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曾分白鸣沙,清溪深处采三花。总为征书出空谷,衣裳犹自染云霞。
高卧曾分白鸣沙,清溪深处采三花。总为征书出空谷,衣裳犹自染云霞。

chéntuīguānluójiānghàoèrshǒu--tángshùnzhī

gāocéngfēnbáimíngshāqīngshēnchùcǎisānhuāzǒngwèizhēngshūchūkōngshangyóurǎnyúnxiá

唐顺之

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4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zī)¹之宜²兮,敝(bì)³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càn)兮。
译文: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得体,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衣衫。我送到他执教的书馆,等他回家来我捧上精美丰盛的晚餐。
注释:¹缁衣:黑色的衣服,当时卿大夫到官署所穿的衣服。²宜:合适。指衣服合身。³敝:坏。⁴改为、改造、改作:这是随着衣服的破烂程度而说的,以见其关心。⁵适:往。⁶馆:官舍。⁷粲:形容新衣鲜明的样子。一说餐的假借。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¹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译文: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美好,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罩袍。我送到他执教的书馆,等他回家来我捧上精美丰盛的菜肴。
注释:¹好:指缁衣美好。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xí)¹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译文: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舒展,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罩衫。我送到他执教的书馆,等他回家来我端上一桌丰盛的好饭。
注释:¹席:宽大舒适。。

  郑风·缁子》诗中洋溢着一种温馨的亲情,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首描写国君与臣下关系的诗,还不如说这是一首写家庭亲情的诗更为确切。当代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首赠子诗。诗中“予”的身份,看来像是穿缁子的人之妻妾。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卿士旦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缁子。退适治事之馆,释皮弁而服(缁子),以听其所朝之政也。”说明古代卿大夫到官署理事(古称私朝),要穿上黑色朝服。诗中所咏的黑色朝服看来是抒情主人公亲手缝制的,所以她极口称赞丈夫穿上朝服是如何合体,如何称身,称颂之词无以复加。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这件朝服破旧了,我将再为你做新的。还再三叮嘱:你去官署办完公事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刚做好的新子,真是一往而情深。表面上看来,诗中写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赠子,而骨子里却唱出了一位妻子深深挚爱自己丈夫的心声。

  全诗共三章,直叙其事,属赋体,采用的是《诗经》中常见的复沓联章形式。诗中形容缁子之合身,虽用了三个形容词:“宜”、“好”、“席”,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无非是说,好得不能再好;准备为丈夫改制新的朝子,也用了三个动词:“改为”、“改造”、“改作”,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变换语气而已。每章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全诗用的是夫妻之间日常所说的话语,一唱而三叹,把抒情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49-150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zhī yòugǎiwéi shìzhīguǎn huánshòuzhīcàn 
zhīhǎo yòugǎizào shìzhīguǎn huánshòuzhīcàn 
zhī yòugǎizuò shìzhīguǎn huánshòuzhīcàn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江头¹日暮痛饮,乍雪²晴犹凛(lǐn)³。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译文:黄昏时分,独坐江边痛饮。初雪放晴,仍是寒意阵阵。山中驿站显得格外凄凉冷清,烛光昏暗,一人独睡进梦境。
注释:¹江头:江边。²乍雪:初雪。³凛:寒冷。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yuān)¹新寄断锦²,叹往事、不堪³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zhěn)
译文:心爱的人又寄来新的书信,哪里忍心再回顾往日相聚时的美好时光?当年同卧南楼,梦醒时见身边的她黑发似云。
注释:¹鸳机:织鸳鸯锦的织机。²锦:为裁锦作书。³不堪:不忍。⁴重省:回顾。⁵梦破:梦醒。⁶南楼:武汉南城楼。指所思念的女子 。⁷绿云:指女子乌黑的头发。

  上片写在这里留宿的情况,“江头日暮痛饮”,直赋其事,可见词人心中的不快。“痛饮”是排遣愁绪的意思。“乍雪晴犹凛”,衬写其景。斜光照积雪,愈见其寒,由此雪后清寒正映出心境之寒。

  “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由日暮写到夜宿,“凄凉”二字写出了词人独宿的滋味“灯昏”更可以看出词人的凄凉、寂寞。古驿孤灯,是旅中孤栖的典型的氛围,不少诗人词客都曾这样描写。白居易写过:“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邯郸冬至夜思家》);秦观写过:“……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如梦令》)。此词亦复如此,而且此处“灯昏”与前面日暮雪白映照,更带有一层悲哀的色调。上片四句似信手掂来其实在层次、情景的组织上是很新巧的。

  下片“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句中“鸳机”,是一种织具。此句引用了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寄赠其夫窦滔的故事,意思是自己心爱的人新近又寄来了书信。“往事”,指当初欢快相聚的时候“不堪重省”者有二,一是山长水阔难以重聚,二是此时凄清想起往日的温暖,更是难耐。

  后一种意味更切此时的“不堪”。虽则不堪,心偏向往,回避不了:“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这就是“往事”中的一事,当年同卧南楼,梦醒时见身边的她“绿云堆一枕”。“绿云”指的是女子秀美的鬓发,“堆”,形容头发蓬松、茂密之状这使人想起“鬓云欲度香腮雪”、“绿窗残梦迷”温庭筠《菩萨蛮》的句子,这是多么动人的情态啊!独宿的凄凉,使他想起往事;想起这件往事,可能加重了他的凄凉感,也可能使他的凄凉感在往事的玩味中消减,这就是人情的微妙处。“梦破”自是当年情事,读者也不妨将之与此时联系起来,当年的情事如果发生在此时,不同样是温馨一梦吗?今梦、昔梦连成一片,词家恍惚之笔,十分难得。赵翼云:放翁诗“结处必有兴会,有意味”(《瓯北诗话》),此词也是这样。

  此词当写羁旅愁思,将艳情打并进去,正显出愁思的深切温厚,宋词中如此表现颇为常见。下片所思人事,当有所源。同年春末词人由夔州调往南郑时经过此地曾写有《蝶恋花·离小益作》: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千里斜阳钟欲螟,凭高望断南楼信。海角天涯行略尽。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

  “南楼信”云云亦是思念“南楼”女子,此女子是谁,现在已难以确考了有人认为此词是比兴之作,“‘梦破’是说的幻梦应该是指由陇右进军长安,收复失地这一梦想(的破灭,从表现看来,这里全写的男女之情,当日的欢爱,……可是现在恩情断了,‘鸳机新寄断锦’,更没有挽回的余地。陆游在这个境界里,感到无限的凄凉。”(《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三卷《陆游》,参见《词学研究论文集·陆游的词》)这样的解说恐怕并不是词的本意。如果说,陆游由于从军南郑的失意,加深了心头的抑郁,使得他“在这个境界里”,更“感到无限的凄凉”,羁愁中渗进了政治失意的意绪,那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很自然的;若字牵句合以求比兴,那就显得太机械了。至于以陆游此次是携眷同行为据,证实此词是“假托闺情写他自己政治心情”,那恐怕与文学创作规律及古人感情生活方式都相距甚远了。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7-1378页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赢。
弱植¹不盈尺,远意²³蓬赢(yíng)
译文:新栽海石榴,身短气弱实堪悯。想它来前意,青云之志满蓬瀛。
注释:¹弱植:软弱,扶不起来。意谓新移 的海石榴沿尚未成活,不盈尺,高不足一尺。²远意:意趣高远。³驻:扎,指生长。⁴蓬瀛:即蓬莱瀛州,海上仙山。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月寒空阶¹²,幽梦³彩云生。
译文:月淡寒风起,空前瑟瑟待天明。去日依稀梦,犹望醒时彩云生。
注释:¹空阶:空空的台阶。²曙:曙光,意谓石榴在寒月空阶是等待黎明。³幽梦:隐隐约约的梦境。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粪壤(zhuó)¹珠树²,莓苔³插琼英
译文:宝珠盈枝挂,粪土之壤岂有情。榴花满庭艳,莓苔之间红霞映。
注释:¹擢:拔,抽。意谓石榴在肥土的滋润下会茁壮成长。²珠树:神话中能结珠的树,这里想象满树石榴如珠美丽。³莓苔:青苔。⁴琼英:琼:赤玉。英:花。这里想象满树石榴花的光艳。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芳根¹(bì)颜色,徂(cú)²为谁荣。
译文:眼前憔悴形,珠光宝气锁芳根。种花人不解,试问去岁为谁荣?
注释:¹芳根:指石榴的根,閟闭门,颜色,指石榴花果美丽。意谓往日美丽的花果现在全保留在它的根中。²徂岁:徂流逝,指过去的岁月。

  读诗须从诗题读起,这是读诗的决窍之一,前人早有定论。古之论柳者,早有发现柳公作诗,必在诗题上下细致工夫的。“柳州五言刻意陶谢。兼学康乐制题。”可见柳宗元在诗题处 “皆极用意”。因此,读柳诗是不可不细推敲其诗题的。

  且按下诗题,先看看诗的内容:

  首句“弱植不盈尺”,这肯定是写石榴了。这一株石榴,因为刚刚种下尚未成活,枝叶萎蔫不振,全无生气。它高不盈尺,弱不堪扶。这便是扑面而映入读者眼前的一株海石榴。

  我国石榴的种植,始于汉代。是由出使西域的张骞从西域安国带回来的,所以又称“安石榴”。柳宗元所种必不是此。“海石榴”的称呼,大概行于唐代。是指从古朝鲜(海东)传入的,当是石榴的另一品种,以其来自海外,故名,也因为其来自海外,才让人很容易想起仙山琼阁的蓬菜三岛。

  这样才有了第二句,“远意驻蓬瀛”。意思是说:别看我现在这副样子,我在故乡蓬瀛时,是有万丈雄心,是有青云之志的。那生机勃勃的样子也是可以想象的。这样看来,首联二句都是这株可怜的海石榴的自述了。这就为把这首诗,作为一首咏物诗来读,奠定了基础。

  颔联云:“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时间在悄悄的流逝,月亮在寒夜中静静地运行,那阵阵凉意袭来,直逼这可怜的石榴。赶快天亮吧,太阳升起的时候,才会有生的希望。就在这寒夜中,石榴做了一个梦,这当然是一个美梦,满树的绿叶红花,当然是比彩云更美。但关键的问题是,这梦境是对过去的追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同时还要知道,做梦的石榴尚挣扎在死亡线上。

  颈联不难理解,只是将那彩云般的梦,变得更具体。珍珠般的果,红玉般的花,颇费思考的,是“粪壤”和“莓苔”两个词。由这两个词所构成的环境,人们是难以把它和“琼英”“珠树”联系起来的。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就是石榴对这恶劣的生存环境,充满了忧虑,也不乏怨恨。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谁也难以指望海石榴会长成玉树琼花。原来在这美好的梦边上潜滋暗长着的,却是死亡的恶梦。它会压倒一切,甚至是希望。

  美梦是短暂的,而梦魇一般的却是现实。早已失去了的勃勃生机和凌云壮志,早已失去了的妩媚身姿和绚丽的光彩,都不知到了哪里。如果说它们并未丧失殆尽。那么,也只是残存在那尚有一线生气的根中了。这便是“芳根閟颜色”的全部内涵,是石榴的丝丝哀叹,也是残酷的现实对梦的无情摧残。

  “荣”,是繁荣,是开花,是结实,总之是生之辉煌。“徂岁”,是指过去了的岁月。据此看来,该石榴在遭此劫难之前,的确是有过一段玉树琼花,彩云霞霓的辉煌经历,当然,那是在仙山琼阁,而不是眼前的“莓苔”“粪壤”。回过头去,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自己的成就,竟是这样令人沮丧,令人难以相信,甚至自己也不明白“徂岁为谁荣”了。这一问,含有无限的哀,无限的悔,无限的怨,无限的恨。

  诗读到这里,读者一定不会否定,《新植海石榴》是一首咏物诗。只不过所咏的是一株正历遭劫难,前途未卜的海的石榴,是一株从蓬莱仙境降迁到粪土之壤的海石榴。只要读者联系柳公的身世经历,就不难发现,这株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石榴,正是柳公的自画像。根本无法区分得开,哪是石榴,哪是柳公。这种物我浑然一体的意境,正是王国维所认为的,非得“豪杰之士能自树立”的“无我之境”。

  正因为这株海石榴与柳宗元有着这非同寻常的缘份,诗人对它的钟爱和呵护便非同一般。柳集中另有《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一诗中云:“几年封植爱芳丛”,可见这株石榴最终活了下来。这自是题外之话了。

xīnzhíhǎishíliú--liǔzōngyuán

ruòzhíyíngchǐyuǎnzhùpéngyíng

yuèhánkōngjiēshǔyōumèngcǎiyúnshēng

fènrǎngzhuózhūshùméitáichāqióngyīng

fānggēnyánsuìwèishuíróng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¹者数年比²不登³,又有水旱疾疫(yì)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jiù)。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译文:近来连续几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灾旱灾和疾病成灾,我非常担忧啊。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我想,我的政策有过失因而执政有过错吗?是天道有不顺、地利或许没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遗弃没有祭祀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养官的俸禄是不是太多了,没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为什么民众的粮食会匮乏呢?
注释:¹间:近、近来。²比:连续,频繁。³登:作物的成熟和收获。⁴咎:灾祸、祸根,也可引申为过失。这句是说,不明白它的祸根所在。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夫度(duó)¹田非益寡,而计民未²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³、为酒醪(láo)以靡(mí)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¹⁰远思,无有所隐。
译文:计算(一下)田地没有更少,统计民众人口没有增加,按照人口来算田地,那比古人还有多余啊,但吃的东西非常不足的,它的根源在哪里呢?难道是百姓从事商业损害农业的地方很多,还是做酒浪费的谷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粮食很多吗?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没能明白它的主要原因,要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们讨论这个问题,有可以帮助百姓的办法,用心大胆地广开思路,不要有所隐瞒!
注释:¹度:量,计算,此处为丈量土地。²末:古有士、农、工、商的顺序,商排最末尾。有轻视商的意思。³蕃:繁多。⁴醪:酒。⁵靡:浪费。⁶六畜:即马、牛、羊、鸡、犬、豕。⁷义:道理,意义。⁸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这里是以禄俸为职务的代称。⁹博士:秦及汉初立博士,掌管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到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此后博士专讲经学传授,与文帝、景帝时的博士制度有区别。¹⁰率意:竭尽心意。
这篇文章全文共分四段:首段说疾忧虑民生的日益困苦。二段从朝廷行正和官吏方面设想民困的原因。三段从民情习俗方面设想民困的原因。末段令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等仔细讨论,不可以隐讳。通篇辞、意委婉,官式文书而如话家常,流露在字裏行间的爱民之心,特别感人。汉文帝刘恒是封建社会中一位比较能体贴民间疾苦的皇帝。

wénzuǒbǎixìngzhào

liúhéng liǎnghàn 

    jiānzhěshùniándēng yòuyǒushuǐhànzhīzāi zhènshènyōuzhī érmíng wèijiù zhězhènzhīzhèngyǒusuǒshī érxíngyǒuguò nǎitiāndàoyǒushùn huò rénshìduōshī guǐshénfèixiǎng zhì jiāngbǎiguānzhīfèngyǎnghuòfèi yòngzhīshìhuòduō mínshízhīguǎ 

    duótiánfēiguǎ érmínwèijiā kǒuliáng yóuyǒu érshízhīshènzhě jiùānzài nǎibǎixìngzhīcóngshì hàinóngzhěfán wéijiǔláozhěduō liùchùzhīshíyānzhězhòng zhī wèinéngzhōng chéngxiàng lièhóu èrqiānshí shìzhī yǒuzuǒbǎixìngzhě shuàiyuǎn yǒusuǒyǐn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秾艳 一作:红艳)
一枝秾(nóng)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秾艳 一作:红艳)
译文: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¹倚新妆²
译文: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注释:¹飞燕:赵飞燕,西汉皇后。²妆:修饰打扮。
这一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qīngpíngdiào ·èr

bái tángdài 

zhīnóngyànníngxiāng yúnshānwǎngduàncháng  (nóngyànzuò hóngyàn )
jièwènhàngōngshuí liánfēiyànxīnzhu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