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千丈松,落落丈夫概。耸干高岭侧,穹标碧云外。
森森千丈松,落落丈夫概。耸干高岭侧,穹标碧云外。
当春发华滋,迎寒转苍翠。节以霜雪坚,用以栋梁大。
当春发华滋,迎寒转苍翠。节以霜雪坚,用以栋梁大。
区大相

区大相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2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槫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准南子》
东方之极,自碣(jié)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槫(tuán)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hào)¹、句(gōu)²之所司³者万二千里。《准南子》
译文:东方的最远处,从碣石山出发,路过朝鲜,穿过巨人国,一直向东来到靠近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里长满扶桑树,到处都是青土和长满树木的土地,是太皞、句芒所管辖的区域,共一万二千里。
注释:¹太皞:原始时期太皞部落的首领称号,号伏羲氏。²句芒: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忠心耿耿地辅佐伏羲。³司:掌管。
太嗥,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吕氏春秋》
太嗥,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皞氏之裔(yì)¹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吕氏春秋》
译文:太嗥,就是伏羲氏,以木德统治天下的称号,死后祀于东方,成为木德之帝。......句芒,少皞氏的裔子,名字叫作重,辅佐木德之帝,死后称为木神。
注释:¹裔子:后代子孙。
白鹭儿,最高格。
白鹭儿,最高格¹
译文:白鹭儿,品格最高尚。
注释:¹高格:品格高尚。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毛衣¹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²独凝寂³
译文:新长出的洁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许多禽鸟大声喧嚷它却独自凝眸沉寂。
注释:¹毛衣:指白鹭新长的羽毛。²喧呼:喧嚣,吵嚷。³凝寂:宁静不噪。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孤眠不不¹草,久立潺(chán)潺石²
译文:它孤独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里的石上。
注释:¹不不:草茂盛貌。²潺潺石:立在潺潺流水中的石头。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¹
译文:当前山烟云消散的时候,它就展翅迅飞于辽阔的碧空。
注释:¹遥碧:辽阔碧蓝的天空。

  这首诗是咏物之作,但又有自寓自喻的况味。诗人赞美小白鹭具有纯洁自守、与众不同的高格调,祝愿着它有远大美好的前程。

  “白鹭儿,最高格。”开头两句,就带有人类的道德评价色彩,作者套用到他所描写的动物身上去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所歌咏的实际对象,决不是现实世界中的无知的鸟,而是意象世界中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毛衣新成雪不敌”,小白鹭的品格体现在羽毛的纯洁胜雪,而且不似众禽的喧呼叫噪,好于张扬自炫,而是宁静自守,修身养性,洁身自好。“孤眠芋芊草,久立潺潺石”两句,形象而具体地刻画出白鹭儿的居处环境和神态。它所居之处绿草丰美,芳馨清丽;所立之石乃在潺潺溪水之中,真可谓“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孤眠”、“久立”两句不仅写出白鹭儿的身姿神态,而且象征着不随声附和、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独立不移的品格。“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在“孤眠”、“久立”之后,前方没有阻挡,白鹭振翅飞向遥空,“云”在这里已经不是单纯的云彩了,在作者眼里“云”象征着革新的阻力,而“无云”两字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希望在贬谪之后,前方能云雾消散,一片清明,给自己一片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空间。“正无云”而“飞去”更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果敢的行动。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透过白鹭儿的外表清晰地呈现在人们前,诗人所描写的白鹭儿的形象与品格,也正是自己的人格操守的形象体现。从这一角度而言,此诗也具有拟人的表现手法。

  白鹭儿的纯白无瑕,象征高尚品格,作者用它来比拟革新志士,比较准确、贴切。雪白的羽毛,象征他们的清白无垢;在众禽的喧哗中保持岑寂,象征他们在宦官嚣张跋扈时不随声附和;孤眠在草泽之间,久立在泉石之上,象征他们虽然被贬谪在荒僻远郡,但坚贞不屈,特然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最后振翼高飞,直入碧霄,更象征他们远大的理想,希望能继续进行革新事业的雄心壮志。对白鹭形象的描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从这只纯白的珍禽身上,看到了革新志士的最高尚的情操。

  这首诗在《刘梦得文集》中入“乐府”类,是作者学习民歌结出的硕果之一。语言明白如话而流走生动,三、七、五字句相递出现,使句法显得富于变化而不呆板。全诗用入声韵,音长短促,产生直截明快的效果,与内容十分协调。

参考资料:
1、 王元明.刘禹锡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9:45-47
2、 芦荻.刘禹锡及其作品:时代文艺出版社,1985:144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qiè)¹在深宫那得知?
译文:后蜀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哪里知道?
注释:¹妾:花蕊夫人自称。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十四万人齐解(jiě)¹,更无²一个是男儿!
译文:十四万军士一起放下武器投降,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真正守家卫国的男子!
注释:¹解甲:解除武装,指投降。²更无:一作“宁无”。

  这首诗第一句是叙述蜀国降宋的事实,第二句使诗意更为深入,同时也展示出了这位宫妃的内心活动和对蜀国灭亡的看法。第三句具体讲述蜀国投降的惨状,第四句用了反问句式并运用反语斥责了蜀主的无能,又嘲笑了文武群臣甘当俘虏的丑态,从而表明了这位宫妃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等。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语似轻声叹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

  此诗写得很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诗人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比一般有力,个性色彩鲜明。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之作可比。

  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花蕊夫人作此诗则有所本。“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对照二诗,徐氏对王诗几处改动都很好。原诗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别是改用第一人称“妾”的口气来写,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顿添神采。这样的改作实有再造之功。就诗人陈诗一事而论,不但表现了廉耻之心,而且有几分胆气。这行为本身就足为孟蜀“男儿”羞。所以,此诗得到一代雄主赵匡胤的赏识,不是偶然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78-1379页

shùguówángshī

huāruǐrén dài 

jūnwángchéngshàngshùxiáng qièzàishēngōngzhī 
shíwànrénjiějiǎ gèngshìnánér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lǐ)(yǐ)¹
译文:春天黎明后的庭院中,花丛曲折连环,欲落不落的晶莹露水点缀在娇艳的花瓣上。
注释:¹逦迤:曲折连环貌。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黄蜂一过慵(yōng)¹,夜夜栖香蕊(ruǐ)
译文:突然飞来一只黄色小蜜蜂,停在那芬芳的花蕊上。
注释:¹慵:困倦,懒得动。

chūnxiǎo--guīméng

chūntíngxiǎojǐngbiéqīnghuā

huángfēngguòyōngxiāngruǐ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千里桑麻绿荫¹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译文:一望千里碧绿的农作物掩映着这座古城,入夜城中已是万家灯火不时传出演奏声。
注释:¹绿荫:有叶树木底下的阴地。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hū)¹西弦闻雁声。
译文: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恒山云气时隐时现,城西流来的滹沱河水伴随着秋雁的高鸣。
注释:¹滹水:指滹沱。滹沱河,在河北省西部。亦作滹沲。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暮烟平。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¹荒冢(zhǒng)²暮烟平。
译文:赵武灵王的故宫被秋天的衰草淹没掩盖,著名的赵佗的坟墓早已是漠漠一片烟云。
注释:¹尉陀:亦作“尉他”。 即赵佗。佗曾任秦南海郡尉,故称。²荒冢:荒凉的坟墓。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译文:开元寺保留着很多石碑但都长满了青苔,仔细查看会发现上面还记载着古人姓名。

zhēndìnghuái怀

chén yuándài 

qiānsāng绿yīnchéng wànjiādēnghuǒguǎnxiánqīng 
héngshānběizǒujiànyún shuǐ西láiwényànshēng 
zhǔgōngqiūcǎo wèituóhuāngzhǒngyānpíng 
kāiyuánxiàqīngtáishí yóuyǒudāngshíjiùxìng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