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门启日临墀,凤历初陈鹤驾移。卫士分行旗影杂,官僚双引佩声迟。
文华门启日临墀,凤历初陈鹤驾移。卫士分行旗影杂,官僚双引佩声迟。
万年正朔遵先纪,一代规模陋汉仪。海岳又开新泰运,愧无鸿笔颂重熙。
万年正朔遵先纪,一代规模陋汉仪。海岳又开新泰运,愧无鸿笔颂重熙。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楚子¹伐陆浑(hún)之戎²,遂至于雒(luò)³,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观楚子。楚子问鼎(dǐng)之大小轻重焉。
译文: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注释:王孙满: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对:回答。¹楚子: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²陆浑之戎:古戎人的一支。也叫允姓之戎。原在秦晋的西北,春秋时,被秦晋诱迫,迁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流域),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为晋所并。³雒:指雒水,今作洛水。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⁴观兵: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⁵疆:边境。⁶定王:襄王的孙子,名瑜,周朝第二十一位王,公元前606年至前586年在位。⁷观:慰观。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对曰:“在德不在鼎¹。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²物,贡³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¹⁰。螭(chī)(mèi)¹¹(wǎng)(liǎng)¹²,莫能逢之。用¹³能协¹⁴于上下,以承天休¹⁵。桀(jié)有昏德¹⁶,鼎迁于商,载祀(sì)¹⁷六百。商纣(zhòu)暴虐(nüè),鼎迁于周。德之休明¹⁸,虽小,重也。其奸回¹⁹昏乱,虽大,轻也。天祚(zuò)²⁰明德²¹,有所厎(dǐ)²²。成王²³定鼎²⁴于郏(jiá)(rǔ)²⁵,卜世²⁶三十,卜年²⁷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即使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即使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注释:¹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反映他对王权的觊觎。²图:画。³贡:把物品进献给天子。⁴金:指青铜。⁵九牧:即九州。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贡金九牧,是“九牧贡金”的倒装,犹言天下贡金。⁶铸鼎象物:用九州的贡金铸成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⁷百物;万物。⁸备:具备。⁹神奸:鬼神怪异之物。¹⁰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¹¹螭魅:也作“魑魅”。传说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¹²罔两:传说中河川里的精怪。¹³用:因。¹⁴协:和协。¹⁵休:荫庇,保佑。¹⁶昏德:昏乱的行为。¹⁷祀:年。与“载”同义。¹⁸德之休明:犹言德若休明。休明,美善光明。¹⁹奸回:奸恶邪僻。²⁰祚:赐福,保佑。²¹明德:美德。这里指明德的人。²²止:限度,极限。²³成王:周成王。²⁴定鼎:定都。九鼎为古代传国的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²⁵郏鄏:地名。周王城所在,在今河南洛阳市西。²⁶卜世:谓预卜周朝能传至几代。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灼开的裂纹来预测未来吉凶。世,父子相继为一世。²⁷卜年:谓所得之年。

  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争霸,野心家代不乏人。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经过长期的争斗,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自以为羽翼已丰,耀武扬威地陈兵于周天子的境内,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试图取而代之。周大夫王孙满由楚庄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他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妙论,摧挫打击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后世以“问鼎”比喻篡逆野心。

  历史发展到鲁宣公的时候,周王的权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地处荒蛮的南楚日渐强大。于是,楚庄王出兵北伐伊川境内的陆浑之戎,顺势移兵洛邑,居然在周王室境内进行军事演习,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周定王敢怒而不敢言,忍气吞声,还不得不派自己的大夫王孙满去慰劳。见面后,楚庄王竟然连一句寒暄的话都没有,劈头盖脸就问鼎之大小轻重。这个楚庄王凭着自己的军事实力,飞扬跋扈,气势汹汹,蛮横无礼,蔑视周定王,对其欲取周室而代之的野心毫不掩饰。王孙满忠诚而睿智。他的回答从容不迫而隐含凌厉。全篇故事便在“霸”与“德”的矛盾中展开。两个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王孙满的回答,从“德”、“天”二字入手。先从“德”字出发,以“德”抗“霸”,一语击破楚庄王的问鼎野心:“在德不在鼎。”立论如金石,坚不可摧。接下来,以夏、商、周的历史变迁为鉴,有根有据地讲述了鼎的来历和几易其主的过程,用以说明有德的君主才配有九鼎,才会拥有天下。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摧挫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霸”而无“德”,你还不配问鼎。鼎随德迁,那么如今周德如何?还没等愚昧的楚庄王醒过神来,王孙满妙转机杼,又搬出个“天”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周王朝的命数是天定的,天命难违,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王孙满的答话,无一句直接指说楚庄王,却无一语不在谴责他,既狠击其心,又死封其口。条理严密,涵蓄有力,与楚庄王的凶蛮直率形成鲜明对比。

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金鱼玉带¹罗襕(lán)²扣,皂(zào)盖朱幡(fān)³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译文:自己身着绮罗袍,腰扣玉带,佩带着鲤鱼状的金符,出行黑色车盖、红色旗帜,位与五侯同列。疆域虽大,河山虽壮,却全在我的笔尖掌握。正当得意之秋,分减帝王之忧,乃是宰相不该忘的职志。
注释:喜春来:曲牌名。金鱼:形状如鲤鱼的金符,标志官阶的一种佩饰。¹玉带:用玉装饰的官服腰带。²罗襕:绮罗袍,元朝以丝罗制的官服。³皂盖朱幡:黑色车盖红色旗帜,高官出行的仪仗。⁴列五侯:位与五侯同列。“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爵位。⁵得意秋:称心得意的岁月。⁶分破:分减、减少。元人口语。

  这是一首豪气快意的小令,前两句先通过服饰、车马表明自己身居高位;接下来再正面抒发自己气吞山河的气势,以及辅佐帝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曲写得气势非凡,一气贯通。

  开篇两句呈现出一种华丽的贵胄之气和踌躇满志之态。“金鱼玉带罗襕扣”是从衣饰显示出其品阶,显然伯颜此时已身居高位,位列五候,甚是尊贵。他所佩戴的金鱼鱼符,所系的玉饰腰带,所穿衣服的扣子,无一不是达官贵人特有的佩饰,昭示着他们的门第身份和地位。

  “皂盖朱幡列五候”,写的是其仪仗车饰,显示其位高权重。古代高官出行往往用黑色的车盖,红色的旗帜,即“皂盖朱幡”。元代并无裂地封侯之制,此处用“列五侯”来表明他身处高官显贵之列。

  位高者权也重,对江山社稷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写的就是这层意思。疆域虽大,河山虽壮,却全在俺笔尖掌握。有一种站在河山之巅,俯瞰中华大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的豪气。将河山之重与笔尖之轻相提并论,有举重若轻的洒脱与优游感。

  “得意秋,分破帝王忧”的结句将作者的志得意满和豪气干云演绎到极致。据说作此小令之时,伯颜已率师攻破建康,与其他两路元军会师临安,南宋幼主已降。此时,正是伯颜建功立业的得意之秋。此句实际上是作者自明心志,建功立业并非是要图谋个人荣华,而是要为帝王分忧,其胸怀天下,高瞻远瞩的气魄令人感佩,难怪他病卒后,谥“忠武”。

  这首小令朴实、飘逸,有豪迈之气,其中“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之句颇有宏大气象。前几句极言其“武”,英武和事功兼备。后面一句点题,表明其“忠”。

参考资料:
1、 墙峻峰等注评.元曲三百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25-26页

zhōngchūnláijīndàiluó--yán

jīndàiluólánkòuzàogàizhūfānlièhóushānpànduànzàiǎnjiāntóuqiūfēnwángyōu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
凤飞九千仞(rèn)¹,五章²备彩珍。
译文:<span style="color:#660000;">凤凰从九天之上下来,身上五彩缤纷。
注释:<span style="color:#660000;">凤凰从九天之上下来,身上五彩缤纷。
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xián)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译文:它衔着瑞书来到长安,却一无所获,失望而归。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横绝¹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译文:它又周游四海,也都无所遇,没有知音。
注释:¹横绝:横越;横度。
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吾营紫河车¹,千载落风尘。
译文:我流落于风尘之中,且炼此紫河车之仙药。
注释:¹紫河车:道家称修炼而成的仙液。色紫,谓服之可长生。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译文:此药深藏在大海和深山之中,我为采铅便来至清溪之滨。
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
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
译文:登上大楼山,举首眺望仙人。
羽驾灭去影,飚车绝回轮。
羽驾灭去影,飚(biāo)¹绝回轮。
译文:可是仙人在哪里?他们的羽驾云车一去无回,不见踪影。
注释:¹飚车:指传说中御风而行的神车。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尚恐丹液迟,志愿¹不及申。
译文:我恐炼丹已迟,求仙的愿望来不及实现。
注释:¹志愿:志向和愿望。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
译文:但悲镜中白发已衰,羞对仙人。
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译文:人间盛开的桃李花,并不能常开不衰。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¹亲。
译文:惟有到天上的清都仙境,才能与韩众一样的仙人一样与天同寿,永驻青春。
注释:¹韩众: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出自《楚辞·远游》。
华月当秋满,朝英假兴同。
华月¹当秋满²,朝英³假兴同
译文:秋天面对满月,月亮照耀着早上的盛开的花朵,好像和我的兴致一样。
注释:酌(zhuó):此处指饮酒、喝酒。¹华月:比喻皎洁的月亮。²满:此处指满月,圆月。³英:花朵。⁴同:一样,相同。
净林新霁入,规院小凉通。
¹林新霁(jì)²入,规院³小凉通。
译文:月光洒入雨后空气明净的树林,幽静的禅院格外凉爽。
注释:¹净:幽静。²新霁:形容雨雪后初晴的景象。霁,形容雨后或雪后转晴或怒气消散。³规院:形容守戒静修之所,也指禅院。⁴凉:凉爽。
碎影行筵里,摇花落酒中。
¹影行筵(yán)²里,摇花落³酒中。
译文:斑驳摇曳的影子往来于筵席间,落花掉入酒水中。
注释:¹碎:斑驳。²筵:泛指筵席。³落:掉入。
消宵凝爽意,并此助文雄。
¹宵凝爽意²,并此助³文雄。
译文:享受夜晚的凉爽之意,借此帮助写文下诗文。
注释:¹消:享受。²爽意:形容心情舒畅。这里指凉爽之意。³助:帮助,帮忙。

fèngjiānlínyuèqīngzhuó--wángwān

huáyuèdāngqiūmǎncháoyīngjiǎxìngtóngjìnglínxīnguīyuànxiǎoliángtōng

suìyǐngxíngyányáohuāluòjiǔzhōngxiāoxiāoníngshuǎngbìngzhùwénxióng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¹,客²吴越、齐赵间。 李邕(yōng)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注释:¹振:通“赈”救济。²客:客居、漂泊。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¹庙及郊,甫奏²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³文章,擢(zhuó)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zhòu)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dài)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hè),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译文: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注释:¹飨:供奉鬼神、祭祀。²奏:呈献。³试:考试。⁴世:代。⁵迨:到,等到。⁶窃:私下。⁷故事:旧业,祖业。⁸虽:即使。⁹其:难道。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¹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²三川。肃宗立,自鄜(fū)州羸(léi)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³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guǎn)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jì)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jié)激,违忤圣心。陛下赦(shè)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译文: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临时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后来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左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琬,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琬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可是他的性情有些傲慢。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罪当百死的我,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这样皇帝从此很少和录用人才了。
注释:¹会:恰逢。²避走:逃到……避难。³亡走:逃奔,逃到。⁴上谒:通名进见尊长,此指进见皇上。⁵布衣:平民。⁶细:小,轻微。⁷解:怒气消解。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时所在¹寇夺,甫家寓²(fū),弥年³艰窭(jù),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biǎn)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¹⁰¹¹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yí),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yí)。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kuí)间。因客耒阳。令尝馈(kuì)牛炙(zhì)白酒,大醉,一昔¹²卒,年五十九。
译文: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穿衣服,而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
注释:¹所在:到处。²寓:寄居。³弥年:经年;终年。⁴再:第二次。⁵表:上表推荐。⁶以:因为。⁷世旧:世代交谊。⁸或:有时。⁹乃:竟然。¹⁰中:内心,心中。¹¹衔:怀恨。¹²昔:夜。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甫放旷不自检¹,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²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³,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译文: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注释:¹自检:自我约束检点。²尝:经历。³伤时挠弱: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