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立方城路未开,前军报虏踏冰来。声疑倒峡天关动,势若倾崖地轴催。
才立方城路未开,前军报虏踏冰来。声疑倒峡天关动,势若倾崖地轴催。
七日重围三里雾,一时烈焰半空雷。髑髅滚滚名王遁,偷挂红幡夜举哀。
七日重围三里雾,一时烈焰半空雷。髑髅滚滚名王遁,偷挂红幡夜举哀。

gēngmèngchūnwénshīyuángōngxiàgǎnshùèrshǒu--shěnhuáng

cáifāngchéngwèikāiqiánjūnbàobīngláishēngdàoxiátiānguāndòngshìruòqīngzhóucuī

zhòngwéisānshílièyànbànkōngléilóugǔngǔnmíngwángdùntōuguàhóngfānāi

沈璜

沈璜

字伯玉。工书,元刻赵文敏集乃其所书。字极精工,世以为文敏亲笔。非也。 ▶ 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赵襄王¹学御²于王子期³,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tiáo)¹⁰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¹¹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¹²于臣。夫诱道¹³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译文:赵国国君赵襄子向王子期学习驾驭马车的技术,(学习)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比赛的时候,他多次更换马匹而多次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技术)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使用得不恰当。凡是驾车需要注重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很远的地方。如今你在我后面就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就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马匹长途竞争,不是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但是你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了。”
注释:¹赵襄王:赵襄子,赵国的国君。²御:驾驭马车。³王子期:战国时期善于驾车的人,即王良。⁴俄而:不久。⁵逐:追赶,这里指骑马赛马。⁶易:更换。⁷术:技术。⁸过:不恰当。⁹安:安稳。¹⁰调:协调。¹¹致:达到。¹²逮:追赶。¹³诱道:引诱。此处“道”同“导”,不作道路解释。
竹竿籊籊,河水浟浟。
竹竿籊(tì)(tì)¹,河水浟(yōu)(yōu)²
译文:钓鱼的竹竿又细又长,河水缓缓的流。
注释:¹籊籊:长而细的竹竿。²浟浟:(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相忘为乐,贪饵吞钩。
相忘为乐,贪饵(ěr)吞钩。
译文:我与名利相忘于江湖啊,那是何等的快乐。贪食饵料的鱼儿啊,必定会有吞钩之祸。
非夷非惠,聊以忘忧。
非夷非惠¹,聊以忘忧。
译文:我既没有伯夷那样清高脱俗啊,也不似柳下惠那么坦然处浊。凡事可有可无,这样就可以忘忧而乐。
注释:¹非夷非惠:化用《孟子》的语意,但经诗人改造后,又表达了《庄子》的思想。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

  这首无名渔父的四言诗,载于《南史·隐逸传》。据传载,刘宋寻阳(今江西九江)太守孙缅,某日出游水边,遭一“神韵潇洒,垂纶长啸”的渔父。缅问他卖鱼否?他却自称:“其钓非钓,宁卖鱼者邪?”缅劝他出仕以博取“黄金白璧”、“驷马高盖”,他又自言:“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遂作此歌,而后悠然离去。此诗运用古老的四言诗形式,古朴奥雅,读来如闻韶乐,它以极短小的篇幅,表达了丰富的意蕴、玄奥的哲理,精警凝炼,令人玩味无穷。

  “竹竿籊籊,河水浟浟。”两句以景物起兴,描绘出一个清幽的隐士境界。首句语出《诗经·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籊籊,形容竹竿长而尖削之貌。此句字面上虽仅写竹竿,但已隐含垂钓之意。次句写水流潺湲,浟浟,水流之貌。这一联在写景中连用两个叠词,复沓回环,曼声长语,很好地表现出一种恬静悠闲的隐逸情趣。

  “相忘为乐,贪饵吞钩。”两句转入抒发情志。“相忘”一语,出于《庄子·大宗师》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把对立的事物看成本质上毫无二致的事物,因而安时处顺,心境平和,这就是所谓“相忘”。而渔父的所谓“未辨贱贫,无论荣贵”,正是达到了《庄子》的这一境界。反之,如果不是与世“相忘”,而汲汲名利,势必引发灾祸,此联次句即是此意。游鱼贪食鱼饵,必有吞钩之祸,它与“相忘为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句既是渔父自己的人生观的写照,同时也是作为对孙缅劝他出仕以求荣名利禄的答复。这两句虽是说理,但字面却都是与鱼相关,正与上句悠然垂钓的意思相承接,理与景结合得十分自然。

  最后两句对“相忘为乐”再作发挥,以强化此诗的主旨。“非夷非惠”化用《孟子》的语意,但经诗人改造后,又表达了《庄子》的思想。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孟子·告子下》云:“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又云:“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公孙丑上》)孟子的意思是,伯夷洁身自好,清高脱俗,失之器量狭小;柳下惠处浊自安,豁达开朗,惜乎不够严肃。而渔父借用其语,巧妙地化进《庄子》的哲学,指出人生不要执着于进退出处的任何一方,凡事都无可无不可,不要刻意为之。这样,与世委蛇,和光同尘,就能忘忧而为乐。“为乐”、“忘忧”,一章之中,两致其意,足见渔父胸中自是平和安乐的境界,势利富贵的外毒,难以侵入。

  此诗运用古老的四言诗形式,古朴奥雅,读来如闻韶乐,它以极短小的篇幅,表达了丰富的意蕴、玄奥的哲理,精警凝炼,令人玩味无穷。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历来是隐逸者的化身,《楚辞》和《庄子》中也均有《渔父》篇。这首小诗,语虽简淡,却使这个隐逸者的形象,又丰满、充实了不少。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801-802页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tì)(tǎng)¹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²;仲尼厄而作《春秋》³;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jué)有《国语》;孙子(bìn)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¹⁰,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译文:古时候,富贵而湮没不闻的人数不胜数,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不为世俗所拘的卓异之士才能见称于后世。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能流传《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注释:¹倜傥:豪迈不受拘束。²文王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牖里时,把古代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为《周易》的骨干。³仲尼厄而作春秋:孔丘字仲尼,周游列国宣传儒道,在陈地和蔡地受到围攻和绝粮之苦,返回鲁国作《春秋》一书。⁴屈原:曾两次被楚王放逐,幽愤而作《离骚》。⁵左丘: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⁶《国语》: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撰著。⁷孙子:春秋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膑脚:孙膑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习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膑入魏,割去了他的膑骨(膝盖骨)。孙膑有《孙膑兵法》传世。⁸不韦:吕不韦,战国末年大商人,秦初为相国。曾命门客著《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始皇十年,令吕不韦举家迁蜀,吕不韦自杀。⁹韩非:战国后期韩国公子,曾从荀卿学,入秦被李斯所谗,下狱死。著有《韩非子》,《说难》《孤愤》是其中的两篇。¹⁰《诗》三百篇:今本《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此举其成数。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仆窃¹不逊²,近³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yì)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jī)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yuán),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yùn)色。仆诚¹⁰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lù),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译文: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我如果真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然而这些话只能对智者去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注释:¹窃:私下。²不逊 :不恭顺。³近:就近。⁴托:寄托。⁵辞:文辞。⁶失:读为“佚”。⁷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这一句在(苏教版)语文课本上为“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考察。网罗:搜集。⁸草:起草稿 。⁹愠:怒。¹⁰诚:如果,一说确实。

  《报任安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内容极其丰富。司马迁向任安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不能按照来信的要求去做,为什么要为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为什么自甘受辱、愿意接受宫刑,以及在宫刑以后是什么信念支撑他顽强活下去的。

  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至“思垂空文以自见”,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第二层,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修辞手法的多样,丰富了感情表达的内涵。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以下八个迭句,实际隐含着八组对比,同时又两两对偶,与排比相结合,既表明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现象的认识,又表明了以他们为榜样,矢志进取、成就伟业的坚强意志,气势雄浑,令人欲悲欲叹。

  《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慷慨,言论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一体。文章以过人的丰富、强烈、奔放的思想感情,形成卓绝千古的浩荡雄伟的气势。其中所表现的司马迁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340-349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258-263

bàorénānshū (jiéxuǎn )

qiān liǎnghàn 

    zhěguìérmíngmiè shèng wéitǎngfēichángzhīrénchēngyān gàiwénwángéryǎn zhōu  zhòngèérzuò chūnqiū  yuánfàngzhú nǎi sāo  zuǒqiūshīmíng juéyǒu guó  sūnbìnjiǎo  bīng xiūliè wéiqiānshǔ shìzhuàn lǎn  hánfēiqiúqín  yuènàn  fèn   shī sānbǎipiān shèngxiánfènzhīsuǒwéizuò rénjiēyǒusuǒjié tōngdào shùwǎngshì láizhě nǎizuǒqiū sūnduàn zhōngyòng tuì退érlùnshū shūfèn chuíkōngwénjiàn 

    qièxùn jìntuōnéngzhī wǎngluótiānxiàfàngjiùwén lüèkǎoxíngshì zōngzhōngshǐ chéngbàixīnghuàizhī shàngxuānyuán xiàzhì wéishíbiǎo běnshíèr shūzhāng shìjiāsānshí lièzhuànshí fánbǎisānshípiān jiūtiānrénzhī tōngjīnzhībiàn chéngjiāzhīyán cǎochuàngwèijiù huìzāohuò chéng shìjiùxíngéryùn chéngzhùshū cángzhīmíngshān zhuànzhīrén tōng chángqiánzhīzhài suīwànbèi yǒuhuǐzāi ránwéizhìzhědào nànwéirényán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建炎庚戌题吴江¹
注释:¹吴江:即吴淞江,太湖的支流。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平生¹太湖²上,短棹(zhào)³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piān)舟一叶,归去老渔蓑(suō)。银¹⁰非吾事,丘壑¹¹已蹉跎¹²
译文: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我准备把匣中的长剑,换成一叶扁舟,归隐江上。做官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都被耽误了。
注释:¹平生:从来。²太湖:古名震泽,又名具区,位于江苏、浙江之间。³短棹:此指小船。⁴经过:曾经经过。⁵拟把:意为准备把、想把。⁶长剑:古人佩剑,表示要争取功名。⁷老:终老。⁸渔蓑:渔人穿的蓑衣。此指渔钓之事,即隐居江上。⁹银:银印,即官印。¹⁰艾:像艾草殷绿色的拴印用的丝带。¹¹丘壑:山丘沟壑,泛指山水。¹²蹉跎:虚度光阴。此指失时。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上片写重游太湖的感触。太湖之景天下胜,而今沦陷,可自己又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下片着重抒情,作者先用鲈鱼、美酒来强调太湖的美和平静的生活,接着写和平生活遭受破坏,激起报国雪耻的爱国热忱。全篇悲怆激愤,波澜起伏,首尾呼应,唱出了爱国志士的心声,风格沉雄、豪放。

  此词系题于吴江桥上,因而全篇紧紧围绕江水立意。“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这里的“几”含有说不清多少次的意思,它与“平生”“短棹”配合,把往日太湖之游写得那么轻松愉快,为下文抒写愁绪作了铺垫。“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陡然转到当前。接下去的词句是感情的连续抒发。一方面留下悬念,另一方面先把感情凸显出来产生感染力。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但是这三句用“拟”字领起,分明说只是打算。“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这两句申足前三句句意:先说自己无意做官,后说归隐不能。上片把出处进退的各个方面都已说尽,全篇似乎可以就此收束,然而作者并没有说明,他何以有进退之想,以及最终是进是退,这又预示着必有新意要说。用这种似收似起的句子结束上片,是填词家所追求的胜境。

  下片起头“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三个三字句,音节疾促,势如奔马,作者的感情从中喷涌而出。“脍新鲈”字面上直承“渔蓑”“丘壑”。不过上边已说“归去老渔蓑”未成,”丘壑”之隐也已蹉跎,因而它同上片又好像无关。这种似承似转的过片法,也是大手笔的绝技。从内容着眼,“新鲈”“美酒”都是至美之饮食,但后面接上的是“起悲歌”。此所谓以乐衬悲、愈转愈深者也。“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这里开始回答“何事愁与水云多”,也呼应“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岂谓”表达作者没有想到、出于意外。全句意谓自己生长于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想到今天饱尝了兵戈之苦。

  “欲泻三江雪浪,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挽天河”出自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杜甫这首诗,是东、西两京收复后,官军继续进击安、史叛军时所写,设想天下大定之后,便如周武王既克殷,可以“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史记·周本纪》)。词用这句气势磅礴的“挽天河洗甲兵”,移用于“净洗胡尘”,这是一个改造;接着又说“不用挽天河”。只须“泻三江雪浪”去“净洗胡尘千里”。这又是一个改造。以“三江雪浪”这一“本地风光”代替“天河”,构想新奇。南宋爱国诗词运用“挽天河”这个出典,多只用其字面,要“洗”的已不是“甲兵”,而是蒙了“胡尘”的山河。这首之外,如张元斡词《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陆游诗《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要挽天河洗洛嵩”都是。不过,这三句用“欲”字领起,也分明说只是有此打算。正因为有了这一打算,上片中所说的以剑换舟的打算才未实现,丘壑之隐也才蹉跎。结尾“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霄汉”这里暗指朝廷,作者满怀报国志向,可是面对朝廷只能使浓愁变成伤心的双泪,因为统治者并不允许人民通过战斗收复失地,作者的一切设想,也都因朝廷的妥协投降而变成了泡影。

  这阕词慷慨悲壮,每个字的后面都激烈跳荡着一颗被压抑的爱国心。词中不断掀起的波折,反映了在国事不宁的情况下个人身心无处寄托的彷徨和苦闷。千百年后读之,仍然使人感叹无已。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缪钺,叶嘉莹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01:2500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译文:凛冽的北风吹来没有人可以抵挡,吹得街上的人和马都发僵了。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马愁下床。
译文:西面人家的女儿屋里生着炉子,仍然怕冷不愿下床,到中午还没梳妆。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huáng)
译文:东面人家正在富丽堂皇的室内设宴待客,有美女弹奏音乐。
锦绣四合如垣墙,微风不动金猊香。
锦绣四合如垣墙,微风不动金猊(ní)¹香。
译文: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合抱在四周就像围墙一样,连细小的风丝也吹不进来,熏香炉里飘散着阵阵清香。
注释:¹金猊:香炉的代称。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¹
译文:我独自登上城楼遥望远方,还想为国家奋勇扫平胡虏。
注释:¹河湟:河西、陇右之地。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以武力强行占领统治了这一地区。这里代指敌占区。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才疏志大¹不自量,西家东家²笑我狂。
译文:我才智浅薄,志向远大,不自量力,以致左右的人都笑我狂放不羁。
注释:¹才疏志大:志愿很大而才能薄弱。²西家东家:指邻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