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家苦,镇常忙。忙来忙去到无常。作阴囚,住鬼房。修行好,不曾忙。闲闲闲里守真常。得修完,玉洞房。
养家苦,镇常忙。忙来忙去到无常。作阴囚,住鬼房。修行好,不曾忙。闲闲闲里守真常。得修完,玉洞房。
马钰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 7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红藕¹花香到槛(jiàn)²频,可堪闲忆似花人³,旧欢如梦绝音尘
译文:一阵阵爽风吹过亭栏,频频飘来红莲的香馨,叫我如何忍受悠悠的思念,我又想起那如花的佳人。旧日的欢情好似一场梦幻,此时的她早已杳无音信。
注释:¹红藕:红莲的别称。²槛:栏杆,这里指亭栏。³似花人:与荷花一样艳丽的美人。⁴绝音尘:断绝了音信。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翠叠画屏山隐隐¹,冷铺文簟(diàn)水潾潾²,断魂何处一蝉新³
译文:画屏上那重峦叠翠的山景,在我眼中模糊成团团绿云,冰凉的竹席上,水一样的花纹如水波粼粼。不知何处骤响一阵蝉鸣,可是要召回我飘断的思魂?
注释:¹“翠叠”句:画屏上翠山重叠,隐约可见。²“冷铺”句:铺上冰凉的簟席,簟纹如水波潾潾。文,同“纹”。簟,竹席。³一蝉新:突然响起一声蝉鸣。

  李珣的这首词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想念,写得清奇流丽,与花间词秾艳香软的基本风格很有些不同。从横向看,倒是与南唐词风颇为接近。

  李珣的这首词,与他的另一首《浣溪沙·访旧伤离欲断魂》取的是同题材,不过时间稍有先后。从两词所用韵脚来看,五韵中有三韵相重,估计写作日期也不会相距太远。从内容来看,另一首写的是春天,寻“旧欢”不着,颇觉意外,所以情绪起伏较大。而这一首则写夏秋之际,已是痛定思痛,因此意蕴也就较前首更为婉约深沉。

  此词上片首句用的是传统的比兴手法。荷花发出阵阵幽香,不时地飘进廊槛上来。第二句即点出主题,由花香引发愁思,在百无聊赖中实在不堪回忆所爱之人。由于上句已经写明荷花,就使下句的“似花人”变得很具体。第三句进一步说明不堪回忆往事的缘由。旧欢已成梦幻,“她”也不会再来了。这就把词人的绝望心情和盘托出,足以引起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此词下片写得很成功,历来为人所激赏。第一句写屏风,其上远山含翠,隐约多姿;第二句写竹席,其上竹枝如波纹,十分清澈,给人带来一丝凉意。这两句虽然写的都是眼前景物,但用山水来象征词人与意中人的分离,是十分妥帖的。这两句在艺术上的确堪称杰构。首先,对仗十分工巧,又具有鲜明的词的特色,绝不混同于一般的律诗。其次,“冷铺文簟水潾潾”,比喻新奇,内涵丰富,既有季节特点,又有人的感受,写得十分出色。尤为难得的是,在连续两个佳句之后,并无“才尽”之感,最后一句竟又翻出新意:伤心的思绪在空中飘荡,突然听到一声蝉鸣。蝉鸣,既使作者回到了现实,又提供了很多的想象余地。“断魂”二字,通过“一蝉新”告诉人们,无穷无尽的悲哀正在等待着词人。

  李珣《浣溪沙》共四首,笔触清丽,情深意切,正如《栩庄漫记》所说:“其词温厚而不儇薄。”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709-710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19-220

huànshā··hóngǒuhuāxiāngdàokǎnpín--xún

hóngǒuhuāxiāngdàokǎnpínkānxiánshìhuārénjiùhuānmèngjuéyīnchén

cuìdiéhuàpíngshānyǐnyǐnlěngwéndiànshuǐlínlínduànhúnchùchánxīn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亦知戍(shù)¹不返,秋至拭清砧(zhēn)²
译文:知道你在卫戍边疆,不会回家门。秋天到了,轻轻拂拭平平的捣衣砧。
注释:¹戍:防守边疆。²砧:捣衣石。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已近苦寒¹月,况经长别心。
译文:此时的季节,已是苦寒的月份。我们已经长期久别,时刻怀念在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宁辞捣熨(yùn)倦,一寄塞(sāi)(yuán)¹深。
译文:我不能拒绝捣衣熨衣的那份沉重的劳倦,因为要把它寄向遥远的边城。
注释:¹塞垣:这里指边塞、北方边境地带。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译文:我在家中用尽力气捶打,希望远隔千山万水的你能听到这响彻天外的声音。

dǎo

 tángdài 

zhīshùfǎn qiūzhìshìqīngzhēn 
jìnhányuè kuàngjīngchángbiéxīn 
nìngdǎojuàn sàiyuánshēn 
yòngjìnguīzhōng jūntīngkōngwàiyīn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夜雨连明¹春水生,娇云²浓暖弄³阴晴
译文: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云儿浓厚,遮掩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
注释:¹连明:直至天明。²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³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⁴阴晴:时阴时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帘虚(xū)¹日薄²花竹静,时有乳鸠(jiū)相对鸣。
译文:帘内无人,日色暗淡,花丛、竹丛一片寂静,不时从中冒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注释:¹帘虚:帘内无人。²日薄:日色暗淡。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

  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束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乍看,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就不难表现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而已。

  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他所讲的“静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气(《沧浪亭》)。其实他何曾自得闲适,在同诗中,他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可见诗人在亥初晴游沧浪亭争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其中的情景,表现的仍然是他难以平静的情怀。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澳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此诗可为一例。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145-146 .

chūqíngyóucānglàngtíng--shùnqīn

liánmíngchūnshuǐshēngjiāoyúnnóngnuǎnnòngyīnqíng

liánbáohuāzhújìngshíyǒujiūxiāngduìmíng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城外萧萧¹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译文:城外萧萧刮起了寒冷的的北风,城楼上守城的将士被寒风吹得连耳朵都要掉了一样。
注释:¹萧萧:风声。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将军玉帐貂(diāo)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译文:将军在帐篷里面身披貂鼠大衣,手持酒杯忧愁的看着帐外的飞雪。

  这是一首起眼绝句,第一句诗中“萧萧”说明风很大,而“北风”即北方吹来的风,北方吹来的风都是非常寒冷的,所以风很大,而且很冷。在这种环境之下,在城上守卫的将士(健儿),自然会很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冷到连耳朵都快被萧萧寒风吹落。所以第二句紧接着就写了守城将士在此种恶劣环境下的状况。在颈联中作者再次突出天气之寒冷,将军在帐篷中都还要穿着貂鼠大衣才能御寒。在这时候,将军面对这样的天气和环境也能能持酒望着帐外飞雪而已。尾联即将军的反应。

  全诗通过对这种恶劣天气和环境的描写,对将士们的反应刻画,表达出了将士们行军打仗的艰辛,也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将士们的怜爱之情。

běifēngxíng

liú míngdài 

chéngwàixiāoxiāoběifēng chéngshàngjiànérchuīluòěr 
jiāngjūnzhàngdiāoshǔ shǒuchíjiǔbēikànxuěfēi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译文:刚刚在鄱阳湖大战中击败陈友谅六十五万大军,现在佩戴的宝剑还隐约留着敌人的鲜血,泛着血腥之气 。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只管 一作:只顾)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xiāo)¹问姓名。(只管 一作:只顾)
译文:山上的老僧不知道面前的英雄是谁,只是害怕的吵嚷着询问姓名。
注释:¹哓哓:因为害怕而乱嚷乱叫的声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