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沙城识子初,天山风雪醉吟馀。文章光焰君堪羡,节操仪刑我不如。
邂逅沙城识子初,天山风雪醉吟馀。文章光焰君堪羡,节操仪刑我不如。
曲蘖乡中前进士,风波堆里老中书。他年归去无相弃,同到闾山旧隐居。
曲蘖乡中前进士,风波堆里老中书。他年归去无相弃,同到闾山旧隐居。

zichūnjiànshǒu--chǔcái

xièhòushāchéngshízichūtiānshānfēngxuězuìyínwénzhāngguāngyànjūnkānxiànjiécāoxíng

nièxiāngzhōngqiánjìnshìfēngduīlǎozhōngshūniánguīxiāngtóngdàoshānjiùyǐn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6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巂周声里严关峙,匹马登登,乱踏黄尘。听报邮签第几程。
(xī)¹声里严关峙,匹马登登²,乱踏黄尘。听报邮签³第几程。
译文:雄关巍峨,伴着杜鹃声,我匹马独行。踏起黄尘一路,细听驿站夜间报时的更筹来计算行程。
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居庸关:关名,在北京昌平县境,距北京50公里,是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据传秦修长城时,将批庸徒(佣工)徙居于此,故得名“居庸”。居庸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其左(西墙)在金柜山,右(东墙)在翠屏山上,南门上有“居庸关”三字,旁有小字“景泰二年岁次癸未(1451年)仲秋吉旦立”。此地崇山峻岭,草木葱茏,又地势绝险,自古以来为北京西北之重要门户。¹巂周:即杜鹃鸟,子规鸟。传说古蜀国灭亡之后,国王杜宇死而化为杜鹃鸟,声声啼血。²登登:象声词,马蹄声。³邮签:古代驿馆夜间报时之器,即漏筹。
行人莫话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
行人莫话前朝事,风雨诸陵¹,寂寞鱼灯²。天寿山³头冷月横。
译文:风雨中经过前朝的帝陵,前朝的往事不要再说。一弯冷月照在天寿山头,想来陵墓中的鱼灯还在寂寞地燃烧吧?
注释:¹诸陵:谓明十三陵。十三陵在北京昌平天寿山一带,地近居庸关。²鱼灯:鱼形之灯。³天寿山:北京昌平县东北之天寿山。旧名东山,一名东作山。明永乐七年建山陵,改名天寿山,为明代皇陵(十三陵)所在地。

cǎisāng ·yōngguān

lánxìng qīngdài 

guīzhōushēngyánguānzhì dēngdēng luànhuángchén tīngbàoyóuqiānchéng 
xíngrénhuàqiáncháoshì fēngzhūlíng dēng tiānshòu寿shāntóulěngyuèhéng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¹卢龙山²而止³。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土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土见人。
译文:江宁府城,它的西北面被卢龙山包围而停止。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只看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着路探寻也见不到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最终没有看见人。
注释:¹包:包括,包容。²卢龙山:即狮子山,在南京西北约二十里处。明太祖朱元璋曾败陈友谅于此。³止:停止。⁴求:寻找,寻求。⁵唯:只。⁶蔽:遮蔽。⁷穷:尽。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qǐng)(kài)¹土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lù)而止。
译文: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达了一间寺院,名叫归云堂。这里土田宽敞舒展,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院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着崖倾斜,形状像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常常能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注释:¹謦欬:咳嗽。轻曰謦,重曰欬。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è)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¹,三十六茅庵(ān),七十二团瓢²,皆当其地。”
译文: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像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注释:¹遗老所避兵者:清兵南下时,明朝遗民逃往深山避兵之处。²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茅庵,草屋;团瓢,圆形草屋。三十六、七十二,形容其多。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译文: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译文:同游的人,有舅父侯振廷,朋友管异之、马湘帆,学生欧岳庵,弟弟念勤,连我共六人。

yóuxiǎopán

méizēngliàng qīngdài 

    jiāngníngchéng 西běibāolóngshānérzhǐ chángqiúxiǎopán zhì rénhuòyuēyǒu wéizhútiān duō zhéguǎng广xiá tànzhīqióng wénquǎnshēng nǎizhī jiànrén 

    shúdǒuqǐng xíng yuēguīyúntáng tiánkuānshū mínguìwéi pángyǒucǎojìngshènwēi nánchūzhī nǎizhuì shānjiēguìshù suíshānbēituó zhuàngruòyǎng kōngxiǎngnèizhù qǐng liáoshēng érěrtīngchángmǎn yuānshuǐyān jìnshānérzhǐ 

    yóuběixíng zhìlóngshān zhōngkēnglóng ruòjǐngzàoyínèzhīzhuàng huòyuē  lǎosuǒbīngzhě sānshíliùmáoān shíèrtuánpiáo jiēdāng  

    qiě nǎidēngshānxúnchéngérguī míngxià yuèguāngshàng shìwànyǐngdàng ruòlónglàngzhōng zhūrénjiēyuē  wànzhútiānchù suǒwèixiǎopán dàijìnzhī  

    tóngyóuzhě hóuzhèntíngjiùshì guǎnjūnzhī jūnxiāngfān ōushēngyuèān niànqín fánliùrén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火山¹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译文: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注释:¹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都护行营¹太白²西,角(jiǎo)³声一动胡天晓。
译文: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注释:¹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²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³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14-615 .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huán)(yíng)¹
译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注释:¹寰瀛:天下;全世界。晋崔棁《晋朝飨乐章·三举酒》:“朝野无事,寰瀛大康。”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暑退九霄¹净,秋澄²万景清。
译文: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注释:¹九霄:中国的一种传统说法,即天有九霄,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晋葛洪《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表示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²秋澄:谓秋日天空清澈明亮。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¹
译文:满天繁星的光彩都退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
注释:¹晶英:耀人的光芒。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能变人间世,翛(xiāo)¹是玉京²
译文: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注释:¹翛然: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成玄英疏:“翛然,无系貌也。”²玉京:原指天外仙境,这里指月亮。

  这首词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

  首二句描写中秋的月光如水一般一次就浣洗了整个尘世,手法形象。颔联两句点出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一派开阔之象。颈联中的“退”字可谓神来之笔,点出明月的光彩远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退。尾联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人间尘世变迁往复不断,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这般闲适从容。“玉京”在这里代指明月,诗人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这首词虽是“玩月”,但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词人运思的匠心。

yuèshíwányuè--liú

tiānjiāngjīnyuèbiànhuányíng

shǔ退tuìjiǔxiāojìngqiūchéngwànjǐngqīng

xīngchénràngguāngcǎifēngjīngyīng

néngbiànrénjiānshìxiāoránshìjīng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痕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层绿¹(é)²,纤琼³(jiǎo),倒压波痕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¹⁰晚。
译文:长满绿苔的梅树层层叠叠,点点白梅如皎皎细玉,素洁典雅,倒压湖面,一池绿波更觉清浅。年华瞬逝,但你动人的幽意依然如故,再次重逢已是几度春光易换。曾记得与朋友一起畅饮,探访芳景的情形,而美丽的梅花却久开不败,好像盈盈盛妆的美人迟迟不愿卸妆。
注释:¹层绿:重重叠叠长满绿苔的梅枝。²峨峨:高耸的样子。³纤琼:纤细娇弱的白梅。⁴皎皎:润泽洁白的样子。⁵倒压:倒映贴近。⁶幽意:幽静的意趣。⁷几番:几度。⁸唤酒:相约饮酒。⁹盈盈: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秀丽。此处喻白梅。¹⁰褪妆:指梅花凋谢。
已销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已销黯¹。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nǐan)²。荏(rěn)(rǎn)³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jīn)幽怨。
译文:往日的乐事已消黯,更何况近日心境凄然,快要忘记了以前明月下金辇深夜归去的美好情景,报春的梅花已渐渐凋零,最可恨这东风匆匆归去,故人却依然在天涯。纵然有点点残花还在,却依依都飘落到衣襟上,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物是人非的铅泪。还是深情地折下一枝梅独自品尝,聊且排遣一下心中的幽怨与哀伤吧。
注释:¹已消黯:那往日欢乐已在记忆中黯然消逝。²归辇:游园归来的銮驾。此处暗指南宋盛时帝王临幸而归。³荏苒:指柔弱的样子。⁴一枝春:指梅花。⁵征衣:远游在外穿的衣服。⁶铅泪:眼泪。⁷殷勤:情意浓厚。⁸遣:排遣。

  上阕写梅开之盛。开头三句化用姜夔《暗香》“千树压,西湖寒碧”句意,描绘聚景园梅花盛开之美景。“层绿峨峨”,写绿梅如云;“纤琼皎皎”,写白梅如雪;“波痕清浅”,写水中梅花倒影重重。“过眼”三句写相逢之难,感叹物是人非,美境依旧,而心情却已经迥然不同。“过眼年华”,写光阴的迅速;“动人幽意”,写梅情的高雅;“几番春换”写多次逢春才一见园梅。接下来由此接入对往日快乐时事的的追忆,仍以梅花绾合。“唤酒寻芳”,忆当年游赏之处。“盈盈褪妆晚”情景兼到,是生花妙笔。既有对梅花钟爱之情,亦含有对往事眷恋之意。

  下阕转而写今昔沧桑之感,“已消黯”写词人的伤神,点出国家沦亡的惨痛事实,“况凄凉近来离思”,写朋友之间彼此悬隔,无由再见。接下来的一句更为沉重,作者面对聚景亭中的梅花,发出“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的哀叹。聚景亭建于宋孝宗时,本为供已经退位的高宗游赏。高宗崩逝后,孝宗、光宗、宁宗等朝,此园遂成为皇家御苑,天子多有游幸。如今国家已属他人,往昔的盛事当然应该“忘却”,可是想忘却的东西恰恰是最不易忘却的,想回避的东西恰恰是最不易回避的。这句满含辛酸眼泪的话语,正带出作者不可遏制的亡国之恨。再二句写漂泊之悲。“纵有残花”,写词人惜梅之意;“征衣、铅泪”,叹江南流浪无期。词的末尾用“一枝梅”的典故,感叹友人相隔之远。既然连“聊赠一枝春”都难以做到,也只有折梅自赏了。

  本词副标题是咏梅,所以全篇贯穿着梅花的标格和神韵,盛也梅花,衰也梅花。作者的兴废之感都通过这浅淡幽香的生命表达出来,可谓语意传神。

参考资料:
1、 郭伯勋编著.宋词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2005年11月:第570页
2、 上疆村民编 李之亮译.白话宋词三百首: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486页

xiànxiānyīn ·jǐngtíngméicǎochuāngyùn

wángxùn sòngdài 

céng绿éé xiānqióngjiǎojiǎo dàohénqīngqiǎn guòyǎnniánhuá dòngrényōu xiāngféngfānchūnhuàn huànjiǔxúnfāngchù yíngyíngtuìzhuāngwǎn 
xiāoàn kuàngliáng jìnlái yīngwàngquè míngyuèshēnguīniǎn rěnrǎnzhīchūn hèndōngfēng réntiānyuǎn zòngyǒucánhuā zhēng qiānlèidōumǎn dànyīnqínzhé qiǎnjīnyōuyu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