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诸城外树依依,乳酒山瓶送独归。吴岳苍茫天外出,浙河迢递鸟边微。
无诸城外树依依,乳酒山瓶送独归。吴岳苍茫天外出,浙河迢递鸟边微。
离心漠漠随流水,征马萧萧向落晖。归到故园明月夜,候门童子笑牵衣。
离心漠漠随流水,征马萧萧向落晖。归到故园明月夜,候门童子笑牵衣。
王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10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夕阳度¹西岭,群壑(hè)²(shū)³已暝(míng)
译文: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注释:¹度:过、落。²壑:山谷。³倏:一下子。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¹
译文: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注释:¹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qiáo)¹月欲尽,烟²鸟栖初定。
译文: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注释:¹樵人:砍柴的人。²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¹²期宿来³,孤琴候萝径(jìng)
译文: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带着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释:¹之:此。²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³宿来:一作“未来”。⁴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月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友人的信任。“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友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月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12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88-89

宿shīshānfángdīngzhì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yáng西lǐng qúnshūmíng 
sōngyuèshēngliáng fēngquánmǎnqīngtīng 
qiáorénguījìn yānniǎochūdìng 
zhī宿lái qínhòuluójìng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假金方用真金镀(dù),若是真金不镀金。
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译文:十年春秋苦读才能及第,你为什么不积累知识,而去想那些远大的志向呢?

zhāngxiàobiāo--shēn

jiǎjīnfāngyòngzhēnjīnruòshìzhēnjīnjīn

shízàizhǎngānkōngyònggāoxīn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前四句叙述辛大,后四句叙述自己。南方的辛居士,要回家乡去了。他空有“济川”之心,而没有发挥“调鼎”之用。信佛教而不出家的称为居士。“济川”,在这里也是求官的比喻。“调鼎”本来是宰相的职责,这里用来比喻做官。这两句诗,写得很堂皇,说穿了,只是说;他想求个一官半职,可是竟没有到手。有人把“济川心”讲做“救世济民的心”,未免抬得太高了。

  后半首说自己也是一个“忘机者”,家园也在汉水边上,因为听说你要回家去,所以从远地寄这首诗给你,以表慰问之情。“忘机者”是忘却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斗角的机心的人。这是高尚的比喻,事实上是指那些在功名道路上的失败者。《诗经·邶风》有一首诗,题名《式微》。有一个黎国的诸侯,失去了政权,寄居在卫国。他的臣子做了这首诗,劝他回去。“式微”的意义是很微贱。亡国之君,流落在外,是微贱之至的人。孟浩然说这首诗是“式微吟”,是鼓励辛大回家乡的意思。这个辛大,想必也是一位落第进士,和孟浩然一样的失意人物。所以这首送别诗,没有惜别之意,而表达了自己的式微之感,从而抒写了自己的乡愁。古典文学中用“式微”一词,相当于现在的“没落”。“式馓吟”就是“没落之歌”。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唐诗百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84页

dōuxiàsòngxīnzhīè--mènghàorán

nánguóxīnshìyánguījiùzhúlínwèiféngdiàodǐngyòngyǒuchuānxīn

wàngzhětiányuánzàihànyīnyīnjūnxiāngyáoshìwēiyín

白水青山空复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白水青山空¹复春,徵(zhēng)君晚节傍(bàng)风尘²
译文:清澈的江水,葱郁的青山,即便在春天里展现得再美好,也有徒然再伤春的时候,常征君您一世英名,隐居青山绿水间多年,却落得个晚节不保,竟然选择了重新出仕当官,不再隐居了。
注释:徵君:汉魏以来,起隐士谓之征君。另外,征君一词见于《后汉书·韩康传》:亭长以韩征君当至,方修道桥。¹空:徒然。²傍风尘:指常征君晚节不保,不再隐居,重新出仕。风尘:红尘,世俗之中。傍:傍靠,投靠。
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楚妃¹堂上色殊众²,海鹤阶前鸣向人。
译文:楚妃在皇宫里因为容貌出众,所以很受皇帝的恩宠,但也难免遭到其他嫔妃的嫉妒和陷害,以常征君您的才华,如海鹤一样的仙风道骨,在朝堂阶前的表现一定非常卓越,然而若想一鸣惊人,还要学会趋近权贵之人。
注释:¹楚妃:比喻在皇帝面前得宠之人。²殊众:出众。
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
万事纠纷¹犹绝粒²,一官羁(jī)绊实藏身。
译文:在朝上供职,整日里公事繁忙,被各种琐事纷扰,甚至连饭都没有时间吃,人只要是被一种官职羁绊,就是彻底被劳碌埋藏起来了,无法脱身。
注释:¹万事纠纷:指公事繁忙。²绝粒:没时间吃饭。
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
开州¹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²毒热新³
译文:你任职的地方现在也是夏天了,但早晚还会有凉暖温差,你可要时刻注意保暖啊,那里可不像云安,到了夏天火辣辣的酷热现象就会重新出现。
注释:¹开州:地名,今重庆开州区,是常征君任职之地。²云安:地名,位于今广东省西部。³新:出现、开始的意思。

chángzhēngjūn--

báishuǐqīngshānkōngchūnzhēngjūnwǎnjiébàngfēngchénchǔfēitángshàngshūzhònghǎijiēqiánmíngxiàngrén

wànshìjiūfēnyóujuéguānbànshícángshēnkāizhōuxiàzhīliánglěngshìyúnānxīn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玉碗¹冰寒滴露华,粉融²香雪³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译文: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美人颊边粉汗微融,纱衣轻薄,隐隐透出白腻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注释:¹玉碗:古代富贵人家冬时用玉碗贮冰于地窖,夏时取以消暑。²粉融:脂粉与汗水融和。³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⁴胜荷花:语本李白《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借“荷花”表现女子美貌。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bìn)(duǒ)¹欲迎眉际月²,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译文: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似醉酒后的红晕,如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昼眠梦醒,夕阳西下,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
注释:¹鬓透:鬓发下垂的样子,形容仕女梳妆的美丽。²眉际月: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

  这首词咏写的是一位夏日闺阁美人。上片概写美人夏日装扮,下片特写美人容貌,层次较为清晰,颇有一种静态美,俨然是一幅夏日仕女图。

  上片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作者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粉汗微融,轻薄的纱衣,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胜似丰艳的荷花,犹如一幅美人油画,将仕女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派。“粉融”,意谓脂粉与汗水相互融和的唯美之状,不点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

  下片一、二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词人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

  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装,“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此词纯用白描的手法叙述,选取了闺房中的一个情景,将美人的举止、姿容、睡态和醒时模样刻画得极为生动逼真,极具生活气息,让人可知可感。词格浓艳,颇见“花间”遗风。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前后照应,自成一体。

  比如,在词作中,末句中的“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其次,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全词婉转有致,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从不同方面浓墨重彩,表现出独到的形象感,韵味无穷。

  再次,比喻手法,突出特点

  比如,词作中,“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这两句,词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现出了女子晚来面胜似丰艳的荷花之美。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唐诗宋词 第十三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第105页

huànshā ·wǎnbīnghánhuá

yànshū sòngdài 

wǎnbīnghánhuá fěnróngxiāngxuětòuqīngshā wǎnláizhuāngmiànshènghuā 
bìnduǒyíngméiyuè jiǔhóngchūshàngliǎnbiānxiá chǎngchūnmèng西xi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