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青含雨,松台迥入烟。闷随天上客,閒访洞中仙。
石壁青含雨,松台迥入烟。闷随天上客,閒访洞中仙。
菊采芬芳蕊,诗留酩酊篇。重逢倘万一,携手话兹年。
菊采芬芳蕊,诗留酩酊篇。重逢倘万一,携手话兹年。

jiǔdēngqiānshānshǒusān--biāngòng

shíqīnghánsōngtáijiǒngyānmènsuítiānshàngxián访fǎngdòngzhōngxiān

cǎifēnfāngruǐshīliúmǐngdīngpiānzhòngféngtǎngwànxiéshǒuhuànián

边贡

边贡

边贡(1476 ~1532)字庭实,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千峰百嶂¹宜州路。天黯(àn)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²。弟兄华发³,去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译文:通往宜州的路途峰峦重迭、道路险阻。天色阴沉黯淡,似乎也知道人将离去。清晨为我的弟弟(黄庭坚)送别。我们弟兄都已头发花白,路途遥远,何时才能重见?只有死后魂归一处。
注释:贺方回:贺铸,字方回,北宋著名词人。和贺方回韵,指和贺方回的名篇《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山谷: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诗人,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¹千峰百嶂:指峰峦重迭、道路险阻。嶂:高峻如同屏障的山峰。²黄叔度:即黄宪。据《后汉书·黄宪传》记载,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在今河南)人。世贫贱,父为牛医,才识卓异,有“颜子”之称,其为人“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此处借指黄庭坚。³华发:花白的头发。⁴去山修水:指路途遥去。修,长。
尊罍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尊罍(léi)¹饮散长亭²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³。水村山馆,夜阑(lán)寐无(mèi),听尽空阶雨。
译文:酒宴离散,长亭日暮。惜别的话语缠绵悱恻,难以成句。别后的哀愁还有几许?在简陋冷清的驿舍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整夜倾听空阶上的落雨。
注释:¹尊罍:古代的酒器。尊,酒杯。罍,形似壶。²长亭:古时设置在路边供行人休息的亭舍,随亭间距离长短而有长亭、短亭之分。这里泛指送别处。³几许:多少。⁴阑:尽。

  据《山谷诗集》注,山谷在黔州与戎州度过了六年漫长的谪居岁月。徽宗继位,朝野都希望消弥党争,徽宗也以此标榜,宣布改元“建中靖国”,因而所谓“元祐党人”遇赦。但劫后余生不能长久,蔡京为相,党祸再起。山谷好不容易在徽宗1102年(崇宁元年)被任命领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事,但到官仅九日即罢。次年又被人摘录《承天院塔记》中片言只语,锻炼出“幸灾谤国”的罪名,构成冤狱,远谪瘴疠之地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等于置之死地。《山谷诗集》中有《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诗纪其事,因此可知这首小令作于1103年(崇宁二年)岁尾,具体地点是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至汉阳途中。

  上片写离别在即。“千峰百嶂宜州路”,点明山谷被贬宜州事,“路”字表明已经登程。生离死别乃既成现实,已无可挽回。“千峰百嶂”实写道路崎岖坎坷,通往宜州道路之多山。语似平易,实即沉痛。山谷贬黔州时,黄大临亲送贬所。山谷《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诗云:“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痛苦经历唤起的回忆,不寒而栗。“天黯淡,知人去。”萧瑟凄清、使人愁绪顿生的环境,衬托了词人愁肠百结、悲愤欲绝的心情,创造了浓郁的别离气氛。“晓别吾家黄叔度”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骨肉之情,手足之谊,屡遭挫折和磨难,亲弟弟又一次被“投荒万死”(《山谷诗集·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语),怎能不发出揪心之疼,从“天黯淡”至“晓别”,反映词人忍受痛苦的煎熬已经彻夜不眠。纵铁石心肠,读至此不能不为之涕下。“弟兄华发”是实指,时山谷58岁,黄大临当长数岁,均已垂垂老矣。两位老人怎能承受得了如此重大的打击,“远山修水”与“千峰百嶂”相呼应,给人道路险阻、途程遥远之感。疲惫憔悴的词人,背着沉重的负担,拖着滞缓的脚步,在盘曲的荒山僻岭中艰难困苦地行走着……其凄苦情状,历历在目。“异日同归去”长歌当哭,字字血泪,兄弟之间无缘今世相会,重逢只能九泉之下,语极悲怆。山谷经过长途跋涉,到宜州后仅一年,便怀着冤愤与世长辞了。“异日同归去”竟成为兄弟间的诀别之辞。

  下片写别筵及别后难挨时日。“长亭”指送别之处。“樽罍”指酒,借酒浇愁而已。其实,山谷是不饮酒的,“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西江月》词题序)。“散”字下得巧妙,交代了别筵难离难分的场面。通宵达旦,不云迎来晓色,而云“饮散”去“暮”色,正是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山谷为宋诗大家,大临亦善诗词,如今却“别语缠绵不成句”,足见悲愤之极,这是无声的抗议。一贬再贬,身处荒陲,何况又是以衰老之身,备经拂逆,手足睽离,故云“已断离肠”。“能几许”是大声的呵责,是涕泪纵横的长嚎。“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是想象兄弟离别后,思绪难排,只得听雨声来挨时日。暗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但大气包举,别无枝蔓。“尽”字语极沉痛。

  这首赠别之作,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词中所蕴含和蓄积的感情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¹五更钟。寂寂景阳宫²外月,照残红。
译文:在清晨的薄雾中,杨柳迷离,杏花飘落,五更的钟声突然响起。寂静荒凉的景阳宫殿外明月高悬,惨淡的月光照着那凋残的红花。
注释:¹杏花零落:唐温庭筠《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宋秦观《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²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蝶化彩衣¹金缕(lǚ)尽,虫衔(xián)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译文:遗衣化作了彩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留下萧瑟悲凉之景。只有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
注释:¹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

  这首词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写当年繁华的景阳宫殿,而今是衰柳凄迷,月照残红,虫蛀画栋,杳无人迹,一片荒凉的景象,唯有双飞燕子,依旧翩翩飞舞。作品透露出今昔盛衰、人生凄凉的深沉伤感。

  陈子龙的词婉丽风流,独具神韵,无论叙私情,还是言国事,都“以浓艳之笔,传凄婉之神”(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这首《山花子》词就是一首凄丽悲婉的佳作。词题为“春恨”,但非关春情,也非关春光,而是以眼前的春色为契机,发抒悲怀故国的一腔遗恨。

  上片从残春的景象入笔,自然引发一脉凄婉的伤逝情愫。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清的钟声,酿造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这是残春的景象,令人仆恓惶惆怅。五更钟,用语本于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这里暗用宋朝灭亡的旧典。《宋史·五行志》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民谣,“五更”谐音“五庚”,预兆宋朝的国祚在第五个庚申之后终止。宋太祖立国于公元960年(建降元年庚申),到 公园1259(理宗开庆元年)正好为五个庚申。果然,二十年后,宋朝就宣告灭亡。如今,这五更的钟声响起,不啻如一声声家破国亡的丧音,敲打着词人忧伤的心灵。

  下面“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两句,又以冷月、旧宫、残花三种意象,进一步渲染寂寞、凄凉的景况。“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公元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南下过江,攻占台城(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陈后主闻讯,即与妃子张丽华投景阳宫井藏匿,至夜,被隋军擒获。

  明朝和陈朝都建都南京。这里是用象征陈朝段灭的景阳宫旧事影射明朝的亡国。曾经照彻陈朝景阳宫殿、目睹过陈后主投井被擒一幕的明月,如今宛如深邃明睿的见证人,冷峻地观照着明朝灭亡后的惨淡景象——暮春的红花在寂寞中纷纷凋残,意味颇为深长。

  下片切入人事沧桑,抒写凭吊故国的感伤。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过片两句承袭上片意脉,呈示一派亡国的衰败景象。《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蝶化彩衣金缕尽”用其事,意谓明朝的皇族贵胄死后,五彩的遗衣化作了蝴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早已失去帝王家的气象。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只留下萧瑟悲凉之景。这虫蚀楼空的意象,正是奸佞卖国的象征。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结拍两句,看似描绘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身求荣的丑恶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毫无亡国的悲恸。这两句含意隐曲,但透过言表,并不难感受到词人的义慨和愤懑。

  清陈廷焯评此词说:“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白雨斋词话》),并以“凄丽”二字概括此词特征,指出这首词凄清婉丽的风格与南唐二主李璟、李煜相近;“哀以思,则揭橥这首词的内蕴以哀恸悲思故国为指归,黍离麦秀之悲,家国身世之恨,久久翻腾在胸中,发而为词,便成哀惋清丽的绝唱。”如果说,南唐后主李煜的“哀以思”,主要是哀悼失去的天堂,追思旧日的荣华富贵,那么,陈子龙的“哀以思”则更多地是哀痛故国的覆亡,沉思亡明的教训。一是亡国亡家的君主,一是图谋恢复的志士,显然,后者的作品更富思想的深度。清沈雄谓:“大樽(陈子龙号)文高两汉,诗轶三唐,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者,乃《湘真》一集,风流婉丽如此!”(《古今词话·词评》)凄丽的外壳包蕴着哀以思的崇高节义,如此解读这首《山花子》词,方不辜负词人的苦心孤诣。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347-348页

shānhuāzi··chūnchóu--chénzilóng

yángliǔxiǎozhōngxìnghuālíngluògèngzhōngjǐngyánggōngwàiyuèzhàocánhóng

diéhuàcǎijīnjǐnchóngxiánhuàfěnlóukōngwéiyǒuqíngshuāngyànzidōngfēng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满目芊(qiān)¹野渡(dù)头,不知若个²解忘忧?
译文:那绿茸茸的野草布满了野外渡头,也不知哪棵草真能让人忘记忧愁?
注释:¹芊芊:也作“千千”、“仟仟”、“阡阡”。形容草木茂盛、葱绿的样子。²若个:哪个。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细随绿水侵离馆¹,远带斜忘过别洲²
译文:芳草沿着细流一直铺到豪门别墅,它追随着落日延展到遥远的沙洲。
注释:¹离馆:即别馆、别墅。这里指西晋石崇官荆州刺史时,以劫掠客商致巨富所建的豪宅。²别洲:荒远沙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金谷园¹中荒映月,石头城²下碧连秋。
译文:金谷园中一片荒芜对着凄凉月色;石头城下孤清冷漠接待萧瑟深秋。
注释:¹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园中财产丰积,屋宇宏丽,极尽奢华。²石头城:即金陵(今南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设都城于此。金粉膏泽,豪华相继。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行人怅望王孙¹去,买断²金钗(chāi)十二³愁。
译文:过往行人依稀记得石崇身亡势败,招致坠楼香殒金钗折毁抱恨悠悠。
注释:¹王孙:古代贵族的别称。这里指石崇。²买断:招致来的意思。³金钗十二:指美女,此处指石崇爱妾绿珠,绿珠美而艳,善吹笛。赵王司马伦派孙秀杀石崇,欲夺其爱妾绿珠,绿珠不从,坠楼身亡。《古乐府》有“头上金钗十二行”之句,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说古人发高,故能插金钗六双。

  此诗首联、颔联、颈联围绕着草来写,写远近之草、虚实之草、今昔之草;尾联直触人事,说明富贵只是一时,就像昙花一现,争逐名利之场,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借草来抒情对比而显意,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此诗借草抒情,采用虚实、远近、今昔对比特色描写,意蕴婉曲,意新语工,使诗歌显得别具一格。

  首联从渡头草写到忘忧草。“满目芊芊野渡头”起句铺之以实景:满眼都是茸茸碧草。开篇即触题,既精警峭拔,又平顺自然。野渡头,是野草蔓生之处,也是诗人立足之地。这渡头,为下文“绿水”、“别洲”的叙写立了基、开了源。继野草实景之后,诗人没有纵笔铺叙草的滋生和繁茂,或就此直接发一通议论,而是缘此提出一个问题:“不知若个解忘忧?”句意为不知道那个懂得忘忧。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这个草能使人懂得忘忧。古代有萓草可以忘忧的说法,《诗・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萓)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优。”这里沿用其意。诗的开头统领全篇,为下文叙写开拓了境地。

  颌联从离馆草写到别洲草。近处看,芊芊绿草随着碧水流进繁华的别墅;远处看,茫茫青草带动夕阳的光辉越过荒远之洲。视线慢慢移动,由近及远,将草不分贵贱的四处蔓延的景象表现出来。上句“侵”字用得极妙,使草成为主动者,其野与离馆的豪华形成对照。下句的“带”“过”也很生动。这两句说草到处蔓延,可到富贵之宅,也能达荒远之洲。

  颈联从金谷园中草写到石头城下草。这两句写的是秋草。衰草凄迷,反村了荣华已逝。石崇“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晋书・石崇传》)。庾信《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金谷园中过去铺锦列绣,花奇草异,如今成了“荒映月”的凄凉景象。月是当年月,园非昔日园,离馆的豪华已付流水,石崇的奢富已成陈迹,只有草还在那里一岁一枯荣。石头城,这六朝建都之地,虎踞龙盘,过去也是金粉膏泽,豪华相继,如今徒剩秋草迎风,败叶委地。这一联由金谷园写到石头城,以今日之败象暗衬往日的盛况,仍然以草为行文线索,可是概入了广阔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而且对比的反差极为强烈。这两句以草的枯凋衬托豪富的衰败,同时隐含着草枯还可荣,人败不再盛的意思,意蕴丰足,委婉曲折。

  尾联从送王孙愁写到金钗愁。诗的前面部分都围绕着草来写,至此始直触人事。此联意为行人想着石崇离去。 绿珠为石崇堕楼而死。诗的结尾点明石崇人亡财空,说明富贵一时,昙花一现,终不如草还能春风吹又生。诗到收煞处才回应发端时提出的“不知若个解忘忧”的问题,争逐于名利之场,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294-295页
2、 亚民、志林主编.中国诗词曲赋名句鉴赏大辞典.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07月:第484页

yǒngcǎo--zhī

mǎnqiānqiāntóuzhīruòjiěwàngyōu

suí绿shuǐqīnguǎnyuǎndàixiéyángguòbiézhōu

jīnyuánzhōnghuāngyìngyuèshítóuchéngxiàliánqiū

xíngrénchàngwàngwángsūnmǎiduànjīnchāishíèrchóu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yì)¹
注释:¹翳:云雾。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谁谓江水清?淆¹之不必一斗泥。
注释:¹淆:搅乱,搞混。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shū)¹成山溪²
注释:¹倏忽:疾速,指极短的时间。²山溪:山峰和溪谷,形容高低之差异。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¹
注释:¹“君不见”二句: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并尊为仲父,成就霸业,后来他宠信侍从竖刁等奸人,导致齐国大乱。
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秦穆(mù)信逢孙¹,遂违百里奚(xī)²
注释:¹逢孙:本秦将,秦郑结盟,留郑助守卫。²百里奚:原为虞大夫,晋灭虞,秦穆公闻其贤,委以国政,助秦穆公成就霸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赤符天子¹明见万里外,乃以薏(yì)(yǐ)为文犀(xī)²
注释:¹赤符天子:汉光武帝刘秀。赤符:即赤伏符,新莽末年流行的一种谶语,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²以薏苡为文犀:把薏苡草看成是犀角。薏苡,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其果实仁即薏米,可食。文犀:有文理的犀角。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停婚仆碑¹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ní)²
注释:¹停婚仆碑:魏征以直谏深得唐太宗敬重。魏征临终时,太宗将公主许魏征子叔玉;魏征死,太宗亲撰碑文。贞观十七年罢婚,还推倒魏征的墓碑。²虹霓:相传虹有雌雄之别,色鲜亮者为雄,色暗淡者为雌;雄曰虹,雌为霓。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明良¹际会²有如此,而况童角³不辨粟(sù)与稊(tí)
注释:¹明良:指上文提到的齐桓、秦穆、汉光武、唐太宗、燕丹和管仲、百里奚、马援、魏征、荆轲。²际会:遇合。³童角:指少儿、儿童。古代未成年者头顶两侧束发为髻,形如牛角,也称总角。⁴稊:草名,此处泛指草。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外间皇父¹中艳妻²,马角突兀³连牝(pìn)
注释:¹皇父:指李辅国。唐肃宗尊称其为“皇父”。²艳妻:指张良娣。³马角突兀:马生角原本指不可能之事,故曰突兀。⁴牝鸡:母鸡。古代称女性掌权为牝鸡司晨。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jí)(lí)¹
注释:¹蒺藜:草名,生长于沙地。诗中代指陕州。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屈原怀沙¹子胥(xū)²弃,魑(chī)(mèi)³叫啸风凄凄。
注释:¹怀沙:《楚辞·九章》中的篇名,屈原作。相传是屈原的绝命词。此处指怀抱石头自沉。²子胥:伍子胥。被赐剑命自尽。³魑魅:传说中山林里害人的鬼怪。
梁甫吟,悲以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岐山竹实¹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注释:¹竹实:又称竹米,竹子所结的子实。相传凤凰以之为食。
《梁甫吟》系乐府旧题,后谁多用于抒发心中不平之气。如李白《梁甫吟》,即充满志不得伸、怀才不遇的忿懑之情。刘基此诗借古讽今,抨击了元末忠臣被弃、小谁得志的政治现象。诗中“赤苻天子”指东汉皇帝。“乃以薏苡为文犀”,指东汉马援从交阯回京城,带了一车薏苡,用作种子。马援死后,有谁上书皇帝,诬陷马援从交阯带回的是一车明珠和有纹理的犀角,致使马援不能安葬祖坟,朝臣不敢送葬。“停婚仆碑”指唐朝魏征死后,受谁诬陷,唐太宗下令放倒魏征墓碑(碑文为唐太宗撰),解除自己女儿与魏征儿子叔玉的婚约。以上两个典故分别见《后汉书·马援传》和《新唐书·魏征传》。

liángyín

liú míngdài 

shuíwèiqiūyuèmíng zhīchǐ 
shuíwèijiāngshuǐqīng xiáozhīdǒu 
rénqíngdànyǒufān píngshūchéngshān 
jūnjiànhuángōngxiàngzhòng shùdiāozhōngluàn 
qínxìnféngsūn suìwéibǎi 
chìtiānmíngjiànwànwài nǎiwéiwén 
tínghūnbēizhèn qīngtiānbáishēnghóng 
míngliánghuìyǒu érkuàngtóngjiǎobiàn 
wàijiānhuángzhōngyàn jiǎoliánpìn 
cōngwéilóngkuángzuòshèng diāndǎoshangxíng 
yuánhuái怀shā chīmèijiàoxiàofēng 
liángyín bēi 
shānzhúshíshǎo fènghuángqiáocuìjiāngān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译文:老婆去寻李林甫的女儿——道士李腾空,应该去她在庐山上的茅庐。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译文:她正在用水舂提炼云母以炼丹药,茅庐傍边一定还种有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若爱幽居云,相邀弄紫霞。
译文:你如果喜爱她的幽静居处,就不妨住下,与她一道修炼。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译文:贤妻是宰相的后代,也喜欢学道修炼神仙术。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译文:洁白的纤手掬弄青霭,绣花的衣裳飘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¹
译文:你一到庐山屏风叠,就可以手摇白玉鞭和腾空道长一起乘鹤飞天了。
注释:¹着玉鞭:一作“不着鞭”。

  李白从世俗的喧嚷中走出,来到山碧林翠的庐山屏风叠。“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就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将行程添上几番神秘,几番秀气。诗人情感由豪放变成和缓,表现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的从自然而来,返归自然的艺术心态。所以他毫不晦隐地写道:“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李腾空是唐相李林甫之女,她才智超人,又极有姿色。然而她不慕荣华富贵,却痴心学道,自京都长安来庐山隐居,过着清苦的生活,说明唐代朝野崇尚道家风气之浓。“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寥寥数笔点化出一位心地纯白、无浊秽之气的相门女子具备的不为世俗情欲所沦丧的本性和清静的道士形象。一个人如果对世欲荣利无所追求,其归宿最好就是“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李白的妻子也是相门之后,因此也有人认为第二首“多君相门女”指的是李白的妻子。李白夫妻与李腾空一样,所企慕的就是“青莺子千岁,而千岁化桃子”(关尹子《釜》)的与世无争,长生不老的仙界生活,并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人间世》)定为自己的处世态度。

sòngnèixúnshāndàoshìténgkōngèrshǒu

bái tángdài 

jūnxúnténgkōng yīngdàoshānjiā 
shuǐchōngyúnduì fēngsǎoshínánhuā 
ruòàiyōuhǎo xiāngyāonòngxiá 

duōjūnxiāngmén xuédàoàishénxiān 
shǒuqīngǎi luóyān 
wǎngpíngfēngdié chéngluánzhuób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