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若韩苏,方正如君实。
太山当面前,瞠目不能识。
谁能不由户,可怪亦可惜。
得若在家庭,迷殆胡越隔。
向微程朱子,出手为开辟。
我辈白日中,夜行至今日。
高明若韩苏,方正如君实。
太山当面前,瞠目不能识。
谁能不由户,可怪亦可惜。
得若在家庭,迷殆胡越隔。
向微程朱子,出手为开辟。
我辈白日中,夜行至今日。
陈普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7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¹
译文: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幽香无比。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
注释:¹野人家:野外村民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冷落竹篱(lí)茅舍。富贵玉堂琼(qióng)(xiè)。两地不同栽。一般¹开。
译文: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
注释:¹一般:一样,同样。

  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

  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惋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下片赞梅。把梅栽在“竹篱竹舍”也罢,把梅栽在“玉堂琼榭”也罢,它都不改初衷:“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此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在写法上,尽管通篇无一“梅”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尽管笔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作者。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咏梅佳作。

zhāojūnyuàn··méihuā--zhèng

dàoshìhuāláichūnwèidàoshìxuěláixiāngzhúwàizhīxiérénjiā

lěngluòzhúmáoshěguìtángqióngxièliǎngtóngzāibānkāi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无聊¹笑捻(niǎn)²花枝说,处处鹃啼血³。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zhàn)战场开。
译文:烦愤无聊地苦笑,捻搓着花枝说,处处杜鹃在悲鸣啼血。美丽的花应去映衬漂亮的楼台,不要傍着秦关蜀栈在战场开。
注释:¹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²捻:用手指搓。³鹃啼血:杜鹃,即子规鸟,又名杜宇、布谷鸟。⁴秦关:指陕西一带的关口。因陕西为古秦国所在地,故称。⁵蜀栈:蜀川道路艰险,多在山间凿岩架木,筑成栈道,以作通路。故称蜀栈。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倚楼极目¹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bò)²战旗红,早送鲥(shí)³鱼如雪过江东
译文:登楼凭栏放眼看,心绪更惆怅。面对东风说一声。好风不要吹动战旗红,应早把如雪的鲥鱼吹送到江东。
注释:¹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²簸:簸动,摇动。³鲥:名贵食用鱼。⁴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这里泛指江南没有战争风云的和平美好的生活。

  陈维崧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继承宋代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风,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出生于一个具有民族气节和正义感的文学世家,少时享有盛名,被誉为“江左凤凰”。明亡入清后,漂零四方,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因而词作多具现实主义的深刻内容。这首词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篇什。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憎恶战争、盼望和平的美好心愿。开头“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两句,以悠闲轻淡的语调落笔,给人们展示了千紫万红、鲜花烂漫的春日景象。“无聊”二字,既点出了词题,又刻划了客观物景的艳丽夺目的意象。“鹃啼血”以杜鹃啼血来比拟杜鹃花红艳的色彩,而蕴含更深一层的意念。李山甫《闻子规啼》诗:“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这一切似乎给人既带来愉悦又值得深思的感觉。

  下两句笔锋陡转,“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恰似一声春雷,惊醒人们温馨的梦。“休傍”不但是作者正面的劝阻与否定,而且暗示着如念这芬芳艳丽的鲜花,并没有装点在和平的人们中间,西南之地仍是狼烟滚滚,战火未灭。据史料记载,清兵自入关后到建国初年,争夺战事一直纷纷扰扰。词人曾目睹清政府的残酷统治。如1648年,清军大举进攻东南各省的抗清队伍,所到之处,杀从掳掠,“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尚钺《中国历史纲要》)。在作者晚年时,清统率军队又进军四川陕西一带镇压人民反抗。词人希望好花不要开遍在战场旁,正是这一现实的折射,同时又表现了他对战争的强烈谴责。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这里承上句,表现词人对战争的深切忧虑,由亢烈的情感转入如泣如诉的悲怆之中,“更对东风语”尤显得哀婉、凄切。既然倚楼极目更添许多愁绪,而又无人领略,只能面对东风而语,含意深远。结末两句,融情于景,耐人寻味。“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温暖和煦的春风,不该为战旗而飘摇,应该是为人们送来雪白而鲜美的鲥鱼。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迦陵(陈维崧)词气魄绝大,骨力绝遒,填词之富,古今无两。”在这些词中最有价值的是反映社会现实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词篇,此词成功之处正在着眼于现实,而感情的抒发,由激亢到舒缓,在平淡中见曲折,使全词抑扬顿挫而错落有致。《白雨斋词话》中称其词“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确有眼力。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这首词与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有着同样的含意和工妙。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词曲赋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630-631

měirén··liáo--chénwéisōng

liáoxiàoniǎnhuāzhīshuōchùchùjuānxuèhǎohuāyìnghǎolóutáixiūbàngqínguānshǔzhànzhànchǎngkāi

lóushēnchóugèngduìdōngfēnghǎofēngxiūzhànhóngzǎosòngshíxuěguòjiāngdōng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宋人或¹得玉,献诸子罕²。子罕弗(fú)受。献玉者曰:“以³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¹⁰有其宝。”
译文:宋国有人获得了一块弗石,向子罕献上弗。子罕不肯接受。献弗石的人说:“(我)把它给雕琢弗器的工匠看过了,弗匠认为这是一块宝弗,所以敢把它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弗石作为珍宝;如果把弗石给我,那么两人都失去了珍贵的东西,不如我们各人都固守自己的珍贵的东西。”
注释:¹或:有人。“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诸:“之于”的合音。³以:即“以之”,把它……。⁴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⁵敢:表敬词。⁶宝:指珍贵的东西。⁷尔:你。⁸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⁹皆丧宝也:意为两个人都失去珍贵的东西。指献玉者失去玉,子罕因受贿而失去廉洁的品质。¹⁰人:各人。指献玉者和子罕两人。
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交盖¹春风汝水²边,客床³相对卧僧毡(zhān)
译文:车盖相交在春风之中汝水之边,你我相对的客床下面垫的是僧人用的毡垫。
注释:次韵:照用原作的韵字和诗。裴仲谋:姓裴名纶,黄庭坚友人,事迹不详。黄庭坚于治平四年(1067年)登进士第,裴仲谋也是在这年中进士的,故称“同年”。¹交盖:即是“倾盖”,见《孔丛子》。盖:车盖。²汝水:古水名。³客床:客中所用的床铺。⁴僧毡:僧人用的毡垫。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舞阳¹²(shè)³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译文:舞阳距离叶县只有百里之遥,那时我和你同游,也还是正年少时。
注释:¹舞阳:今河南舞阳县。²去:距离。³叶:今河南叶县。⁴贱子:对自己的谦称,古人诗中常用。⁵皆:一作“俱”。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白发齐生如有种(zhǒng)¹,青山好去坐²无钱。
译文:我的头发已经花白,就好像脑袋里埋有白发种子一样,想辞官归隐深山,却连买山的钱都没有。
注释:¹种:种籽。²坐:因为。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烟沙¹(huáng)²竹江南岸,输与³(lú)(cí)取次眠。
译文:江南的秀水篁竹,虽然美丽,却无缘欣赏,只能让那些自由自在的鸬鹚随意享用了。
注释:¹沙:水边沙岸。²篁:竹,竹丛。戴凯之《竹谱》:“篁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坚,皮白如霜粉,大者宜行船,细者为笛。”³输与:让给,比不上。⁴鸬鹚:黑色水鸟,俗叫鱼鹰、水老鸦。能捕鱼。⁵取次:任意,随便。
史容《山谷外集诗注》目录将此诗编于公元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黄庭坚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被任命为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次年九月到汝州;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到叶县任职。裴仲谋当时为舞阳(今属河南)县尉。裴仲谋作了一首诗给黄庭坚,黄庭坚为了和答他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82-584

yùnpéizhòngmóutóngnián--huángtíngjiān

jiāogàichūnfēngshuǐbiānchuángxiāngduìsēngzhān

yángcáibǎijiànzigōngjiēshǎonián

báishēngyǒuzhǒngqīngshānhǎozuòqián

yānshāhuángzhújiāngnánànshūmián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釭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¹。的(dí)(dí)²银釭³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译文:那时在樱桃花下相见,她低垂着头,如云般的发髻也倾侧了。在闪烁的银灯下,怀着无限的情意,如今却要忍受和衣而睡的寂寞。
注释:¹颓云髻:如云的发髻低垂下来。颓,下垂。²的的:鲜明显著貌。³银釭:银白色灯盏。⁴消得:谓怎禁得起。⁵和衣浓睡:不脱衣而沉睡。
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当时草草¹西窗,都成别后思量²。料得³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译文:分离时我们在西窗下匆匆欢聚的时光,如今都成了别后的相思。你我各在天涯一方,何日才能相见,今晚想到这里内心更感凄凉。
注释:¹草草:匆忙仓促或草率。²思量:想念,相思。³料得:也有稿作“遮莫”二字,大约之意。⁴应思:也有稿作“转思”二字,更思之意。

  这首词虽然很短,但却贯串了好几个不同的时空。“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在时间顺序上是最早的过去,是回忆与那个女子相见时的情景。“樱桃花底”是以环境的美丽衬托人物;“颓云髻”是形容那个女子因羞涩腼腆而低下头来的样子。人与花互相衬托,那女子的美丽多情可想而知。“的的银釭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是离别后的现在。“的的”,形容灯光在昏暗的房间里明亮显眼的样子。“无限意”既是灯对人的情意,也是我对那个女子的情意,因为我也在为相思而痛苦,那痛苦无异于灯油的自我煎熬。“消得”带起一个问句,意思是“怎禁得起”;“和衣浓睡”是说自己孤独无聊。

  “当时草草西窗”,是对过去和那女子相处的回忆。西窗之下与相知之人剪灯共语,何等安静,何等温馨,何等从容,而王国维却冠以“草草”的状语。“草草”是匆忙仓促,亦有草率的意思,因此这里就含有一种悔恨之意:当时苦知有现在的离别,就一定会加倍珍惜那短暂的相聚,可惜当时自己却把这种相聚视为很平常的事情,随随便便就把那段时间打发过去了。

  “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是遥想今后。既然说“天涯异日”,可见现在虽已和那人离别,但还没有身在天涯。这两句说明,不但今日与那个女子相聚无望,而且今后更是无望,因为今后自己还要漂泊到比现在更远的天涯海角,与情意却只能越来越深,所以到那时候,今夜这种孤灯下的相思也将成为难忘的场景,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里。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 ,2006:63-6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