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纪德旧刊碑,埋没蟠螭与伏龟。
惆怅石冈三断在,至今犹似鼎分时。
孙吴纪德旧刊碑,埋没蟠螭与伏龟。
惆怅石冈三断在,至今犹似鼎分时。
杨修

杨修

唐同州冯翊人。杨发子。宣宗大中元年进士。官终殿中侍御史。有俊才,尤能为歌诗。发兄弟四人,乘与诸群从皆以文学登高第,时号“修行杨家”。 ▶ 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客行¹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译文:我这个被贬之人每天都在赶路,已经记不清走过多少座山,一路南来,爬山涉水,就当它是一场游览吧。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¹石溪幽。
译文:耳边布谷鸟不停在鸣叫,眼前的小村,因为下雨显得昏暗,路旁的刺桐花没精打采,石头小溪显得格外幽静。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译文:南地的炊烟轻快的在青杨上空飘过,在芳杜州我心头涌起一股惆怅的乡思。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译文:身在夜郎这个地方,家乡已经在万里之外了,抬眼远眺,京城在五云小镇的北方。

luójiù驿zuò--wángshǒurén

xíngwànfēngtóushānshuǐnánláishèngyóu

niǎocūnàntónghuāmíngshíyōu

mányānguòqīngyángzhàngxiāngchóujīngfāngzhōu

shēnzàilángjiāwànyúntiānběishìshénzhōu

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
天河¹霜白夜星稀,一雁声嘶(sī)何处归?
译文:天高气爽,月色如霜,银河也泛着白光,几颗稀疏的星星闪着微弱的星光。突然一声凄惨的雁叫声,划破了夜空,那是一只寻找伴侣的孤雁。
注释:¹天河:银河。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译文:早知道我们会在半路上失散,倒不如一开始就独自飞翔呢?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自古帝王州¹,郁(yù)郁葱葱²佳气³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guān)成古丘
译文:这里曾是历代帝王建都之所,周围树木葱茏繁茂,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可是,四百年来的繁华隆盛已像梦一般逝去,使人感叹。那晋代的帝王将相,早已是一抔黄土,被历史遗弃。
注释:¹帝王州:指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²郁郁葱葱:草木茂盛。³佳气:指产生帝王的一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⁴四百年:金陵作为历代帝都将近四百年。⁵冠:古代士以上的穿戴,衣冠连称,是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后引申为世族、绅士。⁶古丘:坟墓。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绕水恣(zì)行游¹。上尽层城更²上楼。往事悠悠³君莫问,回头。槛(jiàn)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绕着江岸尽情地游行游赏,登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历史旧事太过遥远,没有必要继续探寻下去,不如早点回头看看。往事如烟,就像这槛外无情的江水空自东流。
注释:¹恣行游:尽情地绕着江边闲行游赏。恣:任意地、自由自在地。²更:再,又,不只一次地。³悠悠:长久。遥远的样子。⁴回头:指透彻醒悟。佛家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⁵槛:栏杆。

  此诗亦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在表面的表达昔盛今衰之感的同时,把自己非常复杂的心境,也暗含于诗作之中。

  金陵城自古以来便是帝王之州,唐代刘禹锡曾作《西塞山怀古》一诗:“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然而,王安石看到的与刘禹锡所见大不相同,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佳气上浮。但那是晋代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了,晋代的白衣胜雪,衣冠之族,已经成为一座座古墓,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些是怎堪回首呀。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同样的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过去的时代里,这是诗歌中常用的写法,借此来表明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使诗歌具有一种“高古”的气象。

  作者独自一个人绕着江水边上行游,然后登上高楼。“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好在这种“绕水游”并不受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随意地到处走走。但是,这是一种多么无奈的自由啊,王安石所追求的,是推行新法,实现强民富国的愿望,而现在,只能是“绕水游”而已,慨叹之声,达于纸上。古人在诗中所抒写的,常常不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顺境,而是“穷则独善其身的”逆境,但到底心还被“达”的愿望所牵绊,所以读这样的诗句的时候,要看出作者表面闲适的背后,是无穷的凄凉与热切的期盼。“上尽层楼”含有中国古代的“登高怀远”“登高而愁”的文化密码。从东汉末年时期的王粲写《登楼赋》开始,这个动作就被赋予了思念故国之情。而唐代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则是从人生哲学意味上诠释了这一个典型的动作、典型的场景。在这里,作者是思念故国(首都)呢,还是“欲穷千里目”呢?通过上文的表面闲适与内心焦虑,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思念的,正是重回故国,再造宏业;通过后文的回忆往事,我们又可以知道作者这时的心理是放弃思念故国的想法,而注重对往事的追寻,注意对往事从文化意义上进行思考;我们还可以认定,作者是想“登高望远”,而这里的“远”,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上的,表明作者独特的意趣和别具怀抱。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诗若只有一种解释便不是好诗。”一首真正的好诗,就是可以这样多方面地甚至地矛盾地刺激读者去思考,去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结合起来,思考诗歌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选择甚至人类的境遇。“更上楼”,不是上到楼的顶端再往上走,而是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登楼。往事悠悠而去了,你不要问我在想些什么,回头看过去的时候,只能看见窗外的长江,在日夜不息地向东流去。结句也是化用唐人诗句,王勃的《滕王阁诗》,作者在这里却别有怀抱:可以理解为,历史是无情的,就像东流之水,一直向前,或许人类所为的一切只是这水的片刻停留,没有太大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为,不论目前我的遭遇如何,但我所做的一切,都如长江水一般,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或者联系《滕王阁诗》原文前一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反问,问当今的皇帝“今何在”,表达自己期待着重回朝廷的愿望。但似乎一切都不重要了,就像长江水,一直流着,流着。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宋词鉴赏大辞典 :中华书局 ,2011.08 :第165页 .

nánxiāng ·wángzhōu

wángānshí sòngdài 

wángzhōu cōngcōngjiā bǎiniánláichéngmèng kānchóu jìndàiguānchéngqiū 
ràoshuǐxíngyóu shàngjìncéngchénggèngshànglóu wǎngshìyōuyōujūnwèn huítóu jiànwàichángjiāngkōngliú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
译文:好像是欺侮百花开放得晚,嫉恨傲雪绽放的腊梅。
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
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
译文:张狂杂乱地萌发枝条,他这才得益于和煦春风的润育几天啊!
司空曙的《新柳》,一“欺”一“妒”一“撩乱”,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新贵们一副小人得势的嘴脸。“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末一句,点明他确乎是位平步青云的暴发户。

xīnliǔ--kōngshǔ

quánfānghuìwǎnshìhánméi

liāoluànqīngtiáochūnfēnglái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兀兀¹寄形群动内,陶(táo)(táo)²任性一生间。
注释:¹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²陶陶:和乐的样子。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的官职,赋闲东都,做《琴茶》一诗,表达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首联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

  “抛官”即辞官,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次联极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

  三联起句写琴,《渌水》古琴曲,为诗人之所爱。诗人精通音律,曾有《听弹古渌水》诗云:“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漫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阳下,竟日有余清。”可知诗人提此曲是为了表明平和心境;次句写茶,“故旧”老朋友、旧相识。“蒙山”指蒙山茶,产于雅州名山县(今属四川),蒙顶山区,相传西汉年间,吴理真禅师亲手在蒙顶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饮之可成地仙。诗人举此茶,以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

  但诗人毕竟是标准的儒家子弟,他的辞官亦并非完全出自本心,看到唐王朝日益加剧的矛盾,各种弊端的呈现,他的忠君爱国之心无法掩饰,故此在尾联他仍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欲展宏图的期望。“穷通行止”,这里的“穷”指报国无路,“通”指才华得施,“行”指政见得用,“止”指壮志难酬。乐天的《江南谪居十韵》“壮志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志,俄成出水鳞。葵枝犹向日,蓬断即辞春……行藏与通塞,一切任陶均”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释。末句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但诗人至终亦未能再进西京,令人感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