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译文:凌晨鸡鸣时人当出行,日落犬吠时人当回归。
秋来公事¹急,出处不待时²
译文:秋来官家劳役逼得急,不分白天黑夜不定时。
注释:¹公事:指为公家(官府)服徭役。²不待时:不按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译文:昨夜大雨积水达三尺,锅灶底下淤积一层泥。
人言田家乐,尔¹苦人得知。
译文:人们常说田家生活乐,田家苦难你们哪得知。
注释:¹尔:你,你们,指田家。

  这首诗在主题上没有逸出元、白“新乐府诗”范围,也是为农民的悲惨生活状况呼吁。由于陈师道的生活比较接近人民,他对于农民生活的描写更具有震撼力。“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看似写农村习俗。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呜动身;归来惊动村里的看家狗。这似乎是一幅农村风俗画。然而两个“当”字点题了:本当应当这样,可是由于最近“公事”催促太急,农民已经不能按时出入了。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中的“三尺”是夸张,形容雨特别大。农民种庄稼有两怕,一怕干旱,二怕洪涝。“三尺雨”属于特大暴雨,足以引发一场洪水。诗中没有写洪水肆虐,却抓住生活的一个细节:烧饭用的灶,下面聚集着淤泥一一完全损坏了。屋漏冲倒了灶台,洪水卷来了泥沙。诗人没有说明,但已经暗示灾害十分严重。这一家人不能够对付灾荒。他们家的粮食可能没有剩余,他们无法修复被雨水毁坏的房子。“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诗人用这两句作了回答。不了解农民疾苦的官员眼中总有一幅“田家乐”的幻象,而农家的重重苦难却没人知道。

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5.08:第537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凌晨鸡鸣时人当出行,日落犬吠时人当回归。

秋来官家劳役逼得急,不分白天黑夜不定时。

昨夜大雨积水达三尺,锅灶底下淤积一层泥。

人们常说田家生活乐,田家苦难你们哪得知。

注释

公事:指为公家(官府)服徭役。

不待时:不按时。

尔:你,你们,指田家。

赏析

  这首诗在主题上没有逸出元、白“新乐府诗”范围,也是为农民的悲惨生活状况呼吁。由于陈师道的生活比较接近人民,他对于农民生活的描写更具有震撼力。“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看似写农村习俗。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呜动身;归来惊动村里的看家狗。这似乎是一幅农村风俗画。然而两个“当”字点题了:本当应当这样,可是由于最近“公事”催促太急,农民已经不能按时出入了。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中的“三尺”是夸张,形容雨特别大。农民种庄稼有两怕,一怕干旱,二怕洪涝。“三尺雨”属于特大暴雨,足以引发一场洪水。诗中没有写洪水肆虐,却抓住生活的一个细节:烧饭用的灶,下面聚集着淤泥一一完全损坏了。屋漏冲倒了灶台,洪水卷来了泥沙。诗人没有说明,但已经暗示灾害十分严重。这一家人不能够对付灾荒。他们家的粮食可能没有剩余,他们无法修复被雨水毁坏的房子。“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诗人用这两句作了回答。不了解农民疾苦的官员眼中总有一幅“田家乐”的幻象,而农家的重重苦难却没人知道。

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5.08:第537页
陈师道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4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¹,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使以寄之。
注释:¹朱康叔使君:《宋史·孝义传使: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今江苏省天长县)人。东坡贬居黄州,与朱守书信往来甚密,成为至交。朱在西,苏在东。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黄昏犹是雨纤(xiān)¹。晓²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³。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niǎn)衰髯(rán)
译文:昨日黄昏时,天上飘洒的还是纤纤细雨,次日清晨醒来打开窗帘,却发现大雪差不多快要和屋檐齐平了。江阔天低,漫漫白雪把江边酒馆的酒旗都盖住了,寒冷中独自坐着吟咏诗词,有谁陪伴?擦擦昏花的眼睛,捋捋衰老的胡子。
注释: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苏轼作此词时用江神子为词牌名。¹雨纤纤:细雨长丝的样子。²晓:早晨。³青帘:青布做的招子,指酒旗。⁴捻衰髯:以手指掐搓衰老的胡须。形容作词时字斟句酌的样子。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使君留客醉厌(yàn)¹。水晶²盐,为谁甜³?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xián)
译文:你正盛筵宴客,这如水晶盐般透明的雪,是为谁献上的美味?你手中拿着梅花,向东望去,想起陶潜。雪似故人,故人似雪,虽可爱,却又怕“有人嫌”。
注释:¹厌厌:指饮酒时欢乐、沉醉的样子。²水晶:极言珍贵。³甜:指美味。⁴陶潜:这里东坡以陶潜自比,以江州刺史王宏比朱寿昌。隐喻朱使君邀东坡赴宴。

  上片,写昨晚雨,今朝雪,天寒地冻,东坡倍觉衰病中孤独寂寞。开头三句,写昨夜的天气“雨纤纤”;今晨雪之厚“欲平檐”。第四、五句,进一步写雪境之大:“江阔天低”;雪势之猛:找不到酤酒“青帘”。写天气之急速变化,实写东坡的心情惴惴不安。最后三句,由写雪转入到写人,突出东坡“孤坐”之难,“谁伴我”之寂,“病目”之困,“衰髯”之态。只有边“揩”目,边“燃”须,边“吟”诗,才能度过这寂寞时光。作于同时的《浣溪沙·半夜银山上接苏》也有“冻吟谁伴撩髭须”,亦属此意的同义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苏轼也不知朱守寿昌现在受冻如何。

  下片以自我心态反衬,抒发对挚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开头三句,点化引用了李白《题东溪公幽居》:“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这里以沉醉、晶盐般的美味来联想朱守可能正盛筵宴客,然而东坡自己不在席上,甚为孤苦。第四、五句进一步运用想象,写朱守“手把梅花”一枝举起,“东望”着我这黄州的陶潜。也许你还在请我入宴。我“知使君之念我”。最后,以一个回环句,吐出了内心的压抑感和牢骚感:“雪似故人”,故“人似雪”,“虽可爱”,怕造门不前而返, “有人嫌”,推心置腹,刻骨铭心。

  全词,上片以“江阔天低”的雪景作为思念故人的典型环境,就是为下片的想象“使君之念我”,“雪似故人人似雪”之情怀作铺垫的。由景到人,并以陶潜自比,独白作结,寓意十分深远,反映了东坡的独立人格和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中册:中国书店,2007.1:第651页
丹桂花开第二番。东篱展却宴期宽。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丹桂花开第二番¹。东篱(lí)²展却宴期宽。人间宝镜离仍合³,海上仙槎(chá)去复还。
译文:好一个闰中秋,月中桂树已经盛开两次,九月来迟,登高饮菊花酒的重阳节也因而“期宽”。天宴的圆月如同人间的宝镜一样,缺而复圆,自天河而来的仙界小船,也在此刻去而复返。
注释:思佳客:词牌名,即鹧鸪天,定格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闰中秋:即一年中接连有两个中秋节。¹花开第二番:指两次中秋使月中桂树两次开花。²东篱:指菊,用陶潜“采菊东篱下”诗意。³“宝镜”句:用南朝陈之驸马徐德言“破镜重圆”故事。宝镜,指圆月。⁴仙槎:神话中来往于天上银河与地上大海的木筏。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分不尽,半¹凉天。可怜闲剩此婵(chán)(juān)²。素娥³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lán)
译文:分不尽啊,这闰中秋的凉爽天气。可叹我闲暇无聊,只能与这天宴明月相伴。深秋尚未到来,天气还算不宴寒冷,月中嫦娥又出现在梦中,今夜我仍将独倚栏杆,欣赏这皎洁的明月。
注释:¹分、半:均与八月十五相关。²婵娟:形容月光美好,亦可代指天上的明月。³素娥:月中嫦娥。⁴三秋:即秋季,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思佳客》,即《鹧鸪天》,首见于北宋宋祁之作,至晏几道填此调最多。《词谱》卷十一说:“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因贺铸词有“化出白莲千叶花”句,故又名《千叶莲》,又因其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故又名《半死桐》,又名《于中好》、《思越人》、《看瑞香》、《第一花》、《禁烟》、《翦朝霞》、《骊歌一叠》、《锦鹧鸪》、《避少年》、《鹧鸪引》、《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上下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

  “丹桂”四句,上片写闰中秋景色及词人的感想。言桂花已经二度开放,菊花的花期亦相应延长了。词人以桂、菊两种秋季当令的花,点出“闰中秋”的特点;即是这年秋天有了两个八月,秋天就足足延长了三十天。因此,接着词人又说,天上的圆月就像人间的宝镜一样,因为是“闰中秋”,所以缺而复圆;而自天河而来的泛星槎亦在“闰中秋”时去而复还。“仙槎”,即贯月查。  

  “分不尽”五句,下片即景感怀。言中秋天凉,而时令也在八月之半,今遇“闰中秋”,所以又可以将之分成一半,故词人反而有“分不尽,半凉天”的一种感觉,词人闲暇无聊,唯有这天上圆月与之作伴,又因为是在“闰中秋”的缘故,时令还没有到深秋,所以气候也还不太凉冽;月中嫦娥也显得非常引人注目,所以词人才有可能,又一次在这天晚上独倚栏干欣赏这一圆月了。

jiā··rùnzhōngqiū--wényīng

dānguìhuākāièrfāndōngzhǎnquèyànkuānrénjiānbǎojìngrénghǎishàngxiāncháhái

fēnjǐnbànliángtiānliánxiánshèngchánjuānéwèisānqiūmèngyíngjīnxiāoyòulán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苏武天山上¹,田横²海岛边。
译文:田横曾经逃亡到海岛上,苏武曾被放逐到荒无人烟的北边。
注释:¹“苏武”句:苏武,字子卿,西汉时人.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始归。此句以天山借指匈奴所居之地,不是实指。²田横:战国齐田氏之后。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译文:如今关塞重重,交通又被战火阻断,真不知哪一年才能返回自己的家园。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亭伯¹去安在?李陵²(xiáng)未归。
译文:辞官而归的崔亭伯如今关什么地方?反正李陵投降自奴匈奴是死关了他乡。
注释:¹亭伯:即崔骃,其字亭伯,东汉时人。曾任车骑将窦宪主簿,后让他出任长岑县令,自以为远去,不得意,于是辞官而归故里。²李陵:字少卿,与苏武同时代人。汉武帝时为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被困投降,汉朝族灭其家,李陵病死匈奴。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愁容变海色,短服¹改胡衣。
译文:海水也和我一样的满面愁容,看那中原之人已换上了胡装。
注释:¹短服:此指胡服。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¹(shū)
译文:我本来也有鲁仲连谈笑间退敌的良策,无奈所交往的权贵疏远了我。
注释:¹七贵:泛指把持朝政的贵族。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lǔ)连书¹
译文:但我心里仍保留一只退敌的箭,总有一天把鲁仲连助齐攻燕的战书发射出去。
注释:¹“仍留”二句:用鲁仲连助田单攻聊城事。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hán)谷如玉关¹,几时可生还?
译文:中原的沦陷,函谷关已成了玉门关;收复无望,不知何年何月我还能从那里进入长安。
注释:¹玉门:属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长安三千六百里,关在敦煌县西北。函谷,关名,战国时秦置,故址在今河南灵宝东北。玉关:即玉门关,汉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肃西北小方盘城。
洛川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洛川¹为易水²,嵩(sōng)岳是燕山。
译文:洛水已经变成了易水,嵩山也已被视作了燕山。
注释:¹洛川:洛水,即今河南黄河支流洛河。²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发源于易县,南入拒马河。嵩岳:即嵩山。燕山:燕山山脉,在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口到山海关,东西走向。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俗变羌(qiāng)胡语,人多沙塞颜。
译文:人们的面容都带着塞外的风沙,中原人也操着羌胡的语调。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申包¹惟恸(tòng)哭,七日鬓(bìn)毛斑。
译文:现关有的只是申包胥的终日痛苦,哭得两鬓斑白也是枉然。
注释:¹申包:指申包胥。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miǎo)¹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译文:湘水淼淼一望无际,青青的声芦叶关整齐地生长。
注释:¹淼淼:水大貌。《广韵》:“淼,大水也。”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译文:我的思乡之情归到哪里?就关那大江之西、日落的地方。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译文:这遥远的行程已不知该奔向何处,也只好先歇马关这嫩绿的草地旁。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谁忍子规¹鸟,连声向我啼。
译文: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那杜鹃鸟的叫声,声声凄苦断人心肠。
注释:¹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哀苦,好像在叫“不如归去”,使客居他乡之人心生凄恻。

  第一首诗用的是苏武和田横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使者,被匈奴扣留。在匈奴期间受尽折磨,但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于是匈奴就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田横是齐国君主田氏族人,与从兄田儋、兄田荣一起反秦。后来,韩信破齐,田横自立为齐王,归附彭越。彭越归汉后,田横就率领其宾客和部属伍佰人逃至海岛。后来刘邦先许以封侯安抚田横,未成,就威逼田横归汉。田横从大局出发,同意去洛阳议事,至洛阳附近三十里处自刎,以头献刘邦,刘邦以王礼葬田横。苏武后来归汉了,而李白什么时候能够回归长安呢?这是诗人所困惑的。当时,唐朝的守城将士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李白像当年被困匈奴的苏武、被困海岛的田横一样,也被困在沦陷区内。他与妻子不得不换上胡人的衣装,趁着茫茫的月色,冒着生命危险奔赴长安。他奔走的方向与众多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诗人以苏武、田横自况,表现其不屈的气节。

  第二首诗这里化用了崔骃(字亭伯)和李陵的故事。崔骃为幽州从事时,谏刺史不要与燕刺王通,后来刺王失败了,崔骃被提拔为侍御史。后来窦太后临朝,他与窦宪不合,被窦宪排挤,让他“出为长岑长”,他认为太远了,就不去就任。这就是李白所说的“亭伯去安在”。李陵是汉将,与匈奴战,失败了,投降匈奴。李白写这两个人的故事,反映了李白内心的复杂性。亭伯是逃避的,李陵是投降的。李白是想逃避呢,还是想投降?只能留给人们去思考。李白这次奔走的目的地是长安。虽然自己所面临的情势万分危急,但李白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到达长安,觐见玄宗,献上自己的灭敌大计。但是,还没等李白到达长安,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急剧的转变。李白在路上也不得不换上胡衣,这正说明了当时形势的严峻。

  第三首诗用的是鲁仲连的故事。鲁仲连,亦称鲁连,战国时名士,多谋略,善言辩。赵孝王九年(前257年),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迫于压力,魏王派使臣劝赵王尊秦为帝,赵王犹豫不决。鲁仲连以利害说赵、魏两国联合抗秦。两国接受其主张,秦军以此撤军。20余年后,燕将攻占并据守齐国的聊城。齐派田单收复聊城却久攻不下,双方损兵折将,死伤严重。鲁仲连闻之赶来,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书信,射入城中,燕将读后,忧虑、惧怕,遂拔剑自刎,于是齐军轻而易举攻下聊城。赵、齐诸国大臣皆欲奏上为其封官嘉赏。他都一一推辞,退而隐居。李白将自己比作鲁仲连,认为自己尚有救国良策,希望能够为玄宗所用。鲁仲连能够成就功业而隐居,而李白呢?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才华和谋略不能被采用而心中忿忿。

  第四首诗用的是申包胥的典故。从这首诗来看,李白的立足点在函谷关内(西)。诗的意思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都被安史乱军占领,所以洛阳之水、嵩山如同边疆的易水、燕山。自己本想效法申包胥痛哭秦庭,劝说玄宗抗击叛军,可是此时函谷关以东尽为敌军所得,形势万分危急。李白不得不从华山经商洛大道转道江南,又经溧阳、杭州、金陵,隐居庐山屏风叠,静观形势的变化。从诗中可以看出李白之所以跟从永王,是因为想效法申包胥恸哭乞师,以救国家之难。

  第五首诗主要抒发诗人在奔亡途中的迷茫情绪。前半部分重在描写途中所见的景物,其景语都是情语。茫茫湖水、青青芦叶都可以看作是诗人愁绪的反映。夕阳就要落入大江对岸的西边了,而诗人的归心还不知在何处,其愁绪不言自明。后半部分进一步抒发愁情。歇马在春草迷离的路边,可见在战乱中不知往哪儿走,诗人心中非常迷茫。而在这个时候又听到了子规鸟的连声啼叫,在几近亡国的危局中又听到这样凄惨的叫声,真有点雪上加霜的感觉,无疑更是加深了诗人的愁情。

  这五首诗是后人研究“安史之乱”爆发前后李白行踪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这些诗中,李白先后引用涉及苏武、田横、崔骃、李陵、鲁仲连等很多历史人物的典故,诉说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战争场景,表达了自己遭逢国家变乱之时的思想情感。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画阁¹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²。细雨³满天风满院,愁眉(liǎn)无人见。
译文:从楼阁归来,才发现今年的春天又到了快结束的时候。燕子双双齐飞,垂柳低软,桃花已经凋零残败。落花像撩人的细雨洒满了半空,和风习习充满了庭院。独自皱眉,满怀的愁苦没有人能感受。
注释:¹画阁:华美的楼阁。²桃花浅:是说春晚桃花开残,树上的花朵显得稀薄了。³细雨:小雨。⁴愁眉:发愁时皱着的眉头。⁵敛尽:收拾、整理干净。
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独倚阑(lán)干心绪¹乱。芳草芊(qiān)²,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³,旧游如梦空肠断。
译文:一个人孤独地靠着栏杆,心思如麻又烦乱。芳草萋萋,回忆了一番江南岸。清风明月没有感情,暗将人的模样改变,昔日的游览如梦一样,哪里经受得起重提?我这里白白地极度悲痛。
注释:¹心绪:心思,心情。²芊绵:草木茂密繁盛。³暗换:不知不觉地更换。⁴旧游:昔日的游览。

  上片侧重描写女主人公从画阁归来所见的晚春景象。首句一声“春又晚”的叹息,惜春之情溢于言表。“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从这两句可见归者是独归,所以用此景反衬孤独。“细雨满天风满柳”此句既是写景,又衬托出女主人公哀婉绵密的情感。“柳软”、“细雨”两句,具体描写晚春时节令人伤心的风雨落花景象。“愁眉敛尽无人见”将女主人公的形象画进了这幅残春风景图中,人景交融,凸显了他的忧愁孤独之状。此片情景交融,将人的哀婉之情融进残春风雨中。

  下片主要写主人公的伤离怨别之情。“独”字描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乱”字则写出她内心的悲凉愁思,表现其形单影只,心烦意乱的心境。“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二句描绘她此时目之所及、心之所想,道出愁思的原因,点出离别相思之愁。“人暗换”不仅惋叹当年志同道合之友风流云散,或死或老,也暗寓对朝政日非的愤慨,诅咒岁月“无情”,也暗含对朝廷的贬刺。末两句点出伤春怨别的主题,一直抒胸臆结束全篇。此片主要是由景及情,直接抒发伤春怨别之情。

  此词由景及情,情景交融,以凄婉缠绵的笔调,曲折尽意地抒写了伤春女子的满怀离思和一腔哀愁。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欧阳修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197-198

diéliànhuā··huàguīláichūnyòuwǎn--ōuyángxiū

huàguīláichūnyòuwǎnyànzishuāngfēiliǔruǎntáohuāqiǎnmǎntiānfēngmǎnyuànchóuméiliǎnjǐnrénjiàn

lángànxīnluànfāngcǎoqiānmiánshàngjiāngnánànfēngyuèqíngrénànhuànjiùyóumèngkōngchángduàn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wán)(kù)¹不饿死²,儒冠多误身³。丈人试静听,贱子具陈
译文: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注释:¹纨绔:指富贵子弟。²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³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⁴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⁵贱子:年人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⁶请:意谓请允许我。⁷具陈:细说。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人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¹,下笔如有神²
译文:我在人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注释:¹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²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赋料¹扬雄²³,诗看子建。李邕(yōng)求识面,王翰(hàn)愿卜邻。
译文: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
注释:¹料:差不多。²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³敌:匹敌。⁴看:比拟。⁵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⁶亲:接近。⁷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人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⁸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一作:读破万卷书)
自谓颇挺出¹,立登要路津²。致君尧(yáo)(shùn)³上,再使风俗淳。
译文: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注释:¹挺出:杰出。²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³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¹十三载²,旅食³京华春。
译文: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人的新春。
注释:¹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²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³旅食:寄食。⁴京华:京师,指长安。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zhì),到处潜悲辛。
译文: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主上¹²见征³,欻(xū)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cèng)(dēng)无纵鳞(lín)
译文: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注释:¹主上:指唐玄宗。²顷:不久前。³见征:被征召。⁴歘然:忽然。⁵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⁶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⁷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⁸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liáo)上,猥(wěi)诵佳句新¹
译文: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注释:¹“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窃效贡公¹喜,难甘原宪(xiàn)²贫。焉能心怏(yàng)³,只是走踆(cūn)
译文: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贫。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注释:¹贡公:西汉人贡禹。²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³怏怏:气愤不平。⁴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今欲东入海¹,即将西去秦²。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译文: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注释:¹东入海:指避世隐居。²去秦:离开长安。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常拟报一饭¹,况怀辞大臣。白鸥²没浩荡³,万里谁能驯
译文: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
注释:¹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²白鸥:诗人自比。³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像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当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像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诗中写了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像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像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诗人的误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达到了顶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像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诗人十分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平,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毅然引退,像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色。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重新在读者心头激荡。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诗通篇直抒胸臆,语句颇多排比,语意纵横转折,感愤悲壮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寻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细生动得多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着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

fèngzèngwéizuǒchéngzhàngèrshíèryùn

 tángdài 

wánè饿 guànduōshēn 
zhàngrénshìjìngtīng jiànqǐngchén 
shàonián zǎochōngguānguóbīn 
shūwànjuàn xiàyǒushén  (shūwànjuànzuò wànjuànshū )
liàoyángxióng shīkànjiànqīn 
yōngqiúshímiàn wánghànyuànlín 
wèitǐngchū dēngyàojīn 
zhìjūnyáoshùnshàng zàishǐ使fēngchún 
jìngxiāotiáo xíngfēiyǐnlún 
shísānzǎi shíjīnghuáchūn 
zhāokòuérmén suíféichén 
cánbēilěngzhì dàochùqiánbēixīn 
zhǔshàngqǐngjiànzhēng ránqiúshēn 
qīngmíngquèchuíchì cèngdēngzònglín 
shènkuìzhàngrénhòu shènzhīzhàngrénzhēn 
měibǎiliáoshàng wěisòngjiāxīn 
qièxiàogònggōng nángānyuánxiànpín 
yānnéngxīnyàngyàng zhǐshìzǒuqūnqūn 
jīndōnghǎi jiāng西qín 
shàngliánzhōngnánshān huíshǒuqīngwèibīn 
chángbàofàn kuànghuái怀chén 
báiōuhàodàng wànshuínéngxù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