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麟堂上歌薰风,周公分陕方居东。
霓旌龙节更号令,长江万里消狼烽。
櫜鞬帕首多名将,夙兴拜舞占乾象。
紫气浮浮轸翼间,宗星炯炯银潢上。
甫申飞下鼎湖山,汝阳天人未足言。
八纮纳纳入经济,一柱岩岩久具瞻。
岧嶢陪京新命尹,虎踞龙蟠壮根本。
关中镇抚必萧何,北门筦钥须寇准。
运量恢恢妙转旋,一念体国心通天。
玺书锡劳下阊阖,珥貂十辈来传宣。
天子令闻洽四国,令仪令色山甫德。
江汉汤汤告厥成,衮衣归兮式百辟。
薰风薰风自南来,解民愠兮阜民财。
不赓殿阁微凉句,拜手喜起明良哉。
菁菁葑菲公犹采,世沐恩波深似海。
春风一鹗又横空,敝帚萧骚价千倍。
翘材油幙罗群英,寿觞潋滟难同斟。
客星滩头频矫首,夜夜遥瞻南极明。
玉麟堂上歌薰风,周公分陕方居东。
霓旌龙节更号令,长江万里消狼烽。
櫜鞬帕首多名将,夙兴拜舞占乾象。
紫气浮浮轸翼间,宗星炯炯银潢上。
甫申飞下鼎湖山,汝阳天人未足言。
八纮纳纳入经济,一柱岩岩久具瞻。
岧嶢陪京新命尹,虎踞龙蟠壮根本。
关中镇抚必萧何,北门筦钥须寇准。
运量恢恢妙转旋,一念体国心通天。
玺书锡劳下阊阖,珥貂十辈来传宣。
天子令闻洽四国,令仪令色山甫德。
江汉汤汤告厥成,衮衣归兮式百辟。
薰风薰风自南来,解民愠兮阜民财。
不赓殿阁微凉句,拜手喜起明良哉。
菁菁葑菲公犹采,世沐恩波深似海。
春风一鹗又横空,敝帚萧骚价千倍。
翘材油幙罗群英,寿觞潋滟难同斟。
客星滩头频矫首,夜夜遥瞻南极明。
王柏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译文:人生中见过的壮观场面,除了大海的浪涛外,就是洞庭湖的波浪了。
注释: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其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shǔ)¹
译文:西边的太阳驾着洞庭湖的大浪就此沉没,东边却又连接着拂晓的银河。
注释:¹曙河:拂晓的银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
(yú)巡竟安在,轩乐讵(jù)曾过¹
译文:传说舜帝南巡到君山,黄帝张乐于洞庭湖,其遗址现今在哪呢。
注释:¹“虞巡”二句:《史记·五帝本纪》载“(虞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轩乐:轩辕黄帝之乐。相传黄帝作《云门》、《大卷》、《咸池》之乐,乃张乐于洞庭,阴阳以之和,日月以之明。讵:难道,岂。
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唯有君山¹下,狂风万古多。
译文:只望见君山之下,狂风怒号、浊浪滔天,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
注释:¹君山:在今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为湖中众小山之最有名者。昔秦始皇欲入湖观衡山,遇风浪,至此山止泊,因号焉。

  在洞庭湖诗歌中,多把描写湖水与旅途艰辛及宦海浮沉相结合,表现出厌恶仕途而又无所适从的情怀。此诗亦是如此。

  这首诗的前两联写洞庭波的浩荡声势,第三联写关于洞庭湖的传说,且对此隐隐表示怀疑以衬托洞庭波的险恶。最后一联写君山之下的狂风怒号、浊浪滔天“万古多”,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被贬谪后的隔世之感。全诗通篇以写景的形式贯穿,但其中寓含的情感非常深沉,达到了景与情的和谐统一。

  诗作写景,起首便冒出“人生”二字,又以海涛比洞庭波,把洞庭波的浩荡声势形容出来了。第二联是对洞庭波的直接描写,那吞吐日月星河的气势丝毫不逊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第三联似乎对传说中的舜帝南巡到君山,黄帝张乐洞庭湖这荒蛮之地,隐隐表示怀疑。亦为反用典故,以衬托洞庭波的险恶。最后一联写君山之下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自古以来经常发生的事。

  然此诗也并非单纯写景,如果联系元稹生平事迹来看,就会发现诗人巧地把情感寄寓在其中。元稹年少时曾因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野杂然轻笑。”“附宦贵得宰相,居位才三月罢。晚弥沮,加廉节不饰云。”从《新唐书》看,少年元稹是一个有正义、能谏诤之人,之所以“晚弥沮丧”,其实是他识透了宦海风波而采取的自保行为。这首诗就表现了他对宦海风波的恐惧心理。“泛海”其实也就是宦海,洞庭波未尝不就是宦海风波,而且这样的风波时时刻刻都出现在他的身边,一旦言行不慎,就可能葬身宦海之中。全诗以写景的形式出现,但其中寓含的情感非常深沉。特别是最后“狂风万古多”,更是含蓄地表示自己被贬谪后的隔世之感。

  从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心情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哀愁、愤慨、痛苦、困惑之情溢于言表。洞庭湖的美景成为触动其悲思的琴弦,发而为诗,便出现了美景与哀思的和谐统一了。

参考资料:
1、 谢永芳编著. 元稹诗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M]. 武汉:崇文书局, 2016.04.第292页
2、 肖献军著. 唐代两湖流域诗歌比较研究[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3.11.第34页

dòngtíng--yuánzhěn

rénshēngchúfànhǎi便biàndàodòngtíngjiàlàngchén西tūnkōngjiēshǔ

xúnjìngānzàixuāncéngguòwéiyǒujūnshānxiàkuángfēngwànduō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
天马¹来出月支窟(kū)²,背为虎文³龙翼骨。
译文:天马来自于月支窟那个地方,它脊背的毛色如同虎纹一样漂亮,骨如龙翼一样坚韧有力。
注释:¹天马:即大宛马。²月支窟:月支,一作月氏,西域古国名。先在甘肃敦煌祁连之间,后被勾奴所逐,迁于今阿富汗东北。³虎文:马毛色似虎脊文。
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嘶青云,振绿发¹,兰筋²权奇³走灭没
译文:天马仰天而嘶,声震青云;它摇动着的鬃毛,像绿发一样明亮。它兰筋权奇,骨相神骏,飞跑起来,倏然而逝,连影子也看不清楚。
注释:¹绿发:指马鬃、马额上毛。²兰筋:马额上筋名。³权奇:奇异非常。⁴灭没:谓无影无声。
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腾昆仑,历西极¹,四足无一蹶(jué)²
译文:它腾迈昆仑,飞越西极,四蹄生风,从不失足。
注释:¹西极:极西之地。²四足无一蹶:谓奔跑如风,绝无一失。蹶,失蹄也。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
发鸣刷燕晡(bū)¹(mò)²越,神行电迈³(niè)慌惚(hū)
译文:鸡鸣时它还在燕地刷毛理鬃,到傍晚时它已在越地悠闲地吃草了。其神行之速真如电闪一般,只见其影而不见其形。
注释:¹晡:傍晚。²秣:草料,此处作喂马讲。杜预曰:以粟饭马曰秣。 ³电迈:疾速行进。电:喻快速。迈:前进,行进。⁴恍惚:瞬间,极短的时间。
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
天马呼,飞龙¹(qū),目明长庚(gēng)²(yì)双凫(fú)³
译文:天马呼啸着驰骋而过,就像是飞龙一样窈矫。它目如明星,膀如双凫。
注释:¹飞龙:指骏马。²目明长庚:眼像长庚星一洋明亮。长庚,星名,又名启明、太白星,即金星。以金星运行轨道所处方位不同而有长庚启明之别: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³臆双凫:马的前胸像一对鸭子。臆,胸脯。凫,野鸭。
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尾如流星¹首渴乌²,口喷红光汗沟朱³
译文:尾如流星,首如渴鸟,口喷红光,汗流如血。
注释:¹流星:指慧星。²渴乌:水车上灌水用的竹筒。³汗沟朱:马前腿胛处沉汗如血。 汗沟:马前腿和胸腹相连的凹形部位,马疾驰时为汗所流注,故称。朱,血色,—作珠。
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
曾陪时龙蹑(niè)天衢(qú)¹,羁(jī)金络月²照皇都。
译文:它曾与宫中的御马一道在天街上奔驰,羁金络月,光照皇都。
注释:¹天衢:天街。²羁金络月: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络头。月: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
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
逸气棱(léng)¹凌九区²,白璧(bì)如山³谁敢沽(gū)
译文:豪逸之气,凌迈九州。此时天马的身价,就是堆积如山的白壁,也难抵其值。
注释:¹棱棱:威严貌。²九区:九州也。³白璧如山:言白璧之多也。⁴沽:买也。
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回头笑紫燕¹,但觉尔辈愚。
译文:那些所谓的名马,什么紫燕之类,跟它相比,真是不值一提。
注释:¹紫燕:良马名。刘劭《赵都赋》:“良马则赤兔、奚斯、常骊、紫燕。”
天马奔,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
天马奔,恋君轩¹,駷(sǒng)²跃惊矫(jiǎo)浮云翻。
译文:但是时过境迁,好景不长。如今的天马,虽然依日顾恋天子的车驾。
注释:¹君轩:天子之车也。²駷:勒马衔令马疾走。矫,矫首也。
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万里足踯(zhí)(zhú)¹,遥瞻(zhān)(chāng)(hé)²门。
译文:它奔跑起来依然能驰骋万望,耸跃浮云,英姿不减当年,但却适望天门,脚因而不得进了。
注释:¹踯躅:欲进不进貌。²阊阖:天门。此喻京城或宫廷之门。
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
不逢寒风子¹,谁采逸景²孙。
译文:遇不到寒风子这样的识马者,谁还认得逸景这样的名马呢?
注释:¹寒风子:古之善相马者。²逸景:良马名。
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
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cuī)(wéi)¹
译文:想当年,曾经驾着穆天子的车驾,穿过白云,迈越丘山,前往西天与西王母相会,是何等的神气得意啊。
注释:¹崔嵬:山高峻貌。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盐车上峻坂(bǎn),倒行逆施畏日晚。
译文:但如今却驾着盐车向着高峻的山坡上苦苦挣扎,盐车倒行下滑而力尽途中,天色已晚。
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
伯乐¹(jiǎn)²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
译文:对天马此种不幸之遭遇,只有伯乐才会中适停车为之抚慰悲叹,少尽其力而老被遗弃。
注释:¹伯乐:古之善相马者,姓孙名阳。²剪拂:梳剪其毛鬃,洗拭其尘垢。
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
愿逢田子方,恻(cè)然为我悲¹
译文:多么想能够遇到像田子方这样的仁人啊,只有他才会对老马的命运为之悲慨和同情。
注释:¹为我悲:注云:一作恩。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
虽有玉山禾¹,不能疗苦饥。
译文:虽然昆仑玉山之上有仙禾,可是,却难以疗救如今落傀天马之苦饥啊。
注释:玉¹山禾:昆仑山之仙禾。
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
严霜五月凋桂枝¹,伏枥(lì)²(xián)冤摧两眉。
译文:五月的严霜摧凋了桂枝,天马伏枥含冤无草可食。
注释:¹“严霜”句:用邹衍事,谓已无罪而受冤也。²枥:马槽也。
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请君赎献穆天子¹,犹堪弄影舞瑶池。
译文:诸君有哪位可怜这匹年老的天马,请您赎献给穆天子,它虽不能出力拉车了。但在瑶池上作一匹弄影的舞马,总还是可以的吧!
注释:¹穆天子:即周穆王。此喻当今天子。

  本诗可分为五段。第一段写天马的神峻,诗人以此来比喻自己非凡的才能。头一句首写出天马的不凡来历。天马并非产于中土,传说天马出产在西域月支国的山洞中。月支、大宛等国,俱在新疆伊犁河和苏联伊塞克湖一带,故在汉人的眼中,那就是“西极”。这匹天马的背上的毛色就象虎皮的花纹一样,它长着飞龙的翅膀,形象更加神奇。接着,诗人描写天马驰奔的神姿:它嘶声响彻青云,跑起来鬃毛象绿发一样飘荡;它的双目之上兰筋突起,权骨奇异,飞奔起来霎时间就不见了踪影。它从神话中的昆仑山上腾跃而起,跨越了西极的千山万水,四蹄生风,无一闪失。它飞奔的神速简直令人不敢相信。鸡鸣时它还在北方的燕地(北京、河北、辽宁一带)刷洗鬃毛、下午申时(约为三、四点钟)已经奔驰到南方的越地(浙江地区),在那里安详地吃草。它奔走的速度真如电闪流星,一闪即过,使人们来不及看清它的身影,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里诗人以描写天马的神异来喻自己的卓越才能。对于自已的才能,李白一向是非常自负的,甚至于在不了解他的人看来,简直是说大话。而了解他的人,都称他有王霸之才,堪为帝王之佐。

  第二段,写天马也曾有过“跃天衢”、“照皇都”的得意时刻。以此来比喻他在天宝初在长安待诏供奉翰林的一段宠遇。在天马得意的时期,它仰头呼啸,扬蹄飞奔,象飞龙似的。它的眼睛象长庚星一样的明亮,它的胸脯,两块肌肉鼓鼓的,象一双鸭子一样丰满,扫尾迅似流星,昂头犹如乌鹰,口喷红光,膊出汗血,是何等的骏健精神。它曾和天子御厩中的龙马一起在长安的大道上并驾齐驱,头上的金羁络头套在月一样丰满的两颊上,金光闪耀,影照皇都。它逸然自得,威风凛凛,声传九州。一时间,它的身价倍增,即使是白璧如山,价值连城也换不去这匹天马。再回头瞧瞧那古代曾名贵一时的骏骥紫燕,相比之下,那紫燕竟笨得象条驴!诗人天宝初年的恩宠和身价,就是透过这样的描绘给反射出来的。

  第三段写天马被丢弃冷落的情状。它虽然依恋君王的车驾,不忍离去,但是已得不到君王的爱怜,只好腾跃惊矫,四方奔驰。象浮云一样飘荡万里。回首遥望天门,再也逢遇不到象寒风子那样识马的人,会用它这匹周穆王的千里马“逸景”的后代。天马的这种遭遇与李白逐出长安后的情况,何其相似。

  第四段写天马的晚年。它拉着盐车,仰望青天,那天上的白云是多么悠闲自在,它自己却忍辱负重,向着陡峭的山坂攀登,真象是倒行逆施一样困难。抬头看,前面的丘陵连绵,道路遥远而没有尽头。红日西坠,天色渐晚。它想起了古代的伯乐,曾经抚摸着蹄折胫断的骏马,哀伤它少尽其力,老了而被弃。这匹遭难的天马,正象征着李白晚年因永王事件而遭难的悲惨处境。

  最后一段,写天马希望能够遇到象田子方这样的仁人,同情它、起用它。田子方是战国时的仁人。一次,田子方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赶着一匹老马,问他要干什么,那人回答说,这是他主人家的一匹马,因老而无用,要牵出去卖掉。田子方说:“少尽其力而老去其身,仁者不为也。”就掏钱将这匹马买下了。李白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同情和理解。若不被理解和同情,其实就是有昆仑山上的琼草玉禾,也不能疗救自己的痛苦,这匹天马的遭遇,就象是五月的桂枝遭到了意外的严霜摧打,它有着无限的冤屈私不平。它希望有象田子方这样的识才仁人,能够把自己献给穆天子。虽然老了,已不能驾车奔驰,但是,在王母娘娘的瑶池盛会上,当一名舞马总还是可以的。严霜五月”说的是战国时邹衍的故事。邹衍奉事燕惠王,竭尽忠诚,反被小人谗毁,被关进监狱,他仰天大哭,感动了苍天,夏天五月竟下了一场严霜。在这里,李白用以说明自己被系狱流放是冤枉的,他象这匹天马一样。伏枥衔冤摧两眉”。唐玄宗时,宫中常有马戏,舞马立于台上,按着音乐节奏进退起卧,抬起前腿为君王祝寿。这里是说,如今我老了,尽管不堪大用,但是做一名宫廷文学侍臣,为国家朝廷献出些绵薄之力还是可以的。

  李白一生可以说是与王侯权贵、世俗礼教相斗争、相对立的。但是,他也有妥协的一面。马克思评价歌德时说,他是一个一伟大的诗人,同时身上也有德国庸人的气味。同理,对李白的评价也适用。读者不能因他有过对统治者抱有幻想以及对功名有所追求留连而否定他对统治者反抗精神的一面。相反,通过李白在高压的痛苦下,使得他的灵魂发生扭曲的悲剧中,读者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对一个天才的心灵和肉体的摧残,从而更加理解诗人痛苦的心灵,更加痛恨这个不合理的社会。此诗既是咏天马,也是喻李白自己,二者浑然一体,声情并茂,表现了李白的二重性格,是一首成功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著 .李白思想艺术探骊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02月第1版 :340-343 .
莫斗婵娟弓样月,只坐蛾眉,消得千谣诼。臂上宫砂那不灭,古来积毁能销骨。
莫斗¹婵娟²弓样月³,只坐蛾眉,消得千谣诼(zhuó)。臂上宫砂(nǎ)不灭,古来积毁能销骨
译文:不需要攀比眉毛的式样,免得惹来谣言嫉妒。女子手臂上宫砂怎么会不消失,流言飞语自古以来都是很厉害的呀。
注释: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¹斗:比赛,争胜。²婵娟:姿态美好貌,亦可形容月色明媚。³弓样月:弯月,古人常以弯月喻眉。⁴只坐:只因为。⁵蛾眉:蚕峨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⁶消得:值得。⁷宫砂:即“守宫砂”,以朱砂饲壁虎捣烂而成者,旧谓涂于妇女臂上可验贞操。⁸那不灭:怎能不消失。那,同“哪”。⁹积毁能销骨:谓众口不断毁谤,会致人于死地。
手把齐纨相诀绝,懒祝西风,再使人间热。镜里朱颜犹未歇,不辞自媚朝和夕。
手把¹齐纨(wán)²相诀绝³,懒祝西风,再使人间热。镜里朱颜犹未歇,不辞自媚朝和夕。
译文:手里拿着团扇,我和他的恩情已经断绝了。我也心灰意冷,不打算重新修好。我镜中的容颜依旧美好,每天不分早晚地自娱自乐、寻找乐趣。
注释:¹手把:手拿。²齐纨:本是春秋齐地出产的一种白细绢,后因以指代团扇。³诀绝:长别。⁴祝西风:向西风祝祷。⁵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⁶犹未歇:还没有消失。⁷自媚:犹自娱。自寻乐趣,自我欣赏。

  此词的上片写遭受潘害的怨恨,作者尽情发泄了对人言可畏的险恶环境的憎恶。开头就说:再也不要与别人争比新月一样娟秀的蛾眉了,这只能惹来麻烦。用突兀而起的笔法,强烈地表现因才遭忌的不平,也可见出作者在下笔时,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发的愤激心情。只因为这美好的容颜,也不知招来多少谣言和污蔑,使他痛感小人之口,利于刀剑。既然自古以来不断的毁谤能够伤人至骨,点在臂上标志贞洁的宫砂不可能因诬诉而消褪。在上片中,作者写了一个可怕的黑白颠倒的世界。流言蜚语的邪风毒化着空气,贞洁可以被说成淫荡,美好反而被视为丑陋。这种环境令人窒息,令人愤慨。

  下片写遇谗失宠后,决心贞操自守,表现了退然不同的决裂态度,女主人公手持象征高洁的纨扇,不愿作乞怜之态,更不会去祈祷秋风再热。她自信红颜未减,宁愿与镜中情影朝夕相对,孤芳自赏。与其以媚态事人,何如“自媚”。从依附于人到自我价值的肯定,这的确是一大进步。这首别出机杼,一反传统立意,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不失其孤傲的性格。措辞激烈,作斩钉截铁语,在词中这已经显示出一种特殊的风格;而同时柔中有刚,愤激中仍不胜凄惋之感,更为难得。 [3] 

  这首词,词情甚为凄苦,而情绪却较饱满,虽然充满压抑感,但人物的斗志仍然昂扬。上下两片,前写积毁之重,内心之悲愤,后写对待“积毁”的坚决态度,傲然独立,决不低眉事人,一气呵成,人物形象鲜明。写美人的遭诽谤,美女的“自媚”中,也许有诗人自己生活经历中的影子。

参考资料:
1、 潘慎,梁海主编.明清词赏析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09:第462页

diéliànhuā··dòuchánjuāngōngyàngyuè--wángguówéi

dòuchánjuāngōngyàngyuèzhǐzuòéméixiāoqiānyáozhuóshànggōngshāmièláihuǐnéngxiāo

shǒuwánxiāngjuéjuélǎnzhù西fēngzài使shǐrénjiānjìngzhūyányóuwèixiēmèicháo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náo)¹发夏口,使君²居上头。
注释:¹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铙:古代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青铜制,体短而阔,盛行于商代。也指一种打击乐器。形制与钹相似,唯中间隆起部分较小,其径约当全径的五分之一。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大小相当的铙与钹,铙所发的音低于钹而余音较长。²使君:尊称州郡长官。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郭门¹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注释:¹郭门:外城的门。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何异临川¹(jùn),还劳康乐侯²
注释:¹临川:今属江西。²康乐侯:指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

sòngkāngtàishǒu

wángwéi tángdài 

chéngxiàcāngjiāngshuǐ jiāngbiānhuánglóu 
zhūlánjiāngfěndié jiāngshuǐyìngyōuyōu 
náochuīxiàkǒu shǐ使jūnshàngtóu 
guōményǐnfēngàn hóuzhōu 
línchuānjùn háiláokānghóu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近郭¹西溪²好,谁堪共酒壶³
译文:近郊这一带西溪的风光最美,可是有谁能和我一起共同把酒消忧。
注释:¹郭:外城。²西溪:位于梓州(今三台县城)西。³酒壶:这里指饮酒。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苦吟¹²柳恽(yùn),多泪怯杨朱。
译文:苦吟诗句比柳恽还要入迷,伤心流泪成天像杨朱那样担忧犯愁。
注释:¹苦吟: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²防:这里念fāng,相比,抵当。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译文:只能和野鹤为友追随这位飞禽中的君子,以寒松为师向这位山中大夫稽首。
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天涯常病意¹,岑(cén)²胜欢娱。
译文:飘泊在海角天涯常常意绪恶劣,但这孤寂寥落的生活却胜过那喧闹烦嚣。
注释:¹常病意:常常意绪恶劣。²岑寂:冷清,寂寞。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伤怀之作。首联点题,并慨叹只能独游,无人相伴,即和结句“岑寂”相应。是此诗表现的主旨,可谓此诗诗眼

  以下三联均是表现诗人生活的孤独岑寂。颔联写每日里只能像柳恽那样苦吟诗歌,又像杨朱那样伤心流泪因傍徨无路而担心犯愁,写出生活的凄苦。解释这两句,历代注家所论,似均欠当。冯浩曰:“柳仲郢父子皆工诗文,而杨本胜贤而文,恳索其所作四六。此其藉欤?”如此释诗,可说是所有李商隐诗的注释者所犯的通病,殊不足取。由于李商隐之诗,每多朦胧隐晦,注家们遂不免疑神疑鬼了见有“柳”字,就疑是柳仲郢,见有“杨”字,就疑是指杨本胜。理解这两句,首先必须详细体会第二句,“谁堪共酒壶”中的“谁堪”二字,这两句即紧承第二句,落实“谁堪”二字。因此,这两句内在含义即是:有人比得上柳恽的文采,但我却怕他苦吟;有人比得上杨朱的见识,但我却又怕他过于多泪。

  颈联写只能与野鹤寒松为友,也是突出生活的孤独,从中也看出诗人对周围世俗的烦厌,诗人认为这西溪郊外的野鹤寒松远甚过那些世俗,才是自己的知己,见出诗人的孤高品性。尾联是诗人自我排解,远在天涯,人越来越“常病意”,在这样的时候,感到岑寂孤独远甚过烦嚣欢娱。关于尾联,历代往释家大抵偏于“病”字。如何焯曰:“第三句,因病废诗。”屈复曰:“天涯病客,以岑寂为佳耳。”对于本诗第七句,有必要分析这五个字的节奏:

  其一、如果将商隐看成有病,应读为“天涯多病——意”。且不要说唐人诗中极少上四下一格的句式,即使有,也不宜用在此句。因为如果变为上四下一格,则“意”字放在此句,简直毫无作用。

  其二、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有病或多病,则与第二句“谁堪共酒壶”,委实大相矛盾。唐人诗中,凡说及有病,多提戒酒,绝不可能提到无人陪伴饮酒。

  其三、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多病正宜于“岑寂”,亦不可能有“欢娱”之事,是则第八句简直是画蛇添足,毫无意义。

  其四、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第一句“近郭西溪好”,也就毫无着落了。一个多病之人,还能出游郊外,还能欣赏西溪的景色,也是很难置信的。

  基于上述理由,此句中的“病”字不应释为名词,而应释为形容词,将“病意”二字连读,如此,则全诗脉络皆可贯通了。

  全诗写得孤傲清凉,但实际上诗人心中是悲苦已极,使全诗具有极凄苦感伤的情味。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02-303
2、 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中):岳麓书社,2000:5-8

西--shāngyǐn

jìnguō西hǎoshuíkāngòngjiǔyínfángliǔyùnduōlèiqièyángzhū

suíjūnzihánsōngtiānchángbìngcénshèngh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