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枷*,妻妾干戈。惺惺灵利邪魔。蜗角蝇头名利,宠辱惊多。寻思上床鞋履,到来朝、事节如何。遮性命,奈一宵难保,争个甚麽。好伴同侗马钰,松峰下逍遥,醉舞狂歌。膝上琴弹碧玉,调格冲和。炉中养成大药,现胎仙、舞袖婆娑。恁时节,礼风仙,同上大罗。
儿孙枷*,妻妾干戈。惺惺灵利邪魔。蜗角蝇头名利,宠辱惊多。寻思上床鞋履,到来朝、事节如何。遮性命,奈一宵难保,争个甚麽。好伴同侗马钰,松峰下逍遥,醉舞狂歌。膝上琴弹碧玉,调格冲和。炉中养成大药,现胎仙、舞袖婆娑。恁时节,礼风仙,同上大罗。
马钰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 7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李姬¹者,名香,母曰贞丽²。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³,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pǐ),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jiǎo)¹⁰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¹¹,受歌玉茗堂四传奇¹²,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¹³,然不轻发¹⁴也。
译文:名妓李香,她的母亲叫贞丽。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之间输尽千金。她所结侠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注释:¹李姬:李香,明末南京秦淮名妓。²贞丽:姓李,字淡如,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假母。³博:赌博。⁴阳羡:江苏宜兴旧名。⁵陈贞慧:字定生,宜兴人,为复社重要成员,明亡不仕,有《皇明语林》。⁶贤否:贤与恶。⁷张学士溥:张溥,字天如,江苏太仓人,进士及第,复社发起人,著有《七录斋诗文合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⁸夏吏部允彝:夏允彝,字彝仲,华亭(今属上海)人,崇祯进士,官福建长乐知县,与陈子龙组织几社,与复社相呼应。南明弘光朝,官吏部主事。清兵渡江,于家乡起兵抵抗,兵败投水死。著有《幸存录》。⁹风调:风度、格调。¹⁰皎爽:纯洁爽朗。¹¹周如松:苏昆生原名,本河南固始人,精通音律,善歌,为著名昆曲教习。明亡后,流落苏州。¹²玉茗堂四传奇:即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玉茗堂是汤显祖书斋名。¹³琵琶词:即高明《琵琶记》的曲辞。¹⁴不轻发:不轻易演唱。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雪苑侯生¹,己卯²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³之。初,皖(wǎn)人阮(ruǎn)大铖(chéng)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jī)实首其事,持之力¹⁰。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¹¹之,乃假¹²所善¹³王将军¹⁴,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¹⁵,公子盍(hé)¹⁶¹⁷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bǐng)¹⁸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¹⁹,其人有高义,闻吴君²⁰尤铮(zhēng)²¹,今皆与公子善²²,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²³,安²⁴²⁵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²⁶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yàng)²⁷,因辞去,不复通²⁸
译文:商丘侯生,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结识了李香。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于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侠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侠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
注释:¹雪苑侯生:作者自称。雪苑,汉梁孝王林苑,初名兔园,规模甚大,司马相如等名士曾为座上客,故著名,也称梁苑。南朝谢惠连作《雪赋》,描绘梁苑雪景,传诵极广,故梁苑亦称雪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南。侯方域为商丘人,故称雪苑侯生。²己卯:明崇祯十二年(1639),时侯方域二十二岁。³偿:酬报。⁴皖人阮大铖:字圆海,安徽省怀宁人。明天启朝为京官,依附权阉魏忠贤。崇祯初,削职为民,流寓南京,作戏曲,蓄声伎,结纳文士、游侠。南明弘光朝,依附马士英,官至兵部尚书。清兵渡江,出降,从清兵南侵,死于仙霞关。作有《春灯谜》《燕子笺》等传奇。事见《明史·奸臣传》。⁵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⁶屏居:退居。⁷为清议所斥:指复社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在南京联合发布《留都防乱揭帖》,揭发阮大铖为阉党馀孽,蓄意再起。清议,在野士人对时政之评议。⁸吴应箕:字次尾,贵池(今属安徽)人,复社领导人之一。⁹首其事:首先发起那件事情。¹⁰持之力:态度坚决。¹¹解:排解。¹²假:借,委托。¹³所善:所交好的人。¹⁴王将军:事迹不详。¹⁵非结客者:不是有能力广交宾客的人。¹⁶盍:何不。¹⁷叩:询问。¹⁸屏人:让周围人退避。¹⁹阳羡君:指陈贞慧。²⁰吴君:指吴应箕。²¹铮铮:正直刚强貌。²²善:交好。²³世望:家世和名望。侯方域祖执蒲、父恂、叔恪,在明末天启、崇祯间为朝官,均立身正直,未阿附权阉魏忠贤,属东林党人。²⁴安:如何。²⁵事:为之服务。²⁶后于:低于,不如。²⁷怏怏:失意貌。²⁸不复通:不再交往。通,往来。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未几,侯生下第¹。姬置酒桃叶渡²,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³,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jī),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¹⁰!妾亦不复歌矣!”
译文:过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掩盖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注释:¹下第:指侯方域应江南乡试未中。²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口,相传因晋王献之送其爱妾桃叶于此而得名。³文藻:词彩,文彩,指文章。⁴雅:甚。⁵中郎:《琵琶记》演蔡伯喈与赵五娘故事,系据宋元间民间传说而作成,附会为东汉蔡邕之事。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⁶学不补行:谓学问虽富,而品行有缺陷。补,修补,引申为掩盖。⁷琵琶所传词固妄:谓《琵琶记》所写并非蔡邕实有之事。固,诚然。⁸尝昵董卓:汉献帝时,董卓擅政,征蔡邕为侍中,再拜中郎将,封高阳乡侯。王允诛董卓,独蔡邕哭之,坐董卓党下狱死。事见《后汉书·蔡邕传》。昵,亲近。⁹掩:掩盖,掩饰。¹⁰“无忘”句:勿忘所以歌之意,即勉之以蔡中郎为鉴。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¹田仰²者,以金三百锾(huán)³,邀姬一见。姬固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¹⁰于侯公子者谓何¹¹?今乃利¹²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¹³矣!”卒不往。
译文:侯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面,李香断然予以拒绝。田仰恼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对李香恶意中伤。李香感叹地说:“田仰难道与阮大铖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侯公子的是什么?而今如果为贪图钱财而赴约,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终于不肯与田仰相见。
注释:¹开府:古代高级官员设立官署,自选僚属,称“开府”。明清两代用以指称方面大员,如总督、巡抚。²田仰:字百源,贵州人,与马士英有亲,弘光朝官淮扬巡抚。³锾:货币量词。⁴固:坚决。⁵却:推辞,拒绝。⁶有以:因此。⁷中伤姬:诬陷李香。侯方域有《答田中丞书》,驳斥田仰声称李香却金拒招是受其指使。此所谓“中伤”,当是指田仰羞怒,诬陷李香拒招有复社人物反马士英、阮大铖擅政之政治背景。⁸岂异:何异。⁹向:前时。¹⁰赞:支持。一说规劝。¹¹谓何:为了什么。谓,通“为”。¹²利:贪图。¹³卖公子:负心于公子。

  明代文人涉足花丛,在南京秦淮河上选色征歌,以至与秦淮歌女结下情谊,甚至论及嫁娶,这样的风月故事可以数出许多桩。

  此文塑造了明末秦淮歌妓李香的形象,不仅描写了她擅长歌唱的艺术才能和不同流俗的风度,更突出了她的见识和品格,同时生动地描绘了李香的生活和斗争,热情地赞美了李香的才能、智慧和品德。全文叙次井然,文笔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论在思想上或者在艺术上,都有可取之处。

  这篇别传首尾两段一为前奏,一为尾声,中间两段是其主干。作者写自己眼中和亲密交往中的李姬,这一叙事角度便构成了文章的主线,因此第一段关于李姬的一般性介绍只能成为文章进入主题的前奏,而最后一段写别后李姬拒绝田仰的邀聘也只是余波荡漾的尾声。当然前奏和尾声都必不可少,且与主干部分水乳交融,构成全文严谨的整体。

  第一段,作者先用一句话“李姬者名香”作必要而简略的交代之后,就掉转笔头写她的假母李贞丽的大“有侠气”与“所交接皆当世豪杰”,以衬托作为养女的李香大有乃母之风,然后鲜明地点出李香“能辨别士大夫贤否”,曾经得到复社领袖张溥与名士夏允彝的称道。再写她“少,风调皎爽不群”与对音律歌唱所具有的才华,却无一字道及李香君的美色,不作任何涉及轻薄的侧艳之辞,显示作者为李姬立传,重德重才而不重色,为全文确立了较高的格调。

  于是在主干部分,作者抛开了与李姬交往中一切深情缱绻和幽期密约,集中笔力记叙李姬生平行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义却阮大铖之举。阮大铖为天启朝权倾天下的阉党魏忠贤余孽,曾奉魏阉为义父,为陷害东林党人出过大力。崇祯登位后,阉党事败,阮大铖名列逆案,由光禄寺卿革职为民,匿居南京库司坊,起造第宅,蓄养声伎,谈兵论剑,企图死灰复燃,是一个为当时朝野士大夫所不齿、为公正舆论所贬斥的人物。与侯方域同列复社四公子的阳羡陈贞慧与贵池吴应箕主持正义,排阮最力。阮大铖为此假手王将军想拉拢侯方域以软化陈、吴等人,为他的东山再起消除阻力。是否与阮大铖结交,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成了泾清渭浊、是非分明的原则问题。文章写李姬凭着她对人际关系的敏锐感觉提醒侯方域,要他摸清“贫非结客者”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之游的真实意图,又写当了解王的真实意图之后侯方域尚未采取行动,李姬便对他作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规劝,使侯“大呼称善”,与王绝交,得以避免“负至交”、隳声望的尴尬处境,保全了侯生的清操。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处均系李姬而非侯生采取主动,说明李姬的才慧见识与对是非的判断均胜侯生一筹,而这一赞誉完全通过对比与烘托加以凸出,尽得含蓄蕴藉之致。对此,《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深有会心,他在将这一情节移植改造为香君“却奁”之后,于《桃花扇·闹榭》一出中,借吴应箕之口,盛赞道:“香君却奁一事,只怕复社朋友还让一筹哩。”陈贞慧接口:“已后竟该称他老社嫂了。”“社嫂”一词施之于秦淮歌妓李香君,何其光宠乃尔。

  第三段写侯生应举下第后,李姬于桃叶渡置酒送行。席间李姬“歌琵琶词以送之”。早在第一段中,作者已经为比埋下了伏笔,说李姬“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然不轻发”一语,看似信手拈出,只有读到桃叶渡送行的记叙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以琵琶词作呼应关合的文意之佳妙和情意之深重。琵琶词,指的是高明所作《琵琶记》。李姬临别歌《琵琶记》曲辞,且以蔡伯喈比侯方域,说:“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然而“中郎学不补行”,才胜于德。《琵琶记》所述情节固然于史无稽,但蔡中郎确实有阿附董卓的劣迹,无以掩饰。“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李姬以“从不轻发”而今一发之后再“不复歌”相喻相誓,表达了爱人以德与生死相依的款款深情。作者笔下规箴侯生“终自爱”的李姬,显示了凛然的风骨和高洁的格调,却又如此深情绵邈、凄婉动人。这里在写情侣临别赠言时脱出常格,别具一种强毅的伦理道德的美学风采,摄取了发自李姬灵魂深处最为眩目的一次闪光,给读者以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既是《李姬传》取材和运笔的成功,也是侯方域自我反省的成功。侯方域入清之后因软弱畏祸参加了河南乡试,仅中副榜,此举于民族气节有亏,当时和后世都受人讥弹。但侯方域敢于直陈桃叶渡李姬“愿终自爱”的临别赠言,说明在对蔡中郎媚事董卓一类的问题上自己是否“自爱”,曾经历过内心反省。包括前文在义却阮大铖一事上的自我对照,应当说作者是在一定程度的反省意识支配下写作《李姬传》的。中国的文学与文人比较缺乏自我反省意识,侯方域愿以自己为参照,暴露主观的欠缺和客观的优胜,更觉难能可贵。

  最后一段写侯生去后之事,虽属全文的尾声,但对描写李姬形象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笔。在这以前,李姬的动人光彩主要还是闪烁在她的言论之中,而到这时,她才以侯郎去后坚拒财雄势大的开府田仰的邀聘,以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田仰的三百金利诱与“有以中伤”的威逼,她都不为所动。李姬的品德和人格至此光芒四射。她最后说:“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证实了她为人的“风调皎爽不群”,言出必践,忠于爱情。

  《李姬传》风格朴质刚健而无绮罗香泽之态;笔致含蓄,颇多有余不尽之意;选材凝炼集中,不枝不蔓;行文坦率,具有可贵的自我批评的反省意识,显示了名家风范。凡此种种,使《李姬传》这篇别传为人记诵,成为明清古文中的名篇。后来孔尚任依这篇文章为蓝本刻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形象。李香君的性格及剧中《却奁》《拒媒》等出的情节均以《李姬传》所述为主要依据,《李姬传》也因《桃花扇》得传大名而著名。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802-1806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pó)¹(mín)²老,抱琴鬓(bìn)苍然³
译文:岷山老人头发斑白,抱着古琴两鬓苍然。
注释:¹皤皤:白发苍苍的样子。²岷山:这里指蜀地的山。³苍然:灰白色。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衫袖拂玉徽¹,为弹三峡泉。
译文:衫袖拂过白玉琴徽,为我弹奏三峡流泉。
注释:¹玉徽:玉制的琴徽。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译文:此曲尚未弹到一半,高堂之上好似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石林¹何飕(sōu)(liú)²,忽在窗户间。
译文:风声飕飕穿过石林,好像就在窗户之间。
注释:¹石林:林立的山石。²飕飕:风声。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绕指¹²呜咽,青丝³(chán)
译文:手指环绕琴声呜咽,琴弦进出流水潺潺。
注释:¹绕指:手指弹琴时的柔韧动作。²弄:拨弄。³青丝,指琴弦。⁴激:迸射。⁵潺泼:水徐徐流动的声音。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演漾¹怨楚²云,虚徐³秋烟。
译文:幽怨好似楚天浮云,飘渺有如万里秋烟。
注释:¹演漾:声音飘荡。²楚,原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泛指南方。³虚徐,飘渺舒缓。⁴韵,风韵。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疑兼¹阳台²雨,似杂³巫山猿。
译文:更有阳台阵阵细雨,夹杂巫山声声啼猿。
注释:¹兼:兼有。²阳台,即阳云台,在巫山之下,这里指楚地。³杂:夹杂。巫山猿,见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注。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¹引鬼神听,净²令耳目便³
译文:曲调幽深逗引鬼神,琴声纯净动人心弦。
注释:¹幽:深远。²净,纯正。³便,适合。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楚客¹肠欲断,湘妃²泪斑斑。
译文:楚客为之愁肠欲断,湘妃为之泪落斑斑。
注释:¹楚客:指屈原。²湘妃:湘水女神。相传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与舜为妃,闻舜死,泪下沾竹,竹叶上生了斑点。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谁裁青桐¹枝,縆²以朱丝弦³
译文:是谁用那青桐木料,拉上根根红色琴弦?
注释:¹青桐:梧桐,木可制琴。²縆:横列。³朱丝弦:红色的琴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能含古人曲,递¹与今人传。
译文:琴中弹出古人乐曲,乐曲转给今人流传。
注释:¹递:传递。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知音¹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译文:知音本来不易再逢,可惜您已到了老年。
注释:¹知音:相传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的心意,后因此称知己朋友为“知音”。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zhāi)¹眠。
译文:曲子奏完月已西落,惆帐且回东斋独眠。
注释:¹斋:屋舍。

  此诗的开头四句点明题中“罗山人袖三峡流泉”,“皤皤”、“鬓苍然”交代罗山人之“老”,为后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线。

  中间一段写听琴,是诗中最为优美的部分。随着琴声,人们仿佛置身空山之中,耳边时如山中风过,时如声声呜咽,时如流水潺潺,诗人把所见的袖琴动作与所闻的听觉形象融合起来,编织出“秋夕”空山”的意境,用以烘托琴声的幽婉。紧接着,诗中又扣紧“三峡”二字,始而用“楚云”、“秋烟”这样的视觉形象,继而用雨落猿啼这样的听觉形象来描绘三峡风物,境界悠远而又开阔。其“幽”足以“引鬼神”,其“净”足以悦耳目,其悲怨足以使楚客断肠,湘妃落泪,可见曲调之丰富,变幻之迅速,动人之深刻。以上十四句,诗人由高堂琴声写开去,驰骋想象,以极丰富的形象衬托渲染了琴声的美妙动人。“谁裁青桐枝”以下四句又从琴本身来写琴声的古雅,由古曲而写及今人,自然引出诗的结尾。诗的最后四句写听后。前两句直接写听后所感,借罗山人不遇知音而且年老的境遇,抒写自己年事渐高而不被重用的忧愁。后两句以听后所为写所感。“曲终月落”写时间的推移,惆怅而眠,写心绪的沉重,以无言独眠这种外表的平静写诗人内心的波澜,——罗山人所拨动的,怕正是诗人的心弦。

  唐代诗人有许多写琴声的名篇。如李白的《听蜀僧濬袖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三句用三个形象:松涛、流水、霜钟来写琴声。韩愈的《听颖师袖琴》:开头就以卿卿我我的亲呢情话作比,接着又用沙场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孤凤等形象来一再比喻琴声。岑参的这首诗则扣紧“三峡流泉”的曲调特色,以石林夜风,呜咽流泉、楚云秋烟、阳台雨和巫山猿写琴声的凄婉动人,想象十分丰富,形象十分新奇,把复杂多变,深婉动人的琴声写得十分逼真。诗为五古,而间用几处偶句,如琴声叮咚,挥洒自如中有着鲜明的节奏。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12-315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自媒 一作:自诩)
¹有医人,自媒²能治背驼(tuó),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³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jiàn)¹⁰之。驼者随直¹¹,亦¹²随死。其子欲¹³诉诸¹⁴官。医人曰:“我业¹⁵治驼,但¹⁶管人直,不管人死。”呜呼!今之为¹⁷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¹⁸!(自媒 一作:自诩)
译文:从前有个医生,自己夸耀自己能治驼背,他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环一样的人,如果请我去医治,保管早上治傍晚就像箭一样笔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就让这个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到门板上践踏。驼背人的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马上就死了。医生说:“我治驼背,只管让人挺直,不管人死。”哎!今天当官的人,只管收钱收粮食,不管百姓死活,又何尝不像这个治疗驼背的医生呢?
注释:¹昔:以前。²媒:介绍,夸耀。³延:请,邀请。⁴矢:箭。⁵焉:他。⁶使:让。⁷索:要。⁸以:把。⁹置:安放。¹⁰践:践踏。¹¹直:笔直。¹²亦:也。¹³欲:想要。¹⁴诸:兼词,之于。¹⁵业:职业。¹⁶但:只。¹⁷为:做。¹⁸何异于此医哉: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呢?异:不同。

讽刺当时的一些官员,只顾着自己享乐,而不管百姓死活,就如同故事中的这个庸医一般。

yōngzhìtuó

jiāngyíng míngdài 

    yǒurén méinéngzhìbèituó yuē  gōngzhě xiāzhě huánzhě ruòyánzhì zhāozhìérshǐ  rénxìnyān shǐ使zhìtuó nǎisuǒbǎnèrpiàn zhìxià tuózhěshàng yòuyān yòujiànzhī tuózhěsuízhí suí zhūguān rényuē  zhìtuó dànguǎnrénzhí guǎnrén   jīnzhīwéiguān dànguǎnqiánliángshōu guǎnbǎixìng zāi  (méizuò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 一作:辩日)
孔子东¹²,见³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 一作:辩日)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注释:¹东:东方。²游:游历、游学。³见:看见。⁴辩斗:辩论,争论。辩:争。⁵其:代词,他们。⁶故:缘故,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¹日始²出时去³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文: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注释:¹以:认为。²始:刚刚,才。³去:离;距离。⁴日中:正午。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¹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译文: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注释:¹初:刚刚。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¹,及²日中则³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文: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
注释:¹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²及:到。³则:就。⁴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⁵为:是。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¹,及其日中如探汤²,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文: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正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注释:¹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²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决¹也。
译文: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注释:¹决:决断,判定,判断。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笑¹曰:“孰²(wèi)³多知乎?”
译文: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注释:¹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²孰:谁。³为:同“谓”,说,认为。⁴汝:你。⁵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

  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

  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

  “笑”在原文中显然有“讥笑”之意。至于该不该“笑”,也可以从多方面看。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为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但若从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 为什么要“笑”他呢?“孔子不能决”告诉人们,做人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不能决”还告诉我们,孔子那样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知识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西跟它对比,显然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而且由于地球形状、大气层、运行规律等自然因素,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但作出正确解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参考资料:
1、 文杰,罗琳主编. 寓言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1.02.第82-83页
2、 唐文主编. 中学古文赏析 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12.第24-26页

liǎngxiǎoérbiàn

liè xiānqín 

kǒngdōngyóu jiànliǎngxiǎoérbiàndòu wèn  (biàndòuzuò biàn )
éryuē  shǐchūshírénjìn érzhōngshíyuǎn  
éryuē  chūchūyuǎn érzhōngshíjìn  
éryuē  chūchūchēgài zhōngpán wéiyuǎnzhěxiǎoérjìnzhě  
éryuē  chūchūcāngcāngliángliáng zhōngtàntāng wéijìnzhěéryuǎnzhěliáng  
kǒngnéngjué 
liǎngxiǎoérxiàoyuē  shúwéiduōzhì  
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步绕西湖,兴余东阁,可奈诗肠。
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步绕西湖,兴余东阁,可奈诗肠¹
译文:(梅花的)颜色比霜雪还要洁白,借了春天的光彩,平白欺负了冬天的寒冷。绕着西湖走一走,这盛开的梅花,使我在东阁诗兴大发。
注释:¹诗肠:诗思;诗情。
娟娟月转回廊。诮无处、安排暗香。一夜相思,几枝疏影,落在寒窗。
娟娟¹月转回廊。诮无处、安排暗香。一夜相思,几枝疏影,落在寒窗。
译文:明媚的月光流转过回廊。(梅花)悄悄地安排了暗香流淌。(我)一夜的相思伴随着(梅花)几枝疏落的影子落在了寒窗上。
注释:¹娟娟:明媚的样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