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灵旂画尾斜,汉官青帻待晨霞。
春晓灵旂画尾斜,汉官青帻待晨霞。
宫中綵树纷无算,不待东风已作花。
宫中綵树纷无算,不待东风已作花。
宋祁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12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¹
译文:我的头上已经添了白发,心中也添了新的遗憾,你也衰减了昔日容貌。
注释:¹旧容:昔日的容貌。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译文:我们如此百感交集,旁人无法理解,因他们不知少年时悲痛离别,老了竟然还能在此相遇。

féngjiù

bái tángdài 

shūbáitiānxīnhèn jūnsǎoqīngéjiǎnjiùróng 
yīngbèipángrénguàichóuchàng shàoniánbiélǎoxiāngféng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气吞¹风雅妙无伦²,碌碌³当年不见珍。
译文:杜甫的诗作气势磅礴,精妙处后世无与伦比;他年轻的时候却是平庸度过,不被人赏识。
注释:老杜:指杜甫,唐代人,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¹气吞:《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多写实际生活,能反映当时社会面貌。杜甫的名篇“三吏”“三别”《羌村三首》等可比《国风》;《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哀王孙》等作可比《小雅》;《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述怀》《彭衙行》等篇可比《大雅》,作用或有过之。故曰“气吞”。²妙无伦:精妙处后世无与伦比。³碌碌:平庸无能。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译文:他的诗作取得巨大成功,是他发奋努力的结果,并不是所有写诗的人都应该穷苦一生。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juān)(chán)¹物象²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译文:杜甫的一生中,有描写刻画人间事物与自然景象的诗篇三千首,诗篇灿烂辉煌光照天地已有四百年。
注释:¹镌镵:雕刻,塑造。²物象:指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形象。三千首:言杜诗内容非常丰富,数量之多。杜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
寂寞有名身後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zhǒng)来江滨¹
译文:身后虽有大名,但生前却寂寞、困顿,最后只在耒阳江边留下了一丘孤冢。
注释:¹“惟余”句:唐大历五年(770),杜甫因避乱打算去湖南郴州依靠舅氏崔伟,行到耒阳时,因贫病交迫,不幸就死在船里,被草草埋葬在耒阳江边。直到四十多年后,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把他的灵柩运回河南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安葬。此句是悲叹杜甫一生,贡献如此大,却最后只在耒阳江边留下了一丘孤冢。
这首《读老杜诗集》七言律诗,是诗人阅读杜甫诗集后的感慨,既高度评价了杜甫诗歌的赫赫成就,也对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09:第642页

lǎoshī--wánglìng

tūnfēngmiàolúndāngniánjiànzhēn

shìxiányīnfènfēiguānshīdàoqióngrén

juānchánxiàngsānqiānshǒuzhào耀yàogānkūnbǎichūn

yǒumíngshēnhòushìwéizhǒngláijiāngbīn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元年¹者何?君之始年²也。春者何?岁之始也³。王者孰(shú)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译文:“元年”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是指国君即位的头一年。“春”字是什么意思?是一年的开始。“王”指的是谁?是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而后说正月,因为是周文王时所订周历的正月。为什么说周王朝的正月?是因为天下广大而统一。
注释:春王正月:此篇是对《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一句的“微言大义”作解释。题目是后人所加,但已略去“元年”二字。王正月:君主即位后改用新的历法那一年的第一个月。¹元年:指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²君之始年:人君即位开始的那一年。³岁之始也:一年的开头一个季节。⁴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周王朝的第一代君主。⁵曷:何。⁶大一统:指整个天一统在天子下,服从天子的命令。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¹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huán)?桓幼而贵²,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³,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pān)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dí)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译文:对于隐公为什么不说“即位”?是为了成全隐公的意愿。为什么说是成全隐公的意愿?因为隐公准备把国家治理好后再归还给桓公。为什么还政于桓公?因为桓公虽然年纪小,但地位尊贵;隐公年纪大,但地位较低。他们的地位高低相差很小,国都里的人也不知道。隐公年长又贤明,大夫们都推举他,立他为国君。隐公要是在此时辞让而不即位,就不知道桓公将来是否一定能做鲁国的国君了。况且如果桓公立为国君,就怕大夫们不能辅助年幼的君主。所以总的说来,隐公做国君是为了桓公将来能做国君。隐公年长而又贤明,为什么不适合登位?因为立正妻的儿子是立年龄最长的,而不看是否贤明;立偏房的儿子是立地位最尊贵的,而不看是否年龄最长。桓公为什么地位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地位尊贵。母亲尊贵,为什么儿子就尊贵?儿子因为母亲而尊贵,母亲因为儿子而尊贵。
注释:¹公:指鲁隐公,名息姑鲁惠公弗皇之子。惠公元妃为孟子。孟子卒,续娶声子为妾,生隐公后又娶宋武公之女为夫人,生桓公轨。惠公卒,桓公年幼隐公摄政,所以《春秋》在隐公元年就没有书“公即位”三字。这句说,《春秋》在隐公元年为什么不书“公即位”呢?是为了成全隐公本人的意愿。²桓幼而贵:谓桓公年纪虽小,但因为他的母亲为宋武公之女,其地位贵重。³尊卑也微:意指隐公桓公的母亲都是后娶的姬妾,谁尊谁卑,区别微小。⁴国人:国都内的人。扳攀援,攀附。⁵隐于是焉而辞立:如果隐公在这个时候辞让君位。相辅佐。⁶为桓立也:意指隐公同意立自己为君,乃是为了将来立桓公而考虑的。⁷適:通“嫡”,正妻所生之子。⁸子:指庶子,一般姬妾所生之子。⁹子以母贵:做儿子的地位尊贵,是依靠他母亲地位尊贵而来。

  这篇文章采用问答的形式对“元年,春,王正月”进行逐层的剖析,阐释了经文中所蕴含的尊周大一统的思想。文章通过“隐公摄政不即位”的这一历史事实,阐明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宗法制度和正名思想。文章跌宕起伏,全无说教之沉闷。

  按惯例,《春秋》记述鲁君即位,都有在其即位的首年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九字,但记隐公即位,却只有“元年,春,王正月”六字。本篇旨在解释这种书法体例及其原因。前半部分讲体例时,先释“元年”,次释“春”,最后释“王正月”,重点在揭示“王正月”三字所含的尊周大一统的意义后半部分解释不书“公即位”的原因:

  一是为了成全隐公的本意,因隐公摄政,并无当国君之意,只是想借此把鲁国治理好,当桓公长大后便把政权交还予他。

  二是隐公之所以接受诸大夫的拥戴,自有其良苦用心:桓幼而贵,自己虽长而卑,这种情况国人是不太清楚的,一旦自己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如果立桓公,则又恐诸大夫不能拥戴幼君,所以他之立,实为桓而立。既是为桓而立,当然不宜书“公即位”了。

  三是说明为什么隐长而贤却不宜立,原来按宗法制的规定,立嫡子只以长而不以贤,立庶子则凭借其母亲地位的贵贱而定。桓公当立是因其母贵,而隐不宜立则是因其母贱,所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以上两部分所作的解释实际上反映了儒家尊周大一统的思想以及亲亲贵贵的封建观念。

  文章在写法上是先引《春秋》经文,然后逐句作问答式的解释,一问接着一问,流淌着一股穷追不舍的气势,直至把所要发掘的所谓微言大义揭示出来为止。其设问的形式也灵活多变,有“者何”“孰谓”“曷为”“何言乎”“何以”等各式疑问词的组合。但由于过分追求所谓的微言大义,就难免生出牵强附会、词繁意复等瑕疵。如解释为什么不书“公即位”三字,《左传》只用了“不书即位,摄也”,以一“摄”字来说明,文简而意明,也符合《春秋》作者原意;而此篇则衍生出了许多文字,且未必皆是《春秋》作者之意,这也是读者应注意的一点。

参考资料:
1、 雅瑟主编.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2.04.第80页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高山种芙蓉¹,复经²黄檗(bò)³
译文:在高山上种植荷花,又经过满黄檗树的水边,求得爱情是如此的艰难。
注释:¹芙蓉:荷花。水生植物也。香花也。不宜山上种植。²复经:又经过。³黄檗坞:种满黄檗树的水边。黄檗:应是山上之树。不宜生长水边。味苦也。坞:山坳,水边。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果得¹一莲²时,流离³辛苦
译文:如果能够得到即使生活流离不定,心酸悲苦也没有怨言。
注释:¹果得:果然得到。偶然得到。如果能够得到。²莲:莲花。即荷花,莲的花,较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³流离:流离失所。离开所适宜之地也。⁴婴:萦绕。缠绕。⁵辛苦:辛味与苦味。辛酸悲苦。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
春风动春心¹,流目²(zhǔ)³山林。
译文:春风和煦,百花盛开,令人胸中涌起浓浓的春意,转动目光,凝望着远处色彩绚烂的山林,久久不忍离去。
注释:¹春心:春景所引发的意兴或情怀。男女之间相思爱慕的情怀。²流目:转动目光。流览。放眼随意观看。³瞩:注视。远望。
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山林多奇采¹,阳鸟²吐清音³
译文:在那色彩绚烂的山林深处,从南方飞回的鸟儿,在明媚的阳光下欢快地鸣啭啼叫,清脆,明快,悦耳,悠扬。
注释:¹奇采:奇特的采摘。奇彩,奇特的光彩。²阳鸟:鸿雁之类候鸟。指鹤。应是凤凰火鸟。阳光下的鸟。³清音:清亮的声音。清商乐的声音。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细腻的笔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百花盛开,山林色彩绚烂,从南方飞回的候鸟,在阳光下欢快地鸣叫的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流露了诗人喜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可谓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诗人首先从感官入手,从春风着笔,渲染充溢于心中陶然的情怀。诗人漫步于万象更新的春山上,沐浴着融融的煦暖的春风,情涌动了,心陶醉了,不知不觉之中,目光被多彩的山林吸引了,于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欣赏春天的情怀。

  “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在这两句中,作品承接上文,首先从视觉的角度写其“流目瞩山林”所看到的奇光异彩,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山花烂漫,芳香四溢的神奇的空山幽谷之中;继而又从听觉落笔,描绘了一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佳境,诗人就此收笔,令读者不胜追寻与向往。

  这首小诗,咋读起来似乎觉得很平淡,然而反复读之,便觉其中别有洞天。它能流传至今,不在于词句的华丽,也不在于格律的严整,更不在于艺术手法的高超,而在于它独有的韵味,在于它的平淡无奇。整首诗读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朴素,自然,浑厚,清新,同时又不乏幽远。

shí ·chūnfēngdòngchūnxīn

míng nánběicháo 

chūnfēngdòngchūnxīn liúzhǔshānlín 
shānlínduōcǎi yángniǎoqīngy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