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犹喧夕已曛,岁残人事各纷纷。桥逢白鹤谈尧代,家乏黄羊似灶君。
山市犹喧夕已曛,岁残人事各纷纷。桥逢白鹤谈尧代,家乏黄羊似灶君。
逋客星霜容易改,草堂蟋蟀不堪闻。嘉平欲向桃津问,何处骑茅上紫氛。
逋客星霜容易改,草堂蟋蟀不堪闻。嘉平欲向桃津问,何处骑茅上紫氛。

suì--xuēshǐhēng

shānshìyóuxuānxūnsuìcánrénshìfēnfēnqiáoféngbáitányáodàijiāhuángyángshìzàojūn

xīngshuāngrónggǎicǎotángshuàikānwénjiāpíngxiàngtáojīnwènchùmáoshàngfēn

薛始亨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译文: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任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译文: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尽量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译文: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把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委托给他们,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凡是死去的人,就地埋葬他们。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译文: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译文: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皇上勤于政务,我们州县的官员更应该效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是,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译文:公元1079年,由大学士,加升,太子少保,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或有重病),归家还乡在衢州。(他)直道而行的风气流行到(当时)朝延,和乐平易(厚道)实实在在的人,这里不详细介绍。写篇(饥荒)灾年治理办法可教育后人,命名为《越州赵公救灾记》。

  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赵公即赵抃。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

共工赫怒,天维中摧。
共工¹(hè)²,天维³中摧。
译文:安禄山像上古的共工那样狂怒,把大唐帝国搅得天翻地覆。
注释:¹共工: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颛顼争夺帝位,怒触不周山。参见《列子》《淮南子》。²赫怒:勃然震怒。³天维:天的纲维,喻国家的纲纪。
鲲鲸喷荡,扬涛起雷。
(kūn)¹²喷荡,扬涛起雷。
译文:在大海中翻腾震荡,雷霆般掀起万丈狂澜。
注释:¹鲲:北溟大鱼也。²鲸:亦海中大鱼。
鱼龙陷人,成此祸胎。
鱼龙陷人,成此祸胎¹
译文:朝中君臣相猜终于种下了今日的祸胎。
注释:¹祸胎:祸根。
火焚昆山,玉石相磓。
火焚昆山,玉此相磓(duī)¹
译文:安史之乱犹如大火焚烧昆仑,玉石俱碎难逃此灾。
注释:¹玉此相磓:《尚书·胤征》:“火炎昆冈,玉此俱焚。”《广韵》:“磓,落也。”
仰希霖雨,洒宝炎煨。
仰希霖雨,洒宝炎煨(wēi)¹
译文:我仰告苍天快降大雨,浇灭这叛乱的火海。
注释:¹煨:灰烬。
箭发石开,戈挥日回。
箭发此开¹,戈挥日回²
译文:精诚所至李广能箭发石开,鲁阳挥戈连日神也不得不徘徊。
注释:¹箭发此开:李广出猎,见草中此以为虎,遂发箭射之箭入此,连箭翎都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²戈挥日回:即挥戈回日。
邹衍恸哭,燕霜飒来。
邹衍(yǎn)¹(tòng)哭,燕霜飒(sà)来。
译文:邹衍含冤而大哭,盛夏的燕国竟被寒霜覆盖。
注释:¹邹衍:战国齐人。
微诚不感,犹絷夏台。
微诚不感,犹絷(zhí)夏台¹
译文:我的忠诚感动不了上苍,至今犹被囚禁在夏台。
注释:¹夏台:又名均台,在今河南禹县南。夏台为夏代狱名。
苍鹰搏攫,丹棘崔嵬。
苍鹰¹搏攫(jué),丹棘(jí)²崔嵬(wéi)
译文:狱吏们都像苍鹰搏击般凶狠,狱墙插满了荆棘。
注释:¹苍鹰:汉景帝时中郎将郅都,行法严酷,不畏贵戚,时号“苍鹰”。事见《史记·酷吏列传》。²丹棘:古时大理寺植棘,因借指大理寺。
豪圣凋枯,王风伤哀。
豪圣凋枯,王风¹伤哀。
译文:即使是大圣人也要憔悴,如今我才体会到《王风》的伤怀。
注释:¹王风:为《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其音哀以思,后用为王道衰微之象征。
斯文未丧,东岳岂颓。
斯文未丧,东岳¹岂颓。
译文:然而老天毕竟未丧斯文,泰山巍然岂会崩坏?
注释:¹东岳:即泰山。
穆逃楚难,邹脱吴灾。
¹逃楚难,邹脱吴灾。
译文:穆生逃离楚国免遭日后之难,邹阳劝说吴王也脱去了祸灾。
注释:¹穆:穆生,汉代鲁人。楚元王刘交对其非常尊重,因知穆生不好酒。故每次妄会时都专为其设酸(一种低度甜酒)。后刘交的孙子刘戊即位,忘设酸,穆生知其意怠,恐遭不测,遂称病而去。
见机苦迟,二公所咍。
见机苦迟,二公¹所咍(hāi)²
译文:而我却见机苦迟,二位定会讥笑书生愚呆。
注释:¹二公:指穆生、邹阳二位。²咍:笑。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骥不骤进¹,麟何来哉!
译文:良马不会骤进求用,出非其时麒麟又何必出来?
注释:¹骤进:速进。
星离一门,草掷二孩。
星离¹一门,草掷二孩²
译文:一家人星散各处,仓促间也没安排好二孩。
注释:¹星离:如天星分散,形容骨肉分离。²二孩:指李白的孩子平阳、伯禽。
万愤结缉,忧从中催。
万愤结缉¹,忧从中催。
译文:悲愤万端郁结胸中,忧历不已令人伤怀。
注释:¹结缉:郁结不解。
金瑟玉壶,尽为愁媒。
金瑟¹玉壶²,尽为愁媒。
译文:弹琴饮酒,又怎能解愁?
注释:¹金瑟:精美的瑟。²玉壶:玉制的酒壶。
举酒太息,泣血盈杯。
举酒太息,泣血盈杯。
译文:举杯长叹,杯中斟满的分明是血泪之酒。
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台星再朗,天网¹重恢²
译文:崔大人台星高照,网开一面您高抬贵手。
注释:¹天网:法网。²恢:宽大。
屈法申恩,弃瑕取材。
屈法申恩¹,弃瑕(xiá)取材。
译文:放宽刑罚法外开恩,不计过失让我重新得救。
注释:¹屈法申恩:放宽刑罚,弃小过重大节。
冶长非罪,尼父无猜。
冶长非罪,尼父¹无猜。
译文:公冶长无罪,孔仲尼信任依旧。
注释:¹尼父:孔子的尊称。
覆盆傥举,应照寒灰。
覆盆¹(tǎng)举,应照寒灰²
译文:让倒扣的盆子重见天日,我死灰复燃依然抖擞。
注释:¹覆盆:反扣的盆子。覆盆倘举,希望能够重见天日,昭雪冤狱。²寒灰:死灰。

  李白创作此诗时正处于危难的境地,他因为皇室政治突变而被送入死牢。他在诗中用四言的句式与大量的典故说明自己跟随永王完全是为了平灭叛乱,并恳请当时的宰相崔涣能够理解他的做法,免除自己的罪名。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十六句为第一部分,诗人运用神话传说作比喻,写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国土板荡,生灵涂炭,自己也蒙冤入狱。“共工”以下八句,概括出安史之乱造成严重局面,有如凶神恶煞摧折天柱,鲲鲸鱼龙兴风作浪,战乱中生灵涂炭,玉石俱焚。“仰希”以下四句,盼望早日平定叛乱,解民倒悬。连用了李广射石、鲁阳挥戈的典故,非常切合当时冠军平叛战争紧急而艰苦的形势。“邹衍”以下四句,暗喻自己尽忠保国反而蒙受冤狱。诗人不敢正面抗争,而以邹衍含冤、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和自己的“微诚不感”,身陷囹圄的悲惨遭遇作鲜明对照,委婉曲折地表达悲愤的心情和希望对方为之昭雪的意愿。

  中间十二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慨叹自己未能效法先贤见机行事,及时引退,以致蒙受屈辱,备尝铁窗系囚之苦。“苍鹰”以下四句,将当时法律烦酷、狱吏森严和贤才凋敝、朝政衰败现象对比出之,讽喻之意,言外可见。“斯文”以下八句,惋惜自己没有能及时隐退。其中“斯文未丧,东岳岂颓”两句是借孔子来比喻朝中贤臣。接着以穆生和邹阳两位先哲因能见机而退,终于摆脱灾难的事迹,对照自己的困境,发出“二公所咍”之叹。感叹之余,颇含愧悔之意。“骥不骤进”,典出宋玉《九辩》,“麟何来哉”典出《家语·辩物篇》。李白用此二典一方面是表白自己出山从政本意是出于爱国,并不是趋炎附势、搞政治投机;另一方面也是痛惜自己参加永王幕府不是时候,触犯了当局。

  最后十六句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诗人联系家庭妻离子散的悲惨情况,表达自己内心深沉的哀愤和忧愁;同时也表达了对崔涣的希望。“星离”八句,抒写变乱中家室离散,内心如焚的情景。李白在浔阳狱中时,其妻宗氏在豫章(今南昌),女平阳,儿伯禽流落穆陵关(今山东沂山北),其他亲戚也散于各地,所谓“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万愤词投魏郎中》,就是当时境遇的写实。这使他十分忧愤,因此即使有金瑟奏乐,玉壶斟酒,也只能成为忧愁的媒介物。“台星”八句,则希望崔涣等朝廷大臣执法量刑,宽大为怀,能为自己昭雪伸冤,使自己这块有瑕之材,为李唐王朝效力;使自己这堆覆盆下的寒灰,能再沐三光,重新燃烧发热。

  作者在诗中以大量典故申诉自己的冤情,这是此诗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全诗用典二十来处,举凡古代神话、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成语警句等,莫不拈以为诗,而且都显得十分精确贴切。

  叙事简洁,抒情委婉,两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是此诗的第二个艺术特色。诗中以“见机苦迟”四字表达自己懊悔就李璘之辟入幕,并以穆生、邹阳的故事来反衬,联系自然,显得十分真实,没有丝毫虚伪做作。诗写个人遭遇时,联想到一家离乱的悲惨处境,用“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两句来概括,既洗练简明,又婉转悱恻,催人泪下。紧接着“万愤”一下六句继以强烈的抒情,倾吐自己内心的悲愤忧愁,已达到饮食奏乐“尽为愁媒”的地步。其忧愤之深,可以想见。简洁的叙事结合强烈的抒情,使此诗具有感人肺腑的魅力。

  全诗感情悲愤,沉郁典雅,节奏急促,用典切当,在李诗中较为少见,体现了李白诗歌风格的另一侧面。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47-253

shàngcuīxiàngbǎiyōuzhāng

bái tángdài 

gònggōng tiānwéizhōngcuī 
kūnjīngpēndàng yángtāoléi 
lóngxiànrén chénghuòtāi 
huǒfénkūnshān shíxiàngduī 
yǎnglín bǎoyánwēi 
jiànshíkāi huīhuí 
zōuyǎntòng yànshuānglái 
wēichénggǎn yóuzhíxiàtái 
cāngyīngjué dāncuīwéi 
háoshèngdiāo wángfēngshāngāi 
wénwèisàng dōngyuètuí 
táochǔnán zōutuōzāi 
jiànchí èrgōngsuǒhāi 
zhòujìn línláizāi 
xīngmén cǎozhìèrhái 
wànfènjié yōucóngzhōngcuī 
jīn jìnwèichóuméi 
jiǔtài xuèyíngbēi 
táixīngzàilǎng tiānwǎngchónghuī 
shēnēn xiácái 
chángfēizuì cāi 
péntǎng yìngzhàohánhuī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子¹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²为女³(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¹⁰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¹¹也。婴儿非有知也,待¹²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¹³欺之,是¹⁴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¹⁵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¹⁶。”遂¹⁷(pēng)¹⁸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注释:¹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市集市。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²顾反:等到回来。反:同“返”,返回。³女:同“汝”,你的意思。⁴杀:宰。⁵彘:猪。⁶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适:往、回去。⁷欲:想要。⁸止:阻止。⁹特:只、仅、独、不过。¹⁰戏:开玩笑。¹¹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¹²待:依赖。¹³子:这里是第二人称尊称“您”的意思。¹⁴是:这。¹⁵而:则,就。¹⁶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¹⁷遂:于是,就。¹⁸烹:烹饪,煮。

  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zēngpēngzhì

hánfēi xiānqín 

    zēngzhīzhīshì suízhīér yuē  huán fǎnwèishāzhì  shìshìlái zēngzhìshāzhī zhǐzhīyuē  yīngérěr  zēngyuē  yīngérfēi yīngérfēiyǒuzhī dàiérxuézhě tīngzhījiào jīnzhī shìjiào  érxìn fēisuǒchéngjiào  suìpēngzhì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清明¹天气醉游郎。莺(yīng)²儿狂³。燕儿狂。翠盖红缨(yīng),道上往来忙。儿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pèi),缕(lǚ)金裳。
译文:晴朗的天气陶醉了外出游玩的少年郎。黄鹂和燕子都肆意地飞舞。车马和行人在大道上往来匆忙。还记得我们在垂柳下相逢,戴着雕刻的玉佩,穿着整齐精致的衣裳。
注释:¹清明:清澈明朗。元稹《西县驿》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缭乱花。²莺:黄鹂的别称。³狂:作毫无拘束讲。⁴翠盖:装饰有翠羽的车盖,用来泛指华美的车辆。⁵红缨:用红色的丝线或绳子做的装饰,常为帽子。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què)¹,泪千行。
译文:春光还是以前的春光,桃花和李花依旧飘香,浅白深红的花争斗着自己新的妆颜。可我伤感那个爱惜花朵的人已经看不到了。我唱一首歌,留下数行的泪。
注释:¹阕:量词,歌曲或者词一首称之为一阕。

jiāngchéng ·qīngmíngtiānzuìyóuláng

qínguān sòngdài 

qīngmíngtiānzuìyóuláng yīngérkuáng yànérkuáng cuìgàihóngyīng dàoshàngwǎngláimáng xiāngféngchuíliǔxià diāopèi jīncháng 
chūnguāngháishìjiùchūnguāng táohuāxiāng huāxiāng qiǎnbáishēnhóng dòuxīnzhuāng chóuchànghuārénjiàn què lèiqiānháng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却说玄德¹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yè),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²。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fù)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注释: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顾,拜访。¹玄德:即刘备(161—223),字玄德,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在小说中,刘备和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是结义兄弟。²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春秋时期齐桓公想去看一个小臣,亲自去了三次都没见到。旁人劝他不要去了,他不听,第五次才终于见到。东郭野人,就是齐桓公要见的那个小臣。反,同“返”。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¹。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²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注释:¹隆中:地名,在今湖北襄阳,诸葛亮曾经隐居于此。一说在今河南南阳。²犹然:仍然。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¹
注释:¹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¹,头戴纶(guān)²,身披鹤氅(chǎng)³,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zhòu),涿(zhuō)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nǎn)。”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miù)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¹⁰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¹¹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¹²而告曰:“汉室倾颓¹³,奸臣窃命¹⁴,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qì)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¹⁵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¹⁶,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¹⁷,此诚¹⁸!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¹⁹。荆州²⁰北据汉、沔(miǎn)²¹,利尽南海²²,东连吴会(kuài)²³,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²⁴,非其主不能守:是殆(dài)天所以资将军²⁵,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²⁶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zhāng)暗弱²⁷,民殷²⁸国富,而不知存恤(xù)²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³⁰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³¹,西和诸戎³²,南抚彝(yí)、越³³,外结孙权,内修政理³⁴;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³⁵,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³⁶,百姓有不箪(dān)食壶浆³⁷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³⁸。”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³⁹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sè),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
注释:¹冠玉: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这里形容男子貌美。²纶巾: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³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⁴胄:帝王或贵族的后代。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⁵审:明白,知道。⁶愧赧:因羞惭而脸红。⁷恨:遗憾。⁸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司马徽(字德操)、徐庶(字元直)都曾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⁹曲:敬辞,表示对方降低身份。¹⁰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¹¹开:启发。¹²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屏,使回避。促,靠近。¹³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衰败。汉室,指汉朝。倾颓,衰败。¹⁴奸臣窃命: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篡夺国家权力。¹⁵董卓造逆:指董卓杀死少帝刘辩一事。¹⁶袁绍:汉末的冀州牧(州长官),占有冀、青、并、幽四州(今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北部一带)。公元 200 年袁绍率领几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只有几万兵力,但是用计谋打败了他,史称“官渡之战”。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¹⁷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¹⁸诚:确实。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孙权继承父(孙坚)兄(孙策)之业,占据江东(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说“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吴国地势险要,民众归附。¹⁹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图,谋取。²⁰荆州:古代州名。汉代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²¹汉、沔:汉水、沔水,这里指汉水流域。²²利尽南海:意思是一直到南海的收益都能得到。南海,泛指南方近海的地方。²³吴会:吴郡和会稽郡的合称,今江苏长江以南部分和浙江北部。²⁴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兵家都要争夺的地方。²⁵是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大概是天拿来资助将军的。殆,大概。资,资助、供给。²⁶高祖:指刘邦。²⁷刘璋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²⁸殷:富庶。²⁹存恤:爱惜,体恤。³⁰总揽:广为延揽。³¹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³²戎:古时对我国西部民族的称呼。³³彝、越:指我国南部民族。³⁴政理:政治。³⁵宛、洛:今河南南阳和洛阳。这里指中原地区。³⁶秦川:秦国故地,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³⁷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³⁸惟将军图之:希望将军考虑这些建议。惟,希望。图,考虑。³⁹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席站立,表示敬意。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豫州¹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注释:¹豫州:这里代指刘备,他曾当过豫州牧。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zhǔ)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¹
注释:¹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指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无法脱身归隐,最后病逝在五丈原。丁宁,同“叮咛”,再三嘱咐。五丈原,在今陕西宝鸡岐山。

1、关羽和刘备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关羽劝说刘备不要再去拜访诸葛亮了,刘备坚决的态度表现了他思贤如渴的诚心和实意。

2、如何理解“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表现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谦恭和诚意。

3、作者多次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谦恭态度,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写出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和态度,另一方面从侧面交代了诸葛亮的“不俗”。

4、诸葛亮为什么称刘备为“俗客”?
诸葛亮故意称刘备为“俗客”,是为了再次对刘备进行考验。

5、“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诸葛亮用“美玉”比喻司马德操和徐元直,用“顽石”来比喻自己,表现了他谦逊的品德。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哪些策略?
本题运用文段内容概括法。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三条策略:一是曹操势力大,不可与之抗争;二是团结孙权,作为后援;三是夺取荆、益二州,见机行事,成就大业。

7、刘备“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的诚恳态度和真心实意。

8、如何理解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
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包含着对日后的打算,也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格。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