻琵琶,况对怨女不伤感。
洛阳城外虾撁陵,下有甲妓何娉婷。
洛阳城外虾撁陵,下有甲妓何娉婷。
花落色衰婚舶客,独守孤舟伴月明。
花落色衰婚舶客,独守孤舟伴月明。
手抚琵琶意呜唈,挑拢撚抹缓复急。
手抚琵琶意呜唈,挑拢撚抹缓复急。
大弦哀哀小弦悲,孤舟嫠妇岂不泣。
大弦哀哀小弦悲,孤舟嫠妇岂不泣。
霓裳才歇六么鸣,四弦尽作裂帛声。
霓裳才歇六么鸣,四弦尽作裂帛声。
碧落黄泉两凄苦,幽愁暗恨不堪听。
碧落黄泉两凄苦,幽愁暗恨不堪听。
凛如猿咽梧桐晚,款若莺啼春昼暖。
凛如猿咽梧桐晚,款若莺啼春昼暖。
鹍弦转处如胡笳,宫调弹时若羌管。
鹍弦转处如胡笳,宫调弹时若羌管。
江州司马一断肠,灯前老泪如雨滂。
江州司马一断肠,灯前老泪如雨滂。
老妇低眉娇滴滴,琵琶掩面罗衣香。
老妇低眉娇滴滴,琵琶掩面罗衣香。
初弹如珠后如缕,一声两声落花雨。
初弹如珠后如缕,一声两声落花雨。
诉尽平生云雨生,尽是春花秋月语。
诉尽平生云雨生,尽是春花秋月语。
罗衣揾泪向人啼,妾是秦楼浪子妻。
罗衣揾泪向人啼,妾是秦楼浪子妻。
流落烟尘归未得,青楼昔在洛阳西。
流落烟尘归未得,青楼昔在洛阳西。
今嫁商人岂妾意,一曲萧骚夜无寐。
今嫁商人岂妾意,一曲萧骚夜无寐。
秋风吹破居士心。琵琶声声堕珠泪。
秋风吹破居士心。琵琶声声堕珠泪。
居士左迁郁小邦,鼎鼐志愿犹未降。
居士左迁郁小邦,鼎鼐志愿犹未降。
闻其曲声见其语,万斛愁肠如秋江。
闻其曲声见其语,万斛愁肠如秋江。
江花江草庐山下,春江花朝秋月夜。
江花江草庐山下,春江花朝秋月夜。
江风飕飕江水寒,不见长安十年话。
江风飕飕江水寒,不见长安十年话。
当时风月亦有情,为伊翻作琵琶行。
当时风月亦有情,为伊翻作琵琶行。
居士悲乐似此妇,此妇激发居士情。
居士悲乐似此妇,此妇激发居士情。
居士还朝此妇死,琵琶古声今已矣。
居士还朝此妇死,琵琶古声今已矣。
邦人江上建此亭,古往今来亭下水。
邦人江上建此亭,古往今来亭下水。
柿叶翻红枫叶黄,荒烟压蓬月堕樯。
柿叶翻红枫叶黄,荒烟压蓬月堕樯。
星霜磨老香山句,香山骨冷今如霜。
星霜磨老香山句,香山骨冷今如霜。
亭空江阔情何极,一思古人一叹息。
亭空江阔情何极,一思古人一叹息。
两岸横芦今画楼,山水窟中安乐国。
两岸横芦今画楼,山水窟中安乐国。
江国凄凉人自悉,香山一去三百秋。
江国凄凉人自悉,香山一去三百秋。
长江不管愁人恨,泪与江波不宽余流。
长江不管愁人恨,泪与江波不宽余流。
九江风月嗟无主,孤月依然几今古。
九江风月嗟无主,孤月依然几今古。
江头愁绝到三更,琵琶不作亦凄苦。
江头愁绝到三更,琵琶不作亦凄苦。
我来适是九世孙,思贤怀古独销魂。
我来适是九世孙,思贤怀古独销魂。
悲风如舞琵琶调,哀鸟如歌琵琶弦。
悲风如舞琵琶调,哀鸟如歌琵琶弦。
古人去去不复返,孤亭寂寂寒江远。
古人去去不复返,孤亭寂寂寒江远。
琵琶无声万艇横,留得庐山遮醉眼。
琵琶无声万艇横,留得庐山遮醉眼。

xíng--báichán

zhǎngjiānghàohàosòngqiānjiāngliúduànlóng

huāhuāchóuyúntiānfēngchuīpén

zhōuhuíshǒurénrándēngtíng

tíngshàngqíntiānyuǎntíngxiàchǔjiānghéng

tángshǎochuándōutiānzhōngguī

láizhàowènwēngxiāngshānshìjīnchù

bīnghúnxuěwǎnhuítāoshānlàngkōngcuīwéi

qiángjīngshuǐōushuìràochuánmíngyuèpáihuái

zhéguānjiāngzuǒqiūfēngcǎnjiāngshànghuánghūnyuèànàn

kānsòngwénkuàngduìyuànshānggǎn

luòyángchéngwàixiāqiānlíngxiàyǒujiǎpīngtíng

huāluòshuāihūnshǒuzhōubànyuèmíng

shǒutiāolǒngniǎnhuǎn

xiánāiāixiǎoxiánbēizhōu

shangcáixiēliùmemíngxiánjǐnzuòlièshēng

luòhuángquánliǎngyōuchóuànhènkāntīng

lǐnyuányàntóngwǎnkuǎnruòyīngchūnzhòunuǎn

kūnxiánzhuǎnchùjiāgōngdiàodànshíruòqiāngguǎn

jiāngzhōuduànchángdēngqiánlǎolèipāng

lǎoméijiāoyǎnmiànluóxiāng

chūdànzhūhòushēngliǎngshēngluòhuā

jǐnpíngshēngyúnshēngjǐnshìchūnhuāqiūyuè

luówènlèixiàngrénqièshìqínlóulàngzi

liúluòyānchénguīwèiqīnglóuzàiluòyáng西

jīnjiàshāngrénqièxiāosāomèi

qiūfēngchuīshìxīnshēngshēngduòzhūlèi

shìzuǒqiānxiǎobāngdǐngnàizhìyuànyóuwèijiàng

wénshēngjiànwànchóuchángqiūjiāng

jiānghuājiāngcǎoshānxiàchūnjiānghuācháoqiūyuè

jiāngfēngsōusōujiāngshuǐhánjiànzhǎngānshíniánhuà

dāngshífēngyuèyǒuqíngwèifānzuòxíng

shìbēishìshìqíng

shìháicháoshēngjīn

bāngrénjiāngshàngjiàntíngwǎngjīnláitíngxiàshuǐ

shìfānhóngfēnghuánghuāngyānpéngyuèduòqiáng

xīngshuānglǎoxiāngshānxiāngshānlěngjīnshuāng

tíngkōngjiāngkuòqíngréntàn

liǎngànhéngjīnhuàlóushānshuǐzhōngānguó

jiāngguóliángrénxiāngshānsānbǎiqiū

zhǎngjiāngguǎnchóurénhènlèijiāngkuānliú

jiǔjiāngfēngyuèjiēzhǔyuèránjīn

jiāngtóuchóujuédàosāngèngzuò

láishìshìjiǔshìsūnxián怀huáixiāohún

bēifēngdiàoāiniǎoxián

rénfǎntínghánjiāngyuǎn

shēngwàntǐnghéngliúshānzhēzuìyǎn

白玉蟾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11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金钗(chāi)¹影摇春燕²斜,木杪(miǎo)³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译文:妇女头上的金钗摇动春燕斜戴着,树梢生出了嫩叶。水塘因春天来了开始泛起了波浪,气温因春天来了也开始回升。春天开垦土地用来耕作的牛儿也开始耕作了,春天到来了。
注释: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又叫《江儿水》,属双调。五句。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多用为小令。¹金钗: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²春燕:旧俗,立春日妇女皆剪彩纸为燕,并金钗戴于头上,盛装出游。³木杪:树梢。⁴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这里指气候温度。⁵土牛儿:即春牛。古代每逢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以劝农耕,谓“打春”,象征春耕开始。

  这是一支咏春的小令。描写立春节气的到来,万物欣荣,生机盎然的景象。全曲五句,写了春燕、春树、春水、气候和民俗。这些都是有着春天典型特点的五种事物。

  第一句写人们游春时的装束。虽然他只写了妇女的头饰,但就从这一点是很难能反映出当时人们在游春时对装束的讲究。“春燕”是古代妇女立春这一天必戴的头饰。据《岁时广记》卷八引《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王沂公《春帖子》云:‘彩燕迎春入鬓飞,轻寒未放金缕衣。’又欧阳永叔云:‘不惊树里禽初变,共喜钗头燕已来。’郑毅夫云:‘汉殿斗簪双彩燕,并知春色上钗头。’皆春日帖子句也。”妇女头上的金钗也有做成燕形的叫“燕钗”。也有用金银纸或绢帛剪成燕形戴在发上称为“幡胜”,也可互相赠送,这种风俗唐宋时就已有了。燕属玄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所以燕子是春天的像征。这句虽然是写妇女的头饰,但作者用了“影摇”和“斜”两个词形容妇女们轻盈、摇曳的步态,“斜”字让春燕真的要随着春风飞起来了。这两个词让这句顿生生机活了起来。

  第二句描写春天的草木。“木杪生春叶”写草木的欣欣向荣。古人有“春到草木知”的名句,树梢上长出了嫩叶,这一笔写出了春的活力。第三句写春水,春天来了,春风吹化了冰雪,让湖面荡起碧波。中唐时期白居易曾有《忆江南》词,其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佳句。白居易以初升的红日和碧绿如蓝的湖水形容春天。贯云石也用了同样的构思描写春天,先写了湖水马上就写日出。第四句写了和熙日光温暖宜人。“火候春初热”是形容气候渐暖了,火候指气温。最后一句写了古代迎春的仪式。

  这首小令以游春的风俗始,又以打春的风俗止,首尾呼应,写出了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心情。不仅如此,令中还包含着有趣的文字游戏,此曲用的是嵌字格,据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记载:“贯酸斋尝赴所亲宴,时正立春,座客以《清江引》请赋,且限‘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每句之首,句中各用春’,酸斋即题.....满座绝倒。”不仅如此,而且此令格律甚严,三四句对仗。如此严格,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写不出来的。贯云石是维吾尔族人,他对汉文化有如此深厚的功力,这是值得中华文学史上书写一笔的。

参考资料:
1、 林岚主编.元曲三百首 最新修订图文版: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第117页

qīngjiāngyǐn ·chūn

guànyúnshí yuándài 

jīnchāiyǐngyáochūnyànxié miǎoshēngchūn shuǐtángchūnshǐ huǒhòuchūnchū niúérzàijiāngchūndào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jí)¹井漱(shù)寒齿,清心拂²尘服。
译文: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注释:¹汲:从井里取水。²拂:抖动。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闲持贝叶书¹,步出东斋(zhāi)²读。
译文: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注释:¹贝叶书:一作“贝页书”。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因古代印度用贝叶书写佛经而得名,又叫贝书。²东斋:指净土院的东斋房。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真源¹(liăo)²无取,妄迹³世所逐。
译文: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注释:¹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²了:懂得,明白。³妄迹:迷信妄诞的事迹。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遗言¹²可冥³,缮(shàn)何由熟
译文: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注释:¹遗言:指佛经所言。²冀:希望。³冥:暗合。⁴缮性:修养本性。缮:修持。⁵熟:精通而有成。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道人¹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译文: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注释:¹道人:指僧人重巽。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¹(mù)²
译文: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注释:¹膏:润发的油脂。²沐:湿润、润译。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dàn)¹离言说,悟悦²心自足。
译文: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注释:¹澹然:亦写作“淡然”,恬静,冲淡,宁静状。²悟悦:悟道的快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到超师院读佛经的感受,其主要内容是:清晨早起,他到住地附近一个名叫超的僧人(师)的寺院里去读佛经,有所感而写下这首五古抒情诗,既表达了他壮志未已而身遭贬谪,欲于佛经中寻求治世之道的心境,又流露出寻求一种超越尘世,流连于冲淡宁静的闲适佳境的复杂心情。

  头四句总说“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人把研读佛典安排在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刻。“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清晨早起,空气清新,以井水漱牙可以清心,又弹冠振衣拂去灰尘,身心内外俱为清净方可读经。可见用心之虔诚,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倾心和崇信,其沉溺之深溢于言表,不啻教徒沐浴更衣以拜佛祖。“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贝叶书简称贝书,佛经之泛称。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叶经水沤后代纸,用以写佛经,故名。一个“读”字,是全诗内容的纲领;一个“闲”字,是全诗抒情的主调。诗人贬居永州,官职虽名曰“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但只是个“闲官”而已。闲人闲官闲地,无政事之烦扰,亦无名利得失之拘牵,正是难得清闲,正好信步读经。就读经来说,闲而不闲;就处境而言,不闲而闲,其复杂心情曲曲传出。

  中间四句承上文“读”字而来,正面写读“经”的感想。这里有两层意思:前二句“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是说书中真意不去领悟,妄诞之言世所追逐。诗人以自身崇信佛学的正确态度讽喻世俗之佞佛,即对于佛经中的真正本意全然不去领悟,而对于书中一切迷信荒诞的事迹却又尽力追求而津津乐道。正如诗人在《送琛上人南游序》中所批评的那样:“而今之言禅者,有流荡舛误、迭相师用,妄取空语,而脱略方便,颠倒真实,以陷乎己而又陷乎人。”(《柳宗元集》卷二五)言下之意正好表明自己学习佛经的正确态度和对佛经的深刻理解。后二句转写对待佛经的正确态度。“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意思是说:佛家遗言值得深思,修养本性怎能圆熟?“冀可”是希望能够的意思。言佛教教义艰深,必须深入钻研思考,如果只用修持本性去精通它,是不可能达到精审圆满的目的的。言下之意是说:愚妄地佞佛不足取,只有学习它于变革社会有益的内容才算真有所得。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教义及其社会作用的主观的特殊理解。对此,诗人也有批评说:“又有能言体而不及用者,不知二者之不可斯须离也。离之外矣,是世之所大患也。”(《柳宗元集》卷二五)联系诗人在对待佛教问题上与韩愈的辩论就更清楚了。韩愈辟佛,是热心张扬“道统”的儒学家,主张对僧侣“人其人,火其书”;而柳宗元却认为在佛教教义中包含着与儒家圣人之道相通的有益于世的内容,否定“天命”的主宰。诗人自以为对佛教的精义和作用已有深刻的领会,殊不知结果不是他利用佛教以济世,而是佛教利用他作了宣传宗教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的工具;而他自己最终也陷入了佛教识破尘缘、超脱苦海的消极境地。

  末六句承上文“闲”字而来,抒发诗人对寺院清净幽闲的景物的流连赏玩,到了忘言的境界。这里也写了二层意思: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先看前四句:“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意谓超师寺院何其幽静,苔色青青连着翠竹。旭日东升晨雾滋润,梳洗青松涂以膏沐。“道人”实指“超师”,“庭宇”呼应“东斋”,既言“步出”则寺院环境尽收眼内,一个“静”字总括了它的幽静无声和诗人的闲适心境。是景物之静,也是诗人内心之静。而苔色青青,翠竹森森,一片青绿,又从色调上渲染了这环境的葱茏幽深。“日出”照应“晨”,紧扣题目,再次点明时间。旭日冉冉,雾露濛濛,青松经雾露滋润后仿佛象人经过梳洗、上过油脂一样。这是用拟人法写青松,也是用“青松如膏沐”进一步写环境的清新。这就使读者体会到诗人通过优美宁静的寺院之景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心境和思想感情。这是“闲人”眼中才能看得出的静谧清幽之景,抒发的是“闲人”胸中才有的超逸旷达之情。再看结尾二句:“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意思谓宁静冲淡难以言说,悟道之乐心满意足。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看来似乏含蓄,有蛇足之嫌,但一经道破,又觉意味更深一层。它既与前面的景物相连,写出“闲人”欣喜愉悦而又多少带点落寞孤寂的韵味;又与前面的读“经”相呼应,诗人自认为是精通了禅经三昧,与当时的佞佛者大相径庭,其悟道之乐自然心满意足了。这就又透露出诗人卑视尘俗、讽喻佞佛者的孤傲之情。而这两者——情景与读经,前后呼应,融为一体。诗人巧妙地把自然景物契合进自己主观的“禅悟”之中,其感受之深,妙不可言,真是达到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从章法上看,全诗自晨起读经始,至末以日出赏景惮悟终,浑然无痕,相映成趣。读完此诗,姑且抛开诗人对佛经所持的错误态度不论,不能不为诗人的于逆境中读经养性、追求事理而又超脱尘俗、寄情山水、怡然自适的复杂心境所感动,从而进到那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幽深寂静的艺术境界中去。诗中有禅味而又托情于景,情趣浓郁。

chénchāoshīyuànchánjīng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jǐngshùhánchǐ齿 qīngxīnchén 
xiánchíbèishū chūdōngzhāi 
zhēnyuánliǎo wàngshìsuǒzhú 
yánmíng shànxìngyóushú 
dàoréntíngjìng táiliánshēnzhú 
chū qīngsōnggāo 
dànrányánshuō yuèxīn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举国¹繁华委²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译文:杜鹃放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注释:¹国:故国。²委:舍弃,丢弃。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他山¹叫处花成血,旧苑(yuàn)²春来草似烟³
译文:在异乡鸣叫,鲜血染红了山上花丛,可春天来到,老花园依然草木茂盛。
注释:¹他山:别处的山,这里指异乡。²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³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烟: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雨暗¹不离²浓绿树,月斜长³明天。
译文:雨后凉风,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夜幕初开,它迎着欲曙的天空肃然鸣叫。
注释:¹雨暗:下雨时天色昏暗。²离:分开。³长:通“常”,持续,经常。⁴吊:悬挂。⁵欲:想要。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湘江¹日暮(mù)²声凄切³,愁杀行人归去船。
译文: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船只行人悲愁之至。
注释:¹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²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³凄切:凄凉悲切。⁴愁杀:亦作“愁煞”,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旧时有蜀国国王化身杜鹃悲啼的传说。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此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草似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第二联中,“他山”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不同的地方,持续的鸣叫,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著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不能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

  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罢官,流寓荆南,这首诗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38-1339页

ziguī--róng

guófánhuáwěishìchuānmáopiāodàngniánnián

shānjiàochùhuāchéngxuèjiùyuànchūnláicǎoshìyān

ànnóng绿shùyuèxiézhǎngdiàomíngtiān

xiāngjiāngshēngqièchóushāxíngrénguīchuán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春水迷天,桃花浪¹、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云卷²芳洲生杜若。数帆³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觜共停桡(ráo),伤飘泊。
译文:正是桃花水涨时,又几番风险浪急。阴云乍起,将远山层层遮蔽。 入黄昏,风吼不息。生满杜若的沙洲,翻卷着云色和香气。几片风帆,落下在迷蒙烟雨里。行船傍突入江中的沙嘴停泊,一股飘泊的忧伤在心中升起。
注释:¹桃花浪:亦称桃花水。旧历二三月春水涨,正值桃花开,故称。²云卷:一作云遍。³数帆:几片风帆。⁴向来:即适来。⁵沙嘴:即沙洲。⁶桡:桨,代指船。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寒犹在,衾(qīn)¹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péng)²无寐(mèi)³,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译文:夜间春寒未退,偏又被薄人无寐。悲肠欲摧,沉甸甸的忧愁担不起。一个人靠着蓬窗,拿来酒杯独酌,将不眠的愁思浇患。寒食清明都过了,轻易错过了从前约定的日期,料想闺中佳人,整天登楼凝望盼船回,人瘦如削凭栏立。
注释:¹衾:被子。²篷窗:船的窗户。³寐:睡着。⁴轻负:轻易地辜负。⁵年时约:指与家中约定春天返家。⁶削:形容人体消瘦。

  满江红,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例用入声韵脚。以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最为有名。南宋姜夔始用平声韵,但用者不多。

  题中“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吴城山”地名。据《太平寰宇记》:“南昌县……吴城山在治东一百八十里,临大江。”船经常航行到这里风浪所阻。张孝祥《吴城阻风》诗中云:“吴城山头三日风,白浪如屋云埋空。”形象地展示了江涛汹涌的险恶景象。

  此词开头“春水迷天”两句,点出天气骤变,风浪连天江面无比险恶。作者紧扣住词题“阻风”下笔,而写得气势雄伟。在旧历三月,春暖雪化,江水猛涨,此时正值桃花盛开的的季节,故称“桃花浪”。杜甫《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词里“风浪”二字连用,便在烟水迷茫的景象中显示出了一股汹涌险恶的气势。“云乍起”二句承上实写舟行所遇的险境。一个“还”字,既写出江面恶劣的环境延续,又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这样开头几句就把行舟为风雨所阻的情况充分表现出来。“云卷芳洲生杜若”二句,由远及近,写景如画。“杜若”,香草名。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在长满一片嫩云芳草的水洲边上,舟泊烟渚,雨中落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笔墨苍润的烟雨落帆图。

  “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二句,写停泊的情景。“向来”,即适来,“沙嘴”,即沙洲。晏几道《玉楼春》:“停桡共说江头路。”词人产生遇风浪而飘泊天涯的情怀,这就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寒犹在”以下四句,承上转下,由景及情,描写了寒夜停泊的情况。而“倚篷窗无寐”二句,更进一层,倚窗独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既表现出人物的孤独感,又是上文“愁肠”的进一步深化。“寒食清明都过却”二句,笔墨宕开,但与作者当时的心境相连结。词人想起清明节都已过去,自己早就误过归期,辜负了佳人相约的一片深情,心中充满了焦虑和痛苦。

  结末“想小娄终日望归舟,人如削”,这句化用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词意。如果说柳永词中的“误几回”更觉灵动,那么这里的“人如削”就更能传神。唐代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诗:“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不过,词中不是写自己,而是从对方着笔。本来是自己思归心切,却说佳人在小楼里终日痴望希望自己归来。这是出于自己的想象,是虚写更展示了作者急切回去的心情,但运用了“终日望归舟,人如削”这样具体细致的情节描写,不仅显得真实,化虚为实,而且把埋藏内心的思归意蕴充分刻画出来。

  这首思归的词作,以景起,以情终,全词情景交织,然而在抒写旅途停泊时的感情起伏动荡,尤擅长于勾勒铺叙。这与柳永擅长表现羁旅行役的题材而又尽情铺展的格调是一脉相承的。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译文: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译文:仰脸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译文: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译文: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译文: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弯流长,亦可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译文:(在这里)左右还有另两座高台,台上有龙凤的金玉雕像。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译文:而东西两侧又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一般。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译文:(在这里)低头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壮丽之美,抬头则见云霞的轻慢浮动之美。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译文:(于高台上)喜悦于众多才子的争相荟萃,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译文:(如此得意之下)仰头享受春风的温暖轻柔,闻听春季百鸟那宛如幼婴哭泣般的嘤嘤鸣叫。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译文:直达天云的高台既然都已经立起来了,那么家父的愿望必定能实现!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译文:对天下施以仁政,使得人们对京都倍加恭敬。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三国志》版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三国志》版
译文:这样还要说只有齐恒公和晋文公所治理的才算是盛世,这种人岂明白到底何为圣明之君?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译文:就(像家父管理的)这样已经很好了!恩惠和恩泽已经远扬于天下了!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译文:这般成功地辅助了皇帝,安定了四方啊!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译文:(家父)顺天地的规律而行,其辉煌的光芒如同日月一般!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译文:(这般人物)应该永远尊贵而没有终止的一天,其地位会和东皇太一般,其年岁也会和东皇太一一样长寿。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译文:(他会)拿着龙旗遨游天地,驾着鸾车周游浏览。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译文:其恩德广布五湖四海,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百姓也安康。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译文:希望这台子永远牢固,快乐的心情永远都不会结束。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

  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于是在邺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然后曹植做出这部作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