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帘深,妆阁小。曲径明花草。风声约雨,暝色啼鸦暮天杳。染眉山对碧,匀脸霞相照。渐更衣对客,微坐自轻笑。
醉红明,金叶倒。恣看还新好。莹汪粉泪,滴烁波光射庭沼。犀心通密语,珠唱翻新调。佳期、定期、定约秋了。
画帘深,妆阁小。曲径明花草。风声约雨,暝色啼鸦暮天杳。染眉山对碧,匀脸霞相照。渐更衣对客,微坐自轻笑。
醉红明,金叶倒。恣看还新好。莹汪粉泪,滴烁波光射庭沼。犀心通密语,珠唱翻新调。佳期、定期、定约秋了。
吕渭老

吕渭老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 1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chóu)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¹接长筵(yán)
译文: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
注释:¹守岁:旧时民间于除夕之夜,一家团坐,饮酒笑乐,通夜不眠,称为“守岁”。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译文: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suìchúhuìchéngzhāngshàozhái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chóutōngjiāhǎo xiāngzhījiànrán 
míngcuīhuàzhú shǒusuìjiēchángyán 
jiùméihuāchàng xīnzhēngbǎijiǔchuán 
xíngsuíchù jiànniánnián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长林¹众草入秋荒²,独有幽姿(zī)³晚香。
注释:¹长林:指大片的树林,广阔的树林。²荒:荒芜。³幽姿:谓清幽秀美的姿态。⁴逗:此处有散发、溢出之意。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每向风前堪寄傲(ào)¹,几因霜后欲留芳。
注释:¹每向句:谓秋兰即使在风中亦傲骨挺然,不屈服。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名流¹赏鉴(jiàn)还堪佩²,空谷³知音品自扬
注释:¹名流:指文人雅士,有名望的人。²佩:古人多有佩戴兰花以示清雅、以求吉祥的习惯。³空谷:犹言深谷。⁴扬:昂扬,张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一种孤怀¹千古在,湘江词赋(fù)奏清商²
注释:¹孤怀:谓清高孤傲的情怀。²湘江句:谓屈原流放于湘江畔所作的兰橘颂歌,一直付诸乐律,传唱至今。清商:古五音之一,商声。后则以之指各种乐曲。
向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是谓其品操高洁,风姿清雅,历来诗家吟诵者甚多。静诺此诗,一承前辈诗人旨趣,对兰草的清香傲骨,雅姿洁品作了进一步的阐扬。当然,诗言其志,内中自然寄托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说诗人以兰自况,亦无不可。至少我们可以认为,诗人爱兰,爱得很深沉很真挚,犹如千余年前楚三闾大夫屈原那样。这便是诗人的心声。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敦煌¹太守²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³
译文:敦煌郡的太守既才且贤,郡中太平无事高枕而眠。
注释:后庭:内室。¹敦煌:唐郡名,地处河西走廊西风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²太守:即郡太守,地方行政长官。³高枕眠:高枕而眠,指对所理之事无忧无虑,十分放心。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qì)¹里人种田。
译文:太守到来高山涌出泉水,黄沙地上农人安心种田。
注释:¹碛:沙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敦煌耆(qí)¹鬓皓然²,愿留太守更五年³
译文:敦煌白发老人年高望重,衷心挽留太守连任几年。
注释:¹耆旧:年高望重之人。²鬓皓然:鬓发雪白。皓,白。³更五年:即连任。唐制,地方官五年而任满。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¹置酒张锦筵(yán)²
译文:城头月儿东升星斗满天,后庭早已排下豪华酒筵。
注释:¹曲房:即题目所说“后庭”。²锦筵:精美豪华的酒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jì)¹插金钿(diàn)²
译文:美女浓妆艳抹容颜正美,侧垂高高发髻头插金钿。
注释:¹侧垂高髻:高挽发髻,垂向一旁,似为当时流行发式。²金钿:金制的首饰。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醉坐藏钩¹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²边。
译文:醉坐烛前玩起藏钩之戏,不知钩儿藏在哪个地方?
注释:¹藏钩:古时的游戏。以一钩藏在数人之手,由当局者猜射。²若个:哪个。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为君手把珊瑚鞭(biān)¹,射²得半段黄金钱³,此中乐事亦已偏
译文:为您手中握起珊瑚之鞭,带着醉意射中半段金钱,其中乐趣奇特难言!
注释:¹珊瑚鞭:以珊瑚为装饰的马鞭。²射:猜度。³半段黄金钱:似指金钩。⁴偏:奇特。

  前一部分六句着重颂扬敦煌太守的政绩。从三个角度写。前两句从太守自身角度写。首句直接点出颂扬对象及他的才能和贤德,即才德兼备。次句既用“郡中无事”写辖境地方太平,又以“高枕眠”写太守从容自如,举重若轻,其中又颇含高士的雅致,从而以具体形象补足上句“才且贤”。从“太守到来山出泉,黄沙园里人种田”两句所勾划的和平劳动、安后乐业的图景中,可以看到太守的政绩是卓著的,他又是怎样的“才且贤”,这是从政治角度写的。后两句从百姓反映的角度写。诗人着意选取了那些富有代表性的人物:“敦煌耆旧”,写他们对太守的看法。他们饱经沧桑,有丰富的阅历,有前后的比较,是敦煌历史发展的见证人,能够获得他们的衷心拥戴,对太守的政绩无疑是个极有力的烘托。通过以上六句层次分明、周到而又得体的赞扬,敦煌太守的“才且贤”已被写得十分突出。

  诗的后半部分写后庭酒筵场面。也分别从各个方面来铺写。先写酒筵的环境:月出城头,星斗满天的良宵。次写写席间陪酒的美女,着重写她们打扮的艳美,以衬托“锦筵”二字。而醉后游戏场面写得很细致,很有兴味;最后以“此中乐事亦已偏”作总的归结。这段描写,既注意到酒筵的时间顺序,又注意到酒筵的各个方面;筵前的气氛轻松恰悦,筵中和醉后写得气氛热烈。诗人经历了长途跋涉来到敦煌,在这样一个塞外晴朗的月夜,参加了这样一个筵会,因而诗人的心情是极欢快的。

  岑参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当地人民安居乐业而欣慰的感情,也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的劳动人民是怎样地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但诗人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太守到来”。地方官的能政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固然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民的劳动,诗人这里的称颂未免有过份之处。而且,把后幅描绘的花团锦簇的酒笼与前幅“黄沙破里人种田”相对照,就表现了作者阶级意识的流露。

参考资料:
1、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95-96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81-184

dūnhuángtàishǒuhòutíng--céncān

dūnhuángtàishǒucáiqiěxiánjùnzhōngshìgāozhěnmián

tàishǒudàoláishānchūquánhuángshārénzhǒngtián

dūnhuángjiùbìnhàorányuànliútàishǒugèngnián

chéngtóuyuèchūxīngmǎntiānfángzhìjiǔzhāngjǐnyán

měirénhóngzhuāngzhèngxiānchuígāochājīndiàn

zuìzuòcánggōuhóngzhúqiánzhīgōuzàiruòbiān

wèijūnshǒushānbiānshèbànduànhuángjīnqiánzhōngshìpiān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zé)¹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qiáo)²
译文:大片江山都处于战火之中,百姓们又如何能谋得安稳幸福的生活?
注释:¹泽国:水乡。²樵苏:樵:砍柴。苏:割草。指日常生计。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译文:请君千万别再提封侯的事了,这个功名背后不知道得沾染多少将士的鲜血!

hàisuìgǎnshì

cáosōng tángdài 

guójiāngshānzhàn shēngmínqiáo 
píngjūnhuàfēnghóushì jiànggōngchéngwàn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西津¹江口月初弦(xián)²,水气昏昏上接天。
译文:西津江口,一钩初月天上悬;江中水气,迷迷蒙蒙上接天。
注释: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原在长江之中,后因砂土堆积,清末已与长江南岸相连。宋卢宪《嘉定镇江志》卷六:“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今地处江苏镇江西北。¹西津:指西津渡,润州(今江苏镇江市)西面之渡口,在今镇江西北九里,与金山隔水相望,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²初弦:又叫上弦。农历每月的初八、初九时,月亮缺上半,故称“上弦”。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清渚(zhǔ)¹白沙²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译文:清江水,白沙滩,模糊一片难分辨,只有点点灯火,分明是渔船。
注释:¹渚:水边的小块陆地,此处指水。²沙:指沙滩。

  金山是江南名胜,地处今江苏镇江西北。原在长江中,后因砂土堆积,到清末便与长江南岸相连。据宋人周必大说,此山大江环绕,每风起浪涌时,其势欲飞动,故南朝时人称“浮玉山”(见《杂志》)。唐时有裴姓头陀于江边拾得黄金数镒,因改名金山。

  此诗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优美图景,十分清丽。前半部分是并列的两句,分写江上的明月和蒙蒙的水气。西津在镇江西北九里,与金山隔水相望,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诗人站于金山之颠,西向遥望,只见一轮新月,悬于西津渡口之上;江上水气,非烟非雾,正冉冉升起,几与天接。烟水迷蒙,使皎皎明月也蒙上了-层淡淡的云翳。这两句明暗交错,上下相对,不仅使画面具有明显的层次,而且避免了色调上的不和谐。“西津江口”四字,既点明“晚眺”方向,又划定了所见景色的区域。“月初弦”三字也有双重功用,既是写景,又是记时这种借星月在天空中位置移动和形状变化来点明时间的手法,古人诗中常用,远如曹植的《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近如唐代刘方平的《夜月》:“北斗阑干南斗斜。”机杼正自相同。

  诗的后半部分是相对的两句。“清渚”、“白沙”,则写出了月下之景。“清渚白沙茫不辨”是承前一句“水气昏昏上接天”而来。白天从金山眺望西津渡,对岸景物是可以看清的,唐代诗人张祜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题金山寺》)之句;但此时既已入夜,又有水气,诗人眺望的结果只能是“茫不辨”了。“只应灯火是渔船”作一转折:尽管对岸清渚、白沙,望去茫茫一片,但透过水气,还能看到江上灯火,隐现明灭,诗人因此判断道:那一定是对岸的渔船了。诗人在这两句中运用了反接法,便使诗句显得摇曳生姿,别具风调,比前两句的平叙景色更引人入胜。元人刘壎在《隐居通议》中说:“作绝句,当如顾恺之啖蔗法,又当如饮建溪龙焙。”也就是说,绝句不能“虎头蛇尾”,而要“渐入佳境”。这首《金山晚眺》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此诗脱胎于张祜的七绝《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只要稍加比较,就能看出秦观诗至少在三个方面与张祜诗相同:一,时间和地点相同,都是写镇江江面的夜间景色;二,描写手法相同,一用“潮落”、“斜月”来暗示时间的推移,一用“月初弦”来点明时间;三,境界相似,秦观诗中的“只应灯火是渔船”是化用了张祜诗的“两三星火是瓜洲”以及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由此可见秦观这首诗的出处。但张祜诗明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属触景生情,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夜不成寐的情形,而秦观诗没有直接抒写诗人的情感,而是将情感蕴涵在所描写景物之中,景中含情。这又是二者的同中之异。

参考资料:
1、 王兴康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15-616
2、 陶文鹏.宋诗精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95-435

jīnshānwǎntiào--qínguān

西jīnjiāngkǒuyuèchūxiánshuǐhūnhūnshàngjiētiān

qīngzhǔbáishāmángbiànzhǐyīngdēnghuǒshìch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