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花红堕莲房老,藕根水涩波声悄。一双翡翠破苍烟,衔鱼出波飞向天。
藕花红堕莲房老,藕根水涩波声悄。一双翡翠破苍烟,衔鱼出波飞向天。
日暮无人来荡桨,半黄残柳寒蝉响。
日暮无人来荡桨,半黄残柳寒蝉响。

huīzōngxiěqiūtángfěicuì--tángzhīchún

ǒuhuāhóngduòliánfánglǎoǒugēnshuǐshēngqiāoshuāngfěicuìcāngyānxiánchūfēixiàngtiān

rénláidàngjiǎngbànhuángcánliǔhánchánxiǎng

唐之淳

唐之淳

(1350—1401)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 3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君不见夸父¹逐日窥虞渊²,跳踉(liàng)³北海超昆仑
译文:你可曾得知夸父追赶太阳窥探到了日落的去处,跳过了北海,越过了昆仑山。
注释: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¹夸父: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立志要和太阳竞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²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氾,曙于蒙谷之浦。”³跳踉:腾跃跳动。⁴超:跨越,越过。⁵昆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
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
披霄¹决汉²出踉(hàng)(mǎng)³,瞥(piē)左右遗星辰。
译文:劈开云霄冲出苍茫,风驰电掣将星辰遗落身旁。
注释:¹披霄:劈开云霄。²决汉:冲破银河。汉,银汉。³踉漭: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⁴瞥裂:迅疾貌。⁵遗:留下,丢下。
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吞。
须臾¹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shì)²吞。
译文:没过多久便筋疲力尽在半路上干渴而死,成了豺狼野鼠争相吞食的美餐。
注释:¹须臾:片刻,一会儿。²噬:咬。
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北方竫(jìng)¹长九寸,开口抵(zhǐ)²更笑喧。
译文:北方有高不过九寸的矮人,鼓掌相庆,有说有笑,神采飞扬。
注释:¹竫人:古代传说中的小人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小人国名靖人。”按,靖同竫。《列子》:“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²抵掌:拍手、鼓掌。
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啾啾¹饮食滴与粒²,生死亦足终天年³
译文:纵使是微不足道的几滴水,几粒米,也能维持生命,使它们活到应到的寿算。
注释:¹啾啾:虫、鸟的细碎的鸣叫声,这里指矮人吃食时所发出的细碎的声响。²饮食滴与粒:意即是食量很少,只须几滴水、几粒米便可。³终天年:平安自得地度过一生。天年,自然寿命。
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
(suī)(xū)¹大志小²成遂³,坐使儿女相悲怜。
译文:张目仰视,慨叹大志少成功。人生路难,徒劳儿女空悲伤。
注释:¹睢盱: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激昂的样子。²小:通“少”。³成遂:成功。⁴坐使:致使。

xíngnánsānshǒu ·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jūnjiànkuāzhúkuīyuān tiàoliàngběihǎichāokūnlún 
xiāojuéhànchūhàngmǎng piēlièzuǒyòuxīngchén 
jìndào shǔfēngzhēngshìtūn 
běifāngjìngrénchángjiǔcùn kāikǒuzhǎnggèngxiàoxuān 
jiūjiūyǐnshí shēngzhōngtiānnián 
suīzhìxiǎochéngsuì zuòshǐ使érxiāngbēilián 
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
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
金银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槎。
金银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槎。
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新鬼哭胡笳。
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新鬼哭胡笳。
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首二句,写清军南下战后遗弃的武器狼藉满地,他们举步维艰,南中国岿然不动。“杂虏”,指满洲八旗军外,清军中尚有蒙古等其他民族。“南斗”,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颗。在北斗以南,形似斗,故称。后以南斗借指南方。《隋书·高帝纪上》:“尉迥猖狂,称兵邺邑,欲长戟而指北阙,强弩而围南斗。”

  三四句赞南京自古是有金银气的宝地,并想像抗清的张煌言会如张骞封博望侯,能攻城略地。“金银”,指所谓的金银气。古代传说,地下埋有金银财宝,则有气显于地上,所谓“蓝田日暖玉生烟”也。《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又,《艺文类聚》差八十三引《地镜图》:“凡观金玉宝剑铜铁,皆以辛之日,待雨止,明日平旦,亦黄昏夜半观之,所见光白者玉也,赤者金,黄者铜,黑者铁。”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许嵩《建康实录》:“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巡,自江乘渡,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流,至今呼为秦淮。”“云汉”,有多义,此指银河。《诗经·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千天。”晋代人传说,有人乘槎(木筏)从海上到达天河,见到牛郎织女,又返回人间。典出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中。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赉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由何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

  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笑融《太湖石歌》:“用时应不称娲皇,将去可堪随博望。”

  五六句设想清军惨败的情景。“黑水”,指黑龙江。“白山”,指长白山。均为清朝先祖发祥之地。“游魂”,古称游荡的鬼魂。陶潜《拟古九首》四:“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诗五六句类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极见战亡之众。

  最后以事如过眼烟云,岁月蹉跎的感叹作结:“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据钱学增注云:“顺治三年丙戌,江阴黄毓祺自舟山起师,钱谦益使柳如是至海上犒师(见《江阴祝氏孤忠续录》),郑成功在夏门之鼓浪屿起兵。四年丁亥,黄毓祺海上遇风,师船漂没,黄为清巡抚所获,钱谦益也被捕入狱。当时钱谦益年六十六岁,至己亥年七十八岁,故云‘十年老眼重磨洗’。事已隔十二年,十年是约数”。许浑《金陵怀古》有“江豚吹浪夜还风”句,这首诗末句用其意。

  南明弘光朝官礼部尚书,清军陷南京开门迎降的要员之一钱谦益,任新职不久即告归故里,秘密从事抗清活动,与瞿式耜、郑成功都有联系。上第一首满怀喜悦赞郑成功进军长江的胜利。第二首因战争失败,则为嗟叹之词了。

jīnlíngqiūxìngshǒucǎotángyùnhàiyuèchūzuòzhīèr

qiánqiān qīngdài 

héngdàozàixié ránnándǒushìzhōnghuá 
jīnyínjiùshíqínhuái yúnhànxīntōngwàngchá 
hēishuǐyóuhúncǎo báishānxīnguǐjiā 
shíniánlǎoyǎnchóng zuòkànjiāngtúnlànghuā 

柳下碧粼粼,认麹尘乍生,色嫩如染。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縠纹初遍。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
柳下碧粼粼¹,认麹(qū)²乍生,色嫩如染。清溜³满银塘,东风细、嫩(cēn)(cī)(hú)初遍。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绿迷旧处¹⁰,添却残红¹¹几片。
译文:柳树下的碧池非常清澈,发现新柳刚刚长出来,嫩绿的色泽如果染过一般。清澈的水填满了银塘,微弱的东风,吹的整个池塘泛起层层波纹。想起和你分别在南浦,你的影子曾照在这浅浅的春水里,再来的时候,水已经漫过了以前我们站的位置了,多出了几片凋零的红花。
注释:南浦:词牌名。唐《教坊记》有《南浦子》曲,宋词借旧曲名,另倚新声,用作词牌名。双调一百五字,上片九句四仄韵,下片八句五仄韵。¹粼粼:清澈貌。²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淡黄如尘,故称淡黄色为曲尘,也作“麴尘”。此处用以比喻新柳之色泽。³清溜:清澈的水流。⁴银塘:清澈明净的池塘。⁵嫩差:层层丛聚之貌。⁶縠纹:绉纱似的皱纹,常以喻水的波纹。縠,一种轻纱。⁷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⁸翠眉: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故称。⁹涨绿:谓春水上涨。¹⁰旧处:指昔日离别之地。¹¹残红:凋残的花。
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蘋花怨。采香幽泾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
葡萄¹过雨新痕,正拍拍²轻鸥,翩翩³小燕。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沧浪一舸(gě),断魂重唱蘋(pín)花怨。采香幽泾鸳鸯睡,谁道湔(jiān)裙人远。
译文:碧绿的江水在经过雨水洗礼之后,再添新绿,那拍打着翅膀的鸥鸟,飞翔的小燕。帘影映照在水中,这春水中应该有女子的千点相思泪珠,随着水流远去。你乘船离去,留我在这里伤心地唱着蘋花怨。采蘋的路上,有鸳鸯再次歇卧,远去在外,谁能想念起家中湔裙之人。
注释:¹葡萄:指碧绿的葡萄酒色,古人常用以形容江水碧绿。²拍拍:形容鸟翅拍打之状。³翩翩:飞翔貌。⁴沧浪一舸:意谓离人乘舟远行。舸,船只。⁵蘋花怨:指闺怨。⁶湔裙人:指所思念的闺中女子。湔,洗涤。

  王沂孙是一个善于状物的词人,在他的笔下,无论梅花、春水、柳或落叶,都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词之开篇,由“柳”字带起,点出“春水”。“柳下碧粼粼”,杨柳阴下,春水溶溶,绿波荡漾,清澈澄明。接下二句,“认曲尘乍生,色嫩如染。”由“粼粼”二字唤出,写水中杨柳之倒影。“曲尘”原是酒曲上所生一种菌,色嫩黄,用以比喻新柳之色,形象生动。吴文英《齐天乐·会江湖诸友泛湖》即有“曲尘忧沁伤心水”之句。上面三句,从静处着笔,言柳言水,色彩分明。“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縠纹初遍。”二句转换角度,从动态落墨,再绘春水。梁简文帝《和武帝宴诗》中有:“银塘泻清溜。”上句即从此中化出,换“泻”为“满”,更显生动。清澈的水流注满银色池塘,徐徐春风温暖和煦,拂过水面,兴起波纹层层。着一“遍”字,言波纹之多之广。以上五句,描摹春水,写景如画,如在目前。

  “别君南浦”以下至上片结句,词笔转入追忆,亦围绕“春水”而展开。“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二句追溯昔日离别情事。当日南浦相送,与君别离,尚记得翠眉照影,映在清浅水波之中。“翠眉照影”,一语双关:一方面指人,取陆游《重游沈园》诗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三句之意,言闺中女子惜别形象,凝伫水边,目送舟行;另一方面是指杨柳,呼应开头,王沂孙的另一首词《醉落魄·小窗银烛》即有“垂杨学画蛾眉绿”之句。新柳之于女子,共此离别悲感,意境优美,迷离而深广。“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二句紧承“别君”而来,推想闺中女子之相思。南浦一别,音容渺茫。春去春来,重新来到分别之地,眼见春水新涨,层波荡漾,昔日旧影难寻,前迹全迷,惟有几片落花,漂流在水上。闺中女子触景伤怀,一时之间生出许多哀伤与感叹,此处之绿水暗比相思,绵远而悠长。加以“残红几片”,词情摇曳生姿。

  词的下片换头处笔势回转,仍写眼前春水,描绘出一幅清新鲜活的生动画面。“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春水像葡萄酒的色泽,加上水面轻鸥正拍打翅膀飞,还杂着翩翩乳燕,整幅画境自然活泼,满孕生机。“新”、“轻”、“小”三字,下得轻盈纤巧,富有灵性。“帘影”以下,词人复从对方着笔,点染相思情状,仍然紧扣“春水”主题。“帘影蘸楼阴”词人着一“蘸”字,暗示了春水之清澈。词中言“楼阴”、“帘影”映照水中,实则点出楼上闺中女子,故而言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此二句与周邦彦《还京乐·禁烟近》词中有“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王词词意缠绵,周词则笔势奔放。这几句句句有水,以水写相思,语意通,而字又不显重复。

  “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薠花怨。”“沧浪一舸”遥应“别君南浦”,补写离别送行。江水苍茫,人随“断魂舟远去。“蘋花怨”即闺怨,着一“重”字,于言外传出女子望穿秋水的深情。“采香幽泾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末尾二句以女子怨怼之语作结,收束全词。采蘋之人失望日久,又目睹汀州幽泾中,鸳鸯在此歇息,成双成对,致使满腔愁情难以排解。进而女子心生埋怨:远行在外,有谁肯想着家中“湔裙”之人。“湔裙”也是点出春水的。“远”字明写空间之遥远,暗写彼此间阻之悲苦。“沧浪一舸”起到末尾,都是写想象中妻子对自己的望断秋水而不得见的幽怨。

  全词一字不提春水,但句句贴切春水,写来不粘不脱,纵收联密,不但直接为春水涂色,回忆处也都是春水画境,而且是有生活画、风俗画意味。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秀樾(yuè)¹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²雪瘦熏沉水³,翡翠盘高走夜光
译文:清秀稀疏的树影环绕着十里横塘,入晚的荷芳幽静独立散发着芳香。你看那娇美的荷花多像深闺中因相思而衣带渐宽的少妇,白净的面颊上淡施红粉如熏了沉水清香;那含露的荷叶多像高高托起的翡静盘上面流转的夜明珠在闪光。
注释:¹秀樾:青翠的树荫。²胭脂:形容荷花红如胭脂。³沉水:沉香。指荷花香气熏人。⁴翡翠:指绿色荷叶。⁵夜光:荷叶上的水珠。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zhàn)潇湘。醉魂应逐凌波¹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译文:一带远山如眉黛横卧,一脉清流拉长了月亮的倒影,秋夜的云影映入潇湘。在睡梦中,醉魂要去追逐那企慕已久的凌波仙子,请告诉西风,今夜里给我多送些清凉。
注释:¹凌波:形容步履轻盈。“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见曹植《洛神赋》。

  这首咏荷词描写的初秋时节,黄昏月下的荷塘月色。上阕前两句总写荷塘的美妙意境,后两句工笔刻画荷花的迷人丰采,并以五个比喻,将花色、香、形、光、质感作了形象的描述。下阙自己的感受来烘托映衬,以梦中的凌波仙子巧妙地写出了荷花之“神”,使人们的欣赏感情在想象中得到升华,更留下了咀嚼回昧的余地。动静有致而形神兼具、层次分明而流转自如。

  词的上片先写出了荷塘的总体风貌,“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秀樾”指稀疏的树影,“水花”则是指水中的荷花。清秀稀疏的树影环绕着十里横塘,入晚的荷芳幽静独立散发着芳香。此句在用杜甫《曲江对雨》诗中“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荷塘美景不禁让人留连不舍。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这句拉近了人们的视野,由远及近。写水中荷花,写花下荷叶。“胭脂雪”,苏有诗云“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意红白相杂之色。“沉水”即沉香,闺房熏用。“夜光”借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荷花飘香,水珠着色,不由使人向往如这般皎洁秀美的姑娘。这为上片。

  下片则立意颇新,拉开镜头。写水边群山,写荷上明月,山黛空蒙,月波流转,倒蘸波间,融成一个清幽朦胧的境界。“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黄庭坚有《西江月》,曰:“远山横黛蘸秋波”似与此同情。不由使人觉之“山眉水目,顾盼含情”的女子袅袅出现。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荷花又称为凌波仙子,语出曹植《洛神赋》,“灼若芙蓉出绿波,”“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故得名。面对荷花香艳,凉夜清风的美景,作者不由发慨叹,良宵美景君应赏,别负青春美少年。

  这首赏荷词,词风清韵,如月下荷塘,清新雅舒,暗香袭人。赏荷而不仅见荷,天光云影,山容水态皆入眼帘,而处处都烘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遣词造句中,精挑细拣,“秀、静、瘦、远 ”字字含情。有人谓“ 莲体实肥,不宜言瘦”,(王若虚《滹南诗话》)并尝易“腻”字,意虽同物,而词境界全无。

zhètiān··shǎng--càisōngnián

xiùyuèhéngtángshíxiāngshuǐhuāwǎnjìngniánfāngyānzhīxuěshòuxūnchénshuǐfěicuìpángāozǒuguāng

shāndàiyuǎnyuèzhǎngyúnqiūyǐngzhànxiāoxiāngzuìhúnyīngzhúlíngmèngfēn西fēngliáng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liè)¹彼下泉²,浸彼苞³(láng)。念(xì)我寤(wù)叹,念彼周京
译文: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流动,一丛丛狗尾草浸在寒泉中。梦中醒来我连连长吁短叹,深深怀念繁华的周国京城。
注释:¹冽:寒冷。²下泉:地下涌出的泉水。³苞:丛生。⁴稂:一种莠一类的野草。毛传:“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也有人说稂是长穗而不饱实的禾。⁵念:叹息。⁶寤:醒。⁷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下文“京周”、“京师”同。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bāo)¹。念我寤叹,念彼京周。
译文:寒凉的泉水在下涔涔涌流,一丛丛艾蒿草浸在寒泉里。睡梦中醒来我不住地叹息,深深怀念富庶的都城旧地。
注释:¹萧:一种蒿类野生植物,即艾蒿。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shī)¹。念我寤叹,念彼京师。
译文: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涌动,丛丛筮草被淹没在寒水流。一觉醒来我总是哀声叹气,深深怀念昔日里故都神游。
注释:¹蓍:一种用于占卦的草,蒿属。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péng)¹黍苗,阴雨膏²之。四国有王,郇(xún)³伯劳之。
译文:那时节黍苗青青多么繁茂!滋润它们的自有雨顺风调。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见天子,贤德高贵的郇伯亲切慰劳。
注释:¹芃芃:茂盛茁壮。²膏:滋润,润泽。³郇:毛传:“郇伯,郇侯也。”郑笺:“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据齐诗之说以为是指晋大夫荀跞。⁴劳:慰劳。

  此诗兴中有比,开头以寒泉水冷,浸淹野草起兴,喻周室的内乱与衰微。而这,亦写出了王子匄触景生出的悲情。接着以直陈其事的赋法,慨叹缅怀周京,充溢浓郁的悲凉之感。而三章的复沓叠咏,更是把这种悲凉之感推到了一个极点上。到了末章,却来了一个雨过天晴般的突然转折,说到周王朝鼎盛之时,万国朝拜的盛况。或者又如红楼中,经历过至盛的繁华之后,终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彼时穿了大红猩猩毡,行走于雪野中的落魄公子宝玉,大概也会想起往年家族极盛,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梨香院女孩唱的那支“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的曲子。

  此诗的前三章,是《诗经》中典型的重章叠句结构,各章仅第二句末字“稂”“萧”“蓍”不同,第四句末二字“周京”“京周”“京师”不同,而这又恰好在换韵的位置,易字目的只是通过韵脚的变化使反覆的咏唱不致过于单调,而三章的意思则是完全重复的,不存在递进、对比之类句法关系。第四章在最后忽然一转,这种转折不仅在语句意义上,而且在语句结构上都显得很突兀。因此古往今来,不乏对此特加注意的评论分析。有人大加赞赏,如清人陈继揆牛运震;也有人极表疑惑,如宋人王柏和今人向熹。持怀疑论者有一定道理,但除非今后在出土文物中发现错简之前的原有文句,否则这种怀疑本身仍将受人怀疑。何况检《国风》一百六十篇,就会发现虽然三章复沓叠咏的有不少,如《周南·樛木》《召南·鹊巢》《卫风·木瓜》《郑风·缁衣》等等,但三章复沓叠咏之后再加上句式不同的一章那样的结构并非一无所见(如《邶风·燕燕》即是)。语句部分重复在《国风》、《雅颂》中也可以找出一些(如“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就见于《鄘风·蝃蝀》《邶风·泉水》《卫风·竹竿》三篇中),更不能据此径自说某句是某诗的错简。并且,此诗第四章的前两句与前三章的前两句相比较,“昔时苗黍,今则苞稂;昔时阴雨,今则冽泉”(清陈继揆《读诗臆补》),可谓“字字对照,直以神行”(清陈震《读诗识小录》),在内容上也是互有关联的。正是因为以寒泉浸野草喻周室内乱势衰的比兴加上慨叹缅怀周京直陈其事的赋法本身已具有很强烈的悲剧感,而三章复沓叠咏使这种悲剧感加强到了极点,所以末章雨过天晴般的突然转折,就令人产生非常兴奋的欣慰之情,这样的艺术效果当然是独具魅力的。从这一点上说,完全有理由将《下泉》一诗置于《国风》的优秀篇章之列。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93-295

xiàquán

míng xiānqín 

lièxiàquán jìnbāoláng tàn niànzhōujīng 
lièxiàquán jìnbāoxiāo tàn niànjīngzhōu 
lièxiàquán jìnbāoshī tàn niànjīngshī 
péngpéngshǔmiáo yīngàozhī guóyǒuwáng xúnláo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