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曾此脱金莲,蹴踏风波不计年。夜半星辰都在水,直疑平步上青天。
小姑曾此脱金莲,蹴踏风波不计年。夜半星辰都在水,直疑平步上青天。

xiéshānèr--kuí

xiǎocéngtuōjīnliánfēngniánbànxīngchéndōuzàishuǐzhípíngshàngqīngtiān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
(tiáo)霅(zhà)¹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横边簇(cù)远山,相对盈盈²里。水¹苕霅:苕溪和霅溪的并称。是唐代张志和的隐居之处。²盈盈:形容美好的样子。
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溪上有鸳鸯,艇(tǐng)子¹频惊起。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²底。水¹艇子:小船。²阑干:即栏杆设在楼阁或路边水边。李白《清平调词》:沉香亭北倚阑干。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¹于言,人未之奇。及²³,辩赡,以骨鲠(gěng)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chī)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经宣而著称。他尤擅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都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追究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都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使名邻,都显得拘递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都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注释:¹讷:不善于讲话。²及:等到。³长:长大。⁴辩赡:说话条理清楚,理由充足。⁵骨鲠:比喻刚直或刚直的人。⁶矫若惊龙:形容书法笔势刚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羲之雅好服食¹养性,不乐²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译文: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许询、支循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曾经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宴饮,王羲之自己作序申述他的志向。
注释:¹服食:服用丹药。²乐:喜欢。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性好¹鹅,会稽有孤居²³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fěi)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译文: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竞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迫《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笼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坦率。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校(佃匪)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宁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注释:¹好:喜爱。²孤居:独处,独居。³姥:年老的妇女。⁴善:善于,擅长。篚:古时盛东西的 一种竹器。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zhé)¹洒扫而待之。
译文:膘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忙洒扫以待。
注释:¹辄:就。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译文: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顾,王述深以为遗憾。
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
苍苍雾连空,冉冉¹月堕(duò)水。
译文:漾漾雾气在空中弥漫,月亮慢慢地沉落水中。
注释:邵伯湖:湖名,在江苏省中部,位于扬州北面,北接高邮湖。¹冉冉:慢慢地。
飘飖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飘飖(yáo)¹双鬓风,恍惚²无定止。
译文:阵风不停地吹动我的双鬓,我的船飘荡着恍恍惚惚地向前行驶。
注释:¹飘飖:飘荡。²恍惚:迅疾或疾速。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译文:风鼓动船帆,船只轻快地航行用不着摇桨,哗哗惊浪始终在耳边震响。
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
江湖日浩荡,行役¹方未已。
译文:天天面对着浩浩荡荡的江湖,我的旅程才刚开始,前程正长。
注释:¹行役:因服军役、劳役或公务而在外跋涉。
羁栖在愁绝,况乃中夜起。
(jī)(qī)¹在愁绝,况乃中夜起。
译文:作客他乡满怀着忧愁,更何况半夜难眠披衣起床。
注释:¹羁栖:作客他乡,寄寓他方。

  这首诗前二句写湖上:夜空景象,写的是远景,着重从视觉来写;后四句写湖面上的风势与浪声,写的是近景,着重写听觉上景物;诗的最后四句抒怀,着重抒发了诗人南下途中羁旅的情怀。此诗借景抒怀,情思勃郁,意蕴浑厚,格调高古。

  “苍茫雾连空,冉冉月堕水。”此写湖上夜景。邵伯湖北接广阔的高邮湖,两个湖到了晚上上,水气蒸腾、扩散,形成茫茫大雾,像是与天相接一般,辽阔无垠,一片灰白。开篇第一句就把湖上夜晚的特有景观勾勒了出来,它宛然“帘幕无重数”的大舞台布景,宏阔气派,又飘忽朦胧如梦如幻。紧接着出台的便是洞府仙子月姑娘,她皎洁如玉、脉脉含情仿佛被这洁净浩秒的湖水所招引,“冉冉”而下,不偏不倚,像要“堕”入这湖水的怀中,尽情地沐浴一番。

  开头两句看似寻常,实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蕴含丰富,耐人寻味。诗人一是选用了“连”字写雾使人感到雾在弥漫,已与高空融为一体;一是选用了“堕”字写月,月本是静物,由于船行很快,船上人看月却疑惑月在直“堕”,这是因为视觉造成的心理错觉起了作用,也反映了船行月移相对运动的感觉。诗利用这种错觉化静为动,显得别有趣味。同时“望”有沉重感,是诗人心情的自然流露。眼前景致虽美,但不与诗人内心情感吻合,此请乐景不为哀情所欣赏。因此“堕”字下得有分量,与结句“愁”字遥相呼应,使得诗情前后浑然不可分割。

  以上二句,还只是邵伯湖的大背景,再下四句,则是“夜过”邵伯湖的正题了。这四句都着力在一个“风”字上。“飘翻双鬓风,恍惚无定止”,这风吹来,恍恍惚惚,不知所起、不知所迄不知何时方休,这正是湖上风的特色;但休说它“恍惚”,它还真有力量,吹乱了船头诗人的双鬓,这还是其小者也。“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这才是湖上风八面威风的时候。“不用楫”,是说风大大了,鼓足了船帆,船再也不必靠划桨助行了。既轻快,又惊险。风使船飞驶,船一任风播弄,只听惊涛骇浪拍击着船板。捱过了这样的时刻,诗人马上提起笔来,记下这夜过邵伯湖的难忘之景。可以说,促使诗人写作此诗的,不是雾、不是月,而是这湖上的风。从全诗的情绪看,诗人对这风似乎并无好感,但这四句实在是非亲身经历不能道得的妙句,不管诗人主观感情如何,它们都为邵伯湖增色不少。

  最后四句抒发诗人内心情感。“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诗人由运河至高邮湖、邵伯湖,水面日益宽阔,水势日益盛大,而行程正处中途,远远没有结束。按理最象越来越开阔,心情也应越来越畅快,可“方未已”三字所表露的却是对长久栖身他乡水上的无限厌倦,含有赶快终止这种动荡不安的羁旅生活的企盼。所以,末了诗人不禁感慨道:“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这两句一方面紧扣“衣”,一方面点明“愁”,题意遂获得了突出。

  以浩大开阔的自然境界衬托诗人忧愁郁闷的情怀,这也是以乐景写哀的一种方式。由于这种主观内心情绪在起作用,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客观物象也就难免不染上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对前面所写的雾、月、风、浪和烟波浩渺的江湖,就都可以理解为是诗人“愁”的感情载体,都不免附有“愁”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85页
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
秋水清无底,萧然¹净客心。
译文:澄澈的潭水深不见底,这清幽静寂的环境涤荡着客人的内心。
注释:¹萧然:空寂,这里指环境清幽。
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yuàn)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译文:官吏们骑着马,乘着雅兴,来到这富有野趣的山林。
注释:¹掾曹:佐治官吏称“掾”,职官治事分科称“曹”。两者并用,指担任低级官职的人。
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能吏(lì)逢联璧,华筵直一金¹
译文:两位能力强的官吏珠联璧合,这么丰盛的酒宴得花足足一两白银。
注释:¹一金:并非实质,就是用来表示宴席昂贵。唐代一般用“钱”计量费用。一两白银绝非小数目。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林吟¹
译文:天色渐晚,席间助兴的笛声多么美妙,潭水深处,仿佛有蛟林随着笛声低吟。
注释:¹林吟:比喻笛声优美。

liújiǔcáozhèngxiáqiūshíményàn

 tángdài 

qiūshuǐqīng xiāoránjìngxīn 
yuàncáochéngxìng āndàohuānglín 
néngfénglián huáyánzhíjīn 
wǎnláihéngchuīhǎo hóngxiàlóngyín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
译文:金陵的白杨十字巷,北边是引潮河道的入口。
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译文: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事俱往矣,现在只有唐朝的草木青青。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
译文:天地变化巨大,吴国宫殿早已颓倒。
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
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
译文:六朝古迹只剩下几个土包包,曾经的贵族现在已经是悲泣的樵夫和桑妇。
作者在凭吊古代遗迹时,看着斑驳的遗迹,诗人感叹世事无常,随着岁月的侵蚀,再如何雄伟的建筑,显赫的世家,都已经泯灭在时间的长河中了。不好,生字给人有动的感觉,给人一种草木生长的很旺盛的感觉,而更反衬出,吴地的衰败。而有字显然没有生字这么贴切,意境深远。

jīnlíngbáiyángshíxiàng--bái

báiyángshíxiàngběijiāgōudào

jiànshírénkōngshēngtángniáncǎo

tiānyǒufǎngōngchéngjǐnqīngdào

liùqiūqiáol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