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有佳气,乃在龙门山。千载启石室,一若通武关。
太华有佳气,乃在龙门山。千载启石室,一若通武关。
盘冈与绣岭,隐者藏其间。况复踵灵异,于此产马班。
盘冈与绣岭,隐者藏其间。况复踵灵异,于此产马班。
当今居史宬,畴职笔与删。翳众多匠手,而予犹汗颜。
当今居史宬,畴职笔与删。翳众多匠手,而予犹汗颜。
维彼粲门子,高踞兰台端。慷慨忽弃置,踯躅谁跻攀。
维彼粲门子,高踞兰台端。慷慨忽弃置,踯躅谁跻攀。
柱下去一宿,撰事留五难。有论责韩愈,无书报任安。
柱下去一宿,撰事留五难。有论责韩愈,无书报任安。
新秋坐林薄,仰看飞云还。窗通紫微远,户傍太乙寒。
新秋坐林薄,仰看飞云还。窗通紫微远,户傍太乙寒。
日月过櫩隙,晨夕躬庭餐。视此三寸扰,何如一日闲。
日月过櫩隙,晨夕躬庭餐。视此三寸扰,何如一日闲。
予有湖上业,滟潋通周官。思以割一曲,未敢徼圣欢。
予有湖上业,滟潋通周官。思以割一曲,未敢徼圣欢。
横门出祖道,藉藉皆来观。缅彼前史贤,相顾增长叹。
横门出祖道,藉藉皆来观。缅彼前史贤,相顾增长叹。
毛奇龄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bàng)¹寒梅访消息。
译文:听说春天回来了,我还未识其面,走出房舍到梅树下去访寻消息。
注释:¹走傍:走近。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昨夜东风入武阳¹,陌(mò)²杨柳黄金色。
译文:昨夜东风吹入江夏,街访的杨柳已经冒出金黄的嫩芽。
注释:¹武阳:此指江夏。²陌头:街头。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¹不来空断肠。
译文:碧水浩荡云雾茫茫,王汉阳您不来呀,令我白白的愁断肠!
注释:¹美人:古人往往以美人、香草比君子,此指王汉阳。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预拂¹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shāng)²
译文:我已预先拂净青山上一片石摆下酒宴,要与您连日连夜醉在壶觞之中。
注释:¹预拂:预先拂拭。²壶觞:酒器。壶:盛液体的容器。觞:古代酒器;欢饮,进酒。

  此诗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先写“闻道”,再写“走”“访”,直至东风荡入之后,方见焕然春景,紧扣“春还”二字娓娓写来。后四句是邀请友人前来醉饮赏春:五六句是全诗的承转机杼之句;七八句不直言说透“邀请”二字,却以超脱的想象把邀请的殷切之情表达出来。此诗之妙,即在于写阳春之气不落俗套,诗词通俗易懂,新鲜活泼,全似从心里流出,饶有情致。全诗结末一股按撩不住的赏春激情全从“连日醉壶觞”数字一涌而出,足以荡人心魄。

  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写春天是怎样悄然回归的,表达了诗人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那种喜悦之情。“闻道春还未相识”,是说只听到春天回来了,还没有见到她。一开始就流露出急于看到春还的心情。其实当寒凝大地的时候,春天的气息才刚刚萌动,哪里能亲眼见到她呢!所以“闻到”二字表明春归的消息最先是从人们交谈中听到的。如此生活细节,一经诗人捕入诗句便增加了诗的韵味。既然是闻春未见春,就自然要去寻春、问春,于是引起了下面的诗句。

  “走傍寒梅访消息”,梅是无生命的,怎么能够拜访、叩问呢?这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走”“访”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不可待地走出房舍,到梅树下去探究春天归否的一片诗情。

  “昨夜东风入武阳”一句是写春归。人们常说:一夜暖风就染绿了柳梢访。这里“东风”之前冠以“昨夜”二字,意在形容久盼不归的春风,一夜之间就迅速而又静悄悄地来了。然而这还仅仅是表现时节骤然暗换的特点,并没有写出春归的气势来,所以“东风”之后再缀一“入”字,表明春风的到来是排挞而入的。这样就把春归的特点表现得维妙维肖了。可见诗人炼字炼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陌访杨柳黄金色”一句是写早春的动人景象。全诗至此几经婉转方才暗暗点明诗人终于看到了“春还”这一层意思。“黄金色”是一种嫩嫩的鸭黄之色。春上柳梢,最初并不是绿色,那是因为细嫩的柳尖刚刚钻出,还没有饱受春光的沐浴,因而显得很幼稚,从远处看去便是一种朦胧的悦目的灿然金色。近人刘永济说:“景物之接于人无私也,而慧眼词人独能得其灵妙,……然景物自有精、粗之不同,而感人最深,必其精者。故当其由目入心之际,殆已加以拣择而遗其粗迹;及乎由心出手之时,不过自写吾心之照耳。”(《词论》)可见诗人写早春之色,不用“嫩绿”“新绿”等字,完全是出于细心观察又融进了自己喜悦之情所得。总观如上四句,诗人先写“闻道”,再写“走”“访”,直至东风荡入之后,方才写所见到的焕然春景,这全是紧扣“春还”二字娓娓写来,细如抽丝地再现了早春姗姗来迟的脚步儿声。

  诗的后四句是邀请友人前来醉饮赏春。五六两句是全诗的承转机杼之句。“碧水浩浩云茫茫”是比兴用法,没有更多的意思,不过是用景语虚引而已。从而自然贯通到“美人不来空断肠”一句上来。既然春已回归,而美人未至,岂不辜负了一片融融春光!为此诗人才说他有“断肠”之恨。称友人为“美人”,亦不过是言思念之切,用这样戏谑俏皮的诗句寄给友人更见友情的亲密。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是说自己已经预先将青山中一片石拂拭干净,只等友人来此痛饮一番。这两句写得尤为精采。诗人不直言说透“邀请”二字,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了一个动人的细节,便把邀请的殷切之情表达出来了,同时还含有共赏春光之意,这样便与前四句所婉转写出的盼春、迎春之意暗暗沟通了。古人作诗,结句大体不出景结、情结两法。本诗当属予情结。全诗结末一股按撩不住的赏春激情全从“连日醉壶觞”数字一涌而出,足以荡人心魄。

  清代袁枚提倡诗要有“性灵”,他在《随园诗话》中曾说:“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本诗之妙,即在于写阳春之气不落俗套。比如诗中“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就完全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话虽然说得通俗,但是新鲜活泼,全似从心里流出,饶有情致。又比如“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也一是出于一片真情。这就证明:只有情真,才有诗人自己的个性。

参考资料:
1、 刘忆萱 王玉璋 .李白诗选讲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06月第1版 :402-405 .

zǎochūnwánghànyáng

bái tángdài 

wéndàochūnhuánwèixiāngshí zǒubànghánméifǎng访xiāo 
zuódōngfēngyáng tóuyángliǔhuángjīn 
shuǐhàohàoyúnmángmáng měirénláikōngduàncháng 
qīngshānpiànshí jūnliánzuìshāng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海人¹无家海里住,采珠役(yì)²为岁赋(fù)
译文:海人没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他们每天都要出海去采撷珍珠,杀象取牙来缴纳赋税。
注释:¹海人:常潜海底的劳动者。²役象:海南出象,采珠人使象作为纳税的交通工具。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恶波¹横天山塞路²,未央宫³中常满库。
译文:险恶的波浪翻涌连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皇宫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满的府库。
注释:¹恶波:指险恶的波涛。²山塞路:言陆运之苦。³未央宫:西汉长安宫名,这里借指唐代皇宫。

  此诗是一篇新乐府,通过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在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海人无家海里住”,诗一开始便交代了“海人”的生活状况及其工作环境。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常下水作业,大部分时间浸泡在又咸又涩的海水里。一个“住”字形象而准确地反映出“海人”的工作时间之长,劳动强度之大。用字可谓精准。次句“采珠役象为岁赋”对首句作了补叙。“海人”以采珠为业,以交纳赋税为目的。可见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负担何其繁重,工作条件又是何其低劣。“恶波横天山塞路”乃诗人渲染之笔,对前两句作出具体的描绘。采珠之时常常是风大浪急、波涛蔽日,运珠之途常常是山陡路仄,坎坷难行。而“海人”却要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毫无安闲之时。度日非常艰难。以上三句对“海人”采珠纳税的整个过程描绘得层层深入,用语简洁生动,形象鲜明,通俗明晰。

  末句“未央宫中常满库”是此诗最为精彩之处。与“海人”的无家与未央宫里的珠宝常常填满库房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这里写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未央宫中满库房的珠宝竟是“海人”终年辛苦所得,而“海人”却穷困潦倒至“无家”的地步。诗人先以“海人”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他们工作条件的艰苦及其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结尾处用重笔突出主题,戛然而止,用笔简洁峭拔,入木三分。劳动的果实自己不能享有,而全被统治者拿去,主人公内心的怨恨、哀伤可想而知。但诗人不予说破,语气含蓄,意在言外,隐含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肆意盘剥劳动人民的无耻行经的强烈讽刺和愤慨。王安石曾这样评价王建的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通篇看来,王建的《海人谣》篇幅短小,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易懂且凝练精悍,极富表现力,有民歌谚谣的色彩,“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意,词旨通畅,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风。”(《唐音癸签》卷七引)。通过前三句与尾句的对比,清晰地反映了诗人的不平和愤怒,尾句一出,便于不动声色中将题旨表露出来。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24-325

hǎirényáo

wángjiàn tángdài 

hǎirénjiāhǎizhù cǎizhūxiàngwéisuì 
èhéngtiānshānsāi wèiyānggōngzhōngchángmǎn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¹
译文:水般流逝的光阴,再怎么惋惜也无法将它留住,不如就着溪流,学古人流觞曲水,尽情一醉。
注释:¹流杯:即流觞。古代风俗,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úxì)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¹凋零却恨开。
译文:你为这落花感到凄零,但这枝头上却年复一年地开出繁盛的花朵,落花其实是为了新的花事做准备啊!又有什么可叹的呢?倒是初开的花朵才格外可惜,因为它的命运注定是零落。
注释:¹恨:遗憾。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岛外 一作:鸟外)
长安古道马迟迟¹,高柳乱蝉(chán)(sī)²。夕阳岛³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岛外 一作:鸟外)
译文: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道旁柳树上的秋蝉不住嘶鸣。夕阳在高外的远方渐渐沉落,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极目远望,天际广阔夜幕降临。
注释:¹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²乱蝉嘶:一作“乱蝉栖”。³岛:指河流中的洲岛。⁴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⁵目断:极目望到尽头。⁶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少年 一作:去年)
归云¹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²?狎(xiá)³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少年 一作:去年)
译文: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旧日的期望何处去寻?冶游饮宴的兴致早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再也不是狂放不羁的少年时了。
注释:¹归云:飘逝的云彩。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²前期:以前的期约。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³狎兴:游乐的兴致。狎:亲昵而轻佻。⁴酒徒:酒友。⁵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⁶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一般人论及柳永词者,往往多着重于他在长调慢词方面的拓展,其实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也是极可注意的。叶嘉莹在《论柳永词》一文中,曾经谈到柳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以为唐五代小令中所叙写的“大多不过是闺阁园亭伤离怨别的一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而柳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则写出了“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这种特色,在他的一些长调的佳作,如《八声甘州》《曲玉管》《雪梅香》诸词中,都曾经有很明白的表现。然而柳词之拓展,却实在不仅限于其长调慢词而已,就是他的短小的令词,在内容意境方面也同样有一些可注意的开拓。就如这一首《少年游》小词,就是柳永将其“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了令词的一篇代表作。

  柳永之所以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盖由于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有用世之志意,而另一方面则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当他早年落第之时,虽然还可以藉着“浅斟低唱”来加以排遣,而当他年华老去之后,则对于冶游之事既已失去了当年的意兴,于是遂在志意的落空之后,又增加了一种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所的悲慨。而最能传达出他的双重悲慨的便是这首《少年游》小词。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鸣。“长安”原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前代诗人往往以“长安”借指首都所在之地,而长安古道上来往的车马,便也往往被借指为对于功名利禄的争逐。不过柳永此词在“马”字之下,所承接的却是“迟迟”两字,这便与前面“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一种强烈的反衬。而在长安道上词人之“马”之“迟迟”行走,则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灰心淡薄,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若有深慨的思致。秋蝉的嘶鸣独具有一种凄凉之致。“蝉嘶”之上,还加了一个“乱”字,如此便不仅表现了秋蝉声的缭乱众多,也表现了被秋蝉嘶而引起的哀感的词人之心情的缭乱纷纭。至于“高柳”二字,则一则表示了蝉嘶所在之地,再则以“高”字表现了“柳”之零落萧疏,是其低垂的浓枝密叶已经凋零,所以才显得树的高。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上阕后三句是说,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写词人在秋日郊野所见之萧瑟凄凉的景象,飞鸟隐没在长空之外,夕阳隐没更在飞鸟之外,值此日暮之时,郊原上寒风四起,天苍苍,野茫茫,词人双目望断而终无一可供投止之所。

  词的上半阕是词人自写其今日之飘零落拓,望断念绝,全从外界的景象着笔,而感慨极深。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下阕前两句是说,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写对于过去的追思,则一切希望和欢乐不可再得。对于柳永而言,他过去的愿望和期待都已经同样落空了。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末三句是说,冶游饮宴的兴致已经衰减,过去的酒友也已经寥落无几,现在的我已经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末三句写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志向和意愿一无所成,岁月流逝,只剩下“不似少年时”的悲哀和叹息。

  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总之,柳永以一个禀赋有浪漫之天性及谱写俗曲之才能的青年人,而生活于当日之士族的家庭环境及社会传统中,本来就已经注定了是一个充满矛盾不被接纳的悲剧人物,而他自己由后天所养成的用世之意,与他自己先天所禀赋的浪漫的性格和才能,也彼此互相冲突。他的早年时,虽然还可以将失意之悲,借歌酒风流以自遣,但是歌酒风流却毕竟只是一种麻醉,而并非可以长久依恃之物,于是年龄老大之后,遂终于落得了志意与感情全部落空的下场。昔叶梦得《避署录话》卷记下柳永以谱写歌词而终生不遇之故事,曾慨然论之曰:“永亦善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而终不能救。择术不可不慎。”柳永的悲剧是值得后人同情,也值得后人反省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345-348 .

shàoniányóu ·chángāndàochíchí

liǔyǒng sòngdài 

chángāndàochíchí gāoliǔluànchán yángdǎowài qiūfēngyuánshàng duàntiānchuí  (dǎowàizuò niǎowài )
guīyúnzōng chùshìqián xiáxìngshēngshū jiǔxiāosuǒ shàoniánshí  (shàoniánzuò nián )
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日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桃符¹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jiè)²,辄(zhé)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日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桃符怒,往复纷然³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bàng)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译文:桃符仰望门上的艾草人骂道:“你是多么低贱的小草,怎么敢居于我之上。”艾草人弯身回答说:“你已经半截入土,还要争个高低吗?”桃符非常生气,又和艾草人来回争执不。”门神调解说:“我们这些人有什么本事,只能依靠别人的门户过日子,哪有工夫做无谓的争吵呢?”
注释:¹桃符: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²草芥:指路边干枯的小草,枯草的一段。比喻不足珍惜的无价值的东西。³纷然:混乱的样子。⁴傍:依靠,依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