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风雨一番凉。炯秋光。又重阳。潇洒东篱,浑学汉宫妆。今日且须开口笑,花露袅,鬓云香。泼醅新取淡鹅黄。趁幽芳。趣飞觞。落帽当时,□发少年狂。万事破除惟有此,尘外客,醉中乡。
一番风雨一番凉。炯秋光。又重阳。潇洒东篱,浑学汉宫妆。今日且须开口笑,花露袅,鬓云香。泼醅新取淡鹅黄。趁幽芳。趣飞觞。落帽当时,□发少年狂。万事破除惟有此,尘外客,醉中乡。

jiāngchéngzi··fānfēngfānliáng--chùquán

fānfēngfānliángjiǒngqiūguāngyòuzhòngyángxiāodōnghúnxuéhàngōngzhuāngjīnqiěkāikǒuxiàohuāniǎobìnyúnxiāngpēixīndànéhuángchènyōufāngfēishāngluòmàodāngshíshǎoniánkuángwànshìchúwéiyǒuchénwàizuìzhōngxiāng

李处全

李处全

李处全(1134-1189)约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在世]字粹伯,里居及生卒年俱不详。徐州丰县(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及袁州、处州等地方官。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处全工词,有晦庵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药名招婺(wù)源马荀仲¹游雨岩²。马善医。
译文:用中药名邀请婺源马荀仲来一起游览雨岩。马荀仲擅长医术。
注释:定风波:词牌名。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¹马荀仲:事历未详。²雨岩:博山的一处山崖,位于永丰县西20里,离上饶极近。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¹。泉石膏肓(huāng)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译文:下雨过后,山路上轻风吹拂,被雨水洗过的草木也都发出了清香,居室内也凉快起来了。我的游览山水名胜之病已入膏肓,算是没有药可救了。虽已多病,却还甘愿去为这些风月闲情费精神。
注释:¹胡床:一种四脚可以交叠收起的轻便坐具。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孤负¹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²早知身汗漫³,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译文:我也知道你忙于著述,所以平常我也总是一个人寻醉,是怕打搅了你。社会上早就知道我是一个可有可无之人,除了好友如你,还有谁来伴我出游呢?如你再不来,那我只有跟松竹共凄凉了。
注释:¹孤负:即辜负。²湖海:就是所谓之江湖,也就是社会。³汗漫:漫无边际,此处可作可有可无讲。

  因为马荀仲是医生,所以稼轩就用药名写入邀他一起去游雨岩的词中。看来纯属游戏笔墨,但正如鲁迅说的“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一样,这即兴之作,也莫不充满了愤懑之情。

  雨岩风景优美,稼轩多次游历,已记于词者有《念奴娇》《水龙吟》《山鬼谣》《生查子》《蝶恋花》可见其情有独钟。词中“木香”、“雨余凉”(禹余粮)、“石膏”、“防风”、“常山”、“知子”(栀子)、“海早”(海藻)、甘松等,均为药名。一经嵌入词中,却全不露痕迹。若不是他特地提出,几乎读不出药味来。药味是读不出,但如松竹之于风雪吧,于“凄凉”中更形挺拔。词之有味,正是在这于凄凉中,更见精神之感人。

  首二句“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此处只不过是说下雨过后,居室内也凉快起来。而户外此时天更蓝、草木更翠、空气更清新,加之天气凉爽,正是最好出游的时候。首先把气氛造足,提出好一个先决条件。然后第三句说明出游的原因,泉石之病已入膏肓,无药可救。第四句一转,已是“多病”了,还甘愿去为这些风月闲情费精神。之所以要“提防”者,是一不小心就容易犯上了之缘故。这里使人想到了梁时的吏部尚书徐勉,史书说他“常与门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而今稼轩已无公事可谈,所以他要提防的倒不是公事,而是要“提防风月费篇章”了,孔子说:诗可以怨。他这就是怨,但却是以游戏笔墨出之。这就又符合了中国诗教之所谓的“哀而不怨”。所谓“不怨”,是指字面上的,并不否定“哀”,故哀正在骨子里。

  下阕以道歉为过渡,正是承上启下。词人说得非常可怜。这里他用了两个典故,“草《玄》”,这只是把马医生比作扬雄,说他和扬雄一样,在家里忙着写他的《太玄》经。这只是客套话。而以“山简”自称的就有点牢骚了。山简,西晋永嘉三年(309)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襄、交、广四州诸军事,镇襄阳。时天下分崩,山无用武之地,故尝醉酒。稼轩于江西安抚使任上刚授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旋即因诬落职,祖国分裂,他亦无可用武之地,倒是与山简有些相像,然而山简毕竟还是身在公门,没有像他这样一掳到底,成了平头老百姓一个。所以他要说“孤负平常山简醉”了。其实他又不可和山简相比。山简之醉,还有可说,因为他毕竟还是将军,不能为国出力,是以只有“醉”。而他什么也不是,既不守土,也无言责。他也要以醉来麻醉自己,是自作多情。则这“孤负”也实在不知是稼轩孤负于朝廷,还是朝廷孤负于稼轩,谁也不好说,所以他只好说自己孤负了这一“醉”。

  末段再一激。“湖海早知身汗漫”,这里邀人而把对方的身份也抬得很高。不止文如扬雄,其品也如竹之直而有节,如松之傲而不屈。看来除了马荀仲,再就是松竹,世上就再没有其他的人可以为伴了。这样的“凄凉”表述的还是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甘寂寞的激越。

参考资料:
1、 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269-270

dìngfēng ·shānfēngláicǎoxiāng

xīn sòngdài 

yàomíngzhāoyuánxúnzhòngyóuyán shàn 

shānfēngláicǎoxiāng liángdàochuáng quánshígāohuāngshèn duōbìng fángfēngyuèfèipiānzhāng 
xúnchángshānjiǎnzuì  yīngzhīcǎoxuánmáng hǎizǎozhīshēnhànmàn shuíbàn zhǐgānsōngzhúgòngliáng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¹不入时²
译文:梅花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独自开放;它担心自己冰洁的面容会不合时宜而受到世人猜忌。
注释:¹冰容:冰一样晶莹的面容。²不入时:不合时宜,不合世俗的时尚。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¹²小红³桃杏色,尚不孤瘦雪霜姿(zī)
译文:所以故意妆扮出浅粉般的桃杏颜色,但梅枝还是细瘦的样子,呈现出经受霜雪考验后仍然劲挺的姿态。
注释:¹故:故意。²作:做作,这里当妆扮讲。³小红:即浅红。⁴尚不:“尚“,还是。不,剩不,这里作显示,显露,保持之意。⁵孤瘦:形容梅花朵稀疏俊逸,梅枝因无叶子而显得孤独细瘦的样子。⁶霜雪姿:经受霜雪考验后劲挺的姿态。形容梅花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¹无端²上玉肌³
译文: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它的颜色好似美人酒后无端泛起的红晕。
注释:¹酒晕: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这里指梅花的红色。²无端:无来由。³玉肌:玉容。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¹不知梅格²³,更看绿叶与青枝。
译文: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辨梅花和桃杏呢?
注释:¹诗老:老诗人,指宋初诗人石曼卿。²梅格:梅花的品格。³在:所在。⁴更:岂能。

  这首诗托物言志,以红梅傲然挺立的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

  首联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红梅迟开的原因。诗人抓住红梅不畏严寒,在百花过后的冬季才开放这一特点,把红梅比拟为一位内心世界感情十分丰富细腻的美人,它迟迟开放的原因,是因为”怕愁贪睡”,它为什么而怕愁贪睡呢?是因为担心自己象冰一样晶莹美丽的容貌,会不合世俗的时尚,因而以致于而怕愁贪睡;因此它想用贪睡来摆脱忧愁,所以才不与其它百花一样同时开放,而是”独开迟”。因为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地独自开放,这都是因为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容貌会不合时宜的缘故啊。

  颔联则是说在诗人心中,梅一般是玉洁冰清的白色,偶然出现浅浅的象桃杏般的红色,这是红梅因 “怕”、“恐”,而故意妆扮出的一种从众的姿态。所以,一个“故”字,表明红梅之所以如此,是有一种被迫的意味在内,是为了和谐入俗的缘故。然而红梅不畏霜雪的本质是不会因此改变的。梅花毕竟是梅花,依然保存其特有的品格:“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虽然故意妆扮出了一点浅浅粉红般的桃杏颜色,但是红梅的枝条还是保持了经受霜雪考验后孤独而细瘦劲挺的姿态。

  颈联对红梅的内心世界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意思是梅花外表上虽然呈现出了粉红的桃杏色,但那不过是它刚喝过酒,是“酒晕”浮上了“玉肌”的缘故。因为梅花的内心是喜寒的,它的本质是高洁的。“未肯”,二字表示出了梅的孤傲品格。己经适应了寒冷的心,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显露出来的一点点浅红的桃杏色,那只不过是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罢了。

  尾联中“绿叶与青枝”:苏轼《志林》卷十说: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村学究体也。”苏轼的意思是批评石曼卿的《红梅》诗,只从“无绿叶”和“有青枝”这一点上来,分辨红梅与桃,杏的区别,确实太简单、太乏味了。这是专求形似,而没有抓住红梅的神韵所在,所以苏轼讥之为“至陋”的“村学究体”。尾联是诗人对前人写梅花的误区发议论。认为认识梅花须从梅花独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内在品格或内在精神,来品评。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能够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

hóngméisānshǒu ·

shì sòngdài 

chóutānshuìkāichí kǒngbīngróngshí 
zuòxiǎohóngtáoxìng shàngshòuxuěshuāng姿 
hánxīnwèikěnsuíchūntài jiǔyùnduānshàng 
shīlǎozhīméizài gèngkàn绿qīngzhī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悠悠雨初霁(jì)¹,独绕清溪曲。
译文:下了很久的雨终于开始转晴,独自围绕着清澈的小溪而行。
注释:¹霁:指雨后或雪后转晴。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译文:用拐杖试探荒野中泉水的深浅,解下带子把嫩竹围起。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译文:为什么喜欢在这里徘徊沉吟,孤独与寂寞本来就是我的追求。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幸此息营营¹,啸歌静炎燠(yù)²
译文:有幸来到这里免去了官场的谋求,大声唱着歌来缓解炎热的气候。
注释:¹营营:谋求。 ²炎燠:炎是指天气极热;燠也是指热。

  诗的开头两句:“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霁是指雨后或雪后转晴。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的小溪旁,顺着弯弯曲曲的溪岸行走。好像是在暗喻他前半生的经历,如同在绵绵的春雨之中,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弯路,终于找到“愚溪”这块“世外桃源”。第三、四句:“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写他看到荒野中的清泉,忍不住举起手中的拐杖去试探深浅;并且将自己身上的带子解下,把那些倒伏的嫩竹捆扶起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突出自己的行动。似乎是在自我表白:虽然独自一人被贬到永州,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利用手中的笔,去试探清泉的“深浅”,什么毁谤、诬陷与攻击,统统撇在了脑后;同时,还要对那些后学晚辈之类“嫩竹”,尽力给予关照与扶持。

  第五、六句:“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写他以前经常为了功名利禄之类事情而沉吟不已,白白地浪费了许多光阴;但为了实现“利安元元”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又惧怕什么孤独与寂寞呢?那些东西,本来就是自己应该预料得到的结果。第七、八句:“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营营是谋求的意思;炎燠是指天气极热。这两句中的“幸”字和“静”字,特别耐人寻味。“幸”字是“有幸、幸运”的意思。写他“有幸”来到这里休养生息,应该大声唱着歌谣来对付特别炎热的天气。“许国不复为身谋”,要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去奋斗,肯定会付出不少的代价。跟屈原以身殉国相比,跟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被赐死于贬所的王叔文相比,自己还是非常“幸运”的人。“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呢?

  “静”字可以看作全诗的“诗眼”。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柳宗元的眼中,愚溪是一个与自己拥有同样的品质,同样遭遇的天涯知己。他与它对话,倾诉自己的情怀和不平,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和安慰;他有意识地在这人烟稀少的远僻之地,用“拐杖去试探荒泉的深浅”,扶起“倒伏的嫩竹”,“以 动求静”;他用一种平和、恬静的心态,来对待炎热的“天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诗中所创设出来的这种宁静、淡远的意境,是由于柳宗元对世俗的淡漠;而对世俗的淡漠,来自于佛教的出世思想作用的结果。因而,他能够心无挂碍,和世俗事务暂时绝缘,本着一种超功利、超现实的心境,从自然中体会到了禅意,又以禅意去体味人生,从而达到了与自然与人生合一的闲散悠然的境界,放下争逐之心、功利之念,甚至觉得脱离了局促的社会政治樊篱,贬谪南荒对他倒是一件幸事。所以,他觉得必须高高兴兴地去面对未来,敢于大声地唱着歌去迎接“炎夏”的挑战。

  《夏初雨后寻愚溪》,跟他同时期的许多诗文都有所不同,格外豁达、乐观,不再为自己的处境而烦恼,不再为日后的前程而困扰,给人一种“解脱世俗尘网的束缚、超越人世间烦扰与困惑”的崭新的精神风貌。他坚持了这种在困境中顽强执着的追求精神,和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使得困居“南荒”的十年,成了柳宗元生命里程中崭新的拼搏时期,铸就了唐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xiàchūhòuxún--liǔzōngyuán

yōuyōuchūràoqīng

yǐnzhàngshìhuāngquánjiědàiwéixīnzhú

chényínshìsuǒ

xìngyíngyíngxiàojìngyán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开箧(qiè)¹泪沾臆(yì)²,见君前日书。
译文:打开书箱见你生前书信,不由使我热泪洒在胸前。
注释:梁九:即梁洽。排行第九。古人常以其族中排名称呼其人。¹箧:小箱子。²臆:胸。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夜台¹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译文:置身坟墓你该多么孤寂,门庭萧条依然留在世问。
注释:¹夜台:墓穴。子云居:指西汉文学家扬雄的故居。
畴昔贪灵奇,登临赋山水。
(chóu)¹²灵奇³,登临赋山水。
译文:想那当日你我搜奇猎胜,登山临水吟咏多少诗篇。
注释:¹畴昔:往昔。²贪:嗜好。³灵奇:神奇。这里指自然景观。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译文:南浦之下同把轻舟荡起,西江之上共把明月赏玩。
契阔多离别,绸缪到生死。
契阔¹多离别,绸(chóu)(móu)²到生死。
译文:天南地北你我多次远别,从生到死彼此情意缠绵。
注释:¹契阔:离合,聚散。²绸缪:缠绵。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九原¹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译文:你的坟墓如今竟在何处,人间万事不过如此这般。
注释:¹九原:九泉、地下。
晋山徒嵯峨,斯人已冥冥。
晋山徒嵯(cuó)¹,斯人已冥冥。
译文:高高晋山仍然耸立世上,我的故友却已葬身九泉。
注释:¹嵯峨:山势高峻。
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常时禄且薄,殁(mò)后家复贫。
译文:为友生前常常官微禄薄,为友死后家计贫困不堪。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译文:妻子儿女相隔多么遥远,更无一个弟兄在你身边。
十上多苦辛,一官常自哂。
十上¹多苦辛,一官常自哂(shěn)
译文:多次上书历尽艰难苦辛,身居微职常常自笑自惭。
注释:¹十上:数次上书。十:言其多。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青云¹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译文:青云之路本已即将登上,谁料白日忽然落下西山。
注释:¹青云:《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对范雎说:“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后世因以青云喻高位。
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¹
译文:如今只剩身后一点清名,空在世上远处近处流传。
注释:¹无远近:无论远近,到处。

  诗的开头四句言诗人睹物思人,次六句追忆与亡友生前的情谊,以下几句叙述亡友生平之事。这首诗通过对亡友梁九少府一生落拓不遇、不幸早夭的叙述,和对彼此生前深厚交谊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亡友极为沉痛哀悼的感情。这篇哭亡友之作,在往事的叙述中间有悲伤的叹息,悲肠九转,一唱三叹,写得沉痛深挚,语言虽然质朴浅显,然内涵醇厚。

  开篇四句,以睹物思人写起。“开箧”见书,说明二人交情深厚。而见“书”思人,愈增哀痛,因此感情无法控制而猛烈迸发出来,不禁悲泪滂沱,湿透胸臆。既紧切题目的“哭”字,又渲染出一种极为悲哀的气氛笼罩全诗,确立了一个“悲”的感情基调。“夜台”即坟墓。“子云居”指扬雄的故居。据《汉书·扬雄传》:“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扬在河、汾之间,汉为河东郡扬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这里一语双关,既点出梁九的墓地在扬雄的祖籍晋地,又暗示出亡友生前门庭萧条,生活清苦,有如扬雄。这两句不写诗人感到挚友亡殁而寂寞,生死茫茫而怅惘,却想象坟墓中亡友的“寂寞,”更显出感情的深婉动人。

  紧接着六句,以“畴昔”二字引出对生前交游的追忆:追忆当年,贪自然之“灵奇”,共“登临”而赋诗;游“南浦”而同舟,泛“西江”而玩月”(南浦、西江均在今武昌一带);虽勤苦(“契阔”即勤苦)多远别,但情深而缠绵(“绸缪”即缠绵)。两联细描高度概括了他们二人相处的欢乐,交情的亲密,乃至生死不渝。这既是对前面“泪沾臆”的补充说明,又反衬出痛失故友的巨大悲伤。

  “九原”(即九泉)以下四句,先以“即何处”领起:意思是:亡友不知在何处?人间“万事”都是如此渺茫难求,只有“晋山”(指太行山)高耸入云,而梁九少府却深居于九泉!以自然的永恒,反衬出人生的无常,流露出对梁九少府一生不幸遭遇的同情和人世不平的愤怨。

  “常时禄且薄”以下,主要通过叙述梁九少府的生平,委婉揭示出当时社会对贤士的排斥和压抑,将哀伤之情抒发得更为深婉诚挚。生前“禄薄”,死后更为“贫困”;妻子远离他乡,又无弟兄扶持。描述梁九生前死后家计的贫寒孤寂,其惨痛之状犹如雪上加霜。最后六句,再写他生前仕途的坎坷:曾“十上”奏疏,“苦辛”国事,但不为所纳。长期身居微官,沉沦下僚,令人悲愤不平。“青云”(喻高官显位)虽有可致之期,但不幸却如“白日”西沉,早离人世。如今虽有清名“空留”人世,为“远近”所晓,但大志未展,功业未成,实是徒有虚名,于“实”无补。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此诗感情极为深婉绵长,个中原因固然应归于梁九少府的一生确系“命途多舛”,催人泪下,更为重要的是,写梁九的一生所历,实际也是诗人遭际的写照。高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但蹉跎半生,到处碰壁,甚至“求丐取给”(《旧唐书·高适传》)。因此在“哭”亡友的同时,不由得联想到自身的困顿,自然有切肤之痛,故感情格外酸楚动人。通篇以痛哭为诗,首先从睹物思人写起,“哭”字领起全篇。然后追叙生前相处的欢乐,接着“九原”以下四句议论,对梁九的不幸深为同情,对社会的不平,悲愤难禁。然后再叙写他生前死后家计的贫苦冷寂,一生仕途的坎坷不平和英年早逝,寄寓了深深的慨叹和惋惜。最后两句再转入议论,以实绩与“空”名对比,将哀伤之情抒写得更为深沉绵长。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88-189页

dānliángjiǔshǎo--gāoshì

kāiqièlèizhānjiànjūnqiánshū

táijīnyóushìziyún

chóutānlíngdēnglínshānshuǐ

tóngzhōunánxiàwàngyuè西jiāng

kuòduōbiéchóumóudàoshēng

jiǔyuánchùwànshìjiē

jìnshāncuóérénmíngmíng

chángshíqiěbáohòujiāpín

zizàiyuǎndàoxiōngrén

shíshàngduōxīnguānchángshěn

qīngyúnjiāngzhìbáixiānjǐn

wéiyǒushēnhòumíngkōngliúyuǎnjìn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为我引¹杯添酒饮,与君把箸(zhù)²击盘歌。
译文:你拿过我的酒杯斟满美酒同饮共醉,与你一起拿着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注释:¹引:本意为用力拉开弓。这里形容诗人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²箸:筷子。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译文: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¹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cuō)(tuó)²
译文: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度光阴。
注释:¹举:抬。²蹉跎:不顺利,虚度光阴。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亦知合被¹才名²折,二十三年³折太多。
译文: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但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
注释:¹合被:应该被。合,应该。是与命中注定相符合的应该。²才名:才气与名望。³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白居易有两个好友,年轻的时候跟元稹交往最深,两人并称“元白”。而晚年则跟刘禹锡的关系较近,并称“刘白”。如果没有二人深厚的友谊,没有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肯定与欣赏,是不会有这首诗的。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刘白二人相互赏识,也只有这样才有了无拘无束地把酒言欢、吟诗作乐。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国手”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对刘禹锡的极尽赏识,但是如此优秀的人才也没办法改变命运坎坷的局面。这句是抱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虽然写诗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表现了诗人对当权者的不满与愤怒。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一个“国手”遭遇的却是“长寂寞”,不能不说刘禹锡的命运太“蹉跎”了。作为刘禹锡的好友,诗人感到愤怒、失望,为刘禹锡抱打不平。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诗人一方面赞扬了刘禹锡的才情,另一方面对刘禹锡的曲折遭遇表示了同情,这种直率与坦诚绝不是写给一般人的,只有友谊深厚才有如此言语。该二句对当权者和无为者的讽刺,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愤懑;刘诗则抒发乐观的情绪,豁达的襟怀,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乐观、豁达之情。

  刘禹锡为回赠这首诗,写下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意思的是后人对刘禹锡的这首诗评价更高,尤其认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更能体现刘禹锡乐观、豁达的状态,相比该诗里白居易那副抱怨命运的状态更有意境。不可否认,刘禹锡的诗读来更加的坚韧与豪放,但白居易诗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坦率、真诚,敢于直言,往往将各种问题写入诗中。

参考资料:
1、 马玮 主编.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白居易.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年:270-272

zuìzèngliúèrshíshǐ使jūn

bái tángdài 

wéiyǐnbēitiānjiǔyǐn jūnzhùpán 
shīchēngguóshǒuwéiěr mìngréntóunài 
yǎnfēngguāngcháng mǎncháoguānzhícuōtuó 
zhībèicáimíngzhé èrshísānniánzhétàiduǒ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