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天池尽泮。涉景渐令堪玩。识看岭头梅,冲暖已成烂熳。香案。香案。独占真阳一半。
九五天池尽泮。涉景渐令堪玩。识看岭头梅,冲暖已成烂熳。香案。香案。独占真阳一半。

mènglìng··jiǔtiānchíjǐnpàn--wángzhé

jiǔtiānchíjǐnpànshèjǐngjiànlìngkānwánshíkànlǐngtóuméichōngnuǎnchénglànmànxiāngànxiāngànzhànzhēnyángbàn

王哲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4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北山¹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译文: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
注释:¹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 一作 始)
相望¹²登高,心随雁(yàn)飞灭³。(试 一作:始)
译文: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远方,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注释:¹相望:互相遥望。²试:一作“始”。³“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因薄暮(mù)¹起,兴是清秋²发。
译文:愁绪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注释: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²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一作“清境”。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沙行 一作:沙平)
时见归村人¹,沙行²渡头³歇。(沙行 一作:沙平)
译文: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注释:¹归村人:一作“村人归”。²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³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洲 一作:舟)
天边树若荠¹,江畔(pàn)²如月。(洲 一作:舟)
译文:天边林中树木好似颗颗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注释:¹荠:荠菜。²洲:又作“舟”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何当¹(zài)酒来,共醉重阳节²
译文:什么时候能载酒来这共饮,于重阳佳节对酌同醉。
注释:¹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²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要相邀重阳节携酒登高而醉。全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不禁心中悲戚,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这也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参考资料:
1、 李景白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6-77 .

qiūdēnglánshānzhāng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běishānbáiyún yǐnzhěyuè 
xiāngwàngshìdēnggāo xīnsuíyànfēimiè  (shìzuòshǐ )
chóuyīn xìngshìqīngqiū 
shíjiànguīcūnrén shāxíngtóuxiē  (shāxíngzuò shāpíng )
tiānbiānshùruò jiāngpànzhōuyuè  (zhōuzuò zhōu )
dāngzàijiǔlái gòngzuìchóngyángjié 
且休落拓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吟诗。
且休落拓¹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吟诗。
译文:不要再肆意贪饮杯中的酒,也不要再猖狂爱作诗。
注释:¹落拓:豪放,放荡不羁。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¹
译文:你今天被抓进官府去啊,这回恐怕会断送掉你的性命了! 
注释:¹老头皮:年老男子的戏称。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¹终欲付何人?
译文: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
注释:¹行藏:行止,指事迹。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当时黮(dàn)¹犹承误²,末俗³纷纭更乱真。
译文: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付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注释:¹黮暗:蒙昧;湖涂。²犹承误:还以误传误,以讹传讹。³末俗:后世的习俗。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zāo)(pò)所传非粹美¹,丹青²难写是精神。
译文:低付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不会是精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注释:¹粹美:指精华。²丹青: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这里指绘画艺术。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区区¹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²
译文: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付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典籍当宝贝。
注释:¹区区:形容很少,指一点点历史记载。²尘:尘土,这里指典籍。

  这首诗是王安石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把糟粕当精华的情况而写的,诗的前四句说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这首诗写得深沉、抑郁,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怨愤,容量甚大,耐人寻味。

  诗的开头四句说自古以来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历史从来都是难以说清的,即便是在当时也是非难辨,在遥远的后世就更是如此了。

  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画师,也无法描绘出人的精神。因而史书不过是故纸堆而已,并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为自己担忧,他已经预感到那些守旧势力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后世强加于他的污水肯定不会少。他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正史”对他的评价。应当透过层层迷雾追寻历史的真相。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是被后人推崇引用的名句,常用来说明在文艺创作上刻画人物时,外表好写而内心世界和本质精神却不易写的道理;或者说明要反映事物的本质是不容易的。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05:第307页

shǐ

wángānshí sòngdài 

gōngmíngxīn xíngcángzhōngrén 
dāngshídànànyóuchéng fēnyúngèngluànzhēn 
zāosuǒchuánfēicuìměi dānqīngnánxiěshìjīngshén 
jìngāoxián shǒuqiānqiūzhǐshàngchén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剑阁重关蜀(shǔ)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¹
译文:剑阁为蜀地北门的一座重关,上皇的车驾归回长安,随驾的车马如云。
注释:¹云屯:集聚如云,形容人多。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¹照乾(qián)坤。
译文:少帝在长安大开宫门迎接上皇的归来,二圣如同双日并耀,朗照天地。
注释:¹双悬日月:谓二日并耀,指唐玄宗和唐肃宗。日月,偏指复词,此单指日。日者君象。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shí

bái tángdài 

jiànzhòngguānshǔběimén shànghuángguīruòyúntún 
shàochángānkāi shuāngxuányuèzhàoqiánkūn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羞红¹(pín)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²。旧堤分燕尾³,桂棹(zhào)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wù)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译文:娇美的红花仿佛是美人含羞的笑脸,嫩绿的叶片点缀在她的鬓边,仿佛轻蹙黛眉,微微含恨。我怨恨晚风为什么不把花儿全部都吹落下来,这样飘落的花瓣就像彩绣点缀着厚厚的绿茵般的草地。那苏堤与白堤交叉像燕尾以分,湖面上桂木桨的舟船像轻轻浮荡的水鸥,我骑着勒缰的宝马就像倚在黄昏的残云边上。千丝万缕的绿柳丝轻轻飘拂令人伤神,水中的轻舟沿着柳径渐渐进入一个花丝环抱如屏的仙境,令人回肠荡气。我在岸上紧紧跟随着画船。为她美貌风情而消魂。隔着花朵柳丝,我不时地看见她那背面含羞的苗条婀娜的细腰身。
注释:¹羞红:脸上因羞愧而泛出的红晕。²重茵:芳草地。³燕尾:西湖苏堤与白堤交叉,形如燕尾。⁴桂棹:以桂木为棹之舟,即芳舟。⁵宝勒:以珍宝、金饰勒马络头,此指代宝马。⁶残云:零散稀疏的云。⁷千丝:柳条。⁸迷津:迷失津渡;迷路。⁹楚腰:指细腰女子。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qūn)¹。题门惆怅,堕(duò)(lǚ)²牵萦³,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míng),尘波澹(dàn)绿无痕。
译文:我迟疑不决,好不容易才寻找到你的家门,又恰好遇到你不在家,只好满心怅惘地留言题门。后来终于可以得尝所愿,我脱下双鞋子进入你的闺中,那种欢爱的情景真是令人沉醉。以后我便时时刻刻地计算着下次幽会的日期,虽然有时也没有一个定准。不久我慢慢地发现,情思缭绕全是因为你那多情的眼神,衣带渐宽是因为感伤春天。到明天早晨,往事和孤烟一样清冷,满潮的凄风苦雨实在令人倍感忧愁。山色更加幽暗昏暝,水波淡淡,凌波仙子杳然无迹。
注释:¹逡巡:徘徊不进;滞留。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²堕履:留宿。³牵萦:纠缠;牵挂。⁴留情缘眼,宽带因春:一本作“留情缘宽,带眼因春”;一本作“留情转眼,带减因春”。宽带:衣带宽松。形容腰变瘦。⁵山黛:青葱浓郁的山色。⁶暝:一本作“映”。⁷尘:一本作“澄”。

  《渡江云三犯》,又名《渡江云》。双调,一百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九句四平韵,后片第四句为上一、下四句法,必须押一同部仄韵。

  上片追忆与杭妾始遇时的情景。“羞红颦”三句,描绘出湖边暮春景色。“重茵”,原指厚席,这里喻厚厚的芳草地。此言暮春的湖边阵阵晚风吹得落英缤纷,点缀着绿茸茸的芳草地。这落英恰像那少女们浅颦含羞微怨的娇态。“旧堤”三句,述湖景。“旧堤”指西湖苏、白两堤;“燕尾”言两堤在湖上交叉形如燕尾。“桂棹”,以桂木为桨的船,这里泛指西湖中游船;“宝勒”,即用珍宝装饰的马络头,这里指代马儿。三句言远望湖上苏、白两堤交叉,形如燕尾,湖中众多的游船与鸥鸟一起荡漾在碧波之中。词人骑着马,背衬着西天的彩云伫立在岸堤上观赏远近景色。“千丝”两句,游湖思亡妾。“千丝”指堤岸边的柳枝。此言眼前这些既青柔又浓密的柳枝却不能为词人挽留住就在这儿相识的亡妾。词人到了这湖边,像又回到了刘阮入天台而遇仙的地方(即点明词人与杭妾在此初见之事)。“柳”即留也,所以古人多有折柳赠别的习俗。今杭妾不幸亡故,不禁使词人见柳丝而“怨碧”。“肠漫回”两句,因思之深而致幻。“楚腰身”,楚谚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里泛指美人的细腰身。此言词人对亡妾牵肠挂肚朝夕相思,以致伫立在这两人初识之处,幻觉中向花丛中望去似乎隐约看到了她美妙的背影。

  下片追忆不遇以悼念亡妾。“逡巡”四句,忆不遇。“题门”,事见《世说新语》吕安访嵇康不遇,题字其门。此处借代不遇。“堕履”,本《史记·留侯世家》,张良遇黄石公故事。这是作传艺、钟情解。此言词人想起从前初识之时曾多次来到她的门前徘徊,终因两人不能见面而心情惆怅,词人像张良盼望黄石公传艺那样希望她能对其钟情,但又因为好几次约会都没有实现而感到牵肠挂肚。又“堕履”,事见《北史·韦琼传》,有“不弃遗簪堕履”之语。“还始觉”两句,“缘”,因也;“宽带”,语出沈约与徐勉书:“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柳永《蝶恋花》词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句,词人用柳词意境。此言词人对亡妾难舍难忘,细想原因,一是因为她有一双令人消魂的多情的媚眼。照现代人的说法,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而古时作画也有“画龙点晴”之说,所以词人突出了亡妾双眼摄人心魄的魅力。二是词人值此清明时节,自然引起了对亡妾的怀念,以致因对她的刻骨相思而日渐消瘦。“明朝”两句,点出悼念。因为今天正是清明节,是祭奠亡灵之时,所以词人想到如今自己与杭妾早已阴阳异路,两人往日的恩爱情景已似幻梦般的风消烟散,词人对亡妾的悼念,也如那湖上的风风雨雨一样愁煞人啊。“山黛暝”一句,以景作结,点明游湖。此句语出苏轼《次韵促仲殊游西湖》诗:“水光潋滟犹浮碧”,言山色空蒙,湖面浮碧似镜,一切都归结于这平静之中。

jiāngyúnsānfàn ·西qīngmíng

wényīng sòngdài 

xiūhóngpínqiǎnhèn wǎnfēngwèiluò piànxiùdiǎnchóngyīn jiùfēnyànwěi guìzhàoqīngōu bǎocányún qiānyuàn jiàn xiānjīn chángmànhuí huāshíjiàn bèimiànchǔyāoshēn 
qūnxún ménchóuchàng duòqiānyíng shǔyōunánzhǔn huánshǐjué liúqíngyuányǎn kuāndàiyīnchūn míngzhāoshìyānlěng zuòmǎn fēngchóurén shāndàimíng chéndàn绿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