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金山并,僧言景更幽。
名与金山并,僧言景更幽。
寺无双屿近,地占一江浮。
寺无双屿近,地占一江浮。
曾是龙为宅,还疑蜃吐楼。
曾是龙为宅,还疑蜃吐楼。
他乡远归者,望此得停舟。
他乡远归者,望此得停舟。
翁卷

翁卷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 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蓬莱银阙(què)¹浪漫漫²,弱水³回风欲到难。
译文:海上仙山与神仙宫阙隔着漫漫波涛,海上旋风和难于浮渡的水面让人永远无法到达。
注释:汉武:即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前88年在位)。¹蓬莱银阙:海上仙山与神仙宫阙。传说蓬莱、方丈、瀛洲为三神山,在大海中,有仙人和不死之药。战国时的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到秦始皇,都曾遣人往访。²漫漫:广阔无边的样子。³弱水:传说中称险恶的难于浮渡的水面。⁴回风:旋风。因有弱水回风,故仙山不可求。
光照竹宫劳夜拜,露漙金掌费朝餐。
光照竹宫¹劳夜拜,露漙(tuán)²金掌³费朝餐
译文:神光降临祠宫劳你深夜叩拜,花费如此气力去得到天露。
注释:¹竹宫:甘泉宫(故址在今陕西淳化)中的祠宫,以竹为之,汉武帝曾在此遥拜“神光”(大约是不常见的某种天体发的光),所以说“劳夜拜”。²露漙:露多的样子。³金掌:铜制的手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作承露盘,高二十丈,上有仙人掌(即金掌)承“天露”,和玉屑饮之,以求长生。⁴费朝餐:大意说花费如此气力去得到朝餐(天露)。
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力通青海求龙种¹,死讳文成²食马肝。
译文:你的武力能打通青海求得骏马,却谎说文成将军少翁因食马肝而死。
注释:¹龙种:青海所产骏马,亦称青海聪。²文成:齐人少翁以方术受汉武帝宠信,拜为文成将军。因弄虚作假,被杀。汉武帝恐其他方士生畏,不肯为他尽力,乃诈称少翁是食马肝中毒而死的,即所谓“讳”言。
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那教 一作:忍令)
待诏先生¹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
译文:那才士东方朔牙如编串的贝壳,怎能让他在长安求讨奉禄供米。
注释:¹待诏先生:指东方朔。东方朔,字曼倩,辞赋家,性格诙谐滑稽。

  诗咏汉武帝故事,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此诗前六句对汉武帝求仙进行讥刺,后两句与汉武帝重用方术之士相对照,慨叹像东方朔那样有才能的人却只能做闲官。全诗取材博赡,炼词精整,借古讽今,情真味厚,是西昆体的佳作。

  首联写武帝求仙海上之虚妄。引用《史记·封禅书》载武帝迷信方士少翁之事。此借以形容三神山四周环水,难以到达。

  颔联写武帝祈求长生之徒劳。此处引用《汉武故事》《三辅黄图》等书中典故来例证。一个“劳”与一个“费”字暗寓讥讽,点明这些举动均属徒劳无补,确有一字寓贬的春秋笔法。

  颈联写武帝开边求马,迷信方士而不知醒悟。汉武帝曾得神马于渥注水中,又伐大宛而得千里马。此处用典仅为借用,周礼中早有“马八尺以上为龙”之说,故可移植。一个“力”字写出他为个人私欲而不惜擅开边衅的独断专行。此句述马,遂联类而及下句的“食马肝”。亦用《史记·封禅书》载武帝迷信方士少翁之事。这一典故活现出统治者明知受骗却不思悔改,自欺而又欺人的心态,一个“讳”字将此揭露得入木三分。而且宋真宗伪造的黄帛天书恰与少翁行骗的帛书相巧合,更具讽刺意味。

  尾联诗人自叹清贫,倾吐怨尤。这里作者是以东方朔自比。诗人感叹像东方朔这样的才士,不能教他乞米糊口,身为馆阁之臣的杨亿虽位居清要,却禄微薄,曾因家贫请求外任,其上表中有“方朔之饥欲死”语,足证此为自况。尾联是用才士待遇之菲薄,反衬统治者为满足一己私欲的侈靡荒唐,衬跌十分有力。

  此诗句句用典,组织绵密,纯用叙事,不着议论,而讽意自见,还通过若干字眼暗寓褒贬,婉曲而不失严正之意,加之对仗工稳,音调铿锵,故刘攽称此诗“义山不能过也”(《中山诗话》)。

参考资料:
1、 本社编,宋辽金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第36-37页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红藕¹花香到槛(jiàn)²频,可堪闲忆似花人³,旧欢如梦绝音尘
译文:一阵阵爽风吹过亭栏,频频飘来红莲的香馨,叫我如何忍受悠悠的思念,我又想起那如花的佳人。旧日的欢情好似一场梦幻,此时的她早已杳无音信。
注释:¹红藕:红莲的别称。²槛:栏杆,这里指亭栏。³似花人:与荷花一样艳丽的美人。⁴绝音尘:断绝了音信。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翠叠画屏山隐隐¹,冷铺文簟(diàn)水潾潾²,断魂何处一蝉新³
译文:画屏上那重峦叠翠的山景,在我眼中模糊成团团绿云,冰凉的竹席上,水一样的花纹如水波粼粼。不知何处骤响一阵蝉鸣,可是要召回我飘断的思魂?
注释:¹“翠叠”句:画屏上翠山重叠,隐约可见。²“冷铺”句:铺上冰凉的簟席,簟纹如水波潾潾。文,同“纹”。簟,竹席。³一蝉新:突然响起一声蝉鸣。

  李珣的这首词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想念,写得清奇流丽,与花间词秾艳香软的基本风格很有些不同。从横向看,倒是与南唐词风颇为接近。

  李珣的这首词,与他的另一首《浣溪沙·访旧伤离欲断魂》取的是同题材,不过时间稍有先后。从两词所用韵脚来看,五韵中有三韵相重,估计写作日期也不会相距太远。从内容来看,另一首写的是春天,寻“旧欢”不着,颇觉意外,所以情绪起伏较大。而这一首则写夏秋之际,已是痛定思痛,因此意蕴也就较前首更为婉约深沉。

  此词上片首句用的是传统的比兴手法。荷花发出阵阵幽香,不时地飘进廊槛上来。第二句即点出主题,由花香引发愁思,在百无聊赖中实在不堪回忆所爱之人。由于上句已经写明荷花,就使下句的“似花人”变得很具体。第三句进一步说明不堪回忆往事的缘由。旧欢已成梦幻,“她”也不会再来了。这就把词人的绝望心情和盘托出,足以引起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此词下片写得很成功,历来为人所激赏。第一句写屏风,其上远山含翠,隐约多姿;第二句写竹席,其上竹枝如波纹,十分清澈,给人带来一丝凉意。这两句虽然写的都是眼前景物,但用山水来象征词人与意中人的分离,是十分妥帖的。这两句在艺术上的确堪称杰构。首先,对仗十分工巧,又具有鲜明的词的特色,绝不混同于一般的律诗。其次,“冷铺文簟水潾潾”,比喻新奇,内涵丰富,既有季节特点,又有人的感受,写得十分出色。尤为难得的是,在连续两个佳句之后,并无“才尽”之感,最后一句竟又翻出新意:伤心的思绪在空中飘荡,突然听到一声蝉鸣。蝉鸣,既使作者回到了现实,又提供了很多的想象余地。“断魂”二字,通过“一蝉新”告诉人们,无穷无尽的悲哀正在等待着词人。

  李珣《浣溪沙》共四首,笔触清丽,情深意切,正如《栩庄漫记》所说:“其词温厚而不儇薄。”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709-710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19-220

huànshā··hóngǒuhuāxiāngdàokǎnpín--xún

hóngǒuhuāxiāngdàokǎnpínkānxiánshìhuārénjiùhuānmèngjuéyīnchén

cuìdiéhuàpíngshānyǐnyǐnlěngwéndiànshuǐlínlínduànhúnchùchánxīn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天地浑(hùn)(dùn)如鸡子¹,盘古²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译文:远古时期,中地一片呢混沌,就像一个鸡蛋,盘古就出生在这里。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醒来睁开眼一看,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拿起一把神斧向四周猛劈过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形成了中,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形成了地。盘古在中地中间,一中能变化九次。他头顶是中,脚下是地。中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中也长高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中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变得非常高大。所以中地之间距离九万里,然后才产生了中皇、地皇、人皇。
注释:¹鸡子:鸡蛋。²盘古:又称盘古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由形如鸡卵的混沌之中孕育而生,沉睡而醒后将清浊二气上下撑开,形成了天地,最终因疲惫而倒,声与气以及身体各部分化为世间万物。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suǐ)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méng)¹
译文:开中辟地时首先出生的是盘古。盘古临死前,变化自身。他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声音变成了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四肢五体变成了四根撑中的柱子和五方名山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筋脉变成了山脉和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地,头发变成了中上星辰,皮肤变成了草木,牙齿变成了金属矿物和石头,精髓变成了珍珠和玉石,汗水变成了润泽万物的雨露。他身上的寄生虫,由于受到风的催化,就变为大地上的黎民百姓。
注释:¹黎甿:黎民。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fù)¹
译文:有一种植物名叫丹桂,一年四季都香气浓郁。
注释:¹馥馥:形容香气很浓。
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花团夜雪明,叶剪¹春云绿。
译文:花团像夜晚的白雪般明亮,叶片像春云般碧绿。
注释:¹团、剪:这两个字是相对的,是动词。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译文:临风的身影水一样澄澈,带霜的枝丫洁净如玉。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译文:独自占领小山的清幽,不许庸俗的鸟儿停歇。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
匠人爱芳直,裁(cái)(jié)为厦(shà)屋。
译文:匠人喜爱它的芳香正直,砍了来建造大厦高屋。
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译文:细干还没有长足力量,采用它未免过于急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
译文:虽然担负的责任很重,正直的性格却从未改变。
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¹非梁栋材,犹²胜寻常³木。
译文:纵然不是栋梁之材,究竟胜过平常的木材。
注释:¹纵:即使。²犹:还,仍然。³寻常:平常。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ó)¹吾缨(yīng)²
译文:沧浪的水清澈时可以用来洗涤冠缨;
注释:¹濯:洗。²缨: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沧浪的水浑浊的时候就可以用来洗脚。

  《沧浪歌》是一首清新而悠扬的短歌,歌者名渔夫,一位没名字考证的隐者。在《楚词·渔夫》可以看到作为乱世智者的打鱼人和屈原的那次对白。渔夫对屈原的劝导蕴含者一位哲人和一位诗人的深层的理解及同情,这是基于心灵默契之上的对立和转向,渔人的宛尔而笑意味情长,击桨远去那沧浪之歌依然余音袅袅。后人将其谱成古琴曲,名为《沧浪歌》。并引用了其里面的内容。

  屈原认为“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而沧浪歌却说:“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另一种说法,就是说白者自白是不会被玷污的,(屈原)你没必要以死来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洁,(既然你无力改变“举世皆浊”的世态)你应该豁然地面对这种世态。

  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在楚地流传久远的《孺子歌》不是屈原首创,也不是“渔父”首创。屈原沧浪遇渔父 古时,汉江有一支流流经沔阳,名曰沧浪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流放之时,游经沧浪水,在张沟处遇渔父问渡,颇为伤感,渔父唱了一首《沧浪歌》启发屈原如何面对现实,传为历史佳话。

  沧浪歌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目前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两部长篇小说传承了沧浪歌的哲学理蕴,一部是竺葛卓灵的网络长篇小说《沧浪歌》,一部是作家阎真的官场小说《沧浪之水》,是沧浪歌在当代生活中的新唱。

cāngláng

míng xiānqín 

cānglángzhīshuǐqīng zhuóyīng 
cānglángzhīshuǐzhuó zhu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