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凫呼其侣,拍拍戏芳渚。一凫忽惊人,群凫共高举。
春凫呼其侣,拍拍戏芳渚。一凫忽惊人,群凫共高举。
回翔集城下,点点散如雨。爱凫古人今几秋,夕阳江上空高楼。
回翔集城下,点点散如雨。爱凫古人今几秋,夕阳江上空高楼。
冯阑独送千里目,平沙莽莽寒烟绿。
冯阑独送千里目,平沙莽莽寒烟绿。

fēngnèihànàilóu--biāngòng

chūnpāipāifāngzhǔjīngrénqúngònggāo

huíxiángchéngxiàdiǎndiǎnsànàirénjīnqiūyángjiāngshàngkōnggāolóu

fénglánsòngqiānpíngshāmǎngmǎnghányān绿

边贡

边贡

边贡(1476 ~1532)字庭实,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清明上巳(sì)¹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²谁家。绿柳朱轮³走钿(diàn)车⁴。争¹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²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³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⁴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游人日暮相将¹去,醒醉²喧(xuān)哗(huá)。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争¹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²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

  这首词描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特别着重描绘日暮回城时喧哗熙攘的情景,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这首词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一路之上,花头攒动。“直到城头总是花”,这里既指从西湖到颍州城下的路边鲜花盛开,又当指一路上游人皆头上簪花而归。唐宋时,人们有采花簪头之俗,无论男女。如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中即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说道:“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刘克庄《上巳》也有句云:“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山花满角巾。”可见,“直到城头总是花”,写的是人们春游而归,头上簪花络绎回城的情景。

  清明上巳时节,是古人往水边游玩的时侯。以这样一个游览的时节,再加上西湖这样一个游览胜地,真可谓良辰美景,两者铸备,热闹景象自是非同寻常。本词所表现的正是一派盛景,“满目繁华”即为全词的核心。

  满目繁华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对游者的描写上,这也是作品表现的重点。

  游者一是多,二是欢。游者之多,在词中写道:“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锢车”。这一句写了两种不同的游者,一种是乘车者,一种是徒步者。车多,才会引起人们的争相指点;行者多,也才可能出现“争道”的景状。最后这两句用寥寥数字,展示出了一个毂击肩摩的游览盛况。另外,下片“喧哗”一词,又从音响的角度突出了游者之多,以西湖这样的敝廓之地,竟有人声鼎沸之感,那行人熙来攘往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了。何以见出游者之欢?从上述行人“争道谁家”车的描写中,已传出一片欢快活跃的气氛,接着写游人日暮归返时的“醒醉”二字,更是道尽了游者各各相异的神态。这令人想起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西湖七月半》一文中对各种赏月人的生动描写:他们有的“浅斟低唱”,有的“喝呼嘈杂,装假醉”,也有的“呼客纵饮”、“纵舟酣睡”。

  本词中“醒醉”二字所激起的正是类似这些景象的联想,从游人归返之态中,似可想见他们有的专意游览,饱享春景;有的就景欢饮,一醉方休,他们各以自己的方式纵情游乐,尽兴而归。总之,游者云集,笑语连天。

  满目繁华,还体现在对西湖自身景色特点的描绘上。

  这虽然不是作品的表现重点,但却是组成繁华景象不可缺少的部分。清明上巳已是暮春时节,但作品中绝无花衰红消的悲凉之意,却呈现出色彩浓艳的一派盛景。在“绿柳朱轮走钿车”一句中,词人以绿柳和朱轮相对,既写了钿车的豪华,也衬托出柳树的茂盛,色彩鲜明,春意浓郁。词的结句顺承“游人日暮相将去”的语意,写归途所见的景色,路转堤斜,一路是花。这是枝上花还是落于地上的花?词人没有明写,他仅给人留下一个印缘,只觉得满目姹紫嫣红,春花充盈着整个空间。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满地遍野的鲜花汇成一体,气氛是很热烈的。这使我们想起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中所写的词句:“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这一个“空”字,正是从对立的角度表明了词人对本词中所显示的盛况无比深切的感受,也说明了词人和春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本词即抓住这两方面内容共同表现了颍州西湖的繁盛。

  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读完这首词,再回头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好的。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参考资料:
1、 陈晓芬.欧阳修作品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33-35
2、 郁玉莹.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30-131

cǎisāng ·qīngmíngshàng西hǎ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qīngmíngshàng西hǎo mǎnfánhuá zhēngdàoshuíjiā 绿liǔzhūlúnzǒudiànchē 
yóurénxiāngjiāng xǐngzuìxuānhuá zhuǎnxié zhídàochéngtóuzǒngshìhuā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rěn)(rǎn)¹冬春谢²,寒暑忽流易³
注释:¹荏苒:逐渐。²谢:去。³流易:消逝、变换。冬春寒暑节序变易,说明时间已过去一年。古代礼制,妻子死了,丈夫服丧一年。这首诗应作于其妻死后一周年。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之子¹归穷泉²,重壤(rǎng)³幽隔
注释:¹之子:那个人,指妻子。²穷泉:深泉,指地下。³重壤:层层土壤。⁴永:长。⁵幽隔:被幽冥之道阻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私怀¹谁克从²,淹留³亦何益
注释:¹私怀:私心,指悼念亡妻的心情。²谁克从:即克从谁,能跟谁说?克:能。从:随。³淹留:久留,指滞留在家不赴任。⁴亦何益:又有什么好处。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mǐn)(miǎn)¹恭朝命²,回心³反初役
注释:¹僶俛:勉力。²朝命:朝廷的命令。³回心:转念。⁴初役:原任官职。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望庐¹思其人²,入室³想所历
注释:¹庐:房屋。²其人:那个人,指亡妻。³室:里屋。⁴历:经过。所历:指亡妻过去的生活。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帏屏¹无髣(fǎng)(fú)²,翰墨³有馀(yú)迹。
注释:¹帏屏:帐帏和屏风。²无髣髴:帏屏之间连亡妻的仿佛形影也见不到。髣髴:相似的形影。³翰墨:笔墨。这句是说只有生前的墨迹尚存。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怅恍(huǎng)¹如或存²,回惶³(chōng)惊惕(tì)
注释:¹怅恍:恍忽。²如或存:好象还活着。³回惶:惶恐。⁴忡:忧。⁵惕:惧。这一句五个字,表现他怀念亡妻的四种情绪。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翰林¹鸟,双栖一朝只。
注释:¹翰林:鸟栖之林,与下句“游川”相对。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如彼游川鱼,比目¹中路析²
注释:¹比目:鱼名,成双即行,单只不行。²析,一本作拆,分开。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春风缘¹(xì)²来,晨霤(liù)³承檐滴
注释:¹缘:循。²隟:即隙字,门窗的缝。³霤:屋上流下来的水。⁴承檐滴:顺着屋檐流。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寝息¹何时忘,沉忧日盈积²
注释:¹寝息:睡觉休息。这句是说睡眠也不能忘怀。²盈积:众多的样子。这句是说忧伤越积越多。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shù)¹有时衰²,庄³(fǒu)犹可击。
注释:¹庶几:但愿。表示希望。²衰:减。³庄:指庄周。⁴缶:瓦盆,古时一种打击乐器。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
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潘岳《悼亡诗》是诗人悼念亡妻杨氏的诗作,共有三首。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岳十二岁时与她订婚,结婚之后,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四个年头。杨氏卒于公元298年(晋惠帝元康八年)。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亡后,潘岳写了一些悼亡诗赋,除《悼亡诗》三首之外,还有《哀永逝文》《悼亡赋》等,表现了诗人与妻子的深厚感情。在这些悼亡诗赋中,《悼亡诗》三首都堪称杰作,而在三首《悼亡诗》中,第一首传诵千古,尤为有名。这里选析第一首。

  这一首《悼亡诗》写作时间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即公元299年(晋惠帝永康九年)。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结合诗的内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这首诗,从内容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是第一部分,写诗人为妻子守丧一年之后,即将离家返回任所时的心情。开头四句点明妻子去世已经一年。诗人说,时光流逝,爱妻离开人世已整整一年,层层的土壤将他们永远隔绝了。“私怀”四句,写诗人即将离家返回任所的心理活动。就个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来说,诗人十分愿意留在家中,可是有公务在身,朝廷不会依从,这个愿望是难以实现的。再说,人已死了,就是再继续留在家中,也是没有用。这里提出留与不留的矛盾。矛盾的解决办法是,勉强遵从朝廷之命,转变念头,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与爱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这是全诗的最精彩的部分。

  应该指出,“流芳”“遗挂”二语,注家尚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流芳”是指杨氏的化妆用品,有人认为“遗挂”是杨氏的遗像,都是猜测,缺乏根据。余冠英说:“‘流芳’‘遗挂’都承翰墨而言,言亡妻笔墨遗迹,挂在墙上,还有余芳。”(《汉魏六朝诗选》)比较可信。又,“回惶忡惊惕”,意思是由惶惑不安转而感到惊惧。“回”,一作“周”。前人如陈祚明、沈德潜等人多谓此句不通,清人吴淇说:“此诗‘周惶忡惊惕’五字似复而实一字有一字之情,‘怅恍’者,见其所历而犹为未亡。‘周惶忡惊惕’,想其所历而已知其亡,故以‘周惶忡惊惕’五字,合之‘怅恍’,共七字,总以描写室中人新亡,单剩孤孤一身在室内,其心中忐忐忑忑光景如画。”(《六朝选诗定论》)剖析入微,亦颇有理。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是第三部分,写诗人丧偶的孤独和悲哀。“翰林鸟”,指双飞于林中的鸟。比目鱼,水中一种成对的鱼。《尔雅·释地》说:“东方有比目鱼,不比不行。”传说比目鱼身体很扁,头上只一侧有眼睛,必须与眼睛生在另一侧的比目鱼并游。不论“翰林鸟”,还是“比目鱼”,都是古人常用来比喻夫妻合好。“一朝只”、“中路析”,写出诗人丧偶以后的孤独与凄凉。冬去春来,寒暑流易,爱妻去世,忽已逾周年。又是春风袭人之时,檐下晨霤点点滴滴,逗人哀思,难以入眠。深沉的忧愁,难以消却,如同三春细雨,绵绵无休,盈积心头。要想使哀思衰减,只有效法庄周敲击瓦盆(一种古代乐器)了。《庄子·至乐》说,战国时代宋国人庄周妻死了,惠施去吊丧,见庄周两腿伸直岔开坐在那里敲着瓦盆唱歌。惠施说,妻子死了,不哭也罢,竟然唱起歌来,未免太过分了。庄周说,妻子刚死时,他很悲伤。后来想想,人本无生、无形,由无到有,又由有到无,正如四季循环,就不必要悲伤了。潘岳想效法庄周,以达观的态度消愁,殊不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潘岳的悼亡诗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富于感情。此诗也不例外。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这里肯定潘岳悼亡诗的感情“淋漓倾注”,又批评了他的诗繁冗和缺乏“含蕴不尽之妙”,十分中肯。沈德潜对潘岳诗的评价不高,但是对悼亡诗,也指出“其情自深”(《古诗源》卷七)的特点。的确,潘岳悼亡诗感情深沉,颇为感人。

  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于此可见,潘岳《悼亡诗》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66-367页

dàowángshīsānshǒu

pānyuè wèijìn 

rěnrǎndōngchūnxiè hánshǔliú 
zhīguīqióngquán chóngrǎngyǒngyōu 
huái怀shuícóng yānliú 
mǐnmiǎngōngcháomìng huíxīnfǎnchū 
wàngrén shìxiǎngsuǒ 
wéipíngfǎng hànyǒu 
liúfāngwèixiē guàyóuzài 
chànghuǎnghuòcún huíhuángchōngjīng 
hànlínniǎo shuāngcháozhī 
yóuchuān zhōng 
chūnfēngyuánlái chénliùchéngyán 
qǐnshíwàng chényōuyíng 
shùyǒushíshuāi zhuāngfǒuyóu 

jiǎojiǎochuāngzhōngyuè zhàoshìnánduān 
qīngshāngyīngqiūzhì shǔsuíjiélán 
lǐnlǐnliángfēngshēng shǐjuéxiàqīndān 
yuēchóngkuàng shuítóngsuìhán 
suìhántóng lǎngyuèlónglóng 
zhǎnzhuǎnpǎnzhěn chángdiànjìngchuángkōng 
chuángkōngwěiqīngchén shìláibēifēng 
shìlíng fǎngěrróng 
jīnchángtàn juézhānxiōng 
zhānxiōngānnéng bēihuái怀cóngzhōng 
qǐnxìngcúnxíng yīnyóuzàiěr 
shàngcándōngmén xiàkuìméngzhuāng 
shīyánzhì zhìnán 
mìngnài chánglìng 

yàolíngyùntiān jiédàiqiānshì 
cháoníng lièlièfēng 
nàidàoshū róngyǒngqián 
niànzuó shuízhīsuì 
gǎicóngcháozhèng āixīnzhì 
yīnchóuzhāngfáng shuòwànglíněr 
ěrshí shuòwàngjìn 
qīnchánghuǐchè qiānzǎiyǐn 
wěiwěiyuèzhōu xiāngmǐn 
bēihuái怀gǎnlái yīngqíngyǔn 
jiàyánzhìdōng wàngfénzhěn 
páihuáijiān rěn 
páihuáirěn chíchú 
luòwěishān gāidàifén 
húnqióngqióng ānzhīlíng 
tóuxīnzūncháomìng huīqiǎngjiùchē 
shuíwèigōngyuǎn bēiyǒu 

侬住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nóng)¹住东吴²震泽³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译文:我住在太湖边上,在烟波里每天划船钓鱼。
注释:¹侬:吴语经典特征字,此处指我。²东吴: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带。³震泽:即今太湖的别称。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译文:青山像翠玉,美酒浓如油,喝醉了就看着山非常自由。
这首与上一首一样,表达了词人情愿作浩淼烟波中的钓徒,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赵孟頫家在太湖,这正是范蠡放舟之所在,渺渺烟波的湖面上,天天驾着渔船来往,闲来看山,兴至饮酒。山很翠,酒尤美,醉卧舟中,眼望群山,愈发觉得古人范蠡的选择没错,逍遥自在的江湖生活才是志向所在。这首词清淡优美,仿佛见青山、淡水、扁舟、醉叟,诗情画意洋溢其间。诗中对山水的描绘是客观风景的真实反映,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充满危机的官场世界,以求得心灵的平和与宁静的愿望。全词最后归结为“自由”二字,而这正是词人最深切、最热烈的向往。
参考资料:
1、 程郁缀主编.百首渔歌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2.05:84-86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虚空¹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译文:不为世俗所累的心是无所不在的,就像琉璃瓦一样明净。
注释:¹虚空:真正的什么也不存在的状态,即无的状态。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译文:谁能到达诗词中那样的心境状态呢,只有禅心才能产生美妙的诗词。

chóuwènshī--liúshāng

kōngchùsuǒ仿fǎngshìliúshījìngréndàochánxīnyòuguòshī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译文:百花凋零,芳草枯萎,此时最适宜拄着手杖去池塘观景。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¹意味长。
译文:这时我才发现,看花还不如观看花叶,繁茂的枝叶的影子落入池塘之中,意味很浓。
注释:¹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