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遥遥,上青天,门前路,直如弦。茫茫名利途,谁斲车轮圆。
车遥遥,上青天,门前路,直如弦。茫茫名利途,谁斲车轮圆。
安得两轮生四角,朝朝相见心即乐。
安得两轮生四角,朝朝相见心即乐。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译文:桂花树不是人间的树,而是从月宫移栽来的。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译文:因为它的香气是发自天上,所以满山遍野飘香。

yǒngguì

yángwàn sòngdài 

shìrénjiānzhòng cóngyuèzhōnglái 
guǎng广hánxiāngdiǎn chuīmǎnshānkāi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洞庭¹叶未下,潇(xiāo)²秋欲生。
译文:洞庭湖畔树叶还没有掉落,潇湘一带秋天正要来临。
注释:武昌:今湖北省会武汉市武昌镇。¹洞庭:湖名,在湖南之北,长江南岸。²潇湘:湖南省二水名。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高斋(zhāi)¹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译文:高敞的书斋,今夜风雨飘摇,孤独地躺卧在武昌城中。
注释:¹高斋:高敞的书斋。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重以桑梓(zǐ)¹念,凄其²江汉³情。
译文:对故乡的思念重又萦绕心头,身处江汉不由产生凄凉之情。
注释:¹桑梓: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梓二木,故后人用以喻家乡。²凄其:寒冷的样子。³江汉:汉水流至湖北省汉口入长江,故称江汉,武昌在汉口对岸。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¹
译文:不知高飞天外的鸿雁,为什么事情乐于远途跋涉,高飞天外呢?
注释:¹长征:长途跋涉。

  首联“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洞庭”“潇湘"点明客居地域, “叶未下"这个意象,则用来印证“秋欲生”的时令,是袅袅秋风将降的物候特征。此处化用《楚辞·湘夫人》:“塌搦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说洞庭湖边木叶虽然尚未凋零飘落,而秋意似乎已先来到了诗人的心上,已感觉到凉秋的逼进了。营造了一种秋未至而情欲悲的氛围。

  颔联“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是紧承首联“秋欲生”而来,季节变化的信号自然是风雨。在风雨催秋声中,诗人无奈,只好一个人在武昌城书斋中闷头睡大觉了。这两句以高韵胜,有蝉蜕轩举之风。

  颈联“重以桑梓今,凄其江汉情”,又承颔联“独卧”而来,转入直接抒情,第五句入思乡,第六句以江汉抱合,紧承前半首。高斋独卧,冷雨敲窗,作者借此烘托出客居他乡的冷落凄清,顺理成章地将思乡之情在这里抒发出来,显得更加真挚感人。

  尾联写到天外传来雁声,诗人发问。这末二句,表面上是问雁,实际上是以雁衬人,相辅而相成,借雁来抒发自己远离桑梓、流寓江湘的感情。

  全诗感情脉膊的发展极其自然,“秋欲生”,自然表现为“今夜雨”,因雨而“独卧”,由“独卧”而思家。联联相承,句句牵引,丝丝入扣。全诗八句,一气呵成,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第439页

zàichāngzuò

zhēnqīng míngdài 

dòngtíngwèixià xiāoxiāngqiūshēng 
gāozhāijīn chāngchéng 
zhòngsāngniàn jiānghànqíng 
zhītiānwàiyàn shìchángzhēng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门隔花深¹梦旧游。夕阳²无语燕归愁。玉纤³香动小帘钩
译文: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深深的花丛把院门遮掩住了。斜阳默默无言地渐渐向西边沉下去,归来的燕子也沉默无言,仿佛带着万般忧愁。一股幽香浮动,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
注释:¹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意。梦魂牵绕却比“忆”字更深一层。²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³玉纤:指女子的纤纤玉手。⁴小帘钩:指女子用手摘下帘钩,放下帘子。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落絮(xù)无声春堕(duò)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¹冷于秋。
译文: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爷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滴下的行行热泪。月光被浮云轻轻地遮掩住,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冷清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一样。
注释:¹临夜:夜间来临时。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燕俗套。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词人说: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构,”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连,不忍分离。“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江淹《别赋》)。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燕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燕,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燕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燕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4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诗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 :254-255 .

huànshā ·ménhuāshēnmèngjiùyóu

wényīng sòngdài 

ménhuāshēnmèngjiùyóu yángyànguīchóu xiānxiāngdòngxiǎoliángōu 
luòshēngchūnduòlèi xíngyúnyǒuyǐngyuèhánxiū dōngfēnglínlěngqiū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译文: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止不住。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zhāng)(pǔ)¹老身三度病,咸泪宿草²八回秋。
译文:在漳浦我多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注释:¹漳浦:指漳河。今山西省东部有清漳、浊漳二河,东南流至河北、河南两省边境,合为漳河。²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为悼念亡友之辞。出自《礼记·檀弓》“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君埋泉下¹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译文:想你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你的骨肉,最终化作一抔黄土,而我如今虽在人世,却也是两鬓苍苍。
注释:¹君埋泉下:指微之去世。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阿卫¹韩郎²相次去,夜台³茫昧(mèi)得知不(fǒu)
译文: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注释:¹阿卫:微之的小儿子。²韩郎:微之的爱婿。³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阴间。⁴茫昧:模糊不清。

  这首《梦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做的一首悼亡诗。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梦中乐天与微之重逢,二人携手同游,他们可能意气风发地畅谈天下大事、黎明苍生;可能痛斥那宦海风波、官场污浊;可能耻笑那魑魅小人、假义君子……可是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泪水打湿了乐天的绢帕,老泪纵横也无心擦拭了。时年,乐天已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想起了元稹当年还和过他的一首诗,诗中有这么两句:“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确实,生时不能相见,梦见还可以慰藉相思,梦不见是悲痛的!可是,死后故人梦更是痛彻心扉!明知此生不能再见,却又一遍遍回忆着逝去的时光,每每回忆一次都是一遍强于一遍的无奈忧伤!死亡,切断了所有一切可能的念想!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乐天说他自己在漳浦这个地方已经生了几次病了,长安城草生草长不知不觉已有八个年头。时间蹉跎了芳华,元稹死后,乐天的一把老骨头也不得安生,只是淡漠地看着长安城的草生草长。如果人的生命也能够像草生草长一样该多好,就像乐天 17岁时写下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乐天与元稹一别已是九年,而且还会有好几个九年,直到乐天也身赴黄泉。乐天的生老病死,已经没有了元稹的参与!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元稹埋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着他的身体,也许早已和泥化作尘土,乐天也只是顶着满头白发暂时居住在人间。乐天是一位“深入浅出”型的沉思者:孤高、正直、磊落、坦荡。这句话正是白诗在字面、形式上看似浅显,而情意、内涵甚深的表现。我想起了祖父,我那逝世不久的祖父。很多时候,在我们的亲人活着时,我们是羞赧于将悄悄写下的那些关于他们的赞美文字与人分享的,尤其是不愿让他们本人看到。而今,祖父魂归大地、深埋黄土,他在人间的最后一席之地只是水泥石碑下一方小小的骨灰盒,家人把祖父与已逝世 13年的祖母合埋了。写着这些文字时,我想起祖父总是在清明前后轻轻擦拭着太祖父、太祖母及祖母的祭框,擦着擦着就出神地望着。可是如今,他深埋地下,谁又来擦拭他崭新的祭框呢?有关祖父的一切,我再也不会知晓了。他早年因公致残的左腿,还会风湿发作吗?黄泉该是个湿冷的地方吧?想到这些,我已经受不住了。有句话是残忍的:“我们将会死去很久”。乐天写下这首诗时,身边不是缺乏朋友,亦不是敌人泛滥。拉法特曾说:“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乐天恰好不是个凡夫俗子,他一生的朋友是很多的,比如李商隐就是他的忘年交。也正因为如此,在时隔九年后,乐天的这份思友之情才愈显得弥足珍贵!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阿卫是元稹的小儿子,韩郎是元稹的女婿。他们都先后死去了,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道这些吗?高寿的乐天目睹了后辈们的离去。一方面,活着的人想要知道死去的人的情况,另一方面,活着的人总是念念不忘地将人世间的新鲜事儿祷告给死者,纵然知道是徒劳,还是怀着这份希望。《古诗十九首》中有言:“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当乐天看着去者已去经年,而来者亦已成去者,这是多么大的内心荒凉!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浅品《梦微之》,我品味到了这世间有一种真情———相濡以沫!

参考资料:
1、 任冬青.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浅品白居易之《梦微之》[N].河北师大报,2010.9.25(270)

mèngwēizhī

bái tángdài 

láixiéshǒumèngtóngyóu chényíngjīnlèishōu 
zhānglǎoshēnsānbìng xiányáng宿cǎohuíqiū 
jūnmáiquánxiàxiāo rénjiānxuěmǎntóu 
āwèihánlángxiāng táimángmèizhīfǒu 
碧云深,碧云深处路难寻。数椽茅屋和云赁,云在松阴。挂云和八尺琴瑟,卧苔石将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云心无我,云我无心。
碧云深,碧云深处路难寻。数椽(chuán)茅屋和云赁¹,云在松阴。挂云和²茅尺琴瑟(sè),卧苔石将云根枕,折梅蕊(ruǐ)把云梢(shāo)(qìn)³。云心无我,云我无心。
译文:一重重缭绕的碧云深似海,在云海深处山中小路飘渺难寻觅。把几间茅屋和碧云一起租过来,碧云留在松阴上,再挂起名贵的云和八尺琴,卧在苍苔石上把云根当做枕头枕,又折下梅花拿到云梢上浸润,任运自在的云心没有常住的我,云儿和我没有半点尘念俗心。
注释:殿前欢:双调曲牌名。¹赁:租赁。²云和:地名,出产琴瑟。云和琴,指极名贵的琴。³沁:浸透。

殿diànqiánhuān··yúnshēn--wèizhōng

yúnshēnyúnshēnchùnánxúnshùchuánmáoyúnlìnyúnzàisōngyīnguàyúnchǐqíntáishíjiāngyúngēnzhěnzhéméiruǐyúnshāoqìnyúnxīnyún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