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南浦别》就是一首描写友情的优美送别诗。诗很短,只有短短二十个字,用白描的书法写出诗人与友人淡淡哀伤而又优美的送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这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这两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人类有过无数的送别,在唐诗中送别诗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能够引起后世千古读者共鸣的送别诗,一定抓住了千古送别中感人的共性细节,用艺术的手法呈现出来。白居易的《南浦别》就是这样的一首优美送别诗。诗歌能够感染人,也正因为用语言见证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
这是一首纪游词。词的上片写景,有暮春景、船中景、船外景,统融成一幅官宦人家的闲情逸趣图景;下片着重叙述好客的主人史云麓以及宴饮情景。词写夜游宴饮。既因有“洛花”同行可大增游兴,又因乘“画舫”划行于溪水之上而倍增画意诗情。境界自是不俗。此词写得明快流利。
上阙的发端“听风听雨”一韵,化用皮日休、吴融诗之意,言春天风雨之后,百花凋零,此时正是牡丹盛开之际。“乍倚玉阑”一韵,化用李白《清平调》,罗隐《牡丹》诗意,以杨贵妃美姿比拟牡丹花,一个“乍”字,突出其含苞未放。“剪夭艳”言其美艳之形乃是造化剪裁,一个“旋”字,与“乍”字呼应,均强调花蕾初放,时间短暂,形美色艳。“携醉靥”一韵,以贵妃的美面比拟牡丹,故牡丹花有名“杨妃醉酒”者,此韵扣题“载洛花”三字。“放溯溪游缆”二韵,言画舫逆溪而游,水波荡漾,波光粼粼,风景优美。“映烛花黯淡”一韵,扣题“宴客”二字,写云麓先生在画舫内宴客的情况,“烛花”暗示画舫宴客时间在晚上,“映烛花黯淡”以烛光黯淡反衬牡丹花的光华耀眼。
下阙不变,继写牡丹花的美艳,“碎霞澄水”一句,用晚霞灿烂映照在清澄的水面上来比拟牡丹花的色彩斑斓明丽,“吴宫初试菱鉴”此句化用辛弃疾《念奴娇·赋白牡丹》:“对花何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以吴宫宫女之美貌比拟牡丹花繁盛簇拥,纷中有整的形态。“菱鉴”言似锦繁花映照在如镜的水面上。“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此笔锋一转,写自己对牡丹花的感想,这真是空际转身。前面极力描绘牡丹花之美艳多姿,此处却突然“情顿减”“负深杯”,其情突然急骤下转。此词以如此笔法,言自己对牡丹之情突然减弱,辜负了主人斟酒满杯以赏花的深情,这其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衣露天香染”三韵,又掉转笔锋写同游的人们,依旧沉醉在牡丹花中,衣服尽染牡丹香,通宵达旦地饮酒,不关心时间的早晚。
此词大幅描绘牡丹花美艳异常,多处化用典故,包括李白、白居易、皮日休、吴融、罗隐、辛弃疾等语典,并以杨贵妃比拟牡丹花,词风浓艳密丽。后空际转身,写自己对牡丹花的感想,寄托了对国事的隐忧,这与吴文英词中的《解语花·梅花》:“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中春怨。”《丁香结·秋日海棠》:“娇羞艳色,自伤时背”一样,均有寄托之思。这正如李庆甲所言:“用比兴手法和苍凉的音调,隐晦曲折地写出了对宋室沦亡的哀伤之情。”(《词综·前言》)俞平伯亦言:“吴文英……他们每通过典故词藻的掩饰,曲折地传达眷怀家国的感情,这不能不说比之‘花间’词为深刻,也比北宋词有较大的进展。”(《唐宋词选释·前言》)
上片赞颂友人马中玉对其父母的孝养之心:四句全部用典。“归心正似三月草”,化用孟郊《游子吟》诗事;“试着莱衣小”,乃选用《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之典;“橘怀几日向翁开”,是用《三国志·吴志·陆绩传》之故事;“怀祖已嗔文度、不归来”,乃化用《晋书·王湛传》事典。这些典故均附含马中玉性情之实际,贴切自然,启人联想,可以窥见词人的学识渊博和才艺出众。
下片则叹息自己的心绪和情感,远不如友人马中玉的热烈积极:“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祖论瓜葛一秤同。”词人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佛家的清静澄明,已浸透了他的心灵,消磨掉了炽热的情感,已不似马中玉这般执著于人间的诸般情爱了。所剩下的,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平交意指平淡之心。词篇在与友人的对比反差中,突出烘托了马中玉的孝亲个性和形象。末句:“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又回到用典的艺术方法上,它以后汉王延寿作《灵光殿赋》的才华横溢、卓然出众,再次补充赞美了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全词叠用事典,引喻譬类,意象复加地塑造了马中玉友人的高尚品格和丰满形象,堪称是词人“以才学为词”的典型之作。引譬用典,可使词章含蓄蕴藉,别造新境,烘云托月,虚实相生;然而,这首词典故过多,也往往形成词意晦涩,阻滞思路,不易霎时领会词旨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