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苑与天通,祥云杳霭封。杂花开绛阙,接叶映霞峰。
蓬苑与天通,祥云杳霭封。杂花开绛阙,接叶映霞峰。
日袅仙衣丽,风飘御盖重。惟应常五色,朝暮自从龙。
日袅仙衣丽,风飘御盖重。惟应常五色,朝暮自从龙。
区大相

区大相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2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天为帐幕¹地为毡(zhān),日月星辰伴我眠。
译文:天是我的罗帐,地是我的毡毯,日月星辰伴我入眠。
注释:¹帐幕:帐篷,营帐。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译文:睡梦中我不敢将脚伸长,害怕脚一伸出去,会把山河都踏破。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¹。长记平山堂²上,欹(qī)³江南烟雨,杳(yǎo)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注释:¹湿青红:谓漆色鲜润。²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³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⁴醉翁:欧阳修别号。⁵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¹。忽然浪起,掀舞一叶²白头翁³。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lài),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译文: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注释:¹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²一叶:指小舟。³白头翁:指老船夫。⁴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⁵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⁶刚道:“硬说”的意思。

  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此词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有强烈的震撼力。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陆永品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07-608

shuǐdiàotóu ·huángzhōukuàizāitíngzèngzhāngquán

shì sòngdài 

luòxiùliánjuǎn tíngxiàshuǐliánkōng zhījūnwèixīnzuò chuāngshī湿qīnghóng chángpíngshāntángshàng zhěnjiāngnányān yǎoyǎohóng鸿 rènzuìwēng shānyǒuzhōng 
qiānqǐng dōujìngjìng dǎofēng ránlàng xiānbáitóuwēng kānxiàolántáigōng wèijiězhuāngshēngtiānlài gāngdàoyǒuxióng diǎnhàorán qiānkuàizāifēng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¹。凭²(lán)³,窥(kuī)细浪,雨萧(xiāo)
译文:在这花红柳绿的春天,我闲游在绿萍池边,倚身在栏杆上,凝视着池上细波连连。那潇潇细雨如我的思愁绵绵。
注释:¹“花映”二句: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中。闲,一作“吹”。²凭:倚。³阑干:即栏杆。⁴萧萧:一作“潇潇”,形容细雨连绵。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近来音信两疏索¹,洞房²空寂寞。掩银屏³,垂翠箔(bó),度春宵。
译文:近来他的书信稀疏难见,我更难忍洞房的寂寞无边。且打开银屏放下竹帘,苦熬这长长的春夜,只怕又是孤愁难眠。
注释:¹两疏索:指双方都未得到音信。疏索,稀疏冷落。²洞房:幽深的闺房。³银屏:镶嵌银丝花纹的屏风,以示华丽。⁴箔:一作“幕”,一作“泊”,意指竹帘子。

  这首词写春日闺情,抒写一位女子与相爱之人分别后寂寞、无奈的心情。

  上阕写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用“花映柳条”领起,“雨萧萧”作结,两句都是写景,前句明艳,后句暗淡,寓意着好景不常,美人迟暮。中间“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三句写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重点落在一“闲”字上,以示她凭栏窥浪,全不觉得赏心悦目,体现其百无聊赖的内心感受。

  下阕写女主人公深闺怀远的寂寞。换头二句写她的境遇和感受。“近来音信两疏索”七个字,将相思离情点出,以下的描写无不因这情思引起。音信疏索是心情寂寞的原因。接下来“洞房”“寂寞”以一“空”字修饰,与上片的“闲”字相应,足以体现其无比遗憾的心绪。最后“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三句紧承“疏索”“寂寞”,写女主人公掩屏垂帘,苦度春宵。

  全词以外显内,用女子的行动来表现了她空虚寂寞,无限惆怅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0-3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8-39
3、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

jiǔquánzi··huāyìngliǔtiáo--wēntíngyún

huāyìngliǔtiáoxiánxiàng绿píngchíshàngpínglángànkuīlàngxiāoxiāo

jìnláiyīnxìnliǎngshūsuǒdòngfángkōngyǎnyínpíngchuícuìchūnxiāo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将军发白马¹,旌节度黄河。
译文: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
注释:¹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箫鼓聒(guō)川岳,沧溟(míng)涌涛波。
译文: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武安有振瓦¹,易水无寒歌²
译文: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聒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
注释:¹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²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hé)(hū)(tuó)¹
译文: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
注释:¹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扬兵猎月窟¹,转战略朝那²
译文: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
注释:¹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²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倚剑登燕然¹,边烽列嵯(cuó)(é)
译文: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
注释:¹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¹多。
译文: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
注释:¹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jí)¹金戈。
译文: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注释:¹戢:收藏兵器。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bái--bái

jiāngjūnbáijīngjiéhuáng

xiāoguāchuānyuècāngmíngyǒngtāo

ānyǒuzhènshuǐhán

tiěruòxuěshānyǐnliútuó

yángbīnglièyuèzhuǎnzhànlüècháo

jiàndēngyànránbiānfēngliècuóé

xiāotiáowànwàigēngzuòyuánduō

sǎoqīngbāojīn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译文:路程遥远还没有到达,我放下了船桨将船停靠在环曲的水池边。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译文:睡在塘中的船上,感觉到阵阵寒意,才知道天气寒凉得更早了。我怀揣着愁思睡不着觉,觉得夜更长了。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译文:远处的钟敲响了,我看见有人在用木棒捣衣了。月亮将要隐去,天已经泛亮了。
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
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
译文:现在我的相思之情,在旅途的颠簸中,没有片刻消停。

jiāngchéngsuǒ--quán

chéngshūwèizhàohuítáng

shuǐ宿zhīhánzǎochóumiánjuézhǎng

yuǎnzhōngànchǔshǔyuèzhàoqíngshuāng

xiāngyáoyáozànw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