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相逢意自亲,别来庭树几枯荣。
流傅郢客阳春句,想见鸱夷万里情。
卖傅才能通国体,柳州文字占时名。
何如一棹洮湖去,独泛沧波弄月明。
一笑相逢意自亲,别来庭树几枯荣。
流傅郢客阳春句,想见鸱夷万里情。
卖傅才能通国体,柳州文字占时名。
何如一棹洮湖去,独泛沧波弄月明。
刘宰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 5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¹。日日露荷凋(diāo)绿扇²,粉塘烟水澄(chéng)如练³
译文:庭院的绿苔上布满了红叶,到了金菊盛开的时候,已经很接近重阳饮宴了。每日的霜露打向荷花,凋谢了如绿扇的荷叶。荷塘笼罩在烟雾之中,池水清澈,犹如皎洁的白练。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五句、四仄韵。¹重阳宴:指重阳节的宴会。古时有重阳登高饮酒的风俗。²绿扇:指荷叶。³澄如练:形容水清澈洁白。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¹。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译文:试图迎着凉风将醉酒吹醒,而恰好在高楼之上,忽然看见大雁南飞。几片预示霜降的云影在飘动,那家的芦管吹奏出愁怨的乐章。
注释:¹见:同“现”。

  上阕着重在庭院风光,先说碧苔苍苍,霜叶已经红遍,正是金菊盛开时,将近重阳了。由于点明节令,则登高赏宴,亲友欢集的传统风俗内容不言自知,而今年将会怎样,轻轻一笔,遂牵出怀人思远之意,但以后并未继续展开叙写,仅略点即止,仍然回到当前景物的描画上来。察露横降,滴注圆荷,繁盛的扇叶渐次凋残,倒显出半塘碧水澄静不波。

  下阕拓开目光,转向寥廓落寞的时空境界,融情入景,以景传情,含蓄地吐露了离愁别思。“试倚凉风醒酒面”,写醉饮情形甚为生动,当酒酣耳热际,倚栏凭眺,秋风吹凉,顿觉燥热消释,头脑清楚多了,而领起的“试”字,刻函此时的游移朦胧尤传神。接着的“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即此时所见者,从表层现象而言,北雁南飞,排出整整齐齐队列掠过层楼,故称“雁字”但在那深层涵蕴里,雁能传书递讯,可能与远人一通相思苦情否,不过这实属痴心妄想的事,实事尚渺茫无期,仰首天际,但有“几点护霜云影转”,幽幽入耳的,是“谁家芦管吹秋怨”。“护霜云”,此处写云凝霜降,天气凄冷,已增人萧条之感,忽又听悠悠笛声不知从谁家飘来,带着无限愁怨,更触引起心头的离情别绪。结处故设疑问句,实际上是以主观之感受移入外间事,正因心中积郁本深物,特先撇开一笔,却意余言外,并暗应上阕“重阳宴”,似断又续,遥相映对。

  词作抒发秋怨及怀人之情。整首词写景为主,直至结句,方才点出“怨”字,实是表明自己胸中秋怨极深。情余言外,使全词充满着苍瑟的气氛。

参考资料:
1、 田军 马奕 绿冰,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892页
2、 王洪主编,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298页
3、 (宋)晏殊,(宋)晏几道著;何新所,贾倩注析,晏殊 晏几道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137页
天遣为农老故乡,山园三亩镜湖傍。
¹遣为农老故乡,山园²三亩³镜湖傍。
译文:朝廷让我归乡务农老死故乡,占地不多的山中的别墅、园林就建在镜湖的旁边。
注释:¹天:指朝廷。²山园:山中的别墅、园林。³三亩:约数,为数不多。⁴镜湖:湖名,在今浙江绍兴附近,亦名“鉴湖”。
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茧黄。
嫩莎(suō)¹经雨如秧绿,小蝶穿湖似茧(jiǎn)²
译文:娇嫩的莎草经过雨水滋润跟加翠绿,在花丛中穿来穿去的小蝴蝶与蚕茧一般嫩黄。
注释:¹莎: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²茧黄:一般指蚕茧。
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
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¹岁丰穰²
译文:斗酒只鸡过着朴实小康的生活,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注释:¹十风五雨:指风调雨顺。²丰穰:丰收。
相逢但喜桑麻长,欲话穷通已两忘。
相逢但喜桑麻长,欲话穷通¹已两忘。
译文:自己沉醉于纯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已经忘怀了人生得失。
注释:¹通:显达。
月黑星移灯屡闪,依稀打过初更。清游如此太多情。豆花凉帖地,知雨咽虫声。
月黑星移灯屡闪,依稀¹打过初更。清游如此太多情。豆花凉帖更,知雨咽虫声。
注释:¹依稀:仿佛。
渐逼疏蓬风淅淅,几家茅屋都扃。茨茹荷叶认零星。不知潮欲落,渔梦悄然生。
渐逼疏蓬风淅淅¹,几家茅屋都扃²。茨茹荷叶认零星。不知潮欲落,渔梦悄然生。
注释:¹淅淅:微风声。²扃:关闭。

  此词首两句点明时刻,以下写景,呈现出一片朦胧夜色。荒村人静,遂觉茨菇荷叶,凡舟中所能辨识者莫不饶有诗趣。

  “渔梦”语双关,可解作静极欲眠,亦可释为隐遁之想。“凉帖地”之“凉”字,“咽虫声”之“咽”字,均可见作者体物炼字之工。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娟娟¹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²(rǎn)³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xǐng)
译文:蕴涵着秋影的一弯皎好明月,低照在银色的池塘中波光粼粼。绿云般的荷叶轻柔地托出初匀了的粉面,带着清凉的露珠和沁人的芳馨。
注释: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隐居山林,潜心著述。¹娟娟:秀丽姣好貌。²绿云:形容荷叶团聚如云。³冉冉:也作“苒苒”,轻柔貌。⁴泠泠:清凉貌。⁵省:明。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dí)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tán)¹窥晓镜²。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³
译文:风从荻花间吹起送来秋波的寒意,拂晓的明镜中映出独拥的芳心。来日想要问她魂归何处,长夜漫漫水天一片碧青。
注释:¹檀心:芳心,指花蕊。檀:红色。²镜:指明净的水面。³永:漫长。

  莲,出淤泥而不染,淡雅清幽,摇曳生姿。且又是白莲更给人增添人贞静纯美之感。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娟娟”有好些意思,其一,长曲貌,《文选·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娥眉。”月亮开始出现在西南楼头,纤巧的就像挂帘的玉钩。最后映照在台阶之上,长长弯曲的样子就像美人的峨眉。“片月”也就是弦月。故而可用长曲来形容。其二,姿态柔美貌,形容弯弯的弦月正恰当。其三,明媚貌。宋 司马光 《和杨卿中秋月》:“嘉宾勿轻去,桂影正娟娟。” 桂影就是月亮代称,娟娟正是说月亮的明媚。 “涵”,包含包容,有映照之意。“秋影”,秋天里物像的阴影。秋天是凋零的季节,万物的摇落显出尘世的萧瑟苍凉与衰微。曲长柔美又明媚的弦月,映照着大地依然是一片肃杀的景象,改朝换代之后血腥的战事虽远去但清朝著名文字狱时时威胁着前朝的遗民,若文字中呈现对前朝的怀恋又对当朝的不满,这必引来身首异处的灾祸。尽管如此一个人仍要表示对故国的忠诚,遣词必须杳渺幽微却又能给人意蕴深远的联想。同时这也是词这一种文学体式美感特质所在。王夫之将这两者非常微妙融合在一起。
“秋影”蕴含的摇落,也意味着变节。像云间三子之一宋征舆,清初女词人徐灿的老公陈之遴这些明朝的才子士人都在清朝做了官。娟娟片月映照下的尘世种种事态,这里面是有一个对比,片月的纯净与尘世暗淡的对比,前者是王夫之的持守后者世网的险恶与人心的易变。
“低照银塘光不定”,“银塘”,月光照下来,池塘一片银白。“光不定”,出自李商隐《当句有对》“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池塘闪烁的亮光摇晃不定花影零乱迷蒙,朝阳升起照射下来,花草上的露珠很快都干了。这是李商隐写自己思绪的不宁与被人漠视的才华。王夫之引用来别有深意,月光低低的映照着池塘光亮摇晃不定,“光不定”所写正是时代的凝重与人心的思变。清初文字狱的高压,前朝士人多有投清谋取高官,自己在这样处境中如何自处这正是这首词后半部分所要表达的,而开始两句词写白莲所处环境也是自己所处时代大环境的介绍。正有着这样的时代背景才有了自己的特立独行与卓尔不群。故得以白莲自喻。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不不香自省。”,“绿云冉冉”出自盍西村的《[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绿云”出自南宋词人曹冠《夏初临》“绛榴细蹙香罗,绿云初展圆荷。”红色的石榴花就像飘着香泽的罗裙微微收束在一起,白色的荷花在圆圆的荷叶丛中初露风姿。“冉冉”,渐进的样子,形容事物缓慢变化。“绿云冉冉粉初匀”,白莲渐渐绽放开来,就像刚刚匀就脂粉的美人。这里潜藏着一个没有被说出来的“香”字。白莲逐渐开放出来锁住了清清的河湾,而那悠远的清香遍及东西两岸。这句词所包含的香草美人,在屈原《离骚》中就是一个人高贵品质的象征。在此可看成王夫之的自喻。但写得即含蓄又意味隽永。“玉露”,让人联想到杜甫秋兴八首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成霜伤残着枫树林,巫山巫峡云气阴晦萧森。这是写景也在写安史之乱后唐皇朝未来的风雨飘摇与昏暗不明。“不不”,清凉、凄清的样子。在玉露成霜凉意袭人的凄清氛围中,白莲知道自己依旧是清香如故。不论外界风物如何改变自身持有的幽香始终如一。这一点对于王夫之是对前朝如一的忠贞,对于屈原是对楚王不变的忠诚,对于芸芸众生只要一个人认识到自身的美好并能一以贯之这份美好,自身之外一切改变对你又能怎样呢?一个人若能将“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不不香自省。”潜玩含咏千遍也许就能让人生进入另一种境界。

  上半阙从对比及环境背景暗示性写法作为铺垫引出白莲或作者自己对自身高贵的认识与持守,下半阙是对此作更深入阐述。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荻花”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秋风从水塘边的荻花丛中吹来,阵阵寒意侵袭着冷冷水波中的白莲。这一句仍是对现实状况隐喻,清朝建立明朝留下来文人纷纷变节投靠清廷,王夫之曾投奔桂王以期恢复明朝,可是朝臣的倾轧荒淫终使他失望隐退。正如瑟瑟秋风吹得人心怎不寒冷?“檀心”,指赭色花蕊,可比喻对前朝赤胆忠心。“晓镜”,指清澈水面,但出自李商隐《无题》之一“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因此“晓镜”这一语词有流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慨叹。独自呵护着自身的忠贞赤诚,当清晓来临悄悄看那波光中的自己,真无奈于对时光不再的深深叹息。如屈原《离骚》中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迟暮所惋惜并不只是匆匆年轮催人老,而是老去同时自身的理想与志意的落空。现实恢复明皇朝的理想已不可实现,而自身也已是垂垂老者。“窥晓镜”对于王夫之是有很深哀愁在里面。而写年华老去恰好引出最后两句词。“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这里所呈现幽微隐约的情感与似断实连的笔法,令人赞叹。

  将来想要问我魂归何处,清凉的长夜里一碧如洗的天空就是我灵魂的归宿。这很自然让人想起李商隐《嫦娥》中两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夜夜心”与“水碧天空清夜永”,都写出一个人虽然身处永世的孤独中但内心持守的纯净与高洁也将与天地共长久。就像白莲总是出淤泥而不染,洁白的花瓣中蕴藏着永远是一颗赤子之心。

lóuchūn··báilián--wángzhī

juānjuānpiànyuèhánqiūyǐngzhàoyíntángguāngdìng

绿yúnrǎnrǎnfěnchūyúnlínglíngxiāngshěng

huāfēngqiūlěngyōngtánxīnkuīxiǎojìng

shíwènguīhúnshuǐtiānkōngqīngyǒng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译文:岁月蹉跎于人间,但烟霞美景却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消散。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yīn)¹竹林寺²,更得几回过(guō)³
译文:因为爱这番烟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来欣赏这美景了。
注释:¹殷勤:亲切的情意。²竹林寺:在庐山仙人洞旁。³过:访问。

  隐士多为思想家,从朱放的诗句里读者可以领悟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题竹林寺》中有着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难料的伤怀。

  竹林寺依旧有美丽的烟霞景观,但是岁月消磨人难免会有改变。美丽的依然美丽但欣赏的人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遗憾,而这遗憾是人力难以抗拒的。所以诗里用到了“促”这个字。因为这岁月的催促,诗人难以预料自己还有多少机会能来欣赏美丽的风景,所以用到了“更”这个字。前后的呼应用在这里很恰当,既加深了感情的表达力度又使全诗有了整体的美感,很紧凑不拖沓。可以说此诗的最长处不是对竹林寺烟霞的描绘,而是这种对感情的描绘方法。所谓的文章前后的一致性,其实就是这种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这样编辑文字的好处就是主题明确,言简意赅。当然这是一种逻辑应用,要真正做到还需对素材很好的运用。绝对不是前面有几个词在文章最后依然用几个词就行的,《题竹林寺》可以说是一个范例,读者多琢磨一下就会体味了。

zhúlín

 tángdài 

suìyuèrénjiān yānxiáduō 
yīnqínzhúlín gènghuígu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