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冰魂日日过,风前慵舞奈他何。光依顾兔疑奔月,羞拟牵牛与渡河。
为爱冰魂日日过,风前慵舞奈他何。光依顾兔疑奔月,羞拟牵牛与渡河。
琼佩夕留穷石影,药房寒隔洞庭波。人间似亦看曾见,三五横塘晚踏歌。
琼佩夕留穷石影,药房寒隔洞庭波。人间似亦看曾见,三五横塘晚踏歌。

yǒngshuǐxiān--zhāngqiáo

wèiàibīnghúnguòfēngqiányōngnàiguāngbēnyuèxiūqiānniú

qióngpèiliúqióngshíyǐngyàofánghándòngtíngrénjiānshìkàncéngjiànsānhéngtángwǎn

张乔

张乔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 2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人传诗句满江南。
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人传诗句满江南。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杜鹃声乱水如环。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杜鹃声乱水如环。

  上片写词人与老妻泛舟徜徉的野趣。

  尽管是“一叶扁舟”,上面的设置却颇为清雅。词人卷起画帘,与老妻对坐。一面饮酒清谈,一面观赏着如画江山。“老妻学饮”句,雅兴溢于笔端。不用说,写诗填词,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了。“人传诗句满江南”一句,既道出了“清谈”的内容,又勾勒出了词人自信自豪的翩翩风度。

  伴片寓情于景,写归途的欢愉心情。

  “林伴猿垂窥涤砚”:垂,伴挂、落伴或向伴俯身;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或在暗中察看的意思;涤砚,洗砚台。试想:一个或几个调皮的猴子,伴挂或向伴俯身,闪动着诡谲的小眼睛,在偷偷地窥伺着词人洗砚台的动作。这个镜头,很是生动传神,逗人喜爱。“岩前鹿卧看收帆”:靠岸了,收帆了,山岩前的小鹿,安闲地躺在那里,静静地观看着词人的一举一动,表现得饶有兴味。使人感到此情此景,难以言喻,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接着,词人舍舟登岸,惊起了岸边杜鹃一片“声乱”,激起了船边的一片漩涡“如环”。

  在这阕词里,词人以归途的三个动作为序:准备回去了,先要洗洗砚台,然后收起风帆,最后舍舟登岸。妙就妙在他没有简单地去描写自己这三个动作,而是用猿、鹿的神态和杜鹃的反应,客观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自信,闲适,意趣潇然。

  黄庭坚的这首小词,写得活泼、欢快,生活气息浓郁。可以说是人物的心境美和大自然的环境美的天衣无缝的统一。

huànshā··biǎnzhōujuǎnhuàlián--huángtíngjiān

biǎnzhōujuǎnhuàliánlǎoxuéyǐnbànqīngtánrénchuánshīmǎnjiāngnán

línxiàyuánchuíkuīyànyánqián鹿kànshōufānjuānshēngluànshuǐhuán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dàn)澹纹¹
译文:雨中柳树叶子低垂,微风吹拂,水面泛起细细波纹。
注释: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不但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¹风溪澹澹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清欢唯煮茗,美味祇羹芹。
清欢唯煮茗(míng),美味祇羹芹¹
译文:清净欢欣只是煮茶品茗,最美的味道只是煮芹为羹。
注释:¹羹芹:煮芹为羹。
饮不遭田父,归无遗细君。
饮不遭田父¹,归无遗细君²
译文:饮酒没有遇上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回家没有任何东西带给妻子。
注释:¹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²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
东皋(gāo)¹农事作,举趾²待耕耘。
译文:水畔高地正是农事繁忙时刻,农夫们抬脚下田正准备开始农耕。
注释:¹东皋:水畔高地。²举趾:举脚,下田。

  谢逸的这首五言律诗,虽承袭了江西诗派“点铁成金”、引经据典之习,却未形象枯竭,显得空乏。而是着笔于田园农桑,写得清新幽折,恬淡自然,于平淡琐事之中见生活之真淳,见性灵之逍遥。诗歌以“社日”为题,既交代了写作的背景与时间又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

  首联以写景开篇,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墨轻描淡写,点染出一痕春色。诗人巧用叠词,“垂垂”状柳叶之态,亦指雨滴下落;“细细”写水波之纹,用语清新,形容细致。两处叠词连用,使得诗句节奏分外明快。雨染柳叶,风戏波痕,一静一动,情景交融,道出春之舒展,道出万物之生气,道出览物之悠然。

  颔联写春社上的活动,煮茶品饮,烹芹为羹。虽无玉盘珍馐,管弦丝竹,但茗香沁人心脾,芹羹天然鲜美。此处用字极炼,其中“羹”为名词动用。

  颈联用典。显得诗人悠然通脱,亦生活情趣盎然。谢逸在《睡起》诗云:“假贷烦邻里,经营愧老妻。”虽然能对于拮据能够坦然处之,但是面对妻子就没那么自然了。诗人由热闹的春社酒酣而归,摇摇晃晃,两手空空。此情此景,诗人如何向妻子解释皆不得而知,但应有其趣。

  尾联写田园之景,亦显悠然自得,乐在其中。诗人以农事收笔,既给读者留下关于田园风光的无限遐思,又表明躬耕田园,读书悦己,淡泊处世的志向,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此诗写景细致,形象鲜明。诗人生活清贫,一茗一羹,度过春社,既不遭田父之泥饮,更无归遗细君之事;而东作方兴,正待耕耘。写来一片生机,趣味盎然,读其诗而知其人,盖不俗之士也。而杜甫、东方朔两典,亦用得贴切,皆节日故事也。

参考资料:
1、 胡守仁,胡敦伦选注,江西诗派作品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10,第93-94页
2、 曾子鲁 胡迎建 熊盛元选注,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诗词卷,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70页

shè--xiè

liǔchuíchuífēngdàndànwénqīnghuānwéizhǔmíngměiwèigēngqín

yǐnzāotiánguījūndōnggāonóngshìzuòzhǐdàigēngyún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长公¹曾一仕,壮节²忽失时³
译文:张挚一度入仕途,壮烈气节不入俗。
注释:¹长公:张挚,字长公,西汉人,曾“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²壮节:壮烈的气节。³失时:指失去了从政的时机。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杜门¹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译文:决意闭门与世绝,终身隐遁不再出。
注释:¹杜门:谓闭门不出。杜,堵塞,断绝。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仲理¹归大泽,高风²始在兹³
译文:杨伦归去大泽中,高尚节操在此处。
注释:¹仲理:指东汉杨伦。²高风:高尚的品格、操守。³兹:此,这里。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一往¹便当已²,何为复狐疑³
译文:既一为官便当止,隐去何需再犹豫?
注释:¹往:去。指出仕。²已:止,停。指辞官归隐。³狐疑:犹豫不决。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去去¹当奚道²,世俗久相欺。
译文:罢了尚有何话说!世俗欺我已很久。
注释:¹去去:这里有“且罢”、“罢了”的意思。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²奚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奚,何。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摆落¹悠悠谈²,请从余所之³
译文:摆脱世上荒谬论,请随我归去隐居。
注释:¹摆落:摆脱。²悠悠谈:指世俗妄议是非的悠谬之谈。³余所之:我所去的地方,指隐居。之,往,到。

yǐnjiǔ ·shíèr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chánggōngcéngshì zhuàngjiéshīshí 
ménchū zhōngshēnshì 
zhòngguī gāofēngshǐzài 
wǎngbiàn便dāng wéi 
dāngdào shìjiǔxiāng 
bǎiluòyōuyōután qǐngcóngsuǒzhī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¹昔隐东蒙峰²,已佩含景³苍精龙
译文:老朋友昔日隐居在蒙山,已经佩戴了去恶防身的护身符。
注释:¹故人:老朋友。²东蒙峰:山名。即蒙山。在山东省蒙阴县南。因在鲁东,故又称东蒙。³含景:谓含日月之影。景,同“影”。⁴苍精龙:东方苍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故人今居子午谷¹,独在阴崖²³茅屋。
译文:老朋友现在居住在秦岭的子午谷,独自在背阳的山崖建造了茅屋。
注释:¹子午谷:地名。在陕西长安县南秦岭山中。²阴崖:背阳的山崖。³结:一作“白”。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屋前太古¹玄都²坛,青石漠漠³常风寒。
译文:茅屋的前方有太古玄都坛,青石密布,寒风吹个不停。
注释:¹太古:远古,上古。²玄都:据《十洲记》载,玄都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³漠漠:密布,广布之状。这里形容青石纵横堆叠的样子。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子规¹夜啼山竹裂²,王母昼下云旗翻³
译文:夜里杜鹃悲啼,山竹为之欲裂,白天王母使者的神鸟自天而下,旗旌似云翻飞。
注释:¹子规:鸟名。即杜鹃。²山竹裂:谓子规夜啼声惨,山竹为之欲裂。³云旗翻:旗旌似云翻飞。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知君此计¹²长往,芝草³(láng)(gān)日应长。
译文:知道你这次计划长居此地,瑞草仙树日子应该还很长。
注释:¹此计:指隐居。²成:确实,的确。一作“成”。³芝草:菌类植物的一种,古人以为瑞草。⁴琅玕:美玉。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铁锁高垂不可攀¹,致身福地²何萧爽³
译文:高高山崖上垂下来的铁锁,让人看了不敢攀登,身居此处洞天福地,是多么的逍遥自得。
注释:¹铁锁高垂不可攀:相传晋时有戍卒屯于子午谷,入谷之西,涧水穷处,忽见铁锁下垂约有百于丈,戍卒欲挽引而上,有虎蹲踞崖头,终不敢攀。²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地。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据《洞天福地》记:终南山太乙峰,在长安西南五十里左右,四十里内皆福地。³萧爽:高敞超逸。

  这是杜甫写给其好友元逸人(元丹丘,隐道士)的诗,前几句用典终南山东蒙峰和《抱朴子》、《神仙传》、《述异记》等典籍中的意象,描述玄都坛的景色,赞扬元逸人的修行;末四句称其道行之高,超尘脱俗,服芝草琅玕等仙家之食,居在高垂铁锁的仙人之居,处于福地逍遥自得。

  全诗自始至终围绕隐士元逸人居处着笔,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独在阴精结茅屋”。巍巍的秦岭子午谷精上,孤零零地立着一间用茅草结成的小屋。这就是诗主人翁、隐士元逸人的住房。其特点是“孤”与“陋”。离群索居,一茅屋,一箪食,一瓢饮,隐士生活之情态毕露。

  第二部分:玄都坛景。青石松风寒,子规夜啼欲裂竹,王母画下云旗翻。这里离人寰远了,尽管“青石漠漠常风寒" ,但离仙境近了;还有彻夜子规啼,感动得山竹都裂了,白昼更有一种叫作王母使者的神鸟从云间翻飞而下,通仙界报消息。相传蜀帝杜宇禅位隐入西山后,他的灵魂化成杜鹃(子规),而王母更是道徒们崇信的神仙。这是最精彩的镜头,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景中寓情,恰到好处地折射出隐士凄清的心境和高蹈遁世的怀抱。

  第三部分:芝草琅玕日长,精边铁锁高垂。子午谷凄清的境遇,并不改元逸人隐遁的矢志。他抱道高栖,超然物外。日种芝草琅玕,以为仙家之食;铁锁百丈,凡人终不敢高攀。置身福地,何等萧爽,何等自得!隐之旨趣昭然。

  全诗三个镜头浑然一体,格调凄清、沉郁,仍不失诗人的艺术风格。有人说这首诗“寄托了诗人的追慕”,笔者以为,根据全诗及最后四句“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的诗意,诗人对元逸人的信道求仙行为表面上看是歌颂,实质是表示怀疑。高危、清寒、凄孤是实,山竹裂、王母鸟传递仙音是假,芝草琅玕也是虚无之事;高不可攀是真,“福地" 、“萧爽”也是假。所以有美中带刺的意味,劝他不如早点回来。

参考资料:
1、 詹石窗,连振标编.历代游仙诗文赏析:学林书店出版社,1989.12:第114-116页
2、 胡淼著.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01:第362页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¹边白鹭(lù)飞,散花洲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译文: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注释:¹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²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自片¹一身青箬(ruò)²,相随到处绿蓑(suō)³。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¹片:遮盖。²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³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自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50-854

huànshā··--shì

西sāishānbiānbáifēisànhuāzhōuwàipiànfānwēitáohuāliúshuǐguìféi

shēnqīngruòxiāngsuídàochù绿suōxiéfē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