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暾红处谒仙山,不管刚风客棹寒。一鉴寒光开玉匣,两螺青黛落银盘。
海暾红处谒仙山,不管刚风客棹寒。一鉴寒光开玉匣,两螺青黛落银盘。
天低塔影搀云耸,地窄钟声度水宽。羡杀禅心如止水,任教四面自波澜。
天低塔影搀云耸,地窄钟声度水宽。羡杀禅心如止水,任教四面自波澜。

jīnjiāoliǎngshān--zhōuquán

hǎitūnhóngchùxiānshānguǎngāngfēngzhàohánjiànhánguāngkāixiáliǎngluóqīngdàiluòyínpán

tiānyǐngchānyúnsǒngzhǎizhōngshēngshuǐkuānxiànshāchánxīnzhǐshuǐrènjiàomiànlán

周权

周权

处州人,字衡之,号此山。磊落负隽才。工诗。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益肆力于词章。有《此山集》。 ▶ 3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牧笛声中踏浅沙,竹篱深处暮烟多。
牧笛¹声中踏浅沙²,竹篱³深处暮烟多。
译文:在牧笛声中走在乡间沙子路上,用竹子做的篱笆的人家已经开始开火做饭了。
注释:¹牧笛:牧民所吹的笛子。²踏浅沙:走在浅浅的沙地上。踏,行走。³竹篱:指用竹子编的篱笆。⁴暮烟:形容傍晚的烟雾。
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
垂髫(tiáo)¹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kē)²
译文:村里一群不束发的女童在交流着,今年燕子又在谁家筑巢了。
注释:¹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因当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²作窠:筑巢。窠,即窠巢,指鸟兽和昆虫居住的地方。
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
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¹²碧崖(yá)
注释:¹芒鞋:草鞋。²破:此处意为踏遍,多少次踏过。亦可理解为踏破山崖上碧绿的苔藓。
刚出岭头三五步,浑身都被乱云埋。
刚出岭头三五步,浑身都被乱云埋。
经行仿佛近诸天,月上山衔半缺圆。
经行¹仿佛近诸天,月上山衔半缺圆²
注释:¹经行:散步。²月上句:谓月亮升起来,却被山峰遮挡了一半,看看月是缺的,其实它是圆的。
听得上方相对话,星辰莫阂五峰巅。
听得上方相对话¹,星辰莫阂(hé)²五峰³(diān)
注释:¹听得句:谓人在山头讲话,犹如在天上对语。极言山高。上方亦为天上。²阂:隔阻。³五峰:云居山诸峰中,最高者称五脑峰,亦名五老峰。
慧公享年八十七岁,其中一半以上时间定居于云居山,留下了许多描写其禅修体会和日常生活的诗文。尤其是他的诗写得平易质朴,清新流利。不讲深奥繁复的道理,不用偏僻艰深的术语。如对友面,如叙家常。这两首七言绝句,一写砍柴归家的见闻感受,一写散步山头的体会感想。诗写得很活泼,很有情趣。

yúnshānyǒngèrshǒu--chánghuì

bànjiānfēngbànjiāncháizhúzhàngmángxié

gāngchūlǐngtóusānhúnshēndōubèiluànyúnmái

jīngxíng仿fǎngjìnzhūtiānyuèshàngshānxiánbànquēyuán

tīngshàngfāngxiāngduìhuàxīngchénfēngdiān

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分明问。
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¹,那²更春醪(láo)³困。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pàn)分明问。
译文:我有百种相思千种怨恨的情绪,早有那伤春情绪,无奈那春醪更使我苦闷。负心的人让我不满,什么时候才能在枕畔问个明白?
注释:¹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²那:无奈,奈何。³春醪: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⁴薄幸:薄情,负心。⁵不愤:不服气,妒忌。
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
懊恼¹风流心一寸²,强醉偷眠,也即依前³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
译文:悔恨情爱使我身心俱疲,灌醉自己强行入睡,也还是像之前那样苦闷。这番心意是为你,你却不信。泪流尽了,心里的愁情却难尽。
注释:¹懊恼:悔恨。²心一寸: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³依前:照旧,仍旧。

  上片写伤春怨恨。首句抒情,百种相思与千种怨恨交织在一起。“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早就有伤春之心,再加上被春酒所困而病酒恹恹。“薄幸辜人终不忿。何时枕畔分明问。”薄幸郎辜负了别人的行为,实在令人不满,要在枕边问明白。“枕畔”,“不忿”中盼着重逢相。

  下片诉愁。过片“懊恼风流心一寸”,后悔为了情爱而劳役自己的身心。“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强行将自己灌醉酒,以求得好入睡,也仍然像以前那样烦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这两句是说:这种爱恨交织的相思,全是因为你造成的,可是你却不相信。泪珠滴尽了,而愁怨却难以消尽。

  这首词写一个多情女子对薄幸情郎的怨而不怒的复杂的情感。她不愤怒,但她懊恼、烦闷、愁苦、哭泣。尽管如此,她仍然抱有天真的希望:“何时枕畔分明问”。然而,“此意为君君不信”,她等待的恐怕还是失望。一首小词,感情容量却如此复杂。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682-683
2、 李琏生.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27

diéliànhuā··bǎizhǒngxiāngqiānzhǒnghèn--ōuyángxiū

bǎizhǒngxiāngqiānzhǒnghènzǎoshìshāngchūngèngchūnláokùnbáoxìngrénzhōngfènshízhěnpànfēnmíngwèn

àonǎofēngliúxīncùnqiángzuìtōumiánqiánmènwèijūnjūnxìnlèizhūjǐnchóunánjǐn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苏武天山上¹,田横²海岛边。
译文:田横曾经逃亡到海岛上,苏武曾被放逐到荒无人烟的北边。
注释:¹“苏武”句:苏武,字子卿,西汉时人.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始归。此句以天山借指匈奴所居之地,不是实指。²田横:战国齐田氏之后。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译文:如今关塞重重,交通又被战火阻断,真不知哪一年才能返回自己的家园。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亭伯¹去安在?李陵²(xiáng)未归。
译文:辞官而归的崔亭伯如今关什么地方?反正李陵投降自奴匈奴是死关了他乡。
注释:¹亭伯:即崔骃,其字亭伯,东汉时人。曾任车骑将窦宪主簿,后让他出任长岑县令,自以为远去,不得意,于是辞官而归故里。²李陵:字少卿,与苏武同时代人。汉武帝时为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被困投降,汉朝族灭其家,李陵病死匈奴。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愁容变海色,短服¹改胡衣。
译文:海水也和我一样的满面愁容,看那中原之人已换上了胡装。
注释:¹短服:此指胡服。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¹(shū)
译文:我本来也有鲁仲连谈笑间退敌的良策,无奈所交往的权贵疏远了我。
注释:¹七贵:泛指把持朝政的贵族。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lǔ)连书¹
译文:但我心里仍保留一只退敌的箭,总有一天把鲁仲连助齐攻燕的战书发射出去。
注释:¹“仍留”二句:用鲁仲连助田单攻聊城事。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hán)谷如玉关¹,几时可生还?
译文:中原的沦陷,函谷关已成了玉门关;收复无望,不知何年何月我还能从那里进入长安。
注释:¹玉门:属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长安三千六百里,关在敦煌县西北。函谷,关名,战国时秦置,故址在今河南灵宝东北。玉关:即玉门关,汉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肃西北小方盘城。
洛川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洛川¹为易水²,嵩(sōng)岳是燕山。
译文:洛水已经变成了易水,嵩山也已被视作了燕山。
注释:¹洛川:洛水,即今河南黄河支流洛河。²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发源于易县,南入拒马河。嵩岳:即嵩山。燕山:燕山山脉,在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口到山海关,东西走向。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俗变羌(qiāng)胡语,人多沙塞颜。
译文:人们的面容都带着塞外的风沙,中原人也操着羌胡的语调。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申包¹惟恸(tòng)哭,七日鬓(bìn)毛斑。
译文:现关有的只是申包胥的终日痛苦,哭得两鬓斑白也是枉然。
注释:¹申包:指申包胥。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miǎo)¹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译文:湘水淼淼一望无际,青青的声芦叶关整齐地生长。
注释:¹淼淼:水大貌。《广韵》:“淼,大水也。”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译文:我的思乡之情归到哪里?就关那大江之西、日落的地方。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译文:这遥远的行程已不知该奔向何处,也只好先歇马关这嫩绿的草地旁。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谁忍子规¹鸟,连声向我啼。
译文: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那杜鹃鸟的叫声,声声凄苦断人心肠。
注释:¹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哀苦,好像在叫“不如归去”,使客居他乡之人心生凄恻。

  第一首诗用的是苏武和田横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使者,被匈奴扣留。在匈奴期间受尽折磨,但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于是匈奴就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田横是齐国君主田氏族人,与从兄田儋、兄田荣一起反秦。后来,韩信破齐,田横自立为齐王,归附彭越。彭越归汉后,田横就率领其宾客和部属伍佰人逃至海岛。后来刘邦先许以封侯安抚田横,未成,就威逼田横归汉。田横从大局出发,同意去洛阳议事,至洛阳附近三十里处自刎,以头献刘邦,刘邦以王礼葬田横。苏武后来归汉了,而李白什么时候能够回归长安呢?这是诗人所困惑的。当时,唐朝的守城将士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李白像当年被困匈奴的苏武、被困海岛的田横一样,也被困在沦陷区内。他与妻子不得不换上胡人的衣装,趁着茫茫的月色,冒着生命危险奔赴长安。他奔走的方向与众多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诗人以苏武、田横自况,表现其不屈的气节。

  第二首诗这里化用了崔骃(字亭伯)和李陵的故事。崔骃为幽州从事时,谏刺史不要与燕刺王通,后来刺王失败了,崔骃被提拔为侍御史。后来窦太后临朝,他与窦宪不合,被窦宪排挤,让他“出为长岑长”,他认为太远了,就不去就任。这就是李白所说的“亭伯去安在”。李陵是汉将,与匈奴战,失败了,投降匈奴。李白写这两个人的故事,反映了李白内心的复杂性。亭伯是逃避的,李陵是投降的。李白是想逃避呢,还是想投降?只能留给人们去思考。李白这次奔走的目的地是长安。虽然自己所面临的情势万分危急,但李白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到达长安,觐见玄宗,献上自己的灭敌大计。但是,还没等李白到达长安,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急剧的转变。李白在路上也不得不换上胡衣,这正说明了当时形势的严峻。

  第三首诗用的是鲁仲连的故事。鲁仲连,亦称鲁连,战国时名士,多谋略,善言辩。赵孝王九年(前257年),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迫于压力,魏王派使臣劝赵王尊秦为帝,赵王犹豫不决。鲁仲连以利害说赵、魏两国联合抗秦。两国接受其主张,秦军以此撤军。20余年后,燕将攻占并据守齐国的聊城。齐派田单收复聊城却久攻不下,双方损兵折将,死伤严重。鲁仲连闻之赶来,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书信,射入城中,燕将读后,忧虑、惧怕,遂拔剑自刎,于是齐军轻而易举攻下聊城。赵、齐诸国大臣皆欲奏上为其封官嘉赏。他都一一推辞,退而隐居。李白将自己比作鲁仲连,认为自己尚有救国良策,希望能够为玄宗所用。鲁仲连能够成就功业而隐居,而李白呢?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才华和谋略不能被采用而心中忿忿。

  第四首诗用的是申包胥的典故。从这首诗来看,李白的立足点在函谷关内(西)。诗的意思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都被安史乱军占领,所以洛阳之水、嵩山如同边疆的易水、燕山。自己本想效法申包胥痛哭秦庭,劝说玄宗抗击叛军,可是此时函谷关以东尽为敌军所得,形势万分危急。李白不得不从华山经商洛大道转道江南,又经溧阳、杭州、金陵,隐居庐山屏风叠,静观形势的变化。从诗中可以看出李白之所以跟从永王,是因为想效法申包胥恸哭乞师,以救国家之难。

  第五首诗主要抒发诗人在奔亡途中的迷茫情绪。前半部分重在描写途中所见的景物,其景语都是情语。茫茫湖水、青青芦叶都可以看作是诗人愁绪的反映。夕阳就要落入大江对岸的西边了,而诗人的归心还不知在何处,其愁绪不言自明。后半部分进一步抒发愁情。歇马在春草迷离的路边,可见在战乱中不知往哪儿走,诗人心中非常迷茫。而在这个时候又听到了子规鸟的连声啼叫,在几近亡国的危局中又听到这样凄惨的叫声,真有点雪上加霜的感觉,无疑更是加深了诗人的愁情。

  这五首诗是后人研究“安史之乱”爆发前后李白行踪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这些诗中,李白先后引用涉及苏武、田横、崔骃、李陵、鲁仲连等很多历史人物的典故,诉说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战争场景,表达了自己遭逢国家变乱之时的思想情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¹彼柏(bǎi)舟,亦泛其流²。耿(gěng)³不寐(mèi),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áo)以游。
译文: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遨游。
注释:¹泛:浮行,漂流,随水冲走。²流:中流,水中间。³耿耿: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说形容心中不安。⁴隐忧:深忧。隐:痛。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¹(jiàn)²,不可以茹(rú)³。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sù),逢彼之怒。
译文:如心并非青铜镜,不可美丑全包容。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注释:¹匪:非,不是。²鉴:铜镜。³茹:容纳。⁴据:依靠。⁵薄言:语助词。⁶愬:同“诉”,告诉。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dài)(dài)¹,不可选²也。
译文:如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如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决不屈挠和退让。
注释:¹棣棣: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的样子。²选:屈挠退让貌。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忧心悄(qiǎo)¹,愠(yùn)²于群小。觏(gòu)³(mǐn)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wù)(pì)有摽(biào)
译文: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如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注释:¹悄悄:忧貌。²愠:恼怒,怨恨。³觏:同“遘”,遭逢。⁴闵:痛,指患难。⁵寤:交互。⁶辟:通“擗”,捶胸。⁷摽:捶,打。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日居(jī)¹月诸,胡迭(dié)²而微³?心之忧矣,如匪澣(huàn)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译文: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注释:¹居、诸:语助词。²迭:更动。³微:指隐微无光。⁴澣:同“浣”,洗涤。

  从此诗的内容看,似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其抒情口气,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

  全诗共五章三十句。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这两句是虚写,为设想之语。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但却漂荡于水中,无所依傍。这里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笔锋落实,一个暗夜辗转难眠的女子的身影便显现出来。饮酒邀游本可替人解忧,独此“隐忧”非饮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见忧痛至深而难销。

  次章紧承上一章,这无以排解的忧愁如果有人能分担,那该多好!女子虽然逆来顺受,但已是忍无可忍,此时此刻想一吐为快。寻找倾诉的对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谁料却是“不可以据”。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自己的手足之亲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既不能含茹,又不能倾诉,用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话说,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思是说:我虽不容于人,但人不可夺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其意之坚值得同情乃至敬佩。

  第四章诗对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从何而来的问题作了答复:原来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是一个对句,倾诉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胸连声叹息,自悲身世。

  末章作结,前两句“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于无可奈何之际,把目标转向日月。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司马迁语),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辉。内心是那样渴望自由,但却是有奋飞之心,无奋飞之力,只能叹息作罢。出语如泣如诉,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对于女主人公是怎样的人以及小人指什么人等问题争议也很大,各家之说中,认为女主人公是贵族妇人、群小为众妾的意见支持者比较多。

  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五章一气呵成,娓娓而下,语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浓烈而深挚。诗人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更是生动形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几句最为精彩,经常为后世诗人所引用。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0-52
2、 踪凡 家安.《诗经》之奇唱 百言之《离骚》——《诗经·邶风·柏舟》赏析.阅读与写作,2001,03.

bǎizhōu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fànbǎizhōu fànliú gěnggěngmèi yǒuyǐnyōu wēijiǔ áoyóu 
xīnfěijiàn  yǒuxiōng  yánwǎng féngzhī 
xīnfěishí zhuǎn xīnfěi juǎn wēidàidài suàn 
yōuxīnqiǎoqiǎo yùnqúnxiǎo gòumǐnduō shòushǎo jìngyánzhī yǒubiào 
yuèzhū diéérwēi xīnzhīyōu fěihuàn jìngyánzhī néngfèn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