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齐桡乐,沧波泛玉缸。云归山点点,天碧鸟双双。
浦口齐桡乐,沧波泛玉缸。云归山点点,天碧鸟双双。
蚌月凉生夜,鱼风响渡江。兴来须剧饮,无使寸心降。
蚌月凉生夜,鱼风响渡江。兴来须剧饮,无使寸心降。
王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10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¹,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注释:¹石榴裙带:石榴花色的裙带,即鲜红色。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qiǎn)(quǎn)¹?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注释:¹缱绻:感情融洽,难分难舍。

  这首词写男子对情人的怀念。

  上片追忆与女子初次见面的情景,由“忆昔”领起,“花间初识面”,含义有二:一是所见之地在花下;二是所见之人,面亦如花。“红袖”二句正面写女子的娇羞之态;“石榴裙带”三句写其细微动作,侧面表现她的柔媚之情。

  下片是现实的怀想,分两层写出:“碧梧”三句,念及情人深闺难出,缱绻无期;“羡春来双燕”三句,就眼前景,人与物比,羡双燕朝暮双飞,衬托自己的孤独;同时也含有双燕自由而多情,朝暮能与自己相会,而所爱之人却难相见。

míngcháo··huājiānchūshímiàn--ōuyángjiǒng

huājiānchūshímiànhóngxiùbànzhēzhuāngliǎnqīngzhuǎnshíliúqúndàijiāngxiānxiānzhǐtōuniǎnshuāngfèngjīn线xiàn

tóngsuǒshēnshēnyuànshuíliàoliǎngqíngjiàoqiǎnquǎnxiànchūnláishuāngyànfēidàolóucháoxiāngjiàn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今古北邙(máng)¹下路,黄尘²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³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译文: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尘滚滚不知老尽了多少英雄。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心中的苦痛能和谁说,放眼把空中的归雁远送。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孟津: 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洛阳东北。¹北邙山:即邙山,在洛阳北,黄河南。王公贵胄多葬于此。²黄尘:指岁月时光。³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盖世功名将底¹用,从前错怨(yuàn)天公。浩歌²一曲酒千钟³。男儿行(xíng),未要论穷通
译文:那举世显赫的功名有什么用?过去实在是错怪了天公。放声高唱一曲饮尽千杯酒。男儿行事处世就应如此,不要计较什么穷困亨通。
注释:¹底:何,什么。²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³钟:同盅。⁴行:行为。⁵处:处世。⁶是:正确。⁷穷通:穷困与显达。

  该词上片触景兴感,重在抒情,在志士悲慨之中,流露出孤寂之感。下片重在说理,既表现他以英雄自许,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又表明他面对现实,在无可奈何中,聊以旷达自遣苦闷。全词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借“地”兴怀,由北邙山这一特定地点,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

  该词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拢“今古英雄”于笔端,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写出了滔滔不尽、起伏跌宕的痛惜与感伤。“远目送归鸿”的意象,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动的是归鸿的悠悠远去,静的是词人凝重的望眼;飞去的是天空的鸿雁,搅起的是满腔的幽怨。该词描绘出了一幅凄凉而又充满美感,谐调而又扣人心弦的画面。鸿雁飞,鸿雁归,人将何处回?词人的感情随着这激荡人心的画面盘旋弥漫,感人至深。

  下片强压“长恨”浩歌放饮的意象,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式的自我宽解,词人的郁愤欲盖而弥彰,显得蕴藉而深远,更加挥之不去,难以摆脱。词人身处江河日下的时代,又遭“莫须有”的诘难,心中的郁愤自不待言。词作通过描写阔大的意象,以辽阔显苍凉,以浩歌掩感伤,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可想而知。

  全词开篇写景,景即眼中所见:北邙山上的坟墓;黄尘路上奔波到老的英雄;春北飞秋南归的大雁以及日日奔腾的东流水,景物选取由近及远,然后由写景转入抒情,此景引起的是作者内心的无限惆怅,因此词人低吟出“人生长恨水长东”的词句。再由抒情转入下片的议论:对人生短暂的无可奈何和对未来的玩世安排,水到渠成汩汩而出。“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是词人纵观自然及人事沧桑,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不无哲理意义,它涵盖了封建社会大多数读书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体味,起到了一种生活教科书作用。

参考资料:
1、 (金)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年:第130页
2、 张苓蕴 汪翔宇选注.历代词精品百首 (南宋-近代):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年:第112页

línjiāngxiān ·luòyángwǎngmèngjīndàozhōngzuò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jīnběimángshānxià huángchénlǎojìnyīngxióng rénshēngchánghènshuǐchángdōng yōuhuái怀shuígòng yuǎnsòngguīhóng鸿 
gàishìgōngmíngjiāngyòng cóngqiáncuòyuàntiāngōng hàojiǔqiānzhōng nánérxíngchùshì wèiyàolùnqióngtōng 
玉盘寸断葱芽嫩,鸾刀细割羊肩进。不敢厌腥臊,缘君亲手调。
玉盘¹寸断葱芽嫩,鸾(luán)²细割羊肩³。不敢厌腥臊(sāo),缘君亲手调。
译文:精美的盘中嫩葱都是一寸来长,精致的宝刀切割好了羊肉。不敢埋怨羊肉腥,因为这是你亲手为我烹调的。
注释:¹玉盘:盘子的美称。²鸾刀:刀环有铃的刀。³羊肩:羊腿。⁴进:献上。⁵腥躁:泛指生肉的气味。
红炉赪素面,醉把貂裘缓。归路有余狂,天街宵踏霜。
红炉¹(chēng)素面²,醉把貂裘(qiú)³。归路有余狂,天街宵踏霜。
译文:温暖的火炉映着酒醉的脸庞,乘着酒醉,把身上的毛皮大衣脱掉。我踏着京城里的街道,在这回去的路上仍然带着几分醉意。
注释:¹红炉:烧得很旺的火炉,此当指火锅。²赪素面:使素面变红。赪,红色。素面,不施脂粉之天然美颜。³貂裘:貂皮制成的衣裘。⁴缓:宽松,此指把外衣脱下。⁵天街:京城街道。

  第一句和第二句,作者在开头一句就用了古代的典故以赞美对方的手艺并略免轻供保薄之嫌。洁净如玉的盘中摆着又白又嫩的葱段儿,首先就给人一种精雅漂亮的印象;“寸断葱芽”令人联想到女性做事之有规矩、有尺度。细切“羊肩”,体现了女主人礼貌待客之道。

  第三句和第四句,进餐中带有情义,寄情于伊人之“亲手”,突出了对女主人的尊敬之意。

  第五、六句,写当炉喝酒进餐的豪情,体现了词人晚餐的愉快和宾主间的融洽,人物刻画细致,见神态。简体字中将“面”、“麺”并为一“面”字,在表述和传达方面造成许多误会和混淆,实甚不当。此处“素面”因“红炉”而微微泛红(“赪”),越发显得娇媚。此处只是表达了作者吃得高兴的意思。

  最后两句写“归路”兴且不浅。从那个“馀”字可以看出,作者所要强调的还不是归路上的狂而是酒宴上的狂;这个“狂”字,暗地里有一种模仿魏晋士人那种不拘礼法的作风之意。从“红炉”的室内走上“踏霜”的“天街”,这里边便有了一种从暖到寒、从醉到醒的感觉,而这种寒冷与清醒的感觉,正好成了刚才晚餐时那种耽溺与任纵之情绪的一个反衬。

  词中作者欲为男子制作一幅风俗素描,便借女子的双眼作为观察点,串起所要表达的景象,这叫爱情线索,符合作者那瑰丽温馨的词风要求。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第372-373页
2、 祖保泉著.王国维词解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1:第254-255页
3、 戈革著,渣轩小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第126页

mán··páncùnduàncōngnèn--wángguówéi

páncùnduàncōngnènluándāoyángjiānjìngǎnyànxīngsāoyuánjūnqīnshǒudiào

hóngchēngmiànzuìdiāoqiúhuǎnguīyǒukuángtiānjiēxiāoshuāng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老去悲秋强¹自宽,兴来今²日尽君欢。
译文: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
注释:¹强:勉强。²今:一作“终”。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羞将短发还吹帽¹,笑倩²旁人为正冠。
译文: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落,因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
注释:¹吹帽:此处用“孟嘉落帽”的典故。²倩:请。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蓝水¹远从千涧(jiàn)落,玉山²高并两峰寒。
译文: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过来,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千古不变。
注释:¹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²玉山:即蓝田山。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明年此会知谁健¹?醉²把茱(zhū)(yú)仔细看。
译文: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
注释:¹健:一作“在”。²醉:一作“再”。

  此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此诗首联就用对仗,诗句宛转自如。“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老去”停顿,为一层,“悲秋”停顿,为一层,“强自宽”又停顿,又为一层;“兴来”停顿,为一层,“今日”停顿,为一层,“尽君欢”又停顿,又为一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他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这里用“孟嘉落帽”的典故。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让人正冠,显出别是一番滋味。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这一联用典入化,传神地写出杜甫那几分醉态。宋代杨万里说:“孟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诚斋诗话》)

  颈联更是不同凡响,笔力挺峻。“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按照一般写法,颈联多半是顺承前二联而下,那此诗就仍应写叹老悲秋。诗人却猛然推开一层,笔势陡起,以壮语唤起一篇精神。这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山高水险,令诗人只能仰视,让他感到振奋。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

  尾联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意。“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当诗人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他自己已这样衰老,不能生活得长久。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妙绝。若用“手把”,则嫌笨拙,而“醉”字却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价说:“字字亮,笔笔高。”(《读杜心解》)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诗句显得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参考资料:
1、 徐永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73-474

jiǔlántiáncuīshìzhuāng

 tángdài 

lǎobēiqiūqiǎngkuān xìngláijīnjìnjūnhuān 
xiūjiāngduǎnhuánchuīmào xiàoqiànpángrénwèizhèngguān 
lánshuǐyuǎncóngqiānjiànluò shāngāobìngliǎngfēnghán 
míngniánhuìzhīshuíjiàn zuìzhūkàn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文帝之后六年¹,匈奴²³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jí);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¹⁰¹¹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注释:¹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前),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在位。²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³大:大规模,大举。⁴入边:侵入边境。⁵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⁶军霸上:驻军霸上。霸上,地名,译做“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⁷祝兹侯:封号。⁸棘门:地名,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⁹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¹⁰备:防备,戒备。¹¹胡: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匈奴。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¹自劳²³。至霸上及棘(jí)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细柳军,军士吏被(pī)甲,锐兵刃,彀(gòu)弓弩(nǔ),持满¹⁰。天子先驱¹¹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¹²至!”军门都(dū)(wèi)¹³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¹⁴。’”居无何¹⁵,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¹⁶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¹⁷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¹⁸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¹⁹。”于是天子乃按辔(pèi)²⁰²¹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yī)²²曰:“介胄(zhòu)之士不拜²³,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²⁴,改容式车²⁵。使人称谢²⁶:“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译文: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注释:¹上:特指皇帝。²劳:慰问。³军:军队。⁴已而:不久。⁵之:到,往。⁶被:通“披”,穿着。⁷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⁸彀:张开。⁹弩:用机械发箭的弓。¹⁰持满:把弓拉满。¹¹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¹²且:将要。¹³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¹⁴诏:皇帝发布的命令。¹⁵居无何:过了不久。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无何,不久。¹⁶持节: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¹⁷壁:营垒。¹⁸车骑:车马。¹⁹驱驰:策马疾驰。²⁰按辔:控制住车马。辔,马缰绳。²¹徐:慢,缓慢。²²持兵揖:手持兵器行礼。揖,拱手行礼。²³介胄之士不拜: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²⁴为动:被感动。²⁵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²⁶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¹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jiē)²,此真将军矣!曩(nǎng)³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yé)!”称善者久之
译文: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注释:¹既:已经。²嗟乎:叹词,表示慨叹。³曩:先前。⁴固:必,一定。⁵邪:语气词,表示反问。⁶之: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意。

  这篇文章分三段。

  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

  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以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320-322

zhōujūnliǔ

qiān liǎnghàn 

    wénzhīhòuliùnián xiōngbiān nǎizōngzhèngliúwéijiāngjūn jūnshàng zhùhóuwéijiāngjūn jūnmén nèishǒuwéijiāngjūn jūnliǔ bèi 

    shàngláojūn zhìshàngménjūn zhíchí jiāngxiàsòngyíng érzhīliǔjūn jūnshìjiǎ ruìbīngrèn gòugōng chímǎn tiānxiānzhì  xiānyuē  tiānqiězhì  jūnménwèiyuē  jiāngjūnlìngyuē jūnzhōngwénjiāngjūnlìng wéntiānzhīzhào    shàngzhì yòu shìshàngnǎishǐ使shǐ使chíjiézhàojiāngjūn  láojūn  nǎichuányánkāimén ménshìwèicóngshǔchēyuē  jiāngjūnyuē jūnzhōngchí  shìtiānnǎiànpèixíng zhìyíng jiāngjūnchíbīngyuē  jièzhòuzhīshìbài qǐngjūnjiàn  tiānwéidòng gǎiróngshìchē shǐ使rénchēngxiè  huángjìngláojiāngjūn  chéngér 

    chūjūnmén qúnchénjiējīng wényuē  jiē zhēnjiāngjūn nǎngzhěshàng ménjūn ruòérěr jiāngér zhì érfàn  chēngshànzhějiǔ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