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天南望五云,家亡国破友朋分!廿年血泪枯崖岛,三度孤师哭宋文。
日日天南望五云,家亡国破友朋分!廿年血泪枯崖岛,三度孤师哭宋文。
力竭臣靡难复夏,声哀望帝痛思君。西台幸有同心侣,愧杀投繻终子军!
力竭臣靡难复夏,声哀望帝痛思君。西台幸有同心侣,愧杀投繻终子军!

yùnchóulíntáng--zhānghuángyán

tiānnánwàngyúnjiāwángguóyǒupéngfēn廿niànniánxuèlèidǎosānshīsòngwén

jiéchénnánxiàshēngāiwàngtòngjūn西táixìngyǒutóngxīnkuìshātóuzhōngzijūn

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 4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一自¹胡尘²入汉关³,十年伊洛路漫漫。
译文: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注释:¹一自:自从。²胡尘:指金兵。³入汉关:指入侵中原。⁴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⁵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青墩(dūn)¹溪畔(pàn)龙钟²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注释:¹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²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yǒngdān

chén sòngdài 

chénhànguān shíniánluòmànmàn 
qīngdūnpànlóngzhōng dōngfēngkàndān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sēng)¹、鹤林友²、龙山客³,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友白,在洞庭柑(gān)、东阳酒、西湖蟹(xiè)。哎,楚三闾(lǘ)休怪!
译文:在菊花开放的时候,我正好回来了。伴着虎溪的高僧、鹤林的好友、龙山的名士;又好像杜甫、陶渊明和李白;还有洞庭山的柑橘、金华的名酒、西湖的肥蟹。哎,楚大夫你可不要见怪呀!
注释:¹虎溪僧: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寺前有虎溪,常有虎鸣。²鹤林友:指五代道士殷天祥,据传他曾在镇江鹤林寺作法使春天的杜鹃花在重阳节绽开。³龙山客:指晋代名士孟嘉。⁴杜工部:即唐代诗人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⁵洞庭柑:指江苏友湖洞庭山所产柑橘,为名产。⁶东阳酒:又称金华酒,浙江金华出产的名酒。⁷西湖蟹:杭州西湖的肥蟹。⁸楚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任楚国三闾大夫。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拨不断·九重天》),在仕途中抑扬了大半辈子的马致远,晚年时还没有飞腾的机会,一直浮沉于风尘小吏的行列中。二十年俯仰由人的生涯,留给他的,该有多少辛酸的回忆!马致远后期散曲中,不止一次提到宦海风波,时时准备退出官场,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这首小令就作于马致远归隐之后。

  此曲起首“菊花开,正归来”二句,用陶渊明归田的故事。马致远的确像陶潜那样,感到以往生活之可厌,是误入了迷途,而归隐才算是走上了正道。以下三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友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为鼎足对,将三组美好之事、高雅之人聚集在一起,极力妆点,说明归隐的生活乐趣:虽然闲居野处,并不谢绝人事,不过所交往的,都是虎溪的高僧,鹤林的道友,龙山的佳客;就像他最崇拜的杜甫、陶潜、李白这些古代杰出的诗人那样,在草堂之中,菊篱之旁,青山之间饮酒斗韵,消闲而自适。何况,还有洞庭的柑橘,东阳的美酒,西湖的螃蟹!这样的田园生活,自然让人为之陶醉,乐在其中矣。对于马致远的归隐,有些友人可能不友理解,因而在小令的最后,他才用诙谐调笑的口吻,作了回答:“楚三闾休怪!”这里,一点也没有否定屈原本人的意思在内,也不是完全忘情于天下,而是含蓄地说明,当权者的统治友糟,不值得费力气为它去卖命。这是他归隐的动机所在。

  此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得堆砌。由于这些典故都比较通俗,为人们所熟知,以之入曲,抒写怀抱,不仅可以拓展作品的思想深度,而且容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251-252页

duàn··huākāi--zhìyuǎn

huākāizhèngguīláibànsēnglínyǒulóngshānshìgōngtáoyuānmíngtàibáizàidòngtínggāndōngyángjiǔ西xièāichǔsānxiūguài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
天地入胸臆,吁(xū)(jiē)¹生风雷。
译文:人如果将天地都纳入心胸,叹息一声也会像狂风惊雷一样!
注释:¹吁嗟: 感叹, 叹息。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
文章得其微¹,物象由我裁²
译文:一个人的文章能写出极其精妙微小的变化,天地间万物变化的景象可以任由他去裁决。
注释:¹微: 指细微、奇妙之处。²裁: 裁剪, 取舍。
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
宋玉逞(chěng)大句,李白飞狂才¹
译文:宋玉文章呈现的是气势宏大句子,李白诗句满篇飞舞呈现的是不羁之才。
注释:¹狂才:不羁之才。
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
苟非¹圣贤心,孰(shú)²造化该。
译文:如果没有一颗广阔的圣贤的心灵,怎么能够和天地万物的造化合拍。
注释:¹苟非:如果没有。²孰与:和……谁……。
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
勉矣郑夫子,骊(lí)¹今始胎。
译文:郑夫子,请好好用勤勉激励一下自己,因为贤才还刚刚成胎,离出生还远着那!
注释:¹骊珠:喻贤才。

zèngzhèngzifáng--mèngjiāo

tiānxiōngjiēshēngfēngléiwénzhāngwēixiàngyóucái

sòngchěngbáifēikuángcáigǒufēishèngxiánxīnshúzàohuàgāi

miǎnzhèngzizhūjīnshǐtāi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zhān)¹未还?怅(chàng)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²江山。刘表坐谈³,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译文:是谁使得中原大片国土沦于敌手?北宋覆亡已百年有余,始终没有收复。北方有志之士,已寥若晨星;半壁江山,如西还中落日,已穷途末路;朝廷中的有些人,只是坐着空谈,有些人行事鲁莽轻率,这些都是在弹指间贻误战机、令人伤心的是,南宋年年遭到强敌的进攻,长期屈辱苟安,形势岌岌可危。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丁酉岁: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前后,蒙古灭金,发兵南侵攻宋。¹青毡:比喻中原故土,将敌人比作盗贼。²东帝:比喻穷途末路的南宋。³刘表坐谈:典故来源于《三国志》。⁴深源:东晋殷浩,字深源,善高谈阔论。曾轻率北伐,结果大败。⁵年年冰合,在在风寒:以气候的寒冷比喻局势的艰危。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tuó)¹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zhān)²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译文:和不能安,战不能胜,朝廷偏安于江南,享乐安逸。可叹我虽有建功封侯之志,却像鳣鲸离开江湖大海,不能施展;虽然怀揣平戎之策,却因奸佞弄权无人赏识:当权者虽然无能,但国事尚有可为,我深夜难寐,灯下看剑。难道只有武将才能为中兴立功,读书人就不能被画在麒麟阁上吗?
注释:¹江沱:代指江南,沱是长江的支流。²鳣:①古代书籍上指鲟一类的鱼鳣鱼 〈名〉 鲟鳇鱼的古称 ,鱣鱼,江苏叫黄鱼

  在这首词中,作者猛烈抨击了当权者的腐朽不堪,误国害民,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渴望能长缨立马为国杀敌的热情。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灭金后,随即对宋大举兴兵,连年南下,宋军屡屡败北,襄、汉、淮蜀间烽烟不断,危急日甚。宋理宗张惶失措,虽下沼罪已,仍无法挽救国土的沦丧。词中所言“丁酉岁”(1237年,理宗嘉熙元年)即是指那几年的事。面对朝廷的腐败无能,国家的日益陆沉,作者痛心疾首,愤郁填膺,不由写下该词。

  词的开头说:“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指的是中原大片国土,被蒙军占领,久久不得恢复,这究竟是谁的责任“理正辞严,大义凛然。这里用《晋书》中两个典故合在一起,极为贴切。”陆沉“,是无水而沉沦的意思,比喻土地沦陷。西晋时,王衍任宰相,正值匈奴南侵,他清谈误国,丧失了很多土地。桓温愤慨地说:”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王衍的字)诸人不得不任其责!“作者通过这个典故来斥责当时南宋当权者。又王献之夜睡斋中,有小偷进到他房里,偷了他所有的东西。献之慢吞吞地说:”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将小偷都吓跑了。这里以”青毡“喻中原故土,将敌方比作盗贼,说国土遭掠夺后,没有归还。作者在灵活地反用典故。

  接着,词由愤慨转为惆怅,对国事局势发表议论。他说,如今北方有志之士已寥寥无几:南宋的半壁江山也如同落日,日子不长了。朝廷里有些人因循守旧,懦怯无能,只是坐着空谈;有些人则只好说大话,妄取虚名,行事鲁莽轻率。这样,转瞬之间丧失了战胜敌人的机会,“东帝”,喻岌岌可危的南宋。战国时,齐湣王称东帝,自恃国力,并不审时度势,后被燕将乐毅攻破临淄,他在出奔中被杀。“刘表”,喻空谈的保守势力。三国时,曹操攻柳城,刘备劝荆州牧刘表乘机袭击许昌,刘表不听,坐失良机,后来悔之莫及。“深源”,是东晋殷浩的字,他虽都督五州军事,但只会大发议论,名不符实。曾发兵攻前秦,想收复中原,结果所遣先锋倒弋,弃军仓皇逃命。这里用比草率用兵的冒进者,也是很妥贴的。总之,“刘表”三句,言“坐谈”与“轻进”指的都是贻误战机。

  “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还寒。”上阕末了,词情转为忧伤与悲哀。“在在”,即处处。“冰合”、“还寒”,比喻南宋遭北方强敌的不断威胁和进攻,长期苟且偷生,因循寡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恢复故地的机会丧失的必然结果。词中论说时事形势,多不实说某人某事,必用比喻借代。这是由于艺术表现上的需要,要尽量避免用语太过于直白,力求含蓄有味。前面说北地英杰寥寥,南国江山可危,都从衰谢景物取喻。至于借“青毡”、“东帝”、“刘表”、“深源”等典故史事讽今,用意也在于此。

  下阕作者直抒胸臆,但仍与上阕紧密关连。先以“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两句过片。出现和不能安、战不能胜的情势。固然是当时客观条件所限制,但当道者在和与战问题上,并无良策,只是各执已见,争吵不休,不想真正有所作为,这也使有识之士无技可施。“江沱”,指代江南。“沱”,是长江的支流。语出《诗。召南。江有汜》。“宴安”,是享乐安逸的意思。这两句承上启下,下面就说到自己抱负难以实现。

  “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这是叹息自己空有立功建业的壮志,而身处困境,无用武之地;想上书陈述恢复大计,无奈坏人当道,无人采纳自己的意见。词人接着说,这是当权者无救国才能,没有办法挽救国难,其实,形势并未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国事还可挽救,当勉力图治才是。所以自己深夜里挑灯看剑,仍希望能为国杀敌立功。“封侯”,诗词中的常用语,已成了从军立功的代词,并非真为谋求爵禄。

  鳣、鲸,都是大鱼,如果离开江湖大海,它就会遭蝼蚁所欺。贾谊《吊屈原赋》说:“彼寻常之污渎(臭水沟)兮,岂能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词正用此意。“平戎策”,即打败敌人的建议。“虎豹当关”,语出《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此。”“渠自无谋”,暗用打胜长勺之战的曹刿说过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这几句都用两两对照、扬抑相参的写法,文势跌宕起伏“封侯心在”是扬,“鳣鲸失水”便抑:“平戎策就”扬,“虎豹当关”抑:“渠自无谋”抑,“事犹可做”扬“。恰好能表达出作者内心感情起伏不定,而”更剔残灯抽剑看“一句,尤为精彩。全词于论中抒情,以这一点睛之笔,统摄以前众多的比喻句,从而使主体形象鲜明突出,从而使直白浅显,但毕竟还不能构成主体形象。一位深夜不寐,在灯下凝视着利剑、跃跃欲试的年轻爱国志士的英姿,跃然于纸端。此句措词也精警,不逊于稼轩的”醉里挑灯看剑“。”更剔残灯“四字,耐人寻味。被重新”剔“亮的,虽说是”残灯“,也可看作是心灵中本来暗淡了的火光。

  词结尾说:“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汉宣帝号称中兴之主,曾命画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肖像于未央宫内麒麟阁上,以表扬其功绩。所以作者说,难道只有武将们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读书人(儒冠)的肖像就不能画在麒麟阁上吗?杜诗曰:“儒冠多误身”。对此种不合理说法,作者显然不甘心为此,故而要大声责诘。词的情绪由伏而起,最后再变而为亢奋激扬,坚信此生尚可大有作为。

  作者写此词时年方二十,正是还华正茂,意气还发之时。作者以布衣出生之身,却自此鳣鲸,自许以封侯,而且视驵中肉食者为粪土,激越飞扬,尽述胸中抱负,抨击当权者的无能衰败。全词前后呼应,气势磅礴,表现出一股救国于危难之中的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濰红蓼花。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濰红蓼花。
朱德润是诗人兼画家,擅长画山水人物。《沙湖晚归》便是用语言文字描绘的一幅水村秋季晚景图。“山野低回落雁斜”,是说盘旋于山野间的大雁正在徐徐降落。着一“斜”字活现出将落未落的动态。“炊烟茅屋起平沙”,写平坦的沙地上的茅屋升起了炊烟。这一句本应作“平沙茅屋起炊烟”,为了谐调平仄和押韵而调整了词序。“橹声归去浪痕浅”,是说由于渔船都已归去,所以浪痕变得浅了。三字尾“浪痕浅”暗示着渔船的归去并不太久。“摇动一滩红蓼花”,是写红蓼花在水中的倒影随着浅浅的浪痕而婆娑起舞。第一、二句写陆上景物,第三、四句写水中景物,两相辉映,妙趣横生。 乍一看,全诗句句都是写景,细品味,却又无处不在写情:寓情于景,景浸于情,正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落雁”、“炊烟”、“橹归”,具体地画出了水村晚景的特点。“落雁”和“蓼红”点明“序属三秋”。而“低回”、“斜”、“起”、“浅”、“摇动”等词语的巧妙运用,则使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诗人仿佛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一些寻常的景物,却构成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橹声)有色(红),充满生机而又幽静淡雅的水墨画,从中透露出恬静闲适的内心世界。我们欣赏这首诗,自然而然地会从心底产生一种有如置身画中,流连忘返的愉悦之感。

shāwǎnguī--zhūrùn

shānhuíluòyànxiéchuīyānmáopíngshā

shēngguīlànghénqiǎnyáodòngwéihóngliǎo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