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纷纷驽与骀,分明此种是龙媒。
雪毛尚带臙脂湿,想是扶桑作浴回。
世上纷纷驽与骀,分明此种是龙媒。
雪毛尚带臙脂湿,想是扶桑作浴回。
连文凤

连文凤

福州三山人,字百正,号应山。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 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坐酌(zhuó)(líng)¹水,看煎瑟(sè)²³
译文: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注释:¹泠泠:清凉。²瑟瑟:碧色。尘:研磨後的茶粉(按,唐代中国茶为粉茶,也就是日本学去的抹茶,所以用尘来形容)。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无由¹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注释:¹无由:不需什么理由。

shānquánjiāncháyǒu怀huái--bái

zuòzhuólínglíngshuǐkànjiānchén

yóuchíwǎnàichárén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情若连环¹,恨如流水²,甚时是休。也不须惊怪³,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bìn)先愁。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欢杳(yǎo),后会悠悠
译文:感情像玉环一样环环相扣,遗憾像流水一样绵绵休绝,什么时候这样的情绪才能停止。休再为沈郎变得容易消瘦、潘岳早早生出白发感到惊讶。总是难以停止,这许多磨难,无奈相爱之事让人休断相思,难有自由。只能徒然追思怀念,想来上次欢好已过去很久,下次相会又休知何时。
注释:¹连环:环环相扣,形容连接紧密,不间断。²流水:流动的水,形容流逝的岁月。³惊怪:感到惊异奇怪。⁴沈郎易瘦:南朝沈约形容自己“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表示人们多病消瘦;或愁苦消瘦。沈郎:指南朝梁沉约,亦借指腰肢瘦损之义。⁵潘鬓先愁:潘岳三十二岁见白发,是未老先衰的标志。潘鬓:晋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⁶好事:这里特指男女相爱。⁷追想:犹回想。⁸杳杳:指渺茫。⁹悠悠:指思念貌;忧思貌。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凝眸(móu)¹,悔上层楼,谩(mán)²惹起³、新愁压旧愁。向彩笺(jiān)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译文:凝神远望,开始后悔登上层层高楼,休应该惹得,旧愁之上,又生起新的忧愁。在信笺上,写满相思后,一封一封仔细封好,频繁寄出,想来在你那里,经常拆开细看,每次看完都要眼中含泪方才结束。要知道,你我两个心上,都像这样染病一般。
注释:¹凝眸:注视;目不转睛地看。²谩:莫,不要。³惹起:引起。⁴新愁:新添的忧愁。⁵相思: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⁶伊行:她那里。

  整首词善于铺叙,在有条理、有层次的铺叙之后,突然插入一笔,由一方设想另一方,构成“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妙境。

  上片首句“情若连环,恨如流水”,起调是一组并列对句,以连环、流水为比,说此“情”、此“恨”休断无休。接着以一组扇面对句,说相思的具体情状。依律,这组扇面对句,当以一领格字提起,此处连用两个“也”字,用以铺排叙说,一曰瘦,有如宛约一般,腰围减损,再曰鬓发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见二毛而发愁。“总是”二句,却以散句入词,接下句,均为直说,点明上文所说“瘦”与“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休自由”。“好事”,当指男女间欢会等情事。因为时时刻刻惦记着这许多情事,无法自主,所以才有这无穷无尽的“情”与“恨”。最后,词进一步点明,主人公所“追想”的“好事”就是“前欢”与“后会”,前欢已是杳无踪迹,休可追寻,而后会又遥遥无期,难以预卜。“杳杳”、“悠悠”,与“连环”、“流水”相呼应,将所谓“情”与“恨”更加具体化。上片说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况。

  下片变换了角度与方位,既写主人公一方,又写对方,并将双方合一起写。“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是过片。一方面承接上片所说相思情景,谓怕上层楼,即害怕追想往事,惹起“旧愁”;一方面启下,转说当前的相思情景,新愁与旧愁交织一起。词作说当前的相思情景,先说主人公一方,说主人公如何写情书,写好情书如何密封,封好以后如何秘密投寄“重重”,谓其密封程度,“密”,既有秘密之意,又表明数量之多,一封接一封,相距甚密。同时,词人说相思,还兼顾对方,料想对方接到情书,当如何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料”字明谓假设。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已尽而味有余。

  这首词以铺叙手法说相思,反反复复地说,虽只是“相思”二字,却并休单调乏味。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除了真切体验之外,还在于善铺叙。作者善铺叙,就是在有条理、有层次的铺叙之后,突然插入一笔,由一方设想另一方,构成“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妙境。这种作法是从柳永词中学得来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53-754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鲁肃代周瑜,当之¹陆口,过²蒙屯下。肃意³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yì)蒙。酒酣(hān),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yú)?”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fǔ)¹⁰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suì)¹¹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tún)次比近¹²,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¹³以兵并蒙。蒙固¹⁴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¹⁵如此。
译文: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当时吕蒙屯军与成当、宋定、徐顾非常的靠近。这三位将军战死后,他们的儿子都还很小。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全都给吕蒙。可是吕蒙坚决的辞让,说这三位将军勤劳国事,为国家战死,国家还是不应该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忘记这些孤儿。接连上书多次,孙权才同意这一做法。吕蒙又找到了几位老师,让他们辅导这些孩子,他对国家、朋友的操心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注释:¹之:动词,到。²过:到,到达。³意:心思。⁴轻:轻视,藐视。⁵故意:原来的想法;故:原来,以前。⁶宜:应当。⁷诣:拜访。⁸虞:意料,预料。⁹造次:鲁莽,轻率,大意。¹⁰拊:抚摸。¹¹拜:拜望,拜见。¹²比近:靠近。¹³悉: 全,都。¹⁴固:坚决地。¹⁵率:大概,大略。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边霜昨夜堕(duò)关榆¹,吹角当城汉月²孤。
译文:拂晓时分醒来,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榆树叶,原来昨夜下了浓浓的秋霜,使得榆叶纷纷坠落。军中的号角声在城头响起,这时月亮还未落下,孤零零地挂在天边。
注释:¹关榆:古代北方边关城塞常种榆树,关榆就是指关旁的榆树。此句一作“繁霜一夜落平芜”。²汉月:一作“片月”。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无限¹(sài)鸿飞不度,秋风卷入²小单(chán)³
译文:边塞辽阔无边,就连大雁也飞不到尽头。随风传来的晓角声里,吹奏的是《小单于》这首曲子。
注释:¹无限:一作“无数”。²卷入:一作“吹入”。³小单于:乐曲名。

  李益这首《听晓角》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此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诗中只有一片角声在回荡,一群塞鸿在盘旋,既没有明白表达征人的愁思,甚至始终没有让征人出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从角声、塞鸿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它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见篇外。

  诗的前两句“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是以环境气氛来烘托角声,点明这片角声响起的地点是边关,季节当深秋,时间方破晓。这时,浓霜满地,榆叶凋零,晨星寥落,残月在天;回荡在如此凄清的环境气氛中的角声,其声情该是多么悲凉哀怨,这是不言而喻的。从表面看,这两句只是写景,写角声,但这是以没有出场的征人为中心,写他的所见所闻,而且,字里行间还处处透露出他的所感所思。首句一开头,写霜而曰“边霜”,这既说明夜来的霜是降落在边关上,也写出了征人见霜时所产生的身在边关之感。次句在句末写到月,而在月后加了一个“孤”字;这不仅形容天上的月是孤零零的,更是写地上的人看到这片残月时的感觉也是孤零零的。

  长期身在边关的李益,深知边声,特别是边声中的笛声、角声等是怎样拨动征人的心弦、牵引征人的愁思的;因此,他的一些边塞诗往往让读者从一个特定的音响环境进入人物的感情世界。如《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云。“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从军北征》诗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两诗都是从笛声写到听笛的征人,以及因此触发的情思、引起的反应。这首《听晓角》诗,也从音响着眼下笔,但在构思和写法上却另有其独特之处。它不像上述二诗那样,前两句之后接下去由角声写到倾听角声的征人,并进而道出他们的感受,而此诗的后两句却是:“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原来诗人的视线仍然停留在寥廓的秋空,从天边的孤月移向一群飞翔的鸿雁。这里,诗人目迎神往,驰骋他的奇特的诗思,运用他的夸张的诗笔,想象和描写这群从塞北飞到南方去的候鸟,听到秋风中传来画角吹奏的《小单于》曲,也深深为之动情,因而在关上低回留连,盘旋不度。这样写,以雁代人,从雁取影,深一步、曲一层地写出了角声的悲亢凄凉。雁犹如此,人何以堪,征人的感受就也不必再事描述了。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13-714

tīngxiǎojiǎo

 tángdài 

biānshuāngzuóduòguān chuījiǎodāngchénghànyuè 
xiànsàihóng鸿fēi qiūfēngjuǎnxiǎochán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神药不自閟(xiǎng)¹,罗生满山泽。
译文:好的药物是不会自己隐藏起来的,星罗棋布的生满山坡。
注释:¹閟:掩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日有牛羊忧,岁¹有野火厄²
译文:白日有牛羊的烦扰,每年还要遭受野火的焚烧。
注释:¹岁:年,一年为一岁。²厄:灾难。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cí)(jí)¹
译文:越地的风俗不重视枸杞,把它当做蒺藜与荆棘一般的杂草看待。
注释:¹茨棘:蒺藜与荆棘。泛指杂草。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青荑(tí)春自长,绛(jiàng)珠烂莫摘。
译文:青春的嫩芽在春天里自由生长,结出烂漫的红果实也不去采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译文:我把它移植过来护上短篱笆,紫笋似的芽从节中生出。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译文:它的根茎和果实对人都很有用处,没有可抛弃的地方。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大将玄¹吾鬓,小则饷(xiǎng)²我客。
译文:大的功效是可以使我鬓发炫黑,小的功效则是可以馈赠宾客。
注释:¹玄:赤黑色。²饷:赠送。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译文:听说罗浮山洞里中,有千年生的枸杞。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译文:但守洞的仙狗有时候夜里会叫,所以无法取得。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译文:倘若我长寿,那就借助枸杞之力,来治愈我的衰弱之疾。

gǒu--shì

shényàoluóshēngmǎnshān

yǒuniúyángyōusuìyǒuhuǒè

yuèhǎoshìguòyǎnděng

qīngchūnzhǎngjiàngzhūlànzhāi

duǎnxīnzhísǔnshēngjié

gēnjīnghuāshíshōushí

jiāngxuánbìnxiǎoxiǎng

shìwénzhūmíngdòngzhōngyǒuqiānsuìzhì

língpánghuòfèijiànsuǒ

xiānréntǎngjièzhàngshu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