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禅房好竹林,不辞迢递度遥岑。山僧认得曾来客,祗是鬅鬙雪满簪。
为爱禅房好竹林,不辞迢递度遥岑。山僧认得曾来客,祗是鬅鬙雪满簪。

zhòngyóuyún--wángào

wèiàichánfánghǎozhúlíntiáoyáocénshānsēngrèncéngláizhīshìpéngsēngxuěmǎnzān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7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孤城铁瓮(wèng)¹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²
译文:孤零零的镇江城被四围的青山环绕,秋日登高,在北固山峰顶,迎着高爽的秋天,坐看落日余晖。
注释: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¹铁瓮:镇江城的别名。²落晖:夕阳。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眼见长江趋(qū)¹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奔流,一直流向大海,青天白云却似乎向西飞驰。
注释:¹趋:快步向前。

  秋高气爽,夕阳西下,正是登山游览的极好时刻。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镇江城北,登上北固山头,坐下来,要好好欣赏一番这江畔山城的壮丽景色。

  山城全貌历历可见。四面高山环绕,孤城坐落其中,简直就像陷在瓮底一样。人们把镇江称作“铁瓮”,真是名不虚传。最壮观的还是北面的大江。万里长江千回百转奔向东方,到这里已临近漫漫征途的尽头,马上要做最后冲刺了。看吧,汹涌澎湃的江水,卷起滔滔大波,掠过山脚,直向大海而去。诗人注视着,凝望着,无意中一抬头,啊,头上青天正向着夕阳,向着西方飞动呢!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pǒ)¹灵鹊多谩(màn)²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凭³休共语
译文:“不可忍耐那喜鹊来叽叽喳喳的叫,都说你是最灵的,总是报告喜讯,可是你给我送来了什么啊?他一点消息都没有!再这样调戏我的感情,看我不把你捉了来,把你锁在凭子里,你还能说什么!”
注释:¹叵耐:不可忍耐。²谩:一作“漫”。 ³金凭:坚固而又精美的鸟凭。⁴休共语:不要和他说话。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比拟(nǐ)¹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凭里。欲他征夫²早归来,腾身³却放我向青云里。
译文:“本来是好心来早早给她报个喜讯的,想给她的寂寞一点安慰。可是她却把好心当作了驴肝肺!竟然把俺捉了锁进凭子。唉!她的心情俺还是理解的,不跟她计较了,但愿她的那个人早日归来,哈哈,那个时候就知道俺是好心了,就会欢天喜地的把俺放出来的。”
注释:¹比拟:打算,准备。²征夫:出远门的人。这里是指关锁灵鹊的人的丈夫。³腾身:跃身而起。

  此词舍弃了通常赋比兴手法的运用,避开了作者感情的直接抒发,却巧妙地实写了少妇和灵鹊的两段心曲。词上片是少妇语,下片是灵鹊语。全词纯用口语,模拟心理,得无理而有理之妙,体现了刚健清新、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

  有人说,这上下片之间是少妇和灵鹊的问答或对话,这说法恐怕不确。实际上倒更像二者的心理独白或旁白,这不仅从语气和清理上看,它们之间不必也不像对话;而且,早期的词是入乐的,它通过演唱者的歌声诉诸人们的听觉,以口头艺术特有的声调语气,使用独白或旁白,是易于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态势,以至于表达主题思想的。上片在于表明少妇的“锁”,下片在于表明灵鹊的要求“放”,这一“锁”一“放”之间,已具备了矛盾的发展、情节的推移、感情的流露、心理的呈现、形象的塑造,这也就完成了艺术创作的使命,使它升华为一件艺术品了。

  灵鹊报喜是中国固有的民间风俗。不过,将灵鹊的噪叫当作行人归来的预报,毕竟只是一种相沿而成的习俗、观念,它本身并不见得合理,因而也就往往难以应验。而作者采用这一习俗入词,正是觑着它的“跛脚处”而有意生发,其目的还在于表现少妇思夫不得而对灵鹊的迁怒。于是,不合理的习俗倒构成了合理的故事情节,而且也由此增强了词作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这有如点铁成金的魔棒,有此一着,顿使全词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给了两段普通的心曲以光彩、活力、生命,使词作活起来。

quèzhī ·nàilíngquèduōmàn

míng dài 

nàilíngquèduōmàn sòngcéngyǒupíng fēiláihuózhuō suǒshàngjīnlóngxiūgòng 
hǎoxīnláisòng shuízhīsuǒzàijīnlóng zhēngzǎoguīlái téngshēnquèfàngxiàngqīngyún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紫燕¹黄金瞳(tóng),啾(jiū)²
译文:紫燕这匹骏马有着黄金色的眼珠,马嘶鸣时摇动着它颈上那美丽的绿色鬃毛。
注释:摇绿騣(zōng)。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¹东。
译文:它一路奔驰,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长安洛门。
注释:¹洛门:指洛阳城门,汉代的长安城门。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少年学剑术,凌轹(lì)¹白猿公²
译文:年少时学习剑术,剑术高超,白猿公败在少年的手下,飞上枝头化为一只猿猴。
注释:¹凌轹:欺凌,辱蔑。²白猿公:这里运用了典故,越国的一名女子善于剑术,在路上遇见了一名老翁,他自称袁公,与女子比试剑术,没有胜利,而飞上树,变成了一只白色的猿猴。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珠袍曳(yè)锦带,匕首插吴鸿¹
译文:少年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
注释:¹吴鸿:宝剑,吴钩的代称。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译文:他自小一个人就有万人的英勇,如今腰间插有宝剑就更显雄风了。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托交从剧孟¹,买醉入新丰。
译文:与豪侠剧孟结为好友,二人一见如故,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
注释:¹剧孟:人名,汉代洛阳人,著名侠士。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译文:少年志气豪猛,哪怕在都市中,杯酒之间就可以结束一个人的性命。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¹
译文: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
注释:¹日贯虹:白虹贯日,形容志气威猛。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译文:只可惜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徒然死在秦宫之中。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舞阳¹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译文:像秦武阳那样的人如同死灰一样,跟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事情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注释:¹舞阳:指秦武阳,是荆轲的副手,见到秦王后特别惊恐,让秦王有所察觉。

    这首诗此诗塑造了一个剑术高超、纵横江湖的少年侠士形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郁闷不平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显示了作者的豪侠气质。全诗情感愤恨激越,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扬厉雄健。

  开首写少年所骑骏马的神骏与装饰之豪华,“平明”写少年在白天骑马相互驱驰,在洛门东结交朋友。接着,“少年”两句写其剑术超过传说中的白猿公,突出其剑术之高超。

  接下来八句写其纵横江湖之勇猛形象。特别是“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两句,写尽了少年的豪侠形象。最后几句借荆轲刺秦事抒发内心的情感。与一般的咏叹荆轲刺秦的诗不一样的是,全诗没有出现荆轲的名字,但“缺场”的荆轲事实上是诗中的主角——诗人自己。诗人批评谋划行刺秦始皇失败的燕太子丹,是因为他没有给荆轲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展身手的条件,反倒找来一个进入秦宫就面如死灰的秦舞阳,帮了倒忙,给剑客造成干正事的掣肘。

  这种批评正好表现出诗人渴盼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首诗虽然有郁闷与不平,但依旧是那种扬厉雄健的风格,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豪侠气质。

参考资料:
1、 郭宝玉,浮伟忠,张海波编著.唐诗宝鉴 壮志凌云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03:第49页-第50页

jiéshǎoniánchǎngxíng--bái

yànhuángjīntóngjiūjiūyáo绿zōng

píngmíngxiāngchízhújiéluòméndōng

shǎoniánxuéjiànshùlíngbáiyuángōng

zhūpáojǐndàishǒuchā鸿hóng

yóuláiwànyǒngxiéshēngxióngfēng

tuōjiāocóngmèngmǎizuìxīnfēng

xiàojǐnbēijiǔshāréndōushìzhōng

xiūdàoshuǐháncónglìngguànhóng

yàndānshìméiqíngōng

yánghuīrénānchénggōng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镇日¹无心扫黛(dài)²,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³汪汪不敢垂。
译文:整日没有心思去描眉梳妆打扮,我愁容满面地看着心上人打点行装。饯别的宴席上担心破坏了你的心情,双眼蓄满泪水不敢落下来。
注释:¹镇日:整日,成天。²扫黛眉:画眉,意即化妆。³阁泪:含着眼泪。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停宝马,捧瑶卮(zhī)¹,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译文:为君捧杯饯行,相斟相劝又怎么忍心分离呢?不如让我先喝醉了,只希望我醉得不知道你是何时离我而去的。
注释:¹瑶卮:玉制的酒器,用做酒器的美称。

  本词是一首送别词。写一位女子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起首一句,写女子在爱人离别之前无精打采的神情。她整天百无聊赖,连黛眉也不扫了,可见心情确实糟糕透了。古代有“女为悦已者容”之说。《诗经》中也有“自伯之东,首如琶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诗句。这里的女主人公既有为爱人要出门远行,没有心情去化妆之意,也寓有今后没有爱人的欣赏,不必化妆之意。自己没有心情化妆也就罢了,她甚至一见爱人打点行装就产生了无限愁绪,可见两人之间依恋之情是多么深厚。这里的“愁见”一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与“愁看”是有意识、尚可接受的情形不同。“愁见”则有情绪突然触发,没有思想准备之意。同时也说明了她虽然知道爱人即将出发,但对于何时理征衣却还没来得及想过,这也表观了女子在离别突然到来之时的种种惊愕和惘然。“愁见”对应前句“无心”,意思上则深入一层。虽然分别在即,心存难舍和不忍,然而又唯恐对方伤心,便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饯别的宴席上,女子虽然难受得两眼是泪,却不敢让自已的泪泉涌流出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唐杜牧《赠别》)可见别情之凄婉厚重。

  下阕写停下车马、把酒相别的情景。送别前“相斟相劝”,一语道破送别前女子心情的煎熬,表面的平静和内心隐伏的痛苦相对比。此处“相”是相互之意,说明二人情深意厚.有依依惜别的伤心之情。“忍分离”的“忍”字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不忍”,即内心不忍分离;另一方面又是必须“忍”,即强忍住痛苦,以免对方过分感伤。结尾两句是女子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构思奇特,最为警策。前面写自己强忍着眼泪想宽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总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伤心流泪,情难自已。与其见证分别场面的种种痛苦情状,倒不如索性醉倒梦乡,不见离别不见泪,或许对于双方求说更好些。这两句同把女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深沉含蓄、感人肺腑。前面的伤感情意至此已全面爆发。在全篇蓄势已足的情况下,正话反说,使得所有酝酿已久的情绪得到激发。以此收尾,也给人以含思不尽之况味。

  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诚为早期送别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刘石、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18

zhètiān ·zhènxīnsǎodàiméi

xiàsǒng sòngdài 

zhènxīnsǎodàiméi línxíngchóujiànzhēng zūnqiánzhǐkǒngshāngláng lèiwāngwānggǎnchuí 
tíngbǎo pěngyáozhī xiāngzhēnxiāngquànrěnfēn yǐndàixiānzuì zhīlángshí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qiáo)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¹,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²的谈今论古。
译文:渔夫捕到了鱼便心满意足,樵夫砍到了柴就眼笑眉舒。一个放下钓竿 ,一个收起斧头。两个人在林下的水边偶然相遇,交谈起来,原来是两个不识字的打鱼砍柴的士大夫。他们两个笑哈哈地谈今论古。
注释:¹斤斧:斤即斧头。斤,斧同义。²笑加加:即笑哈哈。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