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新沐喜神清,短帻单衣觉渐轻。
松下琴书晴亦润,竹西窗户晚犹明。
愁来对酒心先醉,病后看花意懒行。
却忆故山深处立,绿萝千树叫流莺。
小轩新沐喜神清,短帻单衣觉渐轻。
松下琴书晴亦润,竹西窗户晚犹明。
愁来对酒心先醉,病后看花意懒行。
却忆故山深处立,绿萝千树叫流莺。
杨基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 34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炎帝¹之妻,赤水之子听訞(yāo)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译文:炎帝的妻子,是赤水的孩子,名叫听訞,她生下了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
注释:¹炎帝: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史记》
重黎¹为帝喾(kù)高辛居火正,甚²有功,能光融³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史记》
译文:重黎就是帝喾高辛氏火正,有功劳,能光照天下,帝喾命名叫祝融。
注释:¹重黎:风姓,为羲、和二氏之祖先。²甚:很,非常。³光融:光大、昭明。
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都于会,故郑为祝融之墟。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路史》
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以火施化¹,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都于会,故郑为祝融之墟。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路史》
译文:祝诵氏,也叫祝和,就是祝融。……祝融用火照耀大地,被称为炎帝。后世的火官都被这样称呼。祝融建都在会,所以郑是祝融的领地。他治理一百年,死后被葬在衡山之南,这座山峰也因此被称为祝融峰。
注释:¹施化:实施教化。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
宝符藏山¹自可攻²,儿孙谁是出群雄。
译文:宝符藏山自可取,可子孙中谁是杰出英雄。
注释:白沟:指今河北容城东面的白沟河。北宋时,宋辽以此为界,故又名界河。¹宝符藏山:“宝符藏山”故事出自《史记·赵世家》。²攻:研究,借鉴。
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
幽燕¹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²
译文:宋朝明月照不到幽燕,没有刘邦的功业何必空唱《大风歌》。
注释:¹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五代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借其势力建立了后晋王朝。²空歌海内风:意为宋太祖未能像刘邦那样威加四海,一统天下。空:徒然。
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
赵普¹²无四方志,澶(chán)³(kān)笑百年功。
译文:赵普反对宋太祖收复幽燕本无四方志,可笑求和的“澶渊之盟”竞成百年丰功。
注释:¹赵普:北宋大臣,官至宰相。²元:同“原”,根本。³澶渊:指澶渊之盟,北宋与辽所订和约。
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¹恐未公。
译文:辽金侵入中原江淮已成为宋金国界,只归罪于宋徽宗亡国恐怕未必公允。
注释:¹宣和:宋徽宗年号,此代指宋徽宗。

  首联开门见山,指出宋太祖曾图谋收取幽燕,但并未见诸行动,而予孙又不能继承伐燕的遗志,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颔联沉痛指出严重后果,诗人用两个地名构成对仗,指出北宋没有收复沦陷的国土,空有统一之名,而无统一之实。

  颈联举出两个具体事例构成对仗,开国大臣本无统一大志,而后来的真宗在战争胜利时,又订出屈辱求和的城渊之盟。所谓澶渊和约就遗笑百年。

  尾联议论作结。辽金入侵中原,北宋灭亡,靖康南渡,界河南移,由白沟推至江淮。产生这一局面,仅责怪徽宗,有欠公允。造成北宋覆灭之祸,未能实现统一,其直接原因是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

  诗人激于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回顾了北宋一代的兴亡,批判了北宋开国后对敌退让求和的妥协政策。

  全诗“以议论入诗”,但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运用诗的语言,进行形象的描写。不说北宋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蜕“幽燕不照中天月”。不说界河南移,而说“白沟移向江淮去”。诗中运用两个典故,自然贴切;而且由虚转实,引史论今。对北宋之亡不单是进行客观的剖析,而且注入了强烈的抒情。诗人对北宋的屈辱求和,给予严正的批判,其中饱含了深刻而沉痛的爱国之情。

参考资料:
1、 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元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766-767页

báigōu--liúyīn

bǎocángshāngōngérsūnshuíshìchūqúnxióng

yōuyànzhàozhōngtiānyuèfēngpèikōnghǎinèifēng

zhàoyuánfāngzhìchányuānkānxiàobǎiniángōng

báigōuxiàngjiānghuáizhǐzuìxuānkǒngwèigōng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依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
春事¹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shēng)²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依旧³。青春不老,君知否?
译文:恰值清明时节,到处春意盎然,花开得非常艳丽,柳线垂青。我们添酒设宴,奏乐唱歌,为您祝寿。美酒和春天同样美好,笙笙的春色都和从前一样。春天本来就是不会老的,您知道吗?
注释:感皇恩:词牌名,又名“人南渡”“感皇恩令”“叠萝花”。本唐教坊曲名,陈旸《乐书》谓:“祥符中,诸工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曲有双调感皇恩。”后用作词牌。以毛滂《感皇恩·镇江待闸》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韵。滁州寿范倅:一作“为范倅寿”。滁州:即今安徽省滁州市。东魏置南谯州,隋改置滁州。唐、宋因之。宋属淮南东路。范倅(cuì):指范昂。《滁州府志·职官通判》:“范昂,乾道六年任。”《宋会要辑稿·职赏》:“乾道八年正月十四日诏滁州州县官到任任满,依次边舒州州县官推赏。先是,权通判滁州范昂陈请,故有是诏。”据知此范倅即范昂,但其字里、事历均别无可考。倅,副职。¹春事:春色,春意。唐徐晶《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²笙歌:泛指奏乐唱歌。³依旧:一作“如旧”。⁴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⁵元:本来,向来,原来。三国嵇康《琴赋》序:“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金盏起,为君寿。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¹。待与青春斗²长久。三山归路³,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金盏起,为君寿。
译文:酒席上看您瘦健有神,像竹子一样清高,像青松一样傲岸。您一定会青春永驻,要和春天比一比谁更长久。祝愿您日后回到朝廷充任馆阁之职,沐浴皇恩。我要再次拿起酒杯,为您祝寿。
注释:¹竹清松瘦:形容人的状貌瘦健有神,为健康长寿之相。此二句是祝颂之词。²斗:比赛,争胜。³“三山”句:祝愿范昂回到朝廷充任馆阁之职。三山,本指海上蓬莱、方壶、瀛洲三仙山,自汉代学者以东观为道家蓬莱山,后人遂有以“三山”“三岛”“蓬莱”“瀛洲”等为馆阁之称者,如唐太宗设瀛洲馆以待学士。刘禹锡《鹤叹二首》诗序:“乐天为秘书监,不以鹤随,置之洛阳第……因作《鹤叹》以赠乐天。”诗云:“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⁴天香襟袖:谓范昂将沐浴皇恩。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其二》:“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天香,指宫中炉烟的香气。⁵持:拿着。⁶金盏:酒杯的美称。一作“银盏”。

  这首词是词人写给副职范昂的寿词。上片写清明时节春意盎然,词人准备了笙歌酒筵为范昂祝寿,希望他青春永驻;下片写酒席上见到范昂瘦健有神,祝愿他日后回到朝廷任职,沐浴皇恩。全词将对春日景物和祝寿之事的描写紧密结合,情由景生,情景交融。虽用语平实,但蕴含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在寿词中不乏诙谐之意,颇见词人匠心。

  词的上片就“春”发挥。开头两句写春事。“春事”二字包括内容很广,这里当指春乐。范成大《泊衡州》诗说:“空江十日无春事,船到衡阳柳色深。”这两句不同,是说到了清明,花柳一番新,乐春之事极多。“唤得笙歌劝君酒”紧承“春事”二字,写召伎设酒,与君共饮,这是春乐之一,也暗含“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之意。“酒如春好”二句是说酒好春也好,“年年春色依旧”实指年年为君祝寿。“青春元不老”二句承上句作进一步发挥,既然“春色年年依旧”,青春自然就不会老,懂得这个道理,生活就会充满朝气。

  上片的环境描写为下片祝寿作了充分的铺垫,下片则具体描绘祝寿的场面,以及范昂的仪态风神。“席上看君”二句是写范昂的人品,“竹清松瘦”是说其人品像翠竹那样清介,其体格像苍松一样瘦硬。“待与青春斗长久”呼应“青春元不老”,并紧承上文,祝其与“青春”同在,奋发向上,永不衰朽。据《滁州府志·职官通判》载:“范昂,乾道六年任。”到乾道八年春,任期将满,理应祝其升迁。而稍后所作《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说:“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三山归路”二句与之同意,都是祝其入朝为官,所不同的是此词只是说入朝以后,将供职翰林院,沐浴皇恩,稍微概括了点而已。结尾两句是说,等范昂入朝供职之后,词人将“更持金盏起,为君寿”,映带词题,点出作意,似结非结。

  全词运笔布局峰峦起伏,颇具匠心,引三山入典,挥洒自如。词中跳荡转折,情景相生,且密切结合当前景色与祝寿之事,大处着眼,细心落笔,融祝贺之情于情境描写之中,这正是词人胸襟抱负与艺术手法的巧妙结合。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母庚才,顾之京副主编;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北京:中国书店,2006:43-44
2、 李改香主编.唐宋清明词辑释.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34
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¹转鸿钧²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译文:大自然运转到腊月,一年也就快过完了,寒冷的东北风把水剪成片片雪花,降落到天坛。
注释:¹腊:腊月,农历十二月。²鸿钧:指自然界的变化。
剩添吴楚千汪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剩添吴楚¹千汪水,压倒秦天万里山。
译文:大雪纷纷,铺天盖地,更加增添了吴楚一带的千条江水。皑皑白雪,气势磅礴,仿佛要压倒秦天流域的万里群山。
注释:¹吴楚:泛指今江苏、安徽、湖北一带,这里古代分属吴国和楚国。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
风竹婆(pó)(suō)¹银凤舞,云松偃(yǎn)(jiǎn)²玉龙寒。
译文:雪压竹枝,在阵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宛如银凤飞舞。高高的云松,像屈曲盘旋的玉龙,令人望而生寒。
注释:¹婆娑:形容盘旋的样子。²偃蹇:形容屈曲盘绕的状态。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译文:不知谁在天上吹奏横笛,吹落这琼瑶碎玉般的雪花撒满人间。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古戍(shù)¹饥乌²集,荒城野雉(zhì)飞。何年劫火³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译文:古老的营垒,成了乌鸦聚集之地,荒凉的城堡中野鸡恣意飞舞。这是什么时候的战火留下来的遗迹,曾经骁勇善战的英雄,他们的碧血丹心如今都被沙漠淹没了。
注释:¹古戍:边疆古老的城堡、营。²饥乌:饥饿的乌鸦。³劫火: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后亦借指兵火。⁴碧血:为正义死难而流的血,烈士的血。⁵龙堆:白龙堆的略称。古西域沙丘名,此处谓沙漠。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玉帐¹空分垒(lěi),金笳(jiā)²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译文:主帅的帐篷,曾经的胡笳,如今都已作古。千年悲叹,回首相望,古今多少是非,说来兴亡都是天定,岂是人为!
注释:¹玉帐:主帅所居的帐幕,取如玉之坚的意思。²金笳:胡笳的美称,古代北方民族常用的一种管乐器。

  这首边塞词,不啻是一篇吊古战场文,悲康康慨。

  首句即吸收李白《战城南》“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塞》“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的诗意,表现了萧萧古戍、饥乌群集的惨切之景。次句,“荒城野雉飞”,是化用刘禹锡“麦秀空城野雉飞”句意,把古战场阴森怖栗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接下“何年”三句,颇有唐朝边塞诗的味道,但容若毕竟又不是岑参那类边塞诗人,唐时的边塞诗是荒凉中透出豪迈,容若却是豪迈转向了凄凉。“何年劫火剩残灰”,是哪年的战乱造就了如今一切的皆似残灰,惨淡的历史已遥不可考,如今只有看英雄们当日的碧血,化作了这蛮荒的土色。 “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容若此处谓,君不见那些忠魂碧血,不管何方埋骨,到头来不都是付与这无边瀚海了吗?上阕,占戍、荒城、劫灰、碧血······组成的是一幅凄惨悲凉的大漠边城之景,奏响的是一曲旧堡败垒的苍凉沉郁悲歌。

  下阕前两句承接上阕,继续铺写古战场萧然之景。“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军中将帅的军帐再也不能分开营垒,悲咽的金笳也已永远停吹了。“空分”、“已罢”,四字写出昔景的黯然难以淹留。既然古战场遗下了残灰。遗下了英雄的战骨,玉帐成空,金笳已罢,那就说明厮杀斗争,恩仇荣辱,一切都成过去,于是,词人不禁废然道:“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东风回首”,出自李煜《虞美人》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处是说如今回首前朝往事,但觉物是人非,事事皆休。所以,词人最终感言,兴亡之理,不在人为,而在乎天命,遂见纳兰词哀伤风骨。

  在那片八旗子弟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场上,容若既不缅怀“开国英雄”的功烈,更不悲歌慷慨,从中吸取振奋精神的力量,却在那里冷冷清清忧优戚戚地寻寻觅觅。这种行径,还真颇有点“不肖子孙”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鸿恩主编.纳兰词图解详析 超值全彩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第21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